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迁移而教:概念式历史教学的探索思考

2023-05-30 20:15马宁
中国教师 2023年5期
关键词:迁移历史教学

【摘 要】概念式历史教学是以历史核心概念为牵引,从基本事实出发,促进概念性理解,迁移形成超越事实的概念式(化)的历史观念。主要教学策略是:基于主题,聚焦核心概念;基于事实,逐级抽象概括;基于概括,设计基本问题;基于问题解决,制定活动方案;基于行为表现,评定迁移水平。

【关键词】概念式 历史教学 迁移

马宁

江苏省常熟市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科学技术带头人,姑苏教育领军人才。荣获江苏省中学历史教师评优课一等奖,《我的概念式历史教学思想》收录于《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江苏教育出版社);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7篇;主持全国教育科研“十四五”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江苏省中小学校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苏州市人民政府督学。

人所共知,历史教学绕不开历史概念。关键是,历史概念的教学必须遷移升华至认识历史规律和形成历史观念的高度,否则,难以称之为真正的历史教学。概念式历史教学的宗旨是在理解掌握概念、原理和理论等概念性知识的基础上,统摄事实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迁移形成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概念式历史教学的缘起

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基于历史概念形成历史认识的一般方法和规律的探究,却在系统实践、理论构建等方面陷入瓶颈。转变的契机始于21世纪初开始的新课程改革。

我惊喜地感到,新课程改革给我的概念式历史教学研究以理念支撑。无论是“三维目标”下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版),还是 “素养立意”下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均提出合作探究、实践创新和综合素养的要求,概念性理解运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概念式历史教学可以成为解决问题和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基础。

我惊喜地发现,高中历史新教材给我的概念式历史教学研究以实践支撑。2003年版高中历史教材中,无论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都在“单元导入”和“课导入框”中明确了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掌握的核心概念和重点概念。2017年版高中历史教材的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无论是以模块和专题,还是时序带专题相结合的方式,编写体例基本上是以历史概念为牵引。通过概念式历史教学可以促进认知与迁移、培育核心素养。

二、概念式历史教学的理念

根据概念的复杂程度、结构和种属关系,甄别本质与非本质属性,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可被称为概念式或概念化。

所谓的概念式教学,是指教学以概念为中心,归纳出概念性的理解(即从基本事实中引出可迁移的观念与问题),达到概念性的技能(即教学活动集中于对具体的事实和问题的超越,发现知识间的规律和联系),以此发展学生的思维。

传统的主题式教学强化事实,注重对具体事实的描述和掌握,侧重于低水平的认知。概念式的教学设计是从基本事实中归纳出概念性的技能,以此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其达到更高层次的理解和迁移。二者的差异具体表现如下。

主题式的教学设计:教学以主题为中心,活动围绕某一具体主题,向知识、能力、情感诸目标推进;注重对具体事实的描述和思考;教学活动集中于对具体事实和问题的掌握;教学活动要求学生能够理解知识的规律和联系。

概念式的教学设计:教学以概念为中心,活动围绕某一具体主题引出可迁移的观念与问题;侧重于用具体事实理解迁移的观念与问题;教学活动集中于对具体的事实和问题的超越,使理解力达到概念性层次;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在具体和抽象水平上发现知识间的规律和联系。

概念式历史教学即以历史核心概念为统领,实现掌握概念性历史知识和形成概念式(化)历史技能与观念相统一的教学范式。必须澄清两个认识:第一,概念式历史教学不是简单的“历史概念教学”,教学掌握、理解、运用历史概念仅是其中一部分。第二,概念式历史教学的旨归是迁移形成历史概念和历史观念认识,让理解走向深入。

三、概念式历史教学的策略

1. 基于主题,聚焦核心概念

一节历史课,必须直面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主题是否鲜明,二是对主题思想的理解是否深刻。要明确主题,使思维更具有方向感;聚焦核心概念,使思维达到整合的水平,促进理解力、迁移力的提升。否则,历史课堂的鲜活互动与学生思维的深刻灵动只会流于形式。

怎样基于主题聚焦核心概念呢?其一,厘清主题与核心概念的关系。主题往往是涵盖大量具体事实的大概念,核心概念则是一个更明确的具体问题,是搭建在主题和思维之间的桥梁。其二,核心概念的遴选依托于思维的导向,即教师准备引领学生认识的思想、观念是什么,那么,其中蕴含的内在逻辑关系词往往被提取为核心概念。举例如下。

主题: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回应

思维导向1:鸦片战争促使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得以萌发;

核心概念1:战争与思想解放;

思维导向2:鸦片战争引发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核心概念2:战争与经济。

2. 基于事实,逐级抽象概括

依托教材及自主选取的材料帮助学生建立基本事实的基础,抽象概括可迁移的认知与理解,使学生学会从具体事例中归纳出可迁移的更深层的概念性理解。举例如下。

·基本事实

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1918年夏,……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中外历史纲要(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91页

结合教材描述的基本事实,要求学生对其影响进行抽象概括。

·抽象概括(层次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為集中一切人力、物力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赢得国内战争起到了重要作用。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抽象概括(层次2)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无产阶级巩固政权奠定了经济基础。

·重要概念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层次1的抽象概括是基于事实的“是什么”“为什么”,层次2的抽象概括回答“怎么样”,为了加深对核心概念的理解,随着对话的深入,应该还有高水平思维的总结,由层次3到层次N。

这个环节要特别注意三点:一是为了让学生对基本事实的认知更加具象,可以选取超出由主题提供的例子,去寻找可迁移的思想;二是抽象概括必须按照思维层级逐级上升,从次复杂到较复杂、复杂,要使思维达到较复杂和复杂的层次,使用超出书本的无定论的基本问题会有所帮助;三是指导学生从基本事实中抽取两个以上的重要概念,尝试把这些概念组成一个结论,用结论指引事实。

3. 基于概括,设计基本问题

问题设计是力图通过教学技巧“反问”和“上推”,帮助学生检验抽象概括,是在更复杂水平上进行思维和走向更深层概念性理解的有效手段。编写问题对教师是个不小的挑战,“问题之所以难以设计,原因在于它们不仅需要强调基于事实的知识,而且还要强调产生于事实基础上的观念”[1]。

(1)把基本概括转换为基本问题

·基本概括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为小农占优势的国家提供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宝贵经验。

·基本问题1

为什么新经济政策能够稳定和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政权?

对这一问题做出回答,可以得出较复杂的抽象概括,“新经济政策是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苏俄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基本问题2

为什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了工人、农民的普遍不满?它与巩固政权有什么关系?

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可以引出如下思维概括:“形势发生变化了,政策必须调整跟进。必须改革原有的经济体制,才能进一步巩固政权。”

(2)把目标表达转换为问题表达

○目标表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产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区别。

·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史实,认识其作用。

○问题表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是怎样的政策?解释概念,尝试定义。

·从目的和结果两个方面,从共性和异性两个角度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都是为了解决巩固政权的问题,为什么后者要取代前者?请拟订类比方案。

目标表达设计紧扣教材,试图以此来推动知识的传授和理解,很难激起学生思维和学习热情。问题表达设计依托教材,提出没有固定答案的开放性的问题,容易激发学生超越事实的思维。

(3)把公众问题转换为个人问题

历史概念的延展性、历史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决定了带有普遍性的公众问题很难个性地展现个体的自我经验和存在认识。不同于公众问题,个人问题“是他自己的,因而,对注意的原动力和促进因素也是他自己的”,可以“引导儿童将一个问题作为他自己的问题去认识,使他自动地去注意以找到它的答案”[2]。对核心概念进行分级分类设问,是把公众问题转变为个人问题、为迁移而教的基本方法。举例如下。

·问题1(公众问题)

怎样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问题2(个人问题)

(1)如果你是列宁,你会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吗?它与巴黎公社的措施有不同吗?请例证之。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战时”和“共产主义”有哪些表现?请举例,然后概括。

(3)从历史概念的要素上来讲,有时间、空间、表现、结果、影响等,请从以上几个方面尝试给“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定义,写100字左右的短评。

4. 基于问题解决,制定活动方案

问题设计终于问题解决。围绕基本问题组织怎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围绕教学实践活动编制怎样的操作规程,进而实现通过活动有效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基本问题,促进概念性理解,这是一个难题。具体可以围绕建议活动及其操作事项两个方面组织教学。

○建议活动

·寻找史料,理解、例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适切性。

·辨别确信,从正反两个方面的材料以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来证实你的判断是正确的。

·提出假设,对假设进行综合概括,得出结论。

○操作事项

·史料实证。检索与基本问题相关联的史料,挑拣并分类;鉴别史料的真伪,对选定的史料进行初步的价值分析,剔除对支撑基本问题和基本理解无效的信息。

·历史解释。运用资料,阐明观点;根据事实进行论证;提出其他见解并佐证。

·过程评价。师生就活动过程中的关键点和争议问题组织评价,保证思维的聚焦;教师评论活动过程。

·问题解决。

5. 基于行为表现,评定迁移水平

行为表现环节主要评定学生的认知迁移水平,测量学生学习后“知道了什么”“理解到什么程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认识和领会概念主题”。如何编写行为表现任务呢?

○操作方案

教师给出测试材料,要求学生按照“核心概念”“思想观念”“呈现方式”三个方面完成命题并提供参考意见(见表1)。

表1 操作方案

要素 指向 行为表现规范用詞

核心概念 什么(概括力) 概括、提炼、分析、评价

思想观念 为什么(理解力) 为了

呈现方式 如何(表达力) 小论文、报告

“概括、提炼、分析、评价”这些层次较高的规范用词,要求学生准确把握核心概念,意在测量深层概括力。“为了”直接展示目的性,引出对可迁移知识的深层意义思考,意在测量深层理解力。“小论文、报告”提出学生通过什么方式完整呈现其理解和思考,意在测量深层表达力。

○编写范式

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广大工农大众要求的是什么?是“四大件”:和平、土地、面包和自由,即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结束帝国主义战争,实行土地改革,在这种条件下获得政治民主自由,改善民生。……在这种条件下,可以说,谁能够带领工农大众实现这些愿望,谁就能赢得工农大众的拥护,就有可能取得政权。

—黄宗良:《布尔什维克取得和巩固政权的根本原因》,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第4期,第10页

·什么:分析“俄国十月革命与巩固政权的措施”。

·为什么:为了理解“十月革命是一场满足民众需求的政治胜利”。

·如何: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论证合理有据,条理清晰。

四、结语

二十年来,我致力于概念式历史教学的探究与实践,确实是出于一种最朴素的认识,那就是:“历史教学教什么(指向)”“历史教学怎么教(方法)”“历史教学教给学生什么(结果)”的问题。

概念式历史教学突出以概念为本,以核心概念为抓手,聚焦问题,发散思维,让学生的理解力达到概念化的高度;突出以人为本,关注认知与理解的迁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历史教学中对历史概念性理解与迁移的忽视乃至轻视,对学生的素养发展都是不负责任的,甚至是致命的。

的确,概念式历史教学不同于传统的历史教学的“就事论事”,让学生尝试概括、设问考问、演说作文等比较困难,操作难度较大,对教师的理论水平、学识、能力都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不管如何,我知道,为了迁移而教,为了培育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完整的、全面的人”,把话语权和思考权交给学生对解决问题是最有益的,必须坚持。

参考文献

[1] H.林恩·艾里克森.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M].兰英,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06.

[2] 约翰·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任钟印,吴志宏,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0.

责任编辑:孙昕

猜你喜欢
迁移历史教学
谈物理模型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的迁移策略
浅析迁移规律在足球教学中的影响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运用迁移学习规律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