张卫华
简单来说,“心理疾病”就是临床实践中“精神疾病、精神障碍”的一个俗称,它们的起源都可以说是来自对英文词“mental disorder”的翻译。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8年发布的疾病国际分类的第11次修订本(ICD-11),精神疾病一级分类的疾病编码有19个,可以理解为精神疾病有19大类,二级及以下分类的疾病编码有约800个,可以理解为精神疾病有约800种能做比较明确区分的疾病状态。对这些疾病作诊断的专业程度非常高,也有很大复杂性,一般来说,精神科医生需要系统学习掌握临床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再接受精神科的专业规范化培训,然后还要经历数年的独立临床诊疗实践积累,才能熟练掌握,这个过程累计时间不少于15年。
现实中不少患者或亲友,在互联网时代可以便捷地获取各种知识的背景下,希望通过互联网搜索或者咨询医生,来尝试自己对疾病作出诊断,这里顺便说明获得专业诊断能力的基本规律,是提醒患友这样的做法没有现实可行性,不可取。患病后及时就医然后配合医嘱进行诊疗,包括必要時按计划定期复诊,是患友实现尽快消除或减轻病痛,恢复正常生活目标的最佳选择。
人类的健康和疾病现象复杂程度非常高,人们对它们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落实到用什么词语来描述,都会伴随社会发展和总体知识水平的不断积累而有变化。
精神疾病在人类疾病中又是有独特复杂性的一类疾病,一是它们不像其他疾病那样,能通过医生体检和仪器辅助检查在身体里找到存在明显病变的部位;二是部分患者病情发作时出现的言语、行为异常会让旁观者认为这个“人”不正常了,几乎就是“变了个人”,这样的表现会对他人形成有强烈冲击感的印象,容易产生恐慌情绪,精神科在发展的早期阶段,诊治的主要是这类较严重的疾病,专业上称为“精神病”。因此,“精神科”就被贴上歧视性或羞耻性的标签。
“精神”这个词原本在中文发展过程中历史悠久,且一直只作为“褒义词”,也因此“受连累”而有了某些“贬义、负面”的意味,社会生活中对“看精神科”逐渐赋予了一些难以明言而似乎心领神会的贬义色彩。顺便补充一个情况,在社会层面曾作为描述严重精神疾病现象并长期使用的另一个词“神经病”,近年虽然逐渐被更准确描述现象的“精神病”所取代,但在日常生活中仍会不时被人用作贬低甚至骂人的话,可见一个词或某种说法一旦与某种情绪关联在一起形成某种刻板印象,呈现的传播惯性会很强大。
大概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现代精神病学开启了新的发展阶段,能够有效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及以电休克疗法为代表的物理治疗陆续问世,并快速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普及,这些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很大一部分患者再不必长时间住院治疗,而回归社会生活需要具备的各种社会能力的恢复成为精神科治疗的新的重点方向。“精神病”得到有效治疗后的另一个变化是,以焦虑、心理冲突、突出的身体不适主诉,但又查不见器官异常的躯体症状等为基本表现的多种“轻型”精神疾病逐渐引起重视,并发现这些疾病的患者人数更远远超过严重精神疾病。同时,伴随临床医学的现代发展,人们认识到在多种常见疾病的发病、发展和治疗康复中,心理因素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部分患者需要同时接受精神科治疗才能实现完整康复。
上述得益于发展带来的变化,给精神科的诊治范围和专业定位、诊治理念带来深刻变化,一个标志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精神科专科医院进行的更名,各地都将“精神病防治医院”改成了“精神卫生中心”或“心理卫生中心”,现在“精神卫生中心”基本成为精神科专科医院的通用名称。
但另一方面,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精神科的发展却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精神疾病诊治的需求,特别是接受系统规范培训的专业人员(主要包括精神科医师和心理治疗师)的数量严重不足。我国劳动人事管理部门在一段时间内组织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可以理解为弥补这一需求的积极探索,由此产生了一批拥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人员,但这批心理咨询师大都没有接受过临床医学的规范培训,不具备诊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的独立资质。人们对“精神科、精神病”的带有偏见色彩的刻板印象,也仍然有很强的惯性存在。
这种情况下,大批综合医院主动或被动开设精神科诊治工作时,为设立的科室命名时有意无意地回避使用“精神科”,而较多采用了“心理”这个词,如“心理科、心理咨询门诊、心理医学科、医学心理科、临床心理科”等。顺便解释一句,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的专业内容是基本一致的,专业上二者是同义词可以相互替换使用。根据最新《精神卫生法》要求,心理治疗通常在医院心理门诊环境下进行。
现在,就可以回答本文开头提出的问题了,自觉得了“心理疾病”,应该选什么科就诊?准确答案是到精神科就诊,只有精神科医师才能完整制定治疗方案。如果是综合医院,考虑到当前各家医院的科室名称不统一这一现实情况,预约挂号选择临床科的时候,只要科室名称含有“精神,心理,心身”三个词中的任何一个,就是您可以选择的。如果是到精神科专科医院也就是当地的“精神卫生(或心理卫生)中心”就诊,部分医院为了突出一些诊治特色或者出于内部管理的需要,在预约挂号窗口也可能显示细化的分科名称,如“精神病科、焦虑抑郁门诊、成瘾科、心理门诊”等,这些区分一般来说专业意义不大,挂号时选择哪个科大多情况下都是没问题的。
如果您附近的医院还没有设立上述科室,或者说您自觉症状不严重暂时不希望药物治疗,也是可以前去一些“心理咨询”工作室或诊所就诊,建议注意先查验工作室的营业执照或咨询师的资质证明材料,有专业资质的心理咨询师一般能给予初步专业处理。如果该机构没有拥有精神科医师资质的人员,他们在必要时会提出进一步转诊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