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话视角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策略分析

2023-05-30 09:47高玉娟
家长·下 2023年1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情境游戏

高玉娟

2022年4月教育部在《中小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并于2022年9月在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普遍应用。新课程标准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实践、评价和反思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小学教师要始终以学生为教学设计、组织和实践的前提和依据,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教师就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与学生建立对话关系,在与学生进行对话的过程中,拉近与学生的关系,以教学引导者、课堂协助者和朋友的身份,以语言引导、情感激励的方式,引导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课堂,共同致力于构建高效教学课堂。对话教学是以“对话”为方式,与学生建立互动关系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中有效应用对话教学方法,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教学要求,也是教师在实践中探索的一条有效的教学路径,尤其适用于以逻辑性和思维性为主要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工作。

一、对话教学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的误区

对话教学以构建互动性课堂为目标,教师要有效应用对话教学方法,就要从对该教学方法的理解误区中走出来。

(一)问答式对话

问答是教师应用对话教学的方式之一,但并不是对话教学的唯一方式。对教师组织的教学课堂进行分析可知,并不是在课堂上的所有问答都属于对话教学的范围。那些只停留在知识浅层,或与知识无关的问答对话,并不能触动学生的精神世界,是一种无效的课堂对话。教师要从问答式对话的错误认知中摆脱出来,将提问与回答看作对话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全部形式。对话教学除了提问与回答,还包括交流与探讨、独白与倾听、欣赏与评价,是一种综合式的教学模式。

(二)滥用式对话

对话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在课堂上与学生建立有效的交流关系,这种交流不仅指语言上的交流,还指师生之间心灵和精神世界的交流。师生进行心灵上的对话交流对课堂教学产生的效果,并不取决于对话的数量,而取决于对话的质量,即对话内容的设计和对话形式。教师要服务于教学,就要有计划地与学生就学科知识进行对话,并对其进行延伸,将知识对话延伸至思维对话。教师要改正滥用对话模式,并从对话模式的不正确理解中摆脱出来,规避滥用对话而导致的形式主义,关注对话的“质”,提升对话教学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

(三)同质化对话

教师采用对话教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就某一问题与学生达成一致,对话的目的不是消除思维差异和认知差异,而是师生就某一问题,进行思维上的交流和思想上的碰撞。同质化对话是部分教师对对话教学的错误认知,这部分教师认为对话教学即和学生进行课堂对话,消除学生的差异性思维,唯一的答案为师生对话的最终目的,这种同质化的对话方式将阻碍学生思维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二、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对话教学这一理论最早由德国教育家克林伯格提出,在我国则最早出现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数学学科在小学阶段作为唯一的理论性质的学习,学生在学习和理解之时,面临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小学生从学习和理解困境中摆脱出来,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探求有效的教学方法。对话教学是一条有效的教学路径,在课堂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师生之间的对话关系和互动关系。小学数学教师从对话形式、对话目的等方面,探求有效应用对话教学方法的路径,通过与学生建立对话关系,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至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问题探索,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

(一)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低,通常以兴趣为导向,去认识事物,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的入手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阶段包括数学教师在内的各位教师研究的主要課题。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采取对话模式开展教学工作,教师要以问题为对话的立足点,引导学生回顾知识、应用知识、思考问题。学生则在教师的问题引导和知识联动下,将消极的学习状态转变为积极的思考状态,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因此得以激发。例如,在“平行四边形”概念教学中,由于部分学生缺少与平行四边形相关的生活基础和经验,在生活中接触的物品以规整的长方形为主,对“平行四边形”的概念难以理解,而缺乏学习热情。数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借助教具进行图形的变换,改变教具的角度,将长方形变化为平行四边形,降低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概念的难度,同时回顾“长方形”的相关知识,逐步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

教师以问题为引导,以图形变化为具体方式,在与学生就知识建立语言对话关系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思维对话关系,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和参与课堂的热情。

(二)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

小学高年级数学知识难度较大,学生逐渐对数学学科产生抵触心理,影响学习效率。教师通过对话设计和引导,将复杂的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进行具体划分,降低知识理解难度,同时设置小问题,引导学生在逐步解决小问题的基础上,理解复杂的数学知识点。学生寻求数学问题答案的过程,也是逐步增强学习兴趣和强化探索心理动机的过程。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认知钟表的过程中,由于电子产品的出现,学生在生活中所接触的钟表多为数字的形式,使学生认知钟表的能力较低。

教师先后设置“观察钟表,总结钟表由几部分组成并画出钟表?什么是秒针?什么是分针?什么是时针?”的小问题,调动学生的听觉系统、视觉系统和运动系统,与学生一起逐步解决小问题,辅助学生从学习困境中摆脱出来,强化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心理动机。

(三)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数学教师在课前研究中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设计对话内容和形式,或以问题引导的形式开展对话,以故事情境将学生带入一个新的情境中,在情境中激发和维系学生的认知兴趣和学习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的效率,从而逐步提高课堂教学实践效率。

三、基于对话视角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策略

经过教学实践检验,对话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教师从教学无效性和低效性摆脱的关键手段。师生建立对话教学课堂,不仅以问答为主进行语言对话,还延伸至思维、精神和心灵方面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互为倾听者和独白者。在对话视角下,开展小学教学工作,需要教师结合学情、教学任务、数学知识,从备课阶段进行教学规划,创设对话情境,促使学生在情境中,与教师、同学主动建立对话关系,创造语言对话、思维碰撞的数学课堂。

(一)激发学生对话意愿

学生是否具备对话意愿,是课堂对话能力顺利展开的主要影响因素。教师要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对话意愿。数学教师可通过设疑、答疑,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对话意愿,引导学生作为对话的主体,参与到课堂的对话中。

例如,在人教版五上教材的第四课“可能性”中,教师首先设置“掷硬币”的环节,并让学生在“掷硬币”之前,进行“猜一猜”,猜测硬币的正反结果。而后,教师投掷硬币,获得“正面”的结果,向学生提出“硬币投掷的结果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在教师的提问下,学生经过思考和常识,大部分学生认为硬币的投掷结果是偶然的,与投掷手法、硬币币值的关系不大。最后,教师提出“在游戏中应用硬币投掷的方法,是否具备公平性?”学生在投掷的基础上,得出“硬币投掷具有公平性”的结论。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和观察的机会,从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答案,学生会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与教师对话的意愿。

在投掷硬币的游戏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对话意愿,而后通过设置与公平性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从语言对话的层面上升到思维认知和情感交流的层面。教师假设在袋子中放入红色和蓝色两种颜色的圆球,红球数量为6个,蓝球数量为3个,摸出红球代表女生队伍增加一分,反之则班级内的男生增加一分。教师提问:“这种游戏方案是否符合公平性的游戏规则?”男生作为“利益相关者”,争相回答:“不符合公平性的游戏规则”,强化学生与教师的对话意愿。而后,教师提问:“这种游戏规则不符合公平性的原则,那么如何调整小球的数量,才能保证游戏的公平性?”学生回答可以减少三个红球,或者增加三个篮球。教师设计了简单的游戏环节,设置了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思考,与教师进行对话,在游戏操作和问题解决过程中,认识到游戏公平性的首要条件是游戏规则要公平,将可能性的学习和理解落实到游戏环节,感知可能性与游戏公平性之间的关系。

(二)创设数学对话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抓人”游戏较为沉迷,在课余时间经常玩儿这类游戏。数学教师可利用学生的游戏内容,在课堂对话中创设游戏情境,引发、延续学生的对话兴趣,引导学生在游戏情境中与教师进行对话,与教师对话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在“位置与方向”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警察抓小偷”的情境,以多媒体音频播放报警铃声,使情境更具丰富性,以各个要素为学生呈现结构完善的情景。教师以独白形式,讲述情境背景,并提出问题:“警长接到报案,当地的景区中出现一个小偷,很多顾客反映钱财丢失。已知警局在直角坐标系的西侧六个方格,景区在直角坐标系的南侧三个方格,每个方格距离为300米。那么警长要到景区抓住小偷需要如何规划路线?”学生依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在直角坐标系中标注警局和景区所在的位置,画出警长在坐标系中的抓捕路线:“警长需要先向东行走六个方格,即1800米,而后向南行走三个方格,即900米,最终达到当地的景区,开展小偷抓捕工作。”

教师以学生最感兴趣的游戏为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依据,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在情境中与教师一起解决问题。

(三)引导学生参与对话

学生是对话的主体,教师设计和进行对话都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学生理解难度较小的对话,并做好对话参与动员工作,引导员工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对话中,提升对话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的有效性。问答式是教师最常用的对话模式,虽然问题和回答不能代表所有的对话形式,但是,仍旧作为最基础的对话教学模式而存在。问答式对话是师生建立对话关系的入手点,是学生与教师进行语言对话、思维对话、情感对话和心灵对话的外在形式和主要表现形式。

以“线与线之间的关系”为例,教师要打破一般的课堂问答式引导程序,构建更加有效的对话引导模式,从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的对话模式中突破出来,维持学生参与对话的兴趣和主动性。在课堂初始阶段,教师通过语言引导:“请同学们拿出两根笔,随意将笔扔在课桌上,在纸上画出两根笔的位置,并总结其位置关系。”学生接收教师的语言引导信号,经过多次扔笔,获得笔的多种不同的位置关系。部分同学得出笔的位置关系是相交的关系,另一部分同学则通过实践和观察,获得存在相交关系的两根笔或呈现垂直关系,或存在无规则的相交关系,笔与笔之间有一个接触点。教师提问:“存在相交关系的两根笔有什么共性?”学生观察后回答:“笔与笔之间存在接触点,则两根笔存在相交关系。”教师继续引导:“如果两根笔之间不存在接触点,则两根笔存在什么关系?”学生尝试在纸上画出不存在接触点的两根直线,并将其呈现在笔与笔的关系上。通过多次引导,学生最终得出:“不存在接触点的笔与笔之间为平行关系,两根笔无论作何延长线,都无法相交。”同时,还巩固了学生对直线可以无限延长的性质的知识。

四、结语

教师通过创造对话情境、设置问题、引导对话,赋予单调的数学教学以丰富的教学形式,构建生動、活跃的数学课堂,激发小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对话中学习、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逐步提高学习能力。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构建互动课堂的教学方法,数学教师要有效应用这一教学方法,就要从课堂情境、数学问题、有效沟通三个方面,探求对话教学的应用策略。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情境游戏
不同情境中的水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护患情境会话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