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绘本,提升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策略

2023-05-30 03:39邹烨恬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师幼绘本家长

邹烨恬

导读:早期阅读是幼儿语言学习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而绘本富有文学性与艺术性,能与幼儿产生积极互动,是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重要载体。因此,要深入挖掘绘本的多元价值,让早期阅读活动摆脱单一、枯燥的固有模式。本文从师幼共读、互动游戏、家园携手三个方面,深入思考如何开发多元的阅读形式,使阅读活动更饱满立体,从而激发幼儿阅读的内在动力,让早期阅读活动真正回归幼儿发展本身。

国际幼教界有关研究指出,学前阶段幼儿早期阅读行为十分重要,是未来社会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绘本是幼儿阅读的主要方式,是符合幼儿认知特征的阅读材料,也是早期阅读活动的重要载体。幼儿阅读能力的提升除了受智力、观察力、注意力等内在因素的影响,还需要持续的环境刺激。那么,如何依托绘本开发多元阅读环境,利用多样的阅读形式,促进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发展成了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师幼共读——共同建构阅读经验

共读是成人与幼儿共同进行的阅读活动,绘本能为成人与幼儿搭建一个交流的场景。在师幼共读的过程中,幼儿对“图”的理解和教师对“文”的理解相辅相成,共同建构阅读经验,这样既能加强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让幼儿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也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现有情况。

(一)运用对话式阅读,优化互动环节

对话式阅读是1988年由美国心理学家怀特赫斯特等人首次提出的一种共读方法。与传统意义上的成人读、幼儿听的共读方式不同,对话式阅读提倡在共读过程中,采用对话的方式,通过互相提问、回答获得对故事的理解,促进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对话式阅读提出了5个种类的问题模式,以大班绘本阅读活动“团圆”为例,在师幼共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采用这5种支架式问题,帮助幼儿在互动过程中获取关键信息,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1.填空类问题。共读时,有时教师并不需要把一句话完全读完,可以在话语中留出空白,等待幼儿补全。例如:“毛毛的爸爸回家了,毛毛很____。”“毛毛不喜欢她的爸爸,因为____。”

2.回顾类问题。教师在阅读绘本一部分或读完时可以提出问题,让幼儿回顾已经读过的内容。例如:“为了让毛毛喜欢自己,爸爸都为毛毛做了什么事呢?”

3.开放类问题。面对幼儿熟悉的绘本,可以鼓励幼儿描述发生了什么,或表达对某个页面情节的看法。问题没有特别固定的答案,让幼儿发挥想象力,自由表达。例如:“你觉得毛毛爱爸爸吗?哪里看出来爱的?”“请你来讲一讲发生了什么事情。”

4.“Wh-”问题。即“什么”“在哪里”“谁”之类的有关时间、地点、人物、方法路径的问题。例如:“毛毛为什么不喜欢爸爸?”“毛毛的幸运硬币在哪里弄丢了?”

5.联系生活类问题。这类问题是指把书中的内容和幼儿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幼儿要回答的不是书中的内容,而是自己生活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例如:“你的爸爸为你做过什么事呢?”“你喜欢自己的爸爸吗?”

在开展对话式阅读之前,教师需要提前翻看绘本,根据绘本内容预设问题,可以将问题写在便利贴上面,贴在绘本相应的页面上,在阅读时就可以自如提问。对幼儿回答有误的问题,可以进行保留,以便下次阅读时再次提问。在对话式阅读过程中,要根据幼儿的反馈评估能力,并及时调整问题策略,提高师幼互动的质量。

(二)运用交互式阅读,共建阅读意义

在傳统的师幼共读中,教师通常会以提问的方式与幼儿互动,但如果整个过程都是单向的问答形式,幼儿就会逐渐觉得乏味,从而丧失阅读兴趣。教师在共读过程中要克服成人中心的思维方式,试着将提问的主动权转交给幼儿,和幼儿围绕某一个问题进行平等交流,形成交互式的动态过程。

例如,在开展阅读活动“风是什么颜色的”时,幼儿质疑:“为什么风有这么多的颜色?”“我觉得风是看不见的。”那么可以蒙上幼儿的眼睛,带着他们来到大自然,风儿一吹,他们就会发现风是小草色的、花朵色的、泥土色的……因此,面对幼儿的突然发问,教师可以暂时停一停,认真解答困惑,让幼儿体会故事和生活经验是息息相关的。如果在共读过程中幼儿没有任何问题,教师可以给予幼儿自我反思、自我建构、自我探索的机会,和幼儿讨论:“看完这本书你感觉怎么样?”“你喜欢这本书吗?哪里喜欢?”“有哪里没有看懂吗?”以幼儿的自主表达推动师幼互动,共同搭建理解之桥。

绘本阅读不应该是幼儿对故事的被动接受,而应该是一个主动建构阅读经验的过程。以交互式阅读的方式共建阅读意义,既有助于幼儿加强对信息的解读,还有助于教师发现故事中幼儿最近发展区的认知漏洞,及时提供有力支持,从而实现师幼共读的真正价值。

(三)运用细节式阅读,拓展思考空间

幼儿受到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的制约,在绘本阅读时主要关注的是故事整体的理解,容易忽视一些画面细节,或对微小细节缺乏思考。如果说绘本能为幼儿创造一个思考空间,那么细节则是通往奇思妙想的钥匙。幼儿擅长想象,丰富的想象力使他们为每一处细节都赋予了生命,都能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绘本中的细节大部分都只起到深化主题的辅助作用,为幼儿提供联想空间。例如,绘本《城里最漂亮的巨人》中,巨人乔治把身上漂亮的衣服都给了小动物后,仔细观察周围环境的画面,幼儿很快发现巨人周围树木的叶子都往一个方向延伸,还飘落了几片树叶,于是大胆猜想肯定刮大风了,乔治会很冷、会生病,还发现乔治的旁边站着一只赶路的小老鼠,小老鼠肯定会把这个消息告诉其他小动物,让小动物去帮乔治。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则是用细节直接展示主题,整个故事的进展通过细节连贯呈现:地上的钉耙、高高的草堆、吊着面粉的磨坊篱笆旁的拖车、远处的蜜蜂房……每一处细节都在暗示潜在的危险,幼儿以此为出发点,想象狐狸每一次的窘迫形象,在欢声笑语中一步步将故事推向高潮。

由此可见,细节能为幼儿超越图画与文本的阅读提供思考空间,要重视幼儿发现的细节,主动追问幼儿对细节的理解,认真解答幼儿的困惑,以此生成主题课程,加深幼儿的学习。

二、互动游戏——自主深化阅读体验

陈鹤琴先生认为:“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是幼儿的本能,是幼儿生活的基本活动。对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来说,只有将绘本与游戏相融合,才能充分激发幼儿阅读的积极性,让幼儿在与同伴交流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阅读理解、欣赏感受、表达表现,对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区域互动——建立连贯一致的绘本主题

在绘本阅读结束后,区域游戏是深化阅读经验的重要方式。当然,阅读不能仅体现在阅读区,其他区域中也可渗透绘本元素。教师可以选择幼儿熟悉的绘本材料,与区域游戏相融合,既拓展阅读活动,丰富幼儿的阅读体验,还能让区域游戏更具目标性与指向性。

以绘本《章鱼先生卖雨伞》为例,在开展完阅读活动后,师幼以此为主题,开展了各个区域的游戏活动。美工区,幼儿用画笔画出各种小动物和对应颜色的雨伞,用画笔创编新的故事情节;益智区,幼儿将故事中的小动物和对应的雨伞正确连线,并尝试讲述故事内容;表演区,幼儿尝试分组表演,在开展对话的基础上表演故事情节;科学区,幼儿探索着更多关于动物外衣的秘密……为了满足幼儿围绕这个故事开展区域探索的需要,可以打破固有格局,将其投入各个区域中,同时投入《变色龙的秘密》《神奇的动物》等绘本内容,使绘本成为助推幼兒展开探索活动的“小帮手”。当幼儿在活动中遇到困惑时,便可以从绘本中寻求答案,拓展知识,发展主动学习的能力。

可以看出,以绘本为主题展开区域间的互动,能让原本单一的阅读元素立体化。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调整绘本材料,但要保证新的绘本主题能与上一阶段的目标有所关联,形成连贯一致的主题,从而避免幼儿对绘本内容的理解断层。

(二)虚实互动——创设真实可感的阅读情境

绘本大部分都与幼儿的真实生活息息相关,为幼儿的生活体验提供了视角,而生活经验可以深化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因此,虚拟的绘本世界可以和真实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教师要尝试让幼儿从书中走出来,去生活中体验其中的人事、情感、形态,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作品内涵。

以小班绘本《好喝的汤》为例,幼儿通过自主阅读和集体阅读后,认识了绘本中的小动物,了解了小动物喜欢吃的食物。接下来开展“煮汤”游戏,大家围成一个圆,当成大大的汤锅,教师出示什么动物,小朋友就扮演什么动物,并模仿绘本中的句式说出喜欢吃的食物和数量,在动作模仿、语言讲述、师幼互动过程中体会合作煮汤的乐趣,感受小动物之间融洽相处、共同分享的快乐。又如,绘本《你好,植物园》讲述的是一个探索植物园四季的故事。在阅读绘本时,教师结合园内植物园、公园、草地等自然环境,与幼儿开展了一场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受和探索四季的秘密。幼儿用鼻子闻春日的花香、用耳朵听夏日的虫鸣、用嘴巴尝秋日的果实、用眼睛看冬日的雪景,把自己的发现用多种形式记录下来:写画、录音、拍摄、收集自然物……最后汇聚成一本本属于自己的四季绘本,多彩的生活体验让创意不断涌现。

绘本作为一种以图画为主要表现内容和形式的读物,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拓展幼儿的经验和丰富幼儿的精神,让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但受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的限制,如果单纯让幼儿自主阅读,他们不可能深刻理解作品内容,体悟不到绘本的多元价值。

三、家园携手——协力培养阅读习惯

学前期是培养幼儿阅读习惯的重要时期,除了教师的引导,家庭环境也对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亲子阅读不仅能增进父母与幼儿之间的关系,还能提高幼儿的阅读质量。教师应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打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帮助幼儿发展早期阅读能力。

(一)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早期阅读观念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庭沟通合作,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儿宣传指导,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在开展家庭阅读之前,教师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早期阅读观念,让家长深刻了解到早期阅读是后期语言学习的重要基础。

例如,通过微信公众号和班级群向家长宣传家庭阅读的重要性和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必要性。同时,可以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向家长示范如何更好地与幼儿开展共读活动,引导家长观察教师是如何引导幼儿欣赏绘本、讲述每个环节的,这种直接的观摩活动,有利于家长学习共读策略,提高亲子共读的指导能力。同时,教师应进一步向家长普及家庭阅读环境的重要性,可以开展“我家的图书角”展示活动,让家长在家中选择一个安静、光线充足、空间适宜的区域,为幼儿创设安静、温馨的阅读环境,并和幼儿一起商议阅读规则,让幼儿在家庭中养成相对稳定的阅读习惯。

(二)协同家长开展多样的家庭阅读特色活动

除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早期阅读观念,持续的家庭阅读特色活动也是提升家长阅读指导能力的助力器。家长只有在开展家庭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才能发现亲子共读的问题和困惑,从而寻求教师的帮助。同时,教师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对每个幼儿的认知特点与阅读能力有更清晰的认识。

例如,开展“亲子阅读打卡”活动,要求家长每晚陪伴幼儿阅读半个小时,配合“亲子共读记录表”,将过程中的所感所想、幼儿的阶段性表现、共读的温馨片段记录下来;定期开展“家长座谈会”活动,让家长相互交流经验,教师也可以聆听家长的困惑,为家长出谋划策,引导家长更好地进行亲子共读;在此基础上,组织家长开展“亲子绘本表演”活动,以家庭为单位,自选绘本进行亲子汇演;为了让幼儿在阅读活动中感受分享的快乐,可以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幼儿将喜欢的书本带到幼儿园和伙伴互相介绍,一起制作属于自己的漂流号码,在教师的引导下制订“漂流公约”,树立保护图书、爱惜图书的责任感。每一本书本还拥有自己的“漂流记录册”,家长和幼儿读完后,可以用画笔将自己的感受、喜欢的情节、人物记录在册,随后书本就会漂流到下一个家庭。通过多样的家庭阅读特色活动,不仅能提高家长在阅读活动中的积极性,还能帮助幼儿养成稳定、积极的早期阅读习惯。

四、结语

早期阅读活动只有激发幼儿的主动思考才变得有意义。以绘本为载体的早期阅读活动应打破传统的“师幼听读”模式,利用绘本的独特元素开发多元的阅读形式,给予幼儿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的机会,从而实现早期阅读活动的真正价值,让阅读回到幼儿发展本身,真正成为幼儿走向智慧的阶梯!

猜你喜欢
师幼绘本家长
师幼互动,缘何频频一线“遇冷”?
绘本
绘本
绘本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师幼互动视域下幼儿教学活动策略探讨
师幼互动那些事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