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群体动力理论 建设高品质班级

2023-05-30 05:33丁晓言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3年1期
关键词:班级建设高中班主任

丁晓言

[摘    要]在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要思考如何借鉴群体动力理论,构筑高效的班级集体,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班主任要深入探究形成班级群体动力的基础,要有班规基础、群体目标、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班级文化,在此基础上才能制定合理的工作策略,利用群体动力更好地建设班集体。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观点,搭建平台,让他们学会与人为善,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促使学生丰富内心的体验,让大家在知行合一的实践活动中形成集体意识。这些方法都借助群体动力学理论展开,有助于促使班级凝聚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群体动力理论;班级建设;高中班主任

群体是生活在共同区域的人们相互影响和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共同体,在长期的相互影响中,人们逐渐形成相同的价值观,并在这种价值观体系下更和睦地相处。群体动力学研究群体的行为规范,分析如何能提升群体的凝聚力,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群体氛围。在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要将德育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结合在一起,构筑和谐的班集体。借鉴群体动力理论,就能促使学生相互影响,起到正向激励的作用,促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发展。

一、深入分析,探究形成群体动力的基础

(一)形成班规基础,建立群体规范

班级是一个群体,如果群体如同一盘散沙,那么自然无法凝聚力量,班级管理效果自然也会受到影响。所以班主任要深入探究如何才能形成班级动力,在此基础上调整班级管理策略,才能有更好的治班效果。

没有规章制度的班级终是一盘散沙,班主任要让学生形成规则意识,引导他们自主讨论,思考班级中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找出问题的根源,在此基础上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学生在探讨后认为班上存在学习纪律散漫、劳动意识不强、互助精神不足等问题,并结合这三点修改了班级规章制度。如围绕学习纪律散漫的问题,班上安排了晨读、自修课的纪律监督员,还安排不同学科的课代表课协助科任老师管理班级。对于劳动问题,劳动委员安排了不同的劳动岗位,并任命了卫生监察员,看看是否有学生破坏环境卫生。为了增强学生互助精神,成立了合作学习小组,组长要带领组员合作探究。基于问题对症下药,学生的群体规范意识也就更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在最初管理班级的时候,就要制定完善的班规制度,让学生认识到在班集体中要遵守班规,如果违反就会受到集体其他成员的谴责,唯有如此才能形成群体动力,对学生有一定的约束和监督作用。

(二)树立群体目标,确立奋斗方向

设立群体目标有助于激励全体学生,能鼓舞士气形成凝聚力,这也是激发群体动力的有利因素。班主任要引导学生通過确定班级名称、班级目标等方式找到奋斗方向,此外还可组织相关的班会活动,让学生坚定信念。

班主任首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分析班级的整体情况,并结合班级成员的特点设定目标。有学生提出:“我们班的同学都比较喜欢看动漫,对传统文化关注得不多,所以我建议把‘书香班级’作为我们班的名称。”在这个基础上,学生还讨论了如何设立群体目标,他们认为要以“了解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作为群体奋斗目标。与此同时,班主任还要指导他们设定具体的奋斗任务。有学生提议从古诗词学习开始,在晨读课的时候一起诵读古诗词。还有学生认为对传统文化的涉猎范围要广一点,可以组织同学们参加各种和文化有关的兴趣小组,如古筝学习小组、茶艺研讨会、书法创作协会等。通过集体讨论,学生有了总目标,各个小组又有了分目标,进而形成群体动力。

班主任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启发学生,让他们形成群体意识,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最终在目标的指引下,集中群体的智慧和力量为之不懈奋斗。

(三)引导正确舆论,确立舆论导向

正确的班级舆论导向是形成群体动力的基础,班主任要引导学生结合班级中的各种突发事件深入探讨,提出各种不同的看法,然后讨论分析,看看哪一种才是正确的思考方向,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舆论观。

班主任在遇到班级突发事件后,要结合有代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互动探讨。有学生存在不尊重体力劳动者的问题,对待快递员、清洁工等劳动者的态度很差。发现这样的问题,班主任就要引导学生集体讨论,说说这种行为是否正确。在辨析中,学生认识到劳动不分贵贱,每一种劳动都能很好地建设社会,生活中不能缺少体力劳动者。有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学生在遇到体力劳动者后就会用尊重、理解的心态来面对他们,遇到社会上的不文明现象也能主动指出。

有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在班级中出现违规违纪等不良事件时,舆论就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大家会主动批评违反纪律的同学,监督他们改正自我。利用舆论这把利器,能起到优化班级管理的效果。

(四)注重班级文化,凝聚集体力量

班级文化是班级强有力的精神支柱,体现了班级成员共同的价值、理想、信念和情操。班主任要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用优秀的文化凝聚力量,不断磨砺学生精神品质,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而提升群体动力。

班主任要善于结合时代特点以及学生的性格、能力来展开班级文化建设。由于未来需要有创造力的建设者,而班上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不足,所以班主任就要围绕“创新”建设班级文化。在安排黑板报、文化角制作的时候,学生通过互助探讨的方式,商量可以采用哪些新颖的形式,是否有什么创意内容。如在冬奥会期间,学生以“奥运精神”作为主题,在文化角展示了用乒乓球制作的冬奥运动项目人偶,这种呈现形式生动有趣,具有一定的创意。此外,班主任还可引导学生自主组织和创新有关的系列班会活动,从班级管理、文化学习等角度入手探究创新的方法。

在良好的班级文化促使下,学生能相互影响、启迪,进而慢慢地形成开拓、进取、创新的思维,他们的精神风貌也会为之一新。在此基础上进行班级建设,学生定能积极参与自主管理。

二、具体策划,思考完善班级管理的策略

(一)引导自主发展,实现终身学习

群体之所以会提升工作效率,是因为群体有一定的凝聚力。为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班级学习气氛,并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建设社会而努力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班主任就要基于群体动力学思想,激发班级凝聚力,促使学生形成向心力,并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帮助每一个班级成员都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班主任构筑了班级互助共学系统,以便学生在课后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班主任首先让学生都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写下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并将信息上传到网络上。在课后自主学习的时候,大家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的工作内容,擅长管理的学生负责协调小组成员的活动情况,擅长某个学科的学生则辅导能力弱的同学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的学生缺乏爱心,不想参与到互助中,班主任要进行相应的引导,让该学生意识到若能将自己的爱献给其他的同学,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也能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这样该学生便得到了启迪,认识到自己原本的行为是自私的,在班集体中,要相互帮助,献出爱心,大家才能共同提高。在构筑了完善的互助共学系统后,学生逐渐形成了自主学习的动力,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能积极寻求帮助,并给予他人一定的帮助,从而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学习态度。

班主任要组织学生先积极思考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然后在集体合作讨论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班主任还要在班级管理中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管理,让他们展开小组合作讨论,展开自主学习,设立互助学习小组。这样学生能在群体凝聚力的刺激下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二)搭建交流平台,懂得与人为善

要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让他们懂得与人为善,班主任就要构筑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班主任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美化布置中,建构一个干净、整洁、充满文化气息的氛围,此外还要搭建网络互动交流平台,让他们在网络上友好交流。这样就能构筑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提升班风、学风,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能起到德育的效果,让学生成为善良的人。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构筑一个适合班级全体学生的学习空间,构筑充满文学气息的教室。班主任让学生不仅要考虑到自己是否喜欢这样的环境,还要考虑到其他同学是否满意,这样他们不仅能构筑良好的活动氛围,更能逐步形成与人为善的心理。此外,班主任还设立了在线沟通平台,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当学生出现争吵的时候,班主任先让大家安静下来,在冷静期中思考,然后找到矛盾出现的关键因素,将总结出的问题上传到网络上,和大家分享。有学生提出:“我之所以会和同伴争吵,是因为我性子很急,我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各自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有学生提出:“在自己要发火之前,最好深呼吸一下,这样能帮助你解决问题。”还有学生提出:“在要争吵前,先在脑海中列出对方各种好的地方,那么就能安抚内心。”在平台交流中,学生博采众长,逐步认识到要如何才能与人为善,更好地和大家一起生活。

将群体动力学理论引入到班级管理中,有助于构筑良好的学习平台,学生能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积极和他人进行沟通交流,从而懂得友善待人,提升自己的团队归属感,更好地和每一个班级成员进行沟通。

(三)完善奖惩机制,丰富心理体验

群体动力学提出了班级群体规范,认为要在一段时间内,达成一定的目标,就要对班级每一个成员进行规范和约束,让他们都能达到某一高度。在德育工作中也是如此,若要讓学生提升自己的思想观念,班主任就要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表扬积极向上的学生,并批评错误情况,这样能让学生形成集体意识,认识到要共同自觉遵守某一制度,抵制不良的行为。同时,这样也能促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丰富心理体验,进而促使他们在同伴的帮助下改善自己的行为。

班主任引导学生参与到奖惩机制的建立中,首先让学生思考一下围绕哪些方面设立班级纪律系统,并制定相关的规则。在班规中提到班级成员都要按时到班级展开早自修,并在早自修时提交昨天的作业,由各科课代表收缴作业。但是某日课代表自己出现了早自修迟到的情况,而且没有完成作业,在早自修期间补写作业。根据班规的规定,课代表要写检讨,并在当天将所有的作业都补好。但是课代表却认为自己是班干部,可以“豁免”,班主任引导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辩论的方式思考要如何遵守班级纪律,思考班干部是否有额外的权利。在同学的引导下,该课代表认识到自己存在错误的认识,自己错误地认为班干部就“高人一等”,但是实际上每一个班级成员都是平等的,大家都要遵守已经制定好的班级公约。此后,该课代表认真地写了检讨,反思了自己思想上的问题,改正了错误。这样就起到了德育的效果,让学生在探讨、反思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心理体验,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并加以改正。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积极构筑完善的奖惩机制,对符合德育标准的行为进行鼓励,同时也惩罚不符合标准的行为。这样就能促使学生形成群体舆论,强化心理体验,在要做出不道德的事情时,他们会生出不安等情绪,从而避免犯错。同样,在完成符合群体规范的行为时,他们也会产生荣誉感,形成自信心,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

(四)组织实践活动,坚持知行合一

学者卢丹斯在研究群体动力学的时候提出了权变管理理论,认为管理者要有统观全局的视野,要打造良性的合作集体。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也要有全局意识,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合作,更要将家庭、社会纳入进来。班主任要组织学生积极展开集体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展开知行合一的学习,促使其逐步提升团结、合作的精神。

班主任考虑到部分学生缺乏劳动意识,于是便组织大家参与到小区实践活动中,通过参与“垃圾分类监督工作”来提升劳动意识,促使他们知行合一。在此过程中,学生发现自己很难独立完成工作,因为在垃圾投放时间有很多居民来扔垃圾,单独一人很难检查所有的垃圾,并对违反规定的居民进行说服教育,所以这就需要小组成员合理分工,有的检查垃圾分类情况,有的则负责说服居民,示范垃圾分类的正确方法。学生在实践后发现这样的工作效率果然有所提升,而且他们的行动也得到了小区居民的赞赏,大家都夸奖他们是高效率、高素质的团队。在活动过后,班主任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说说集体合作的重要性,谈谈自己在思想品德上是否有提升,学生认识到在团队合作中,只有合理分工才能让工作效率发挥到最高,同时也能减少个人劳动量,提升劳动质量。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提升了集体意识,同时也认识到班级成员之间要积极配合,这样便提升了德育工作的成绩。

促使学生形成集体主义意识,这是德育工作的重点,在实践活动中,班主任不仅构筑了校内外合一的班级管理体系,而且还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思考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这样学生就能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团队活动中,展现自己的风采。

在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要认识到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不能将学生看成单个的个体,而要基于群体动力理论,将学生放在整个班级的环境下,看到他们相互之间的影响。班主任要设计一些适合学生群体发展的班级管理策略,促使他们得到进步,提升德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霍浩凌,董嘉晖.对高品质班级管理的认识及思考[J].甘肃教育,2019(12).

[2]沈丹.群体动力理论视角下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J].教育现代化,2017(37).

[3]张文俊.谈群体动力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教书育人,2001(8).

(责任编辑:姜波)

猜你喜欢
班级建设高中班主任
“家文化”班级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研究生团组织与班级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探讨
高中班主任如何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谈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教育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