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瑶
导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论述:“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在幼儿园教育中,美育至关重要,其形式主要有欣赏图画、制作手工、观摩大自然、绘制水彩画、户外实践活动、聆听教授讲解美术知识等。传统的美育模式虽然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合理性,但对幼儿审美素养、绘画技巧、想象能力的培养上限不足。通过引入丰富多彩的绘本,可以为幼儿插上美育的翅膀,在艺术的世界里翱翔,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一、幼儿美育在当下时代的价值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强调:“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在极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美育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地位可见一斑,尽可能发掘每个幼儿的艺术天赋是许多幼儿园的教学目标之一。首先,幼儿园是幼儿形成发现美、判断美、创造美的能力的重要阶段,夯实幼儿美育基础是幼儿教师的必修课,属于德、智、体、美、劳中的“美”,也涉及《指南》幼儿园五大领域中的“艺术领域”。其次,对美的感知力可以延伸到道德教育、情感教育等领域,一个能充分审视和辨认美的幼儿道德素养、情感能力一般不会太差,几种能力是同步发展的,因此作为起点的美育对幼儿而言无异于教育的“地基”。最后,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教育工作者的重心从知识教育拓展到人文教育,家长和教师都希望幼儿在掌握基本知识及技能的基础上,能成为艺术思维、情感发展、道德水平健全的人,美育和社会教育整体背景和期望是一致的。
二、绘本教学与传统美育方式相比的优势
传统美育经过数年的实践,具有一定的价值,能让幼儿通过欣赏图画和实践活动养成一定的美学常识,积累艺术经验,获取美学技巧。但仅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个环节,缺乏深入的教学方式。绘本图文并茂,画面色彩鲜艳、线条优美、构图巧妙,文字具有观赏性、情感性、思想性,故事具有文学性,所有都指向对美学经验的高度凝结。将绘本引入美育课堂,能最大限度调动幼儿对美的渴望,深层次引发观察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意愿。且绘本一般由专业插画师和文字作者编著,具有高度凝练、简洁、优异的美感,能促使幼儿接受更好的艺术熏陶。综上所述,绘本教学与传统美育相比,优势可见一斑。
三、运用绘本提升幼儿美育实效的三个方面
笔者将幼儿园的美育目标归纳为三个方面:审美素养、绘画技巧和想象能力。这三个方面呈现递进关系,属于基础、进阶、跃升的逐步发展的联系。幼儿园在实施美育的过程中,要谨记美育的客观规律,逐步夯实美育实效,为幼儿美术意识提升、艺术水平发展、创作实力培养添砖加瓦。
(一)审美素养
第一个层面是最基础的审美素养,它不要求幼儿具有创造美的技巧功底和想象水平,只需要幼儿对基本的绘画作品有一定的审美意识,知道什么是美的、美在哪里、美的特性是怎样的。只有形成了审美意识,才谈得上后续目标的发展。例如,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讲述母鸡和狐狸之间令人忍俊不禁的“较量”,一般幼儿都会捧腹大笑。但有的幼儿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只懂得故事是幽默的;有的幼儿在此基础上已经能从对页的构图分辨出“对比”“反衬”等绘画手法,虽然对这些手法叫不出名字,但开始形成绘画审美品鉴意识;有的幼儿可以从鲜明的色彩运用和夸张的肢体动作、活灵活现的神态中意识到绘画也是一种“叙事”手段,美术不仅是在绘制简单的图案,同时也在表达思想情感和故事性。虽然幼儿还没有到亲自用线条和颜料勾勒涂色的阶段,却对同一本绘本产生了明显差异,有的只是看个热闹,有的能评赏出一定的绘画方法,有的已经能觉察出美术叙事、表意、传情的功能。那么,拥有更高审美素养的幼儿自然能在自我创作时运用更有深度的想法指导绘画,可以说审美素养是美育的基础,是引导美术实践的重要理论意识,是美育不可或缺的第一步。
(二)绘画技巧
第二个层面是进阶的绘画技巧,它要求幼儿在形成一定审美素养的基础上,一步一个脚印训练拓印、铅笔画、油画、素描、黏土、不织布、纸质工艺、蜡笔画、颜料画等任意一种或几种擅长的绘画“表征”(指幼儿使用特定美术工具表达潜在思想情感,由于幼儿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不足,绘制出的美术作品往往具有象征性、隐喻性,反映潜意识的观念)方式。幼儿只有形成一定的绘画功底,才谈得上进一步增添自己的“艺术人格”,为作品烙印下独特的、私人的风格,寄寓特定的情感和情绪。在实际美育过程中,由于幼儿美术功底处于萌芽和发展阶段,往往出现很多想象能力尚可但线条凌乱、素描未使用部分没有用橡皮擦干净、色彩搭配混乱等基本功不扎实的现象,如果此时只褒奖幼儿的创造力而不对其绘画功底做出一定的指导,让他们意识到技巧和创作思维需要同步发展,那么对幼儿美育提升是有害无益的。例如,《我妈妈》运用夸张怪诞的色调将妈妈比作擅长各种职业的人,体现了浓烈的母爱。在指导幼儿临摹这个经典作品时,有的幼儿只关注作品色彩的光怪陆离,配色不经过调和,没有仔细观察画面看似颜色丰富多彩却一点也不繁杂,在基本色调、对比色、冷暖色选取、相邻色搭配方面都做了精心考量,其呈现出的作品只有“怪”没有“美”;有的幼儿在线条上画得歪歪曲曲,很多没有闭合的线,直线不直、曲线弧度也出现了倾斜,整体效果不佳,而线条恰恰是绘画作品的根基,这导致妈妈的形象从立体生动、观之可亲变为奇异扭曲、缺乏实感;有的幼儿在描绘角色神态时,对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眉毛的绘制上没有结合生活进行细致观察,原作中妈妈的形象虽然俏皮可爱、稍显夸张,但依据了基本的人体脸部轮廓模型,符合生理构造和现实规律,而如果对妈妈面部的描绘不契合生活常识,出来的效果将大打折扣,让人看不出画的是母亲。以上三种情况都是基本功不到位引起的作品表征错位,是典型的绘画技巧跟不上蓬勃旺盛的想象能力、艺术思维的现象,教师决不能听之任之,而要适时介入,帮幼儿夯实创作“地基”,才能让美育效果从量变实现质变。
(三)想象能力
第三个层面是最高级别的想象能力。在实际美育实践中,一些幼儿教师容易混淆想象能力训练和美育培养两者的关系,认为只要幼儿拥有了一定的创作思维,作品具有了自身的想法,有了表征意识,便拥有了艺术“灵气”,不用再进行进一步引导,将技巧构建的任务交给小学美术教师完成。这是一种普遍的、错误的想法。3—6岁正是美术意识和创作力发展最旺盛的阶段,幼儿思维处于高速成长期,普遍想象能力卓越一方面有个人原因,另一方面也取悦于人的发展规律正是如此。所以,在这一階段一定不要忘了在前两个阶段的指导下,提升幼儿的想象能力,这是想象能力培养的先决条件,决不能构建“空中楼阁”。在此条件下,要引导幼儿树立自身的创作观念,采用交流合作、创意共享、观念分享、生活情境关联、美术材料启迪、相似情感归纳、移情和共情引导等多种方式,调动幼儿深层次的想象能力。例如,《生气汤》讲述小男孩霍斯不高兴,带着怒气回家,妈妈说要煮汤,水滚开时对着锅子大叫,她要霍斯也照样做,最后霍斯内心变得快乐。这是一本情绪疏导绘本,成功的原因是想象能力的丰富,运用了象征、比喻等技法表达一个简单的转移视线、愉悦心情的道理。如果在幼儿没有基本审美意识和绘画功底的情况下贸然让其仿照这个作品作画,出来的效果可能是一堆不知所云的凌乱线条、狰狞怪异的人脸和身体、不契合生活常识的锅炉轮廓、看起来像为了愤怒而愤怒的神态和动作刻画……所以,先要让幼儿知道,虽然作品看上去调色、构图、线条都大胆奔放,但那建立在足够的审美和优秀的画工的基础上,想象能力培养绝对不能丢失这两种素养。在教授幼儿基本的临摹技巧和欣赏方法后,方可鼓励其作画。可采用多种引导方法促进创造思维的提升,如让幼儿代入自己被教师、同学误解的生气、难过、委屈的心理,以及误解解开后的舒畅、愉悦、开阔的情绪,以情境教学法激发其表达这两种情绪的专属方式;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让幼儿分享自己生气时的情态,有的会砸玩具,有的会生闷气,有的会和父母吵起来,有的会大喊大叫,有的偷偷抹眼泪,他们在彼此分享情绪记忆和情感经验的过程中,也间接增加了创作经验和创作想象能力;可以向幼儿介绍各种质地的美术工具,如稀料马克笔、蜡笔、铅笔、水粉笔、钢笔、毛笔等,不同的工具在线条粗细、质感、情绪感觉上各有侧重,幼儿通过对比选取自己认为最合适的表达工具,此时不要限定某一种工具,也不要将特定工具的情绪效果定死,这样幼儿就会有天马行空的想象能力,往往能进行一些大胆改编,例如有的幼儿采用意想不到的钢笔,以一种坚硬的质地勾勒出四格漫画风格的图样,在基本功底扎实的条件下,在情绪表达上反而直截了当、粗粝豪放、酣畅淋漓,反而契合了霍斯生气的暴躁、想要发泄的情态。
四、运用绘本提升幼儿美育实效的实例
(一)用《花婆婆》提升幼儿审美素养
《花婆婆》是许多幼儿教师选择的美育入门绘本,它的风格不像一些“印象派”“抽象派”“表现主义”作品,需要一定的审美门槛,它是老少皆宜的,是不需要相关美学经验就可以欣赏的。它讲述了花婆婆为了让世界变得更美丽付出辛劳,去了很多地方寻找美丽,最后播种鲜花,将美丽传承给下一代的故事。首先,要让幼儿对色彩、线条、构图这些基本绘画元素进行欣赏,作品用色清丽,多以油画质感的绿色和红色为打底色,线条舒朗干净,构图多采用舒展的跨页,将这些一一传授给幼儿。其次,基于认知规律,幼儿可能会对具体概念认知不清,此时可以采用生活情境的迁移,如将草原上、海滩边、红房子里、花圃中、山坡上的各种情境以PPT或视频的形式制作给幼儿观摩,询问幼儿生活中父母有没有带自己去过类似的地方,让其产生“艺术来源于生活”的认知。最后,要将课堂主体交还给幼儿,让其以个人阐述、团体交流的形式表达觉得《花婆婆》里那幅图画最美以及背后的原因,也可以谈谈哪些图景和生活中看到的类似。幼儿畅所欲言,有的认为海边的景色很美,蓝色背景比他看到的海洋还要漂亮;有的认为花婆婆就很美,长得像自己和蔼可亲;有的认为大跨页很美,画面很连贯,看起来很舒适;有的认为对草原、房子的勾勒很美,那些线让自己也有想创作一幅美景的冲动。就这样,幼儿已经从色彩、生活迁移、构图、线条等方面对美术产生欣赏和鉴别能力。
(二)用《小蓝和小黄》培养幼儿绘画技巧
《小蓝和小黄》是李欧·李奥尼的获奖绘本,讲述蓝色和黄色两种颜色奇妙冒险。可将其运用于美育课堂,作为绘画技巧培养的不二选择。首先,作品蕴含三原色、颜色叠加、色彩搭配、邻近色、色块的分离和融合等丰富的美术知识,可逐一引导幼儿观察两种色彩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发生的奇特变化,让其在探究欲和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索这些美术知识,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以更好地掌握相关绘画技巧。其次,作品在构图上采用了大量留白、交集、反衬,每次技巧的使用都和故事的情感基调高度吻合,可以先将这些技巧告知幼儿,再让幼儿自主寻找使用的地方以及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幼儿找出留白处是为了表现两种色彩分离的难过,而交集的热烈与旺盛是为了衬托它们重新相遇的喜悦之情,左右两边构图的差异性是为了展现故事的进展,幼儿通过自主探索深化了绘画技巧,进一步引发将这些技巧运用于自己画作的愿望。最后,作品在线条处理上基本用色彩做出分离,看似没有明显的线条处理,却巧妙凸显了色彩的重要性和主题,教授给幼儿这也是一种绘画方式,有的幼儿在画作中想要把尽可能多的技巧都糅合进去,反而效果不好,有时极简主义也是一种精湛的技巧。幼儿通过整个绘画技巧教授过程,不仅提升了技巧,也增加了创作欲望,还巩固了审美素养,可谓一举三得。
(三)用《光》发展幼儿想象能力
《光》是国内新锐作家陈希的作品,讲述内向却坚定的女孩在一个陌生环境中孤独寻找希望的感人故事,受到抽象派风格的印象,在色彩的选用、画面的饱和度、象征手法的运用上都极其大胆,和幼儿开阔丰富的想象力认知特点高度吻合。首先,让幼儿畅所欲言,交流对这个故事的印象,有的說颜色给人的印象很深刻,有的说能明显看出来一些“情绪”,有的说很喜欢这个故事,感觉很吸引人。幼儿美术知识储备和词汇量都不足,但一定具备了一定的美学鉴赏力和创作技术,所以具备一定的作品理解能力,并且有自我认知,还有成人不具备的儿童视角理解。其次,面对最高阶段的培养目标,不要急着将这些技巧教授给幼儿,而让幼儿自行仿照一种认可的技巧进行绘画,如有的也用马克笔绘制大量油画质感的色块表现忧郁的心理,有的给各种面具刻画细腻的表情,这些都是幼儿创作意识的体现。最后,让幼儿创作属于自己的《光》,集合对作品的理解和自己的想法,联系幼儿生活中缺少朋友陪伴、老师家人不在身旁、一个人睡觉等孤独情境,最大程度激发其创作想象力,幼儿创作出戴着恐龙面具睡觉、在黑暗里跳舞、对着一群陌生人写生等高度表现自我的画面。
五、结语
绘本具有美术审美特性,同时能加深幼儿美术技巧、培养想象思维。运用绘本为幼儿插上美育的翅膀,用美术装点幼儿温馨浪漫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