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文化基因谱系构建及传承路径研究

2023-05-30 02:34张成章王立新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文化基因文化传承

张成章 王立新

摘 要:伴随着我国城市发展由大拆大建转向存量更新,城市文化问题日益凸显,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如何树立城市特色,延续城市文脉是新时代中国城镇化面临的极大挑战。为推进城市更新发展,筛选邯郸各个时期产生的文化基因,按其物质形态划分为显性与隐性,再对文化类型的功能价值进行划分,包括主体基因、附着基因和混合基因,并建构文化基因谱系图,提出传承路径,以实现地域特色的传承。希望促进邯郸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多元文化基因传承,使其能够在历史传承中实现当代发展。

关键词:文化基因;文化传承;基因谱系构建;城市特色

基金项目:本文系兰州市社科规划项目“基于兰州府城城址的兰州市历史城区整体保护研究”(22-A34)研究成果。

自“十三五”规划开始,我国的城市建设逐渐由增量时代的粗放型增长向精细化存量更新,同时,更加注重对城市传统历史文脉的延续。文化作为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空间视觉形象的综合深刻表达,逐步回归城市发展的主线中。各地希望通过文化复兴来推动城市的复兴,以解决城市化过程中文化缺失、活力低迷、风貌同质等问题。邯郸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资源丰富,但一直存在保存和使用困难的问题。通过对邯郸市内具有特定空间载体的具备可辨识性与可感知性的文化类型加以挖掘总结,形成文化遗传谱系图像,从而探寻不同类别文化基因的价值化传播逻辑途径,在高价值化的文化环境中推动都市文明更好地传播,为邯郸市创新与发展转变奠定精神传承基础。

一、文化基因

基因是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凋亡等过程的全部信息,能忠实地复制自己,以保持生物的基本特征[1]。国内对文化基因的研究大多基于传统社会学研究成果,针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具体研究[2]。学者刘长林对于文化基因的定义为“影响民族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心理底层结构和思维方式”[3]。学者乌再荣提出文化基因深刻控制着城市文化[4]。本研究将城市文化基因定义为内存于城市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富有城市特色的文化现象,在时空中能够传承与延续城市标识性的精神或理念,具有可复制性,可进行倒推溯源。

二、文化基因谱系

文化基因谱系图是对传统的原始文化记忆、民间艺术、宗教信仰、街巷格局、聚居形态等各种文化元素按照其各自的属性及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行有序的排列组合与层层解构,最终形成有秩序性的、能完整记录地域文化所有历史信息的图谱[5]。文化基因谱系图的构建,能够清晰展示文化基因的内容、特性与相互关系。其中,主体基因主导着整座城市的文化属性与品质,具有强烈的独有性和可识别性,其他基因离开或抛弃了主体,就会导致文化无法传承。附着基因在主体基因的影响下产生,同样具有识别城市的功能,并对主体基因具有加强作用。混合基因不是城市独有的文化基因,但在城市中不可或缺,起到丰富城市文化组成的作用[6]。

三、邯郸市文化基因类型梳理及文化基因谱系构建

(一)邯郸文化基因类型梳理

邯郸位于河北省南部,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与晋、鲁、豫三省接壤,距今已有3 000多年的建城史。在历史的发展中,邯郸形成了以赵王城和邺城遗址为代表的建筑风貌和城市格局,对我国北方城市的城市营造产生重要影响,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邯郸不仅地上地下保存大量文物古迹与革命旧址,还形成了众多家喻户晓的成语典故以及“赵文化”“建安文化”“梦文化”等文化脉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邯郸成为全国东出西联、通南达北的重要节点,以及国家重点建设的煤铁老工业基地,1994年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决策的提出,邯郸以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势必被动升级,进一步梳理文化基因,挖掘文旅资源,开展城市复兴迫在眉睫。

首先把邯郸的文化基因分为显性文化基因和隐性文化基因两类。显性文化基因主要包括古遗址、建筑类型、街巷格局、出土文物等要素,它凝结着历史人类文化的精髓部分;隐性文化基因主要指人类在社会生产、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各类精神文化,主要包括民风民俗、生活方式、历史典故、语言文字、文化礼仪以及宗教信仰等精神财富。

(二)邯郸文化基因谱系构建

首先,邯郸显性文化基因主要体现在遗址文化、建筑文化、工业文化、磁州窑文化与青铜文化上。遗址文化主要包括文物古迹和古墓群等,包括磁山文化遗址、灵山遗址、磁州窑遗址等古遗址,赵王城遗址、王郎城址等古城址,赵王陵、汉代贵族墓群、插箭岭墓群等古墓。建筑文化主要包括战国时期丛台城墙、回车巷历史街区、黄粱梦吕仙祠等体现主体基因的民俗建筑群,学步桥、柳林桥等桥梁建筑,南北响堂山石窟、娲皇宫石窟等文化信仰建筑,邯郸大剧院、丛台迎宾馆等地标性建筑。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青铜器铸造发展迅速。青铜器的制作普遍使用熔铸、焊接、失蜡法等工艺,产生了在铜器表面刻纹、涂金、鎏金等工艺,器型较为轻薄,花纹繁复细致,图案精美,还有一些青铜器的图案是讲述当时历史、民俗的社会生活场景,如狩猎、车马、战斗等。磁州窑是中国八大名窑之一,以窑变黑釉、刻划花、铁锈花、红绿彩、釉上和釉下等独特的装饰技法闻名,造型厚重,体态朴素,纹饰生动有力。青铜器、磁州窑均反映了当时历史阶段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发展,是邯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隐性文化基因主要体现在成语文化、乐曲文化、民俗文化、传统技艺与宗教文化上。历史源远流长的邯郸,形成了众多历史故事和成语典故,这些成语典故不仅故事情节动人,而且寓意深刻,起到對后人的教育指导作用,如邯郸学步、完璧归赵、价值连城、负荆请罪、胡服骑射等。在战国时期,邯郸作为赵国都城繁荣发展,产生了“赵声、赵乐、赵曲、赵鼓”的艺术流派,极具地域文化特色,并反映当时赵国帝王的娱乐生活。皮影戏、大名草编、正月扔愁帽、丛中花会、广府太极等体现出邯郸民俗文化,佛教、道教、梦文化等体现了邯郸地区的宗教文化。

邯郸的文化基因对城市形态、风貌及性格有不同的控制和影响作用。从谱系(图1)梳理可得知:文化基因随城市产生而产生,发展过程中会吸收新文化片段,形成新的文化基因类型;主体基因可驱动其他文化基因的产生与发展,其他类型基因反作用于主体基因;邯郸文化基因与城市发展建立联系,文化基因之间相互影响或独立,使传统向现代的跨越得以具体呈现。

四、文化基因的传承路径

(一)做好开源节流,保育主体基因

主体基因在一个地区的文化传承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因此必须保育并发展邯郸现存完好的磁州窑文化、赵文化、娲皇宫等标志性基因,并着力发掘遗失中断的历史文化。在主体基因开源的同时做好节流,引领城市发展的新活力,促进城市文化全面复兴。同时,在发展传承中应以邯郸市标志性重大项目开展为核心,赋予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邯郸主体文化特色,以作为一定时期城市文化发展的标志,进而以此整合其他文化基因,促进文化、旅游、会展、商业等综合业态相互支撑、协同共进,形成维度完备的城市文化,依托价值化再造和永续经营实现文化传承[7]。例如,邯郸城中街建筑群是邯郸建筑文化基因的代表,是诸多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但由于保护不力,基因载体破坏严重。改造后,其修复了整体建筑风貌,增加了商业化功能,并植入了许多遗失的地方特色文化,现成为邯郸市地标性商业历史街区。

(二)提取特色符号,增强附着基因

附着基因是依托于一些特定的文化载体,受主体基因的影响较大,一方面具有识别标识地域文化的功能,另一方面对巩固主体基因具有强化作用。邯郸的附着文化基因多存在于隐性文化基因中,其传承路径应反馈至城市设计、市井文化与文旅产业上。例如,在风貌控制区内,建筑的更新宜植入该地域文化的附着基因,以展现时代精神,同时与历史环境相融合,强化邯郸地域文化特色。此外,以邯郸人文历史、风貌建筑、饮食方言等为主题进行旅游产品设计研发,以文化载体的符号元素为基础,衍生网络科技、生活用品、旅游用品、文教用品等多形式的文化创意产品,可使得城市文化基因符号广泛渗透到各类产品之中。

(三)结合时代文化,发展混合基因

所谓混合文化基因,是指其并非某一地方社会所独有,但同样能有效呈现、彰显该地方在某一历史阶段社会事实的文化基因[8]。其文化独特性和可识别性虽然不如其他基因,但同样是邯郸文化基因谱系的重要组成。混合基因的存在有助于地方文化保持生态的平衡与更新,不至于故步自封。要传承混合基因,既应当修补其物质载体,又要加强混合基因与现代城市文化和外来基因的结合。北齐石窟、建安文化、民俗文化是邯郸混合基因的代表,这些载体中有众多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在民俗文化发展中,做好特色民俗活动与当今主流文化的融合,结合大数据、云旅游等手段,搭建新舞台,在展示与体验中促进传承。建立民俗博物馆、石刻文化体验馆等,让本地居民及游客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全天候感受邯郸文化。

(四)结合实际情况,筛选变异基因

变异性基因在产生及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控因素,因此其传承路径应该是对其分门别类,针对性采取措施,保护健康的变异基因,去除对主体文化有不良影响的变异基因。邯郸城市中一些新兴建筑完全割裂所在地块的城市文化基因,形成对周围环境风貌的侵入性,例如在历史城区范围内高楼大厦建筑,形成了恶性变异基因,影响了历史城区的风貌连贯性;而在邯郸城市空间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不乏良好的变异基因,既融合了傳统文化与当代建筑特色,又符合所在地块的特色因子,如邯郸展览馆群、磁州窑博物馆、邯郸大剧院等。随着城市更新的开展,变异基因在今后的城市发展中会逐渐增多。因此,出于保护城市历史风貌与预防返工、节约成本的考虑,应当在已划定的风貌保护片区,制定涵盖建筑色彩、高度、形制等的相关标准或导则,加强对变异基因的规范。

五、结语

人类的地域文化被赋予了种族的特性,本研究希望通过生物遗传学的角度,更好地理解和保育地域文化,并以此为基础,指导和开展地域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作。当今,我国正处在中外文化剧烈碰撞的变革时期,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传统文化正在融入全球化的轨道中发展和演变。结合城市更新的大背景,在城市视域下研究文化基因时,将地域文化分为显性文化基因和隐性文化基因,构建基因谱系图,并依据基因各自属性选择适宜的传承路径,有利于保护城市文化基因,保持文化脉络的原真性与完整性,同时融入当代特征,增强城市的可识别性,提升城市特色。

参考文献:

[1]李云燕,赵万民,杨光.基于文化基因理念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法探索:重庆寸滩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8(8):83-92,100.

[2]贾春光,蔡承扬.文化基因理念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利用:以长春一汽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2(5):40-42.

[3]刘长林.宇宙基因·社会基因·文化基因[J].哲学动态,1988(11):29-32.

[4]乌再荣.基于“文化基因”视角的苏州古代城市空间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09.

[5]赵鹤龄,王军,袁中金,等.文化基因的谱系图构建与传承路径研究:以古滇国文化基因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4(5):90-97.

[6]倪晓露,马晓亚.基于文化基因的郑州市文化基因谱系构建及城市形态结构演进[J].建筑与文化,2022(3):119-120.

[7]席丽莎,刘建朝,王明浩.城市多元文化的基因谱系及其价值化传承[J].城市发展研究,2019(9):1-5.

[8]李燕,李明.大运河与扬州文化基因研究[J].中国农史,2021(5):122-130.

作者简介:

张成章,兰州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王立新,硕士,兰州交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城市规划理论。

猜你喜欢
文化基因文化传承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德国“国富民强”的奥秘
当代中国的文化基因安全问题与伦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