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思辨阅读 建构“真学”课堂

2023-05-30 17:51班朋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真学课堂

班朋

摘 要 “真学”语文课堂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思辨性阅读,主要体现在深入挖掘文本,辩证思考;突出个性化思维,触类旁通;开展群文阅读,理性分析。这样,“真学”课堂就构建起来了。

关键词 “真学”课堂 思辨阅读 辩证思考 个性思维 理性分析

“真学”语文课堂指教师能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掌握自主阅读方法,提升自身阅读能力的语文课堂。开展思辨阅读是建构“真学”课堂的必要前提。

一、挖掘文本,辩证思考

很多文章的精彩之处隐藏在文本背后,需要在教学中挖掘出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促使他们多角度深入感悟,提升辩证思维能力。在“真学”语文课堂上,积极挖掘思辨性问题是辩证思维训练的起点。把阅读文本中存在的情感冲突展现在学生面前,是对“真学”课堂的升华,也是思辨性问题教学的具体化。通过辩证思维来转化探究视角,体会不同人物在不同情境中的反映,引发出不同的情感体验。辩证思维能够最大限度地解决历史和个人局限,学生在充分体会文本角色所处的环境以及对应的情感,实现对人物情感的辩证分析,梳理出文本的情感脉络,把握住文本的主旨,在文本所设置的环境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这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

例如,《陈情表》教学中,首先要能从文章的题目中读出文本的感情基调与核心内容“情”。作者所陈述的祖孙情感人肺腑,所表达的报国情情真意切。祖母病危,自己尽孝是既定事实,却也是李密不出仕的借口。因为李密深知皇帝的残酷和狡诈,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一方面镇压政敌,另一方面笼络前朝旧臣。李密作为前朝旧臣,虽然对蜀汉有很深的感情,但就当时的形势分析,他不去复命,虽在情理之中,却不能明说,因此只能和晋武帝打情感牌。在文中,李密不谈公事,只诉说自己的难处,这样的“花言巧语”,即使违背了皇上的命令,但是能够获得晋武帝的同情。文本显现了尽孝的“情”和拒绝的“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探究李密的“情”和“理”之间的矛盾,学会运用辩证思维探究“合理”和“不合理”之间的悖论统一。这样挖掘阅读文本,理解作者情感的同时,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

二、个性思维,触类旁通

在教学中展开辩论,实现观点的碰撞。“真学”课堂是展现学生个性化思维的课堂,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展开思辨性阅读的时候,善于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学生如果能够克服惯性思维,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那么他的创新性思维、个性化思维就得到了训练与提升。而要解决这一问题,辩论法是一种好方法。学生在辩论中提出不同的观点,并运用论据去说服对方。在辩论过程中,学生对事物的认知会更加深刻和全面。例如,在教学《雷雨》时,因为这是现代剧本,学生对文本的语言在理解上没有障碍,学生就会觉得这样的文章没有深入阅读的必要。但是剧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是需要细细推敲的,只有在仔细揣摩中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理解人物的心理情感。所以,要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人性的复杂以及作者个性化语言,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了这样的辩题:“周朴园对鲁侍萍是真情还是假意?能否用‘虚伪去形容周朴园,请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作为你辩论的依据,参与班级辩论会。”辩题提出后,学生可以分成“真情”和“假意”两个团队,开展班级辩论。精彩的辩论赛在课堂上展开,会让学生对封建资本家的本性有深刻的认识,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剧本中人物形象的饱满与性格的真实,实现在思辨中建构起“真学”课堂的目的。

在教学中展开联想,品味“模糊”。很多文学作品语言比较含糊,如果能引导学生在文本“模糊”处展开联想,学生就会透过现象理解本质,获得思维的发展和提升。例如,对《故都的秋》中“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对这段话,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北国的秋和其他地方的秋有何异同?”有的学生会从郁达夫的行为联想到郁达夫的生活环境和写作背景,然后联想到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的学生会联想到作者的行为是在追求美好的事物。学生因为对文化的理解不同,想象出来的场景也就不同。他们通过互相交流,从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角度进行比较分析,取长补短,能够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只要学生能结合不同的环境进行想象和联想,能够在脑海中浮现出一份故都的秋的自然美的画面,能够理解郁达夫的孤独和向往,学生的思维就能够在品味课文“模糊”之处中不断走向清晰,走向深刻。

三、群文阅读,理性分析

在阅读中延伸,分析比较。在“真学”课堂中,学生不仅要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还要能够举一反三,进行内容的延伸和整合。因此,要利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交流探究。以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共有四首现代诗,可以突出群文阅读的主题“情”:《沁园春·长沙》表达的是热血奔腾的革命之情,《雨巷》凸显的烟雨朦胧的爱慕之情,《再别康桥》流露的是绵绵细柔的离别之情,《大堰河——我的保姆》是深情热爱的赤子之情。这四首现代诗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不一样,描写的内容不同,抒发的情感各具特色。课本还补充了《死水》和《赞美》两首蕴含忧思和激愤的爱国之情的现代诗。为此,教师组织群文阅读时,引导学生比较各詩的思想情感,分析表达方法的异同。学生在阅读中比较,在比较中延伸,在延伸中解读分析,能够在深化思维的同时,有效扩充自己的阅读量,实现“真学”课堂的建构。

在教学中分析解读,引导学生尝试整合。在群文阅读中,除了要拓展延伸,还要注意整合。要鼓励学生从单一的文本过渡到多个文本的阅读,然后尝试整合,总结出不同文本作品的特点。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头脑中建构起文本阅读的知识体系。在教学中,从确定主题到文本解读的过程,学生获得大量的碎片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把新知识和旧知识整合到学生的知识系统中,从而获得知识体系的建构和完善,这样我们群文阅读的教学目的才算完成。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需要宏观的整合能力,需要学生对碎片知识的挑选和拼凑,需要对片段知识点的消化和整合。这就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新知识和旧知识整合起来。怎样实现新旧知识的整合呢?学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需要及时做好阅读感悟和问题记录,在求证过程中把探究过程和已经证明的新结论及时记录下来。怎样验证新知识与旧知识的整合呢?所有的阅读教学包括群文阅读的目标都要具有可操作性、可检验性。当学生把自己的疑问和阅读思考所得进行集体交流、汇报的时候,就是明晰自己观点的时候。这个过程就是把新知识内化的结果。整合是群文阅读的出发点,也是群文阅读的归宿。对学生来说,整合和解读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总之,在“真学”课堂的建构中,考验的不是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是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实用的学习方法。在思辨阅读中,引导学生注重用群文阅读的方式进行自主比较、拓展和整合,建构起语文知识比较全面的结构体系,切实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真学”课堂也就建构起来了。

[作者通联:山东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真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从“余数”探秘中指导学生“真学”
嘻游课堂
嘻游课堂
渗透爱国教育 教学“真学”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