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确保每名学生都能享受音乐教育是国民音乐教育的基本含义,而这也与当下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开展国民音乐教育刻不容缓。基于此,文章结合实际案例,对如何将美育融入高中音乐教学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期望在有效策略的推动下将美育落实到位。
[关键词] 高中音乐;美育;国民音乐;实际研究
[作者简介]周继红(1971— ),女,江西南昌人,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学。
美育可以推动人知、情、意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现行的音乐教材蕴含大量的优秀作品,有着丰富的美学价值。音乐的世界是温暖的、动人的,可以将美带给人们,进而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审美情怀的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渗透,美育的作用不断被凸显,艺术以不同的形式浸润着人的心灵。但当前的高中音乐教育却偏离了正常的轨道,要么专门针对特长生开展,要么全部集中在知识和能力上,美育完全缺失。师生都认为只要能唱几首歌曲便是完成了教学目标。长此以往,音乐的教育价值完全被抹杀,音乐课堂成了培养“歌者”的场所。
一、当今高中音乐审美教育现状
(一)学生缺乏积极性
因面临高考,高中成为学生特殊的学习阶段。高考考试科目众多,而音乐又不在考试范围内,因此音乐被放置在了边缘地带,学生也缺少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阻碍着音乐审美教育的落实,也无法将其育人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二)忽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受高考的影响,有些学校的音乐课时被压缩,这就导致师生只关注文化成绩,忽视了音乐教学。这种安排已经被全校师生适应,音乐教师也自然不会重视这门学科,进而导致在音乐课堂中教师仅仅是一味地赶进度,侧重知识和技巧的教学,却忽视了挖掘音乐作品中的审美元素,最终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三)缺少音乐教学的设备、环境
音乐学习的关键就是让学生沉浸其中,进而获得自我的体验与感悟,因此音乐教育应当关注音乐节奏、歌词表达的含义,并非简单地听。而这一目标的完成需要教师的引导,也需要借助一定的设备构建教学环境。但在当前的高中音乐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仅仅是完成任务,通过简单讲述和欣赏开展教学,而学校因忽视音乐教学也没有在音乐设备上加强投入,从而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但得不到培养,还日益地下降。
二、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融入美育的策略分析
审美教育是当下音乐教学的重要一环,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只有重新定位音乐,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在课堂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才能在提升高中音乐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基于此,文章从如下三个方面对美育融入高中音乐课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感受情感,陶冶学生的性情
音乐是一种用声音传递情感的艺术,可以温暖人心,可以让人感受世界的丰富多彩。音乐欣赏课可以给学生以灵魂的洗礼,可以让学生在与作者的情感交流中产生强烈的共鸣,让学生在曲子的带领下走进芬芳的花园,漫步于清幽的小径,获得美的体验与享受,同时提升审美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音乐教材《草原放牧》的欣赏中,教师便可以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给足他们时间聆听,让他们在曲子的引领下感受姐妹欢快放牧的情景,感受音乐的震撼。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欣赏,感受曲子的基调。在第一主题的曲子欣赏中,旋律是跳荡的,速度比较快,高中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辨识力。在明确好基调之后可以让学生自主聆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有的学生说,这种欢快的基调让他看到了姐妹在草原奔跑的情景,自己的心情也不由得欢快起来;还有的学生说在曲子的带领下仿佛置身于草原中,心胸、心情也变得豁然开朗。其他的学生也进入了想象的空间,沉浸在音乐中。这节课采取自主模式,让学生的精神得到了升华,在音乐欣赏中促进了文学素养的提升,让美在学生心中扎根并蔓延开来。
(二)挖掘人性,铸就学生的良好品格
人教版高中音乐教材蕴含着诸多可以塑造学生良好品格的作品,通過深入挖掘、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可以强化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思维品质。音乐具有影响人情绪的功能,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承载着创作者的喜怒哀乐,教师要抓住音乐作品的特点,以其闪耀的人性光辉影响学生,让他们带着美好的愿景迎接未来。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音乐教材《祖国颂》的学习中,学生通过音乐赏析可以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怀,歌曲欢快、热烈、气势宏伟的音乐特点在脑海里扎下了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感受阳光洒满人间的同时,感受祖国的山河壮美,感受人民在祖国母亲怀抱中积极向上的景象,进而在学生心中生发爱国情怀。在完成本节音乐课的教学之后,教师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什么是爱国?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体现在哪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经验进行表达。有的学生说好好学习就是爱国,有的学生说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爱国。就这样,学生的爱国热情被点燃了。高中生即将迈入社会,他们身心发展不全面的特征决定了他们容易被很多事物和思想影响,加强高中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对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三)体会意境,提升学生的艺术感受力
优美的文字可以给人以深入的思考,音乐用声音构建的意境同样可以感染每一名学生。在音乐的欣赏中,学生可以想象作品中展现的世界,从而提升艺术感受力。而音乐意境的获得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学生艺术感受力的提升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教师只有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旋律、节奏、音色等视角出发才能提升学生的感悟力。
例如,在人教版音乐作品《中花六板》的欣赏中,教师便可以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进入曲子构建的意境中:丝竹好比一位轻盈优美的姑娘,动如脱兔,静如处子,用她的脚步将浓厚喜庆的江南美景、生活气息展现了出来,听之心旷神怡。曲调带着一种透明感,就好似姑娘漫步于江南小镇,被美好的画卷包围。通过优美的语言描绘曲子的意境,可以将学生带入音乐世界中,在自我体会与赏析中提升自身的艺术感受力。音乐带给学生的不单是心灵的震撼,更有深入的思考,它已经超越了自我的审美价值,用情感洗涤学生的心灵,进而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美育是新时期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当下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的热点。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从提出到现在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新课标也指出,高中音乐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让学生获得美的熏陶,在激活学生审美意识的同时提升学生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为了实现上述的教学目标,教师要以先进的理念武装自己,全面把握高中生的特点,并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将美育落实到位。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师只有深入挖掘教材内的美育因素,通过自身引导带领学生深入探寻,才能让学生真正地体会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进而为学生打开精神家园的大门。
参考文献
[1]赵丹.探析“美育”在高中音乐课堂中的渗透[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17.
[2]吕倩.高中音乐教学中以美育德的教学研究[J].求知导刊,2022(20):101-103.
[3]邵桢.从美育视角谈高中音乐欣赏课堂教学[J].教书育人,2022(3):61-62.
[4]贾宇.高中音乐教学中美育功能的实现[J].新教育,2022(4):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