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芝 吴国胜
摘 要:民族地区的高校虽多处于较偏僻的地方,但其自然文化与历史景观具有深远的意义,能够为高校学生带来非凡的视觉体验。英语在启发学生的语言能力、深化学生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认知、促进学生文化底蕴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师要积极开发思政资源,利用英语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知,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对此,文章围绕民族地区高校英语课思政资源开发与教学设计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思政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06-0116-04
民族地区高校有大量的少数民族学生,学生所处文化环境各不相同,教师可抓住民族地区高校的特殊性与多样性,结合英语中的文化材料,对英语课程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观察,有效开发英语中的思政资源,挖掘不同文化资源,以周围环境的实际真实案例作为教材补充,提高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的思政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与文化底蕴。
一、民族地区高校英语课思政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
(一)教师沒有充分挖掘思政资源
很多民族地区高校英语课程教师思政意识不足,对思政知识的认知也不够全面、透彻,教师在长期“僵硬”化、固定化的教学思路与教学形式中形成了单一的英语课程教学,没能在英语课中充分挖掘思政资源,导致学生难以在课程中感知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也难以在英语课程中感受到更多美好的文化知识与魅力。这让学生错失了提高思政意识、增加思政知识的机会,在英语课程中没能了解到更多的祖国文化与地区特色,学生的知识面没能得到更多、更广的拓展,民族地区高校也没能发挥出地区优势。
(二)教师对课程思政知识的渗透较为形式化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换与更新,民族地区高校英语课中的思政资源逐渐被挖掘和利用,但民族地区的教师无法及时接收到最新的思政教学方式,在思政元素与英语课程的融合过程中,所采用的形式与方式仍较为形式化与单一化,对于思政意识与观念的熏陶也只是形式化地过一遍,没有真正地将思政教育“扎根”到学生的大脑与心灵中。
同时,教师没有意识到民族地区高校的地域特殊性,对思政资源的挖掘没能实践化与多样化,难以让学生在实际中感受到思政知识的真实性和亲近性。这不仅会影响民族地区高校英语课资源利用的有效性,也会使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理解不够全面,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政观念和道德品质。
(三)西方多元化的语言文化特点及英语教师的思想多元化问题
语言是一个国家历史的代表,更是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作为一种西方语言,其历史文化背景与汉语存在一定的差异。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思政资源,且大多数内容以西方语言文化历史为“故事背景”,没有体现出我国文化历史。同时,英语教师在长期接受西方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教学思路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容易忽视中国的语言文化历史资源,导致民族高校英语课思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高校英语课思政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高校英语课程作为人才培育过程中的重要必修课,可使学生习得在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岗位中所需的重要技能,是在国际中宣传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重要手段。
高校教师要重视民族地区高校英语课思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高校英语知识中结合思政教育,让学生感受英语课程中饱含的文化知识和文化内涵,推动教师在英语课程中拓展更多的中国历史文化和宣传传统优秀品质,促使学生在课程中明白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和义务,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开发利用高校英语课思政资源,改变专业灌输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课程中真实感受到英语知识在宣传中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精神中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观念,提高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专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责任担当意识。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
脱离思政教育的高校英语课程教学,难以让学生在枯燥的理论知识中培养未来所需的正确意识观念,也会让学生在英语知识的学习中逐渐被西方文化不良思想所侵蚀,导致民族学生对祖国文化和国家历史发展历程缺乏了解。同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以及学习过程中的不良学习情绪也会影响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而在高校英语课程中开发与利用思政资源,能够推动教师在课程中拓展更多的中国文化和历史知识,促使学生传承和发扬更多优秀的民族品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观念。
因此,教师在进行高校英语教学时,要通过拓展文化历史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异同讨论,让学生深刻领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促使学生在英语课程中学习到西方文化的精髓,启发学生在学习和未来工作中学会自省,及时干预学生的不良品质习惯和道德观念,帮助学生规范自身的行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健康、稳步发展。
三、民族地区高校英语课思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
(一)提高高校英语教师思政水平
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是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1]。民族地区高校教师是学生高校学习生涯和人生发展的重要指南针,高校要适时组织教师进行思政教育,促进教师加深对思政教育重要性的了解,在提高教师英语专业教学质量与教学能力的同时,推动教师思政意识的发展,加强教师将英语课程教育和思政教育进行融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学生接受严谨、科学的思政教育,规范学生的思想意识与日常行为。
除此之外,提高民族地区高校教师的思政水平,也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引导教师在英语课中提高对思政知识的辨识度和敏感度,促进教师更快地从英语知识、内容中挖掘到更多的思政资源,拓展教师的思政教育思路,引导教师在民族地区的文化环境中寻找更多的思政资源,提高学生对思政知识的认知程度与理解水平。可以说,提高高校教师思政水平,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加精确、有效、丰富的思政知识,启发学生思政意识的形成,激发高校学生民族精神的良好形成与发展。
(二)运用英语发展历史的资源
将专业课程中丰富的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教育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可以切实提高立德树人的成效[2]。教师在进行英语课程知识教学时,要合理运用英语的发展历史,深入挖掘英语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政资源,将英语的传播过程与人类、民族发展的过程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在民族进步、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英语、感知英语发展史的过程中,对语言的“发育”产生好奇心,进而加深对国家、社会、民族的了解,激发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探索精神,让学生明白英语对自身学习生涯与人生发展所带来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促进学生良好语言学习意识、行为的形成,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观念、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在进行学习态度、行为举止等主题的英语课程教学时,可以结合英语的形成过程以及人类对英语语言系统的接受、认知过程,向学生普及英语在国际经济、政治交流以及职业发展中的历史意义[3]。还可结合课文主题,将我国发展历史中先辈对祖国的忠诚、勇敢、坚毅的爱国情怀与为国献身的人生态度和民族发展、建设历史中所涌现的英雄事迹进行阐述,让学生在高校英语课程中更多地了解到祖国发展历程中所遗留下的多种优秀文化品质,促进学生爱国情怀与爱国意识的飞速发展,促进学生爱国行为的养成与建设。通过对英语发展历史进行教学,可让学生在英语课程中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与文化涵养,也能够让学生在英语课程教学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课程学习心态、行为,促进学生良好思想观念的发展,为思政教育体系的建设打下坚固的地基[4]。
(三)拓展英语课程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提高高校学生对英语专业知识的认知与掌握、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进行有效结合的过程中,要注重运用有利的外在因素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深化职业素养培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校园文化、开展民族文化宣传主题等途径,进行思政教育的延伸。
例如,教师可以邀请英语教育相关协会、行业知名人士来校举办讲座,普及英语知识在岗位需求中的意义,启发学生认真对待英语知识的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创新[5]。
同时,通过举办英语讲座,向民族地区的高校学生普及英语在未来职业岗位中的意义,能够有效地激发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勇于进取的拼搏精神,引导学生在高校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深入观察、分析课程知识和意义,启发学生自觉领悟英语课文中所涉及的行为、习惯、思想相关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在英语知识的理解、掌握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英语课程中挖掘关于文化、企业发展的主题课程,开展民族文化的宣传主题活动,让学生在英语主题活动中,加深对国家历史、民族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先辈的尊重與敬仰之情,启发学生向先辈学习。丰富的英语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未来就业观,强化学生的拼搏斗志,启发学生在相关岗位中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并引导学生加强对自身语言系统的完善,提高自我表达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强化英语知识结构,合理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挖掘英语课程中的民族美
课程思政是教育回归“育人”根本目标的抓手[6]。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英语课程中对自己的民族文化、习俗进行分享与交流,促使学生意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和谐发展的国家,提高学生对国家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与自信心。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民族文化相关资料进行搜集和交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文化,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规定”学生用英语进行表达和展示。通过挖掘英语课程中的民族美,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表达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增加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水平,以英语表达中国民族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促进学生思政观念与意识的良好形成。
(五)中国语言文化历史资源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的利用
高校大学英语教师不仅需要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也要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师要深入分析、挖掘英语知识中的思政资源,对教材中的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拓展,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各民族文化、语言的魅力。教师在进行英语课程教学时,可以向学生拓展中国语言文化历史资源,以丰富的民族文化,如“丝绸之路节”“火把节”等作为文化拓展内容,让学生搜寻有关民族文化、民族语言等方面的相关资料,以英语进行表达和分享。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英语课程中感受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促使学生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刻的认知与了解,也能够提高学生对祖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崇拜之情,激发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理想信念。
(六)组织学生对英语文化进行讨论
在“三全育人”格局新背景下,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是当下的新挑战[7]。英语诞生的文化背景与我们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的异同性,在民族地区高校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民族地区高校学生能够在科技的引导下,充分地认识和掌握英语知识,教师也可以在信息化的英语课程教学中,向学生拓展中国文化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中国语言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促使学生能够在高校英语课程中,学习到更多的中华传统知识与历史文化,加深学生对国家历史的了解,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怀,启发学生开阔语言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8]。
同时,教师在高校英语课程的教学中,要适时组织学生对英语文化进行深入讨论,将学生所了解到的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异同进行分析和交流,促使学生在思维的摩擦与碰撞中,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精髓,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培养学生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良好意识。
五、结语
大思政背景下,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师要创新英语课程的教学路线,深入剖析英语课中的思政资源,并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入课程知识传授过程中,启发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傅帅, 杨鲁新. 中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中能动性的个案研究[J]. 基础外语教育,2021,23(03):3-10+108.
[2] 张鸾. 民族地区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24):76-77+82.
[3] 田艳艳. 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意涵、应然、实然与反思[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21,38(05):117-123.
[4] 刘兴慧,张希亮.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究[J]. 中国报业,2021(12):86-87.
[5] 代小玲. 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效果分析[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4):62-64.
[6] 张小娟.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J]. 现代英语, 2021(17):42-44.
[7] 习近平.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
[8] 伍醒,顾建民. “课程思政”理念的历史逻辑、制度诉求与行动路向[J]. 大学教育科学,2019(03):54-60.
(责任编辑:邹宇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