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燕
导读:本文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角度,审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不足。在素材选择和资源开发、教学方法运用等环节,针对小学生的认知习惯,从提升阅读教学吸引力、激发自主阅读动机出发,以为个性化语文核心素养发展需求服务为宗旨,尝试通过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开发层次性和多样化阅读资源、动态优化阅读教学形式,提升小学生的阅读主动性,促使其在兼具开放性、趣味性的环境下,选择契合个人趣味和核心素养发展需求的学习资源。进而学生得以在有效互动中,逐步掌握阅读技巧,感悟文学作品创作规律,提升观察、思考、表达等方面的技能。
阅读既是运用语言文字工具的主要形式,也是积累创作素材、丰富知识结构、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常用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认知经验、理解能力和阅历的限制,如何培养阅读习惯、保证课堂参与度,是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侧重文章结构分析、写作技巧传授的现象屡见不鲜,阅读素材局限于教材、教学方法一成不变的问题也比较普遍。这些弊端不符合语文核心素养发展规律,进一步弱化了小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导致教師无法有效训练其思考、表达和自主学习能力。只有深刻反思这些问题的成因,把握语文核心素养下的主要教学目标,才能找到创新阅读教学方法的途径。
一、小学语文现有阅读教学模式的不足
(一)内容固化,学生主动性不强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核心素养下的育人理念存在认知偏差,把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等同于掌握教材知识点。没有根据学生的现实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灵活设计,导致学生提不起阅读兴致,无法掌握理解文章内涵,提升语言文字技巧。具体体现为多数教师惯于按照教材设计,逐一完成朗读、分析课文内容、解答习题和布置阅读任务等环节,没有给学生思考和探究语文知识、感悟阅读技巧的空间。一方面,由于教学内容固化,加上小学生阅读和情感表达经验尚浅、识字量有限,仅依赖教材内容的学习,很难形成阅读文本、观察事物和记录见闻的习惯,不利于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教师采用固定流程授课,而各版本教材的内容编排都有一定规律,导致学生能预知阅读课堂上发生的一切,无法产生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动机。例如,在部编版教材中,几乎每一单元都由课文、识字、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等内容构成,如果教师完全按照教材内容授课,无论单元主题、课文体裁如何多样,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即将提出哪些问题、要求完成什么样的任务都是既定的。理应趣味横生的语文阅读失去了应有的悬念,取而代之的是程式化阅读教学带来的倦怠感,学生学习主动性自然会逐渐弱化。
(二)素材和资源单一,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
虽然系统化学习语文知识的时间有限,但很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经验实则非常丰富。教材中涉及的古诗词、民间故事等内容,很多都在学生阅读过的书籍、观摩过的影音资料中出现过。例如,部编版小学低年段的教材中,《小蝌蚪找妈妈》《曹冲称象》等课文相当一部分学生都非常熟悉。而语文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方案时,大多没有考虑到学生千差万别的经验和能力,未有效拓展教学素材和资源。一方面,因为过于熟悉课文内容,很多学生在阅读时无法保持专注度。教师难以有效引导其从文章构思、语言组织的视角出发,深度解读文本,导致学生对这些经典作品的认知停留在常识层面。另一方面,由于教师不擅长发掘教材之外的阅读资源,难以满足个性化阅读需要,导致学生对语文阅读课程产生错误认知,难以形成自主阅读习惯。
(三)方法和形式单一,难以保持阅读兴趣
在小学生阅读文本、理解文章寓意、感知作者描摹的意境时,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组织形式是否可以激起学生参与兴趣,都会对阅读效果产生明显影响。但多数教师坚持自认为有效的方法,并习惯采用特定的教学组织形式,导致学生很难保持阅读兴趣。首先,无论课文体裁如何,多数语文教师都喜欢采用领读、提问的形式,要求学生说出阅读感受,或总结文章主题、分析寓意,这不仅有悖核心素养发展要求中的“学生主体”原则,还限制了学生阅读思路,无法体现个体特长。其次,由于受到教育理念和能力的制约,部分教师的阅读教学方法欠缺新意,没有合理运用智能化教学工具,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局限于课堂,不利于推动教学方法创新。例如,在翻转课堂、深度学习理念实践中,部分教师对理论和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刻,导致应用效果不佳,教学方法和形式的创新受阻,无法为学生创造自主思考空间,导致学生难以领会阅读技巧。随着语文课程内容越来越复杂、阅读和写作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却不断下降,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无从谈起。
二、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满足新课标要求为出发点,充分了解语文核心素养发展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特点,明确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要点,从以下方向探索有效的实践策略。
(一)创新理念和方法,激发自主学习动机
语文核心素养涵盖了思维、语言、审美、文化等多方面能力和素质,只有在自主学习状态下才得以完善和发展。因此,要想改进阅读教学模式,必须促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愿望。首先,必须创新阅读教学理念,不再以规范化解读课文、掌握教材知识点为主要目标,而要以能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主动学习为标准,衡量教学成果。其次,要通过强化学习,掌握最新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体悟核心素养内涵及发展规律,针对具体目标和学生的兴趣、水平采用恰当的方法。
(二)围绕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开发多样化学习资源
针对阅读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教师必须摆脱教材局限,按需开发和提供学习资源。一方面,在满足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要基于日常互动和对教学数据的分析,评估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将其作为选择阅读素材、开发课件的依据,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获取契合兴趣和需求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要根据小学生的阅读趣味,结合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方法和形式,采用差异化的素材加工策略,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例如,在低年段教学中,针对学生文本阅读能力有限、对具象化事物敏感的特征,有效开发和利用绘本资源。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以色彩明快、情节有趣、角色形象生动为标准,优选契合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优秀绘本作品,如《我爸爸》《我妈妈》《爷爷一定有办法》等。
(三)维持教学活动神秘感,保持阅读教学参与度
为了维持阅读教学活动神秘感、保持学生参与度,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必须持续创新组织形式。实践中,教师要基于科学的教学评价,动态掌握学生完成阅读任务、理解文本的情况,根据需要创新教学组织形式。例如,在运用分组协作教学法的过程中,要通过问答和小组间的阅读成果交流,评估各组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当发现普遍问题时,采用提出议题、组织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如何解决阅读难点。例如,在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中,由于当代小学生对古代民俗和道德观念知之甚少,很多学生对《牛郎织女》等民间故事主人公的行为感到困惑。这种情况下,要引导学生探讨古人的生活观念为何与现代人有天壤之别,这既可以激起学生探究社会问题的兴趣,又能引发他们关于民间故事写作手法的讨论,达到激发阅读兴趣、训练交流表达能力和培养合作探究习惯的目的。
(四)针对学生特点和偏好,设计个性化核心素养培养方案
在现代教育体制下,针对每个年龄段的學生,学校提供的都是相同的教材。但从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视角来看,学生的阅读学习需求有所不同。要想满足个性化需要,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特点和阅读偏好,设计个性化培养方案。一方面,灵活掌控教学节奏,丰富阅读资源内容、类型和形式,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空间。例如,在人教版教材每一单元的课外阅读任务设计中,针对学生阅读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设计不同的任务单,选择阅读理解难度契合个性化学习需要的作品。在文章内容相同的前提下,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直接浏览原作,而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浏览原作的精简版、动画版和绘本版。另一方面,为学生设计进度、难度各异的阅读学习计划,并提供特色辅导,帮助学生在各自基础上掌握能发挥特长的阅读技巧,逐步提高自主学习、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灵活运用各类辅助工具,保持阅读教学吸引力
小学生热衷于钻研未知、探索新鲜事物。针对这一特质,教师要灵活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教学工具,不断拓展学生自主阅读视野,保持阅读教学吸引力。首先,针对不同单元课文体裁,运用信息技术营造相称的氛围,促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情,快速领悟文章意境和内涵。例如,在部编版教材的教学中,把《富饶的西沙群岛》等游记和景物描写类的课文制作成风景片,配合课文诵读节奏,逐一呈现文中描写的景物。有了直观视觉和身临其境之感后,学生对作者的用词、造句的巧妙会产生更深的感悟,进而淡化纯文本阅读的倦怠感。其次,针对阅读教学难点,搜集小学生感兴趣且有助于提高阅读兴趣的材料,并利用智能化教学工具推送到线上平台。例如,在古典文学名著、神话故事的课内外阅读活动中,很多小学生觉得原著内容过于艰深。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搜集《水浒传》等名著的经典绘本,推送给学生阅览。利用其色彩绚丽、文字内容简练、人物形象鲜活的特点,激起学生深入了解原著内容的兴趣,使其逐渐阅读感兴趣的内容,直至完成整本书的阅读。
(六)强化合作,系统化开发阅读教学资源
在线上教学平台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不受时空制约地进行互动交流。既可以就教学方法创新等问题与教育专家探讨,也能针对感兴趣的课题,和有相同志向的同行合作探究。在开发阅读教学资源环节,应针对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强化教研团队间的合作,以组织研讨活动、观摩名师教学等形式,交流和分享阅读教学资源。例如,针对某一篇课文的教学难点,共同开发、优化和分享微课课件等资源。此外,校内不同年级的教师也要加强交流,共同关注每一名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过程。除了共建教学资源、完善教学档案,还要制订和执行个性化核心素养培养计划,做好年级间的教学配合。
(七)契合小学生趣味,充分利用绘本资源
小学生识字量和阅读经验有限,文本阅读能力不足,但对色彩和形象化事物非常感兴趣,擅长运用感官和想象力探究未知。为了提升阅读教学效率,教师要充分利用绘本资源,提升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性。例如,在部编版教材的低年段教学中,在以训练观察、表达和写话能力为目标的阅读教学中,采用绘本故事《母鸡萝丝去散步》。由于该作品色彩绚丽、角色形象生动有趣,学生瞬间就能被吸引,开始在教师引导下,观察、讨论母鸡散步过程中发生的事件,争相描述狐狸如何处心积虑、心怀不轨、不断遭遇挫折,以及萝丝是怎样的悠然忘我。相比于纯文本阅读和常见的看图写话,学生显然有更强烈的表达欲望,观察和思考得更加投入,阅读教学效果非常理想。
(八)创新教学评价方法,动态优化阅读教学方案
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中,评价方法和标准是否科学至关重要。教师要以客观反映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保持个体学习兴趣为原则,对原有教学评价环节进行创新。首先,在了解个体情况、制订个性化阅读教学方案时,就要设置差异性目标和评价标准。例如,在课外阅读书单拟定、任务设计环节,将学生按照能力、兴趣和基础归类。以体现难度的层次性和进度的递进性为原则,拟定多份任务单和相应的评价标准,并标明类型,让学生自主选择。在教学评价环节,评价结果可以客观体现个体学习的成果、反映某方面核心素养是否有所提升,起到了激励学生进步的作用。其次,借助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建立数字化档案,基于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动态收集学生浏览课件、阅读个性化资源、完成各类学习任务的数据。必要时,利用后台软件系统,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考核执行效果、优化教学计划的依据。例如,通过分析课件资源利用率,聆听学生反馈,可以发现已有资源的不足,有目标地加以改进和完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下,不仅传统的阅读教学理念和方法不合时宜,教学资源开发、教材利用方式也必须进行创新。在反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足的基础上,笔者结合部编版教材的教学实践,以激发阅读兴趣、提升语文课程吸引力、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为出发点,探索如何在教学素材选择、资源开发、评价标准和方法优化等方面,以服务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为宗旨,尝试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合作交流、深化信息技术和教学辅助工具运用,进而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满足个性化阅读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