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璐
预习无疑是初中语文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预习自主阅读课文,自行完成力所能及的基础类语文学习任务,并通过阅读、分析、归纳、总结提取课文关键信息,感知文意,在提升自身语文学习能力的同时缩短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现阶段,初中语文预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普遍出现预习结构缺乏创新、预习方法指导不足、预习检查稍显落后等问题,影响学生预习积极性,阻碍预习效果提升。
(一)预习结构缺乏创新,形式单一
预习形式是影响初中语文预习效果的主要因素,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出现形式单一的问题。具体而言,初中语文教师对预习的意识尚待加强,面对不同文本,教师所布置的预习任务“万变不离其宗”,预习内容较为浅显,重点不够突出,缺乏对学生知识的拓展和延伸。除此之外,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所布置的预习任务过于基础,例如朗读课文、生僻字词抄写等,并未考虑到文体体裁的特点,个性化预习作业十分欠缺。而导致此类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预习结构的创新意识不足,缺乏对预习形式重构的意识,最终枯燥、单一的预习形式影响学生预习积极性,影响预习效果。
(二)预习方法指导不足,流于形式
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所布置的预习任务途径以课文后的读写要求、阅读提示、课下注释为主,此类途径对学生的预习指导作用不足,且不具备新奇性和吸引力,最终导致预习流于形式。而导致此类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自身教学任务繁重,备课过程中将教学任务列为主要考虑点,所以预习任务的重点聚焦在学生对文本知识的掌握上,对学生的语文思维启发有所忽视,在预习方法指导的研究方面出现空白。
(三)预习检查稍显落后,效果不佳
通过“推门听课”法了解现阶段大部分初中预习评价方式稍显落后,大部分教师对预习任务的检查采取口头检查的方式,即在新课教学前对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行抽问、抽检,更甚者忽略对基础类预习任务的检查,直接开始新课教学。此种单一的或空白的预习检查方式并未起到预习监督作用,导致部分学生对预习任务出现偏颇认知,忽略预习的重要性,从而对预习任务“视而不见”。而导致此类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预习检查把控不足,未能将预习检查列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更害怕因预习检查而“耽误”课堂教学时间,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忽略预习检查与评价,导致预习检查功能作用丧失,影响预习效果。
(一)优化预习结构,开发预习资源
课前预习已成为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的常规要求,同时也是初中学生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在“双减”背景下,形式单一的预习结构无法提升学生的预习兴趣,同时极易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与“双减”理念相悖。基于此,优化预习结构已成为提升初中生语文预习效果的首要任务,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优化改进。
1.优化预习任务
传统的预习任务大多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为主要内容,此种预习任务较为笼统,并无具体要求指向,学生的预习欲望较低。为了转变这一情况,初中语文教师可对课前预习做出具体规划,指导学生自主预习。例如教师可在课前为学生发布预习提纲,列举学生所需完成的具体预习任务,给予学生具体预习方向。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女娲造人》为例,教师可发布如下预习任务:
(1)整理故事梗概,以自己的话语复述故事;
(2)搜索其他版本的《女娲造人》,对比不同版本,说出异同。
此类预习任务较为具体,能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对课文有更全面的了解,同时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
2.开发预习资源
在传统的预习任务中,教师通常聚焦某一篇课文,要求学生完成基础的朗读类、生僻字词记忆类预习任务。而在“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预习任务应当树立“大语文观”,灵活运用教材,积极挖掘及丰富预习资源,提高学生的预习期待。例如在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二单元的预习中,该单元收录了《秋天的怀念》《散步》《金色花》《荷叶·母亲》《世说新语(二则)》五篇课文,且均是围绕“至爱亲情”这一主题,所以教师在预习任务发布过程中可引导学生从大单元出发,要求学生对五篇课文进行梳理,以特定角度出发制作预习任务,例如以“描写手法”为主题要求学生整理出五篇课文的异同。
(二)注重预习指导,授学生以“渔”
“双减”的提出要求每个教育主体在教育过程中能够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而预习指导是落实“双向奔赴”的主要途径,针对上文所说预习方法指导不足的问题,可从以下两方面优化改进。
1.巧用导学案
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推进,导学案的作用逐渐凸显,在预习环节中使用导学案有助于学生明确预习方案。教师合理运用导学案,可从以下步骤实施。首先,构思导学环节。导学案中包括预习目标、导学提示、自主探究、质疑反思和拓展延伸,教师需要围绕不同主题针对性地对导学案进行构思设计。其次,巧设导学问题。导学问题是突出预习重难点的关键,所以教师的导学问题需要做到精准、精细、深度。構思导学环节和巧设导学问题均是为学生指引预习方向,帮助学生学会预习的主要途径。以《济南的冬天》预习为例,教师可在导学案中设计以下问题:
(1)为什么作者说济南的冬天是个“宝地”?
(2)全文作者描写了济南的哪些景物,分别使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
(3)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在以上导学问题中,所提问题涵盖了基础的课文提炼、课文分析,有助于学生掌握预习的重难点。
2.巧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集图像与文字于一身、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同样也是化繁为简,提高预习趣味性和效率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实施。首先,教师示范讲解。在思维导图学习之初,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制作较为吃力,教师可向学生介绍思维导图的构成,利用多媒体希沃白板、Word文档等工具向学生展示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在绘制过程中向学生渗透绘制思路。其次,引导学生实践。实践是验证学生学习质量的主要路径,教师完成思维导图教学后,可引导学生依照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绘制思维导图。
(三)优化预习评价,保证预习效果
“双减”的落地为改进教学评价方式提供了重要契机,针对上文所说预习评价效果不佳的问题,初中语文教师可从以下两方面优化改进:第一,坚持预习检查;第二,保证预习检查形式多样化。从第一点而言,初中语文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效果做出检查能够从侧面监督学生的预习任务完成情况,帮助学生形成主动预习的意识。因此,教师可在当堂课前采取回课、抽问等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从第二点而言,预习检查的形式并不局限于抽问等教师单向抽查的形式,教师可根据预习任务开展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动评价等预习评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