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乡土项目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实施

2023-05-30 10:48吴莉莉
新教育·综合 2023年4期
关键词:学习任务

吴莉莉

【摘要】通过真实学习环境的创设、驱动性问题的提出、沉浸式学习的体验、展示型成果的评价,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让学习真实发生的目的,切实让乡土文化综合性学习乡土化、项目化、校本化。

【关键词】乡土项目;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学习任务

乡土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如何将乡土优秀传统文化引进常态的教育教学中,从2017年起,本项目组开展了相关课题的研究与探索。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项目组在教师研修、地方文化主题活动开展、利用乡土文化资源与常态教学进行初步融合等方面进行了实践。

但是在实际探索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

其一,重视活动开展,忽视与常态教学深度融合,缺乏统整设计;

其二,重视文化传承,忽视学生学科素养养成,学生的学习浅表化。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项目组以“基于乡土资源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项目化实施的实践研究”为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第一轮行动研究中,项目组重新建构了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认真研读了有关项目化学习的文献资料,并加强了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项目化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实施。

一年来,通过实践与反思,项目组认识到综合性学习活动项目化实施要体现可行性、有效性,就要做到三个充分:充分准备、充分实施、充分展示。其中“充分”的解码关键就是乡土主题项目化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实施。

一、学习任务的认识

本课题实践的学习任务就是依托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侧重整合乡土资源,设计充满乡土味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项目任务。项目化任务是在基于项目式学习中的任务设计,围绕核心任务设计一个个学习项目,组建一个任务群,贯穿整个活动始终,需要秉承“以终为始”的理念设计,教学评一体,集中解决当前学习任务设计的问题:

1.只见时间,不见内容—任务内容要升级;

2.只见群体,不见个体—个性差异化任务要体现;

3.只见结果,不见过程—周期过程任务要充分体现;

4.只见指向,不见支架—加强教师过程中的弹性支持,建构学习支架。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当中增强任务设计意识,提高课程设计能力,加强学习任务的实践。

二、学习任务的设计

在“双减”背景下,综合性学习任务设计要坚持以学生视角、生活视角、生成视角来进行任务设计,可关注以下几点:

1.设定目标

乡土主题项目任务目标设定要达到“五要”,要符合语文课标要求,要与统编教材无缝链接,要凸显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点,要满足学生生活需求,要体现乡土文化资源的内涵。

以三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任务设计的目标为例,该项目从三个角度来找到目标指向的依据:

(1)教材依据。以三年级下册“中华传统節日”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本,课内融合二年级下册课文《传统节日》《中国美食》,六年级下册“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单元等阅读材料。

(2)课标依据。根据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生活依据。我国传统文化节日内涵丰富,特别是在有着3000年历史文化的古都安阳,有关传统节日的民风民俗资源特别鲜活,比如清明节的斗蛋、六月六送羊节、正月十六赶庙会等。民间习俗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凝聚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孝道亲情的赞美等。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独立自主的能力,增强乡土意识,培植家国情怀。

笔者根据以上几点,制定以下目标:调查、了解家乡传统节日的民风民俗;学习围绕一个意思,用一段话清楚地向大家介绍家乡传统节日风俗习惯;在活动的实践中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创设情境

学习任务通常是设置在具体的情境中的,最有效的学习是产生于有意义的、真实的情境中的学习。在乡土项目学习任务设计中,真实情境的创设是关键。真实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学习任务的设计要加大学生生活场景、学校学习场景、模拟未来工作场景之间的联系。不仅真实,还要富有意义,所以在实践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场域,创设多维互动的交际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多元的语文言语实践活动。

比如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为了完成“我是安阳娃,我为汉字代言”学习任务,笔者结合学生解决问题的需求,根据不同阶段的任务,带领学生走进了多样的学习环境中。

第一阶段“有趣的汉字”,为了让学生了解汉字,感受汉字魅力,老师带领学生走进了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博物苑等场馆,与场馆建立“语文+”特色研学课程,如参观文字博物馆—学习汉字教育课程“学写甲骨文”—体验活动“甲骨文十二生肖”雕版印刷—观看甲骨文舞蹈表演,认识36个字—交流感受,调查留言。

第二阶段“我爱你汉字”,我们开展调查活动,带领学生走进了大街小巷开展啄木鸟行动,或者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调查报告。除此之外,结合甲骨文特点,举办了“一字一画”推介活动,学生通过书法作品展示、微视频推介、与来访者互动交流等方式来展示项目成果。

创设真实言语活动生活情境,必须要加强课内外的结合、家校社的融合,充分利用乡土资源的优势,突破学校教育围墙,打破学科壁垒。

3.提出问题

立足学生立场,结合学生生活需求,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知识来解决生活的问题,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就需要提出驱动性问题。驱动性问题的设计是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重中之重。好的驱动性问题是开放性的问题,一方面能引发高阶思维,一方面能提供问题化的组织结构,为信息和内容提供有意义的目的。它的本质就是通过有趣的、符合学生的方式驱动学生投入项目学习。

比如在六年级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出“你如何设计中秋家宴菜谱让家人满意呢?”等具有挑战性的驱动问题。学生首先要了解本土的特殊习俗以及特色美食,还要分析家人饮食爱好与禁忌,具备开放性、不确定性以及个性等问题。它并不是简单地了解信息,学生要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学习分析与判断,提升高阶思考能力。所以驱动型问题的提出,直接影响了项目任务完成的过程与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提前了解问题背后的本质问题,并将本质问题和学生经验接轨。以具体的任务作为学习驱动力,将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变为学习过程。

4.活动体验

关于语文跨学科活动,在语文新课标作为拓展任务群的内容中是这样描述的:“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動,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乡土项目的综合性学习以开展丰富多元活动为重要组织形式,这些活动以语文学科为主,同时加大学科间的融合,进行跨学科活动。

比如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与春天有个约会”项目活动,开展了一系列找春天、吟春天、赞春天的活动,每个阶段活动汇集听说读写语文活动外,还结合了美术、音乐、科学等学科知识,开展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唱、画、演等体验活动。同时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到本土气候、动植物习性、春季农作物等特点,切实将乡土元素与语言活动体验进行了深度融合。

5.成果展示

每一次开展乡土项目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都会在解决问题后把呈现的言语成果进行展示,以此来作为活动的评价重点。有专家提出,“学习任务完成的标志是展示学习成果,而不是呈现考试的分数。这种联系不应是笼统的或是显示世界中某种活动的翻版,而应是具体且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所以项目组在对成果展示评价上,主要是利用搭建参与式、展示型平台,促进活动评价的开放性、多元化。

比如二年级“舌尖上的安阳”活动结合二年级下册《中国美食》一课,以“给外地朋友介绍家乡美食”为核心任务,依据任务要点,学生可以通过晒菜单、说菜谱、亮厨艺、聊美食等,结合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等言语任务,进行个性化的成果展示。这些成果是学生真实学习的具体呈现,它凸显了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科特点,同时又富有自己的个性,是鲜活、真实的。

三、学习任务的实施

根据“学习任务”特征,结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整体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在乡土文化背景下,项目组进行了以下方面的实践:

1.基于资源的双线并进互动教学模式

基于资源的五环互动教学模式是以乡土文化资源贯穿始终,通过资源的开发、整合、优化、利用、拓展,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等问题,集师生共同设计、整合、实施、展示、评价为一体,整个过程凸显双线并进,教与学双向互动,环环相扣、处处交融,最终达到文化传承与学科素养螺旋上升的目标。

其主要操作过程如下:

从教师角度出发:围绕主题,提供资源,设计评价—创设情境,问题驱动,整合资源—优化资源,提供支持,实施评价—阶段指导,中期评价,方法引导—搭建平台,总结评价,拓展资源。

从学生角度出发:选择项目,设计方案,组建团队—项目准备,提出问题,自主讨论—确定方案,明确目标,分析问题—项目实施,中期检查,优化整理—整理成果,展示汇报,项目反思。

从整个教学模式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关注到学生学习的“情—疑—行—思”四个抓手,具体来说就是要“情境创设中激情—问题驱动中质疑—项目实施中践行—成果展示中促思”。

2.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项目化五步实施路径

同时,为了符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常规教学的实际情况,项目组进行了实施路径的优化,形成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项目化五步实施路径。其主要路径为:基于课标,整合资源—结合资源,确定目标—围绕目标,设计任务—依据任务,实施项目—围绕项目,进行评价。

这五步实施路径具有逻辑性、连贯性。与其他学习模式相比,以学生熟知的乡土文化为背景,通过问题驱动,将语文学习和活动探究进行交融。同时,任务实施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成长需求为要。针对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变化的需求,适时进行教学调整,采取不同的言语活动实施策略。比如,一年级“老游戏,嗨翻天”项目活动,依托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一起做游戏”开展的活动以口语交际教学策略为主,并与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等相结合;五年级的“舌尖上的安阳”以说明文习作单元为活动载体,主要以习作教学策略为主,并与口语交际、阅读教学等相结合。项目化实施路径的铺设,充分体现其具有的弹性与张力,为学生建设更丰富的课堂文化、创设更真实的学习环境,提供更有活力的成长空间。

学习任务的实施构成了乡土项目的开放性教学实践活动,它一方面是优秀乡土文化资源在课堂外的延伸,另一方面也是研究内容的实践化,由此将带来教学实施机制和评价方式的重大变革。其任务实施的评价旨在激发学生了解乡土文化的热情,引导学生利用生活资源为探究素材,激励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综上所述,安阳是七朝古都、甲骨文的故乡、周易文化发源地等,其地域文化特色鲜明、资源丰富。本研究旨在通过乡土化、项目化、校本化的语文学科项目化任务的设计与实施,促进乡土资源的活态传承,语文教育的生态构建,学科项目化的动态实施与评价,促进乡土资源与语文学科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心智自由,让学习真正发生,切实做到“厚植家国情怀,提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美)巴克教育研究所著.任伟译.项目化学习教师指南—21世纪的中学教学法(第2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3]王荣生.语文综合性学习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基础教研课题“基于乡土资源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项目化实施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JCJYC2102zy031)

猜你喜欢
学习任务
以“点”引“面”
“学讲”,让课堂灵动起来
行动导向教学在机床电气与PLC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学习任务分析的教学设计
科普学习任务在网络RPG游戏中的设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实践
如何于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有效开展分层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技工院校物流课程一体化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