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中理水手法及其在现代生态景观中的传承

2023-05-30 10:39李鑫岳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理水中国古典园林风景园林

摘 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增强。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环境,注重生态平衡,因为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全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而在生态可持续发展中,水的作用至关重要。从古典园林理水理念中,能找到可持续的水景设计理念和方法,它们对现代园林水景设计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将其与现代科技、新材料以及新时代的环境相结合,以找到可持续发展与传承创新的平衡点,能够打造出具有传承性和创新性的水景。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理水;风景园林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水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可以浇灌植物,又可以调节气候和环境,是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重要资源。园林水景建设历史悠久,因为无论是何地,只要有园林就必然会用到水。在中国园林文化中,理水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此外,中国古典园林包含着可持续的水景设计理念和方法,这些思想和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传承。

在古代,人们把理水视为非常重要的事情。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几乎都会傍水而建。水在园林景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表达着“有水生财”的观念,而活水则寓意着“财源滚滚”。此外,水还能够增加环境的细腻感,滋养植物,调节气候。因此,但凡造园必定傍水而建。早在公元前535年左右,楚灵王就临水建造了章华台;后秦始皇下令在兰池宫中堆山挖池;汉武帝时期的建章宫也运用了大量的水。园林因有水而充满活力。但是有水还不够,理水才能让园林更加美好。理水的过程就是利用和处理园林内的水体,使其能够循环流转而不堵塞。通过理水,水体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包括动静、聚分。同时,理水还要搭配亭廊、山石、植物等元素,构成富有诗意的空间,以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一、《 园冶 》中的理水理念

(一)空间场地地形

计成所著的《园冶》是生态景观设计理论的前身,是中国第一部园林艺术理论专著,由三卷组成。书中提出了“高阜可培,低方宜挖”以及“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这意味着在造园时,要根据场地的地形特点,因地制宜地合理布置场地内的景观元素。

在古代,园林设计一般都是根据整个环境和场地布局来进行的,这并不仅仅是受到工程技术条件的限制,更是基于对自然环境和场地特点的尊重。例如,当涉及大型水体时,其位置通常必须为蓄水区,是场地的最低点,同时水体体积也会根据周围环境进行合理调整。正是这种整体观念,使得中国古典园林的理水与整体环境、场地布局相适应。

(二)水源与水尾

“立基先究源头,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意思是在设计园林水景之前,必须确定水体的主要来源,确定其流向,找到水源和水尾。园林周边的水源一般都非常丰富,无论是南方的私家园林,还是北方的皇家园林。因此在古典园林中,理水并不局限于园林内部。

园林内的水体,无论规模大小,都应该是整个地表水系统的一部分或水循环的某个阶段。过去人们虽然对水循环系统没有清晰的认识,但在理水时,会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设计,使整体水系连通。中国传统园林通常将场地内的水体视为周围水体结构的一部分,所以通常有两种引水方式。一种是开挖渠道引水,将外界的水引入园内,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附近有河流的时候;另一种是利用地下水资源,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园内的水不能与园外的水相通的時候。

在中国古代,由于技术的限制,无法通过远距离运输和地下开采等方式获取水源,因此园林设计必须借助于当地的水资源。基于这种前提,园林中的水景具有更好的流通性和稳定性,并且它们的水循环系统也更加合理。

(三)水面处理手法

《园冶》指出,“约丈亩之基,须开池者三”。例如,苏州的著名园林拙政园,布局以水为主,园林中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东园、中园、西园三个部分都以水景为中心,整体相互贯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水系。但是,每个园区的水景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古典园林中,水的形态都秉承着“随曲合方”的原则。中国古典园林在理水时,通常会根据地形的特点来处理水的曲折。一旦水靠近建筑物,就会变得更加规则,同时水的形态也会随着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开阔的空间中,水的形态比较平缓;而在幽闭的空间中,水的形态比较曲折。

中国传统园林的理水大多与水的自然形式相同,但可以分为静水、流水和落水三种。由于文人大多喜好静谧,因此园林理水以静水为主、动水为辅。受到“师法自然”理念的影响,园林理水多效仿自然,概括和提炼自然水体,将其浓缩于园林之中,通过巧妙地运用水的特性和自然规律,来营造独具特色的优美景观。

二、古典园林理水理念中水与其他要素的联系

水具有灵活多变、静动相宜、曲直自如等特点,它可以与园林中的其他要素相互衬托、和谐共存。有水的园林富有生机和活力。然而,如果缺乏其他要素的搭配,水的特点也无法得到更好的展现。

(一)建筑与水

在古典园林中,与水相关的建筑通常可以分为依水而建和贴水而建两种,这是按照水位的不同来划分的。依水而建的建筑主要分布在水体周围,如苏州拙政园(图1);贴水而建的建筑则给人一种整个园林都漂浮在水面上的感觉,例如吴江同里古镇的退思园。

藏则深,露则浅。位于水的源头附近的建筑通常采用遮掩的形式,以营造出一种神秘感,同时给人一种水的源头无穷无尽、延绵不绝的感觉。各种不同的水体和建筑的布局形式,使得园林景观更具意境和趣味。

(二)山体与水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山和水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共同构成了整个园林的骨架。在营造园林时,山和水通常是紧密相连、相映成趣的。山石与水也有很多关系。第一种是利用岩石的高度变化、开合变化,形成不同的水空间。第二种是山与水相互依存,通常用于较小的园林。在这种建设模式中,水体一侧垒山,使得二者相互映衬。第三种是在水中垒山设岛,分隔水面,以营造出海上仙岛的感觉。例如,上林苑建章宫北部太液池就是这种形式。第四种是山与水相互融合,在山石之间挖洞,来创造水景。例如,上海豫园仰山堂前的黄石假山,就是采用这种挖凿引泉的方法。

(三)桥与水

桥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它既可以作为道路和观景的地方,又能够对水面进行分割,是理水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园林中,桥的种类非常多,常见的有平桥、亭桥、廊桥、高桥和汀步等。其中,平桥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常见的景观桥,它的形状简单,通常靠近水面。小水面处通常设置单跨的平桥,古朴轻盈。在平静宽阔的水面上,往往设置亭桥和廊桥,易于四周观景,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在水面宽阔、水流湍急处,一般设有带栏杆的高桥。高桥通常比较高,能够让游客更好地欣赏水面和水面下的景色。在一些林间小溪中,常常使用汀步来代替桥发挥作用和功能。汀步是一种在水中设置的踏步,通常由石头和水泥等材料制成。汀步不仅能够防止游客滑倒,还能够增加园林的趣味性和自然感。这些桥与水的结合,使得园林更加自然和美妙。

(四)植物与水

植物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与水景的搭配非常重要。在园林中,植物一般采用自然式的配置方式,追求“师法自然”的效果。在园林中的水体植物有两种,即水岸植物和水面植物。水面植物一般选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的植物,如荷花、睡莲等,可以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水岸植物如合欢、垂柳等,可以形成倒影,丰富水面。

植物与水景的搭配要求疏密有致、虚实结合,如同绘画中的“留白”一样,不能使植物铺满整个水面,而是要留出可以制造倒影、观赏鱼群的空间。岸边的植物也要根据习性不同来选择其与水的距离,使得整体的植物搭配富有变化,与水景相协调。

三、古典园林理水理念在现代园林

水景中的传承

(一)现代园林水景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传统文化逐渐消失于大众视野中,甚至将现代园林理水变成了只追求功能化的造景。因此,好的理水是现代景观建设要考虑的重要课题,传统的理水文化对现代园林水景营造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在城市化的推动下,部分现代园林水景过于追求形式,忽视地域风格和历史文化内涵,导致水景呈现出同质化的趋势。同时,当前的城市水景存在着严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比如,过度开采,使得山体遭到破坏;水景中使用的钢结构材料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形成了明显的人工性有余、生态性不足的局面;硬质河道、驳岸在生态水景中的运用,阻碍了水循环,破坏了水体生态平衡;等等。这些问题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也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二)现代园林水景营造策略

首先要学习古典园林理水中“一园一景观,一水一特色”的理念,将场地的地域文化融于理水之中,并对场地地形、水流的来源和去向、水的形式进行梳理,打造符合空间场景又充满艺术气息的水景。

其次,要从古典园林理水文化中学习和探索适合现代园林景观建设的方法,并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功能需求进行创新,做好对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文化的“传”与“承”。

最后,要学会在水景营造中运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比如通过科技手段保持水池的水位,运用光控、声控、电脑控制等技术来营造景观等。

例如,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图2)的设计中便运用了科学的设计手法和先进的环保材料来设计水系。北京是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所以水源主要引用的是污水厂处理过后的再生水,同时在园内还设计了生态湿地来净化水质。此外,园内设计了完整的水循环系统,可以在雨季为城市泄洪,在旱季为城市补水。在材料运用上,排水沟处运用了环保椰绒毯覆盖,它是由椰子壳打碎后制成。椰绒毯的运用能在很大程度上防止水土流失,它还可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化后自然降解变成肥料,促进植物根系生长。这些新颖的设计思路都为打造绿色生态的水系做出突出贡献。

四、结语

在现代园林水景设计中,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理念有着很大的指导作用。现代园林水景设计应秉承着和谐、可持续、绿色的理念,突出文化、生态的概念,适应和引导时代的新变化,注重历史文化,结合新科技、新材料等,找到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点,打造具有传承性和创新性的水景。

参考文献:

[1]黄弥儿.从“仿”到“创”:勺园理水中的不变与变化[J].现代园艺,2020(3):145-149.

[2]黄帅男,陈炜.古典园林理水浅析[J].建筑与文化,2017(7):183-185.

[3]张晋.可持续水设计视角下对于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几点思考[J].中国园林,2016(8):117-122.

[4]李雪艳,吴言,时潇潇.六朝时期园林理水理念的现代传承:以南京玄武湖公园为例[J].创意与设计,2018(6):59-62.

[5]宋玉芹.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理水要素[J].中国集体经济,2021(36):106-108.

[6]徐梦萤,魏胜林,张辉.中国四大园林理水艺术手法与现代园林理水思索[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11(3):20-23.

[7]费文君,徐畅.中国园林理水文化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传”与“承”[J].艺术百家,2020(2):200-204,215.

作者简介:

李鑫岳,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設计。

猜你喜欢
理水中国古典园林风景园林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
明代常州止园理水探原
《理水》中大禹前后期形象对比分析
解读《理水》“油滑”的人物形象
中国古典园林漏窗的艺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