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雪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数千年的洗涤与沉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值得我们所有人共同学习,并传承与弘扬,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长久发展。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全面渗透传统文化,就能够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所了解、有所认知,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强化学生的民族素养,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传承优秀美德。
一、挖掘教材中的文化教育素材
教材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实用性,符合当前阶段学生的基础学习和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文化教育素材,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可以使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下形成较强的人文素养,推动学生长久的学习与发展。例如,在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伯牙鼓琴》这一节课就渗透着非常浓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汉字。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通过在教学转化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汉字多加关注,了解汉字的诞生以及发展,并学会使用各种学习工具来挖掘汉字、了解汉字,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伯牙鼓琴》是以文言文的形式来进行表述,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但是也更加具有古风古韵,可以引导学生融入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开展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年代的汉字特点,像甲骨文、小篆、柳体、颜体等,一方面帮助学生强化学习记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字背后所代表的含义,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我国的历史发展,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
第二,故事本身的内容。千金易得,知音难求,伯牙和子期由音乐而成知音,钟子期去世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伯牙用终身不再弹琴来祭奠他死去的知音,伯牙断的不仅仅是琴,绝的不仅仅是弦,更是断的心弦与希望,是重回无边的孤寂。伯牙和子期的故事,距今已流传千年之久。以此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素材来展开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文言文,了解伯牙与子期的故事,感悟伯牙与子期之间的深厚友谊。
第三,琴。琴棋书画又称雅人四好,其中以琴为首。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伯牙与子期也是因琴相遇,以此作为切入点渗透传统文化,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实现传统文化的无痕渗透。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音乐《高山流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和文化的魅力。
二、结合传统节日感受文化内涵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当中渗透传统文化是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教育目标,更是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明确要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传统文化,并在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改造下形成良好的文学素养,促进思想以及品格的形成,助力学生的长久学习与发展。传统节日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在小学语文的高年级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传统节日创设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节日的氛围下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以此来实现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的无痕渗透。例如,在语文教材《北京的春节》这一节课当中,就包含着我国传统节日——春节。春节俗称“过年”,起源于殷商时期,蕴含着十分深厚的文化内涵。春节期间,全国各地会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全篇阅读,了解文中对北京春节的描述,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交流互动,讨论对春节的印象。如爆竹燃烧过后的味道,丰富的年夜饭,春节晚会,收红包,贴对联,守岁等,这些内容在文章当中也有所体现,要以此为基础,充分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搜索关于春节的学习资料,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利用现代设备创新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得以有效渗透的关键措施,有利于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投入到语文教学中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推动我国教育行业实现了智慧化发展,相关的智慧化建设也越加趋于完善,通过在小学语文的高年级教学当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实现传统文化的无痕渗透。例如,在语文教学《草船借箭》一课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播放关于草船借箭的相关视频内容,将枯燥乏味的语言符号以生动形象的视频形式进行阅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这部著作取材于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以战争为主题,反映了三国时期群雄割据、斗争与矛盾不断的社会现状,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巨变,刻画了一群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形象。在这当中,诸葛亮更是被称之为三国第一谋士,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视频内容当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会诸葛亮的智慧,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三国演义》的阅读,使传统文化能够在教学当中实现全面渗透。
四、开展经典诵读体会传统文化
诵读经典、品味人生,通过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当中积极展开诵读经典活动,让学生在经典诵读的过程当中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悟传统文化内涵,有利于实现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当中全面滲透传统文化,有利于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下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推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并实现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例如,在语文教材《七律长征》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诵读文章内容,体会文章当中所蕴含的革命精神。首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能够在音乐的感染下带着感情诵读课文;其次,帮助学生认识文中生字,掌握诵读节奏、重点等问题,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也是如此,它是阅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既可以活跃教学课堂又可以启发学生思想,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当节课的教学内容。《七律长征》这首诗生动地概括了红军在长征路上跋山涉水,战胜长征途中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通过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典型事例,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无所畏惧、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体会其中所蕴藏的传统文化内涵。
五、精心营造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精心营造传统文化教育氛围,也是实现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当中得以有效渗透的关键措施,对于当前阶段的学生来说,已经初步具备对学习的认知,能够很好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往往由于语文教学的枯燥与乏味,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而通过精心营造传统文化的教育氛围,可以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形成浓厚的学习热情,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了解。这样,不仅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够得到增强,还能够有效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例如,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作品,打造作品展示长廊,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创设文化宣传栏,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自主创设文化宣传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切身实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
六、延伸教学内容无痕渗透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实現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更好地认识到我国的传统文化,并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改造下,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以及价值观念,为学生长久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为了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当中的有效渗透,需要教师能够立足于教材本身,延伸教学内容,实现无痕渗透传统文化。例如,在教学《景阳冈》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当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到《景阳冈》选自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引导学生对《水浒传》进行阅读,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水浒传》中的某一个故事片段展开角色扮演,以此作为本节课的课后拓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课后作业提出要求,在角色表演的过程中既要表现出其中的人物性格,又要表达出故事内容,使整个表演生动有趣,形象逼真,其余事项则让学生自由发挥。
七、举办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活动
传统文化包括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并没有具体的表达形式,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渗透的方式不应该被束缚,通过举办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活动,既可以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又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当中发现传统文化的多姿多彩。例如,利用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知识竞赛,并配合一定的激励措施积极鼓励学生勇于参与。知识竞赛要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结合当前阶段学生的实际学情以及现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来合理设计知识竞赛内容。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开设书法课、文学鉴赏课等体验课程,还可以开设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公开课,让学生身着古人的服饰,展开一节古风古色的语文课堂。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感受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还可以当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核心开展舞台剧,让学生以表演的方式来感受传统文化。也可以利用语文课时间带领学生参观本地民俗建筑、英雄陵墓、博物馆等地,切身感受传统文化。另外,还可以开设实践课程,让学生亲手制作剪纸或者手工风筝等。
八、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实现主动学习。而为了更好地保证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实现有效渗透,还需要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丰富教学手段,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兴趣驱使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当中,从而形成良好的品格情操、价值观念以及文化修养。例如,在语文教学《开国大典》这一节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问题来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如文中“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提供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如中国人民在近代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事例,与开国大典形成鲜明对比,从中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并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刚才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九、结语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对学生思想观念以及品格的形成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还可以助力于学生长久的学习与发展。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渗透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需要语文教师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结合当前阶段学生的实际学情以及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的实际特点,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渗透,确保传统文化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正确作用,从而推动学生学习成长,帮助学生深入地感受传统文化内涵,使学生能够自觉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改造,形成较强的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