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现象学视域下湖泊主题博物馆设计研究

2023-05-30 01:40董茜希夏忠军王嫚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年4期

董茜希 夏忠军 王嫚

摘 要:博物馆是人类城市重要的公共交往空间,不同主题的博物馆被赋予不同的场所精神,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感知与体验。湖泊主题博物馆意在提高大众湖泊保护意识,促使大众加强湖泊知识学习,体验博物馆空间氛围。湖南岳阳洞庭湖博物馆是国内湖泊主题博物馆的一个典型代表。紧扣建筑现象学理论,阐述湖泊主题博物馆设计案例,分析洞庭湖博物馆设计中的建筑现象学表达,研究建筑现象学视域下湖泊主题博物馆的空间特性。

关键词:建筑现象学;湖泊主题博物馆;洞庭湖博物馆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湖南理工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YCX2022A05)研究成果。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类对于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了更多的思索。于是,记录历史、展示此时和展望未来,成为社会的主旋律。在此背景下,各类博物馆纷纷出现。从古至今,世界上湖泊资源极其丰富,湖泊为人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于是,湖泊主题博物馆也应运而生。目前,国内湖泊主题博物馆还不是很多,岳阳市洞庭湖博物馆便是其中之一。从岳阳市人民政府文件可知,洞庭湖博物馆是由湖南省委、省政府和岳阳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批复》和《关于加快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重大举措,对于加快推进洞庭湖区域生态规划建设和旅游经济建设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搬迁后的洞庭湖博物馆于2020年12月开馆,引起广泛关注。因此,以洞庭湖博物馆为载体,进行湖泊主题博物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筑现象学概述

20世纪,西方进入工业化生产的快速发展期,大机械大批量生产成为那个时代的标志,西方人民生活水平虽然相对富裕,但机械化的生活与工作给人们带来了很强的压抑感,很多思想家、哲学家洞察到这方面的问题,于是一场现代主义的改革热潮席卷整个社会。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现象学逐渐确立。建筑现象学的概念广义上是指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现象学的方法,对人与环境的关系所进行的研究。由于其中心议题涉及人、环境、场所、建筑和世界等内容,建筑现象学在不少论著中被称为“场所现象学”“人居环境现象学”“人居世界现象学”。建筑现象学狭义层面上的概念则特指由挪威著名建筑理论家诺伯舒兹所创立的一种建筑理论。建筑师诺伯舒兹在其著作《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中对建筑现象学做出诠释,提出场所与场所精神,奠定了建筑现象学研究的方向。从诺伯舒兹的“场所”到斯蒂芬·霍尔的“锚固”“现象区”,再到尤哈尼·帕拉斯玛的“建筑七感”、阿尔瓦·阿尔托的“本能”与“自由联想”,可以看出建筑现象学受存在主义现象学和知觉主义现象学的影响很大,都在强调亲身体验生活中的环境、场所、空间的感受。

二、湖泊主题博物馆设计案例

湖泊对人类文明发展和生产生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湖泊不仅是人们重要的饮用水源之一,还可以调节河川径流、发展灌溉、繁衍水生生物,以及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开发矿产等。国外的湖泊主题博物馆相对比较多,如日本的琵琶湖博物馆。该馆以日本最大的淡水湖琵琶湖为载体,有水族馆、生态馆和历史馆等。馆内沿着空间序列安排,把从微生物到植物动物、从远古到近代、从日本国内到世界各地关于湖泊的整个历史娓娓道来,该馆周围环境十分优美,与博物馆建筑相辉映,是日本热门旅游胜地之一。位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市郊区的贝加尔湖民俗博物馆也是典型的湖泊主题博物馆之一,整个博物馆采用露天式设计,自然协调地融于林中。国内第一个建设的湖泊主题博物馆是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的于2005年正式对外开放的洪泽湖博物馆。该馆从序厅历史文化展开始,引导游客获得“淘淘黄水”“水上长城”“洪泽水患”“水利建设”“天下粮仓”“与船共舞”“灿烂文化”“走进洪泽”八个主题的看展体验。

2020年,搬迁重建的国内湖泊主题博物馆洞庭湖博物馆在岳阳市君山区开馆。洞庭文化历史悠久,洞庭文脉传承成为当代洞庭人的职责。洞庭湖博物馆与其他湖泊主题博物馆相比,共性之处颇多,同时也有新意与不足。笔者通过建筑现象学理论,对洞庭湖博物馆空间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促进湖泊主题博物馆空间设计发展。

三、洞庭湖博物馆设计中的建筑现象学表达

(一)场所精神在洞庭湖博物馆空间的营造

浩浩汤汤的洞庭湖水孕育出灿烂的楚文化,洞庭湖区域更是重要的鱼米之乡,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洞庭湖博物馆应营造出洞庭湖区域特有的场所精神,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洞庭湖博物馆在空间营造方面紧紧围绕着延续几千年的洞庭文化,充分将当地自然资源与博物馆恰当地融合在一起,比如用芦苇秆营造洞庭湖区域的氛围,用旧的船只设置特色的展区。在空间组织上,整个博物馆主要展馆分布在一层和三层。从入口进入,直接展示的是综合馆大厅,一层由江豚馆和鸟类馆两部分组成。这两个主题展馆重点是突出对水生动物和栖息动物的保护和研究。三层正东方向的序厅,可带领参观者沿着历史脉络走近洞庭湖,了解洞庭文化。序厅作为展览场馆从入口到正式展厅之间的过渡空间,具有高度概括展览主题与内容的作用。整个展览有八大板块。第一部分为“八百里洞庭美如画”。第二部分为“天赋洞庭,江湖共生”,湿地生态场景的设计是这部分的核心。第三部分为“春秋洞庭,江湖溯源”,運用投影技术讲述城镇的变迁,一条江、一座山、一个岛,诉说着人间烟火的江湖文化。第四部分为“绿色引领,共谱华章”,这个展厅是对洞庭区域经济发展的反思和实践。第五部分为“人湖相依,洞庭思辨”,面对湖泊日益萎缩、生态环境恶化和发展相对滞后这些问题,将其以布置场景化的方式再现,引发人们的思考。第六部分为“大美洞庭,蓝图擘画”,这部分讲述洞庭湖区域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未来城市蓝图。第七部分为“科技之光,大湖之梦”,这个展厅增加了更多的互动体验。第八部分为“特色资源,专业探析”,这部分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展示,同时还设置了研讨室、教室等,供专家学者学习讨论。整个展馆的室内外展览流线清晰连贯,避免了重复的流线给游客带来不好的体验。

(二)知觉要素在洞庭湖博物馆空间的体现

现象的理解是相对于描述实在之物而言,它指事物的本质呈现的状态。建筑现象就是建筑本身直观呈现的状态,要去发现和体验就得调动人们的五感,因而感知要素在建筑现象学研究中是很重要的。

1.視觉的直接化

眼睛是人们认识外物最直接的感官。博物馆空间中最不能缺失也最为庞大的就是视觉化设计,博物馆形态塑造的特色化、展览形式的合理化、色彩应用的恰当化,可以给予人们一场美的视觉盛宴。洞庭湖博物馆整体外观呈长方形,建筑外檐由柔和的弧面构成,建筑整体色调为冷色调栗棕色,与它厚重的历史底蕴相契合,内部展厅风格沉稳又不失活泼。不同场景的塑造方式不同,目的是带给体验者不同的心理体验。比如5D穹幕影院就是要达到感官刺激和视觉体验的高度结合,蔚蓝一片的整体色调可以让观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湖泊告急——思辨艺术装置”则是以黑色为背景色,整体营造出一个严肃的场景,让人心生庄重之感。

2.听觉的活态化

声音的故事性和声音的回忆感是听觉所特有的,展示空间中沉浸式声音的设计可赋予空间多维度的思考和可能。博物馆也常常会用声音叙事的方式营造空间,激活听觉的活态化表现。听觉可以有效唤醒人群,震撼灵魂,引发人的思考。洞庭湖博物馆中听觉元素的应用让空间更具张力。馆内有与展览配合的模拟水、自然,叙述故事等人为创造的声音,可给人带来美妙的听觉感受。同时,馆内更注重自然本身的声音,比如从窗户传进来的风声、鸟叫声能够为洞庭湖博物馆带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

3.触觉的延伸化

在各种空间设计中,设计师往往更关注视觉体验,而触觉体验被边缘化。触觉元素的使用相对于视觉元素而言,具有更多的复杂性。实际上,建筑材料的肌理也能触动人心。毫无疑问,触感对于建筑材料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洞庭湖博物馆主馆的结构形式是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综合馆大厅区域为钢框架结构。洞庭湖博物馆在材料运用方面,建筑外立面利用了当地特产的毛竹,并在骨料中加入了洞庭湖地区特有的水生生物残骸,利用了可再生资源。整个隔空幕墙形成了呼吸幕墙体系,给人一种触觉延伸扩大的美好体验。触觉感知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能为设计师在博物馆空间设计中提供更多的探索方向和研究价值。

4.嗅觉的敏锐化

嗅觉是较为敏感的感官之一,它为人们身体内部与外界的沟通架起一座桥梁。嗅觉对人的生理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好的气味令人心旷神怡,坏的气味令人恶心烦闷。洞庭湖博物馆中运用嗅觉感官来提升整体空间感知力是很有必要的。洞庭湖博物馆展厅中有用一些自带香气的木材作为展柜,比如香樟,香樟的香气浓郁,而且有防虫、防蛀、防潮的作用。在走廊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充分利用负氧离子的特性,用氧气和水电离出负氧离子。这样,游客走在走廊里,就可以呼吸到充满负氧离子的清新味道,使心情愈加愉悦。嗅觉感知元素在博物馆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也可为博物馆空间设计带来新的活力。

四、建筑现象学视域下湖泊主题博物馆的空间特性

(一)空间营造的趣味性

湖泊主题博物馆要突出空间营造的趣味性,可从湖泊主题氛围营造、色彩搭配的活跃度和设计风格等方面思考。主题氛围营造主要包括主体展示区的特色塑造和配套设施的趣味化设计。其中,色彩是博物馆空间营造的关键。色彩元素的呈现依托建筑空间、展品陈列、展示主题的方案,并不能独立存在。热情鲜亮的暖色调可以活跃博物馆空间的气氛,冷静素雅的冷色调给予人清冷庄严的感受。冷暖色调需要进行合理搭配和协调统一,才会刺激观者的视觉感受,从而产生联觉效应,使观者充分感受空间的趣味性。湖泊主题博物馆设计过程中,冷暖色的应用需要主次分明。主色调和次色调应和谐统一,从而创造层次感和立体感。通常冷色调及蓝色系会被选为重点色。色彩的节奏和韵律,往往通过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和互补色等营造博物馆良好的观展体验。同时,湖泊主题博物馆的主题可以从生态保护、水生物繁衍、水源文明、地质演变、旱涝灾害、渔民渔业文化、民间及神话传说等方面设计,同时要抓住人在湖泊主题博物馆空间中不同的心理感受,合理恰当地进行空间设置和安排。注意这些方面的思考,会让博物馆空间更加灵动和有趣。

(二)空间组织的连续性

空间组织的连续性直接影响博物馆展览的效果。空间组织的连续性即强调空间序列的完整性,空间组合间形成由开始到发展,由发展到高潮,再由高潮到结束的系列变化,从而展示空间的主题信息,让人在空间中产生共鸣。湖泊主题博物馆的空间组织需要保证完整性,这样才能保证空间的有序变化和发展。这就需要注重形式美的法则,即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整齐与参差。展厅与展厅之间的秩序感与节奏感的把握主要体现在主题设置的相关性方面,主题环环相扣,更激荡人心。比如,同一展厅内展品的对比与统一、不同展厅空间的对比与统一、空间的比例与尺度合理性的考量,会让空间更有层次感,也更能激发参观者的参观欲望和兴趣。

(三)空间体验的互动性

空间体验的互动性是对情感化和人性化设计的直接探索,通过互动体验的形式,可以让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比如博物馆设计导览机器人,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向导览机器人寻求帮助,这样可加强人机互动的体验感。湖泊主题博物馆设计应强调双向互动性,同时充分调动参观者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可以将展览的形式分为感受型展示、触摸型展示和操作型展示三类。总的来说,在互动体验设计中,应注意静态和动态展览的结合。

五、结语

建筑现象学虽从诞生以来就质疑声不断,但其包含的场所精神和知觉体验仍然是建筑师在建筑创作中重要的理论基础。湖泊主题博物馆需要体现湖泊及该区域的场所精神,也就是对于湖泊区域方向感、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坚持。知觉体验在博物馆设计中产生的效益也是湖泊主题博物馆所追寻的。洞庭湖博物馆作为国内湖泊主题博物馆的尝试,虽然不尽完美,但也仍在不断调整和创新中,在我国建设湖泊主题博物馆方面迈出了很大一步。

参考文献:

[1]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诺伯舒兹.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施植明,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3]曹昕彤.历史主题性博物馆展陈空间氛围设计分析:以瑷珲历史陈列馆为例[J].东方收藏,2022(1):108-110.

[4]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M].姜志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作者简介:

董茜希,湖南理工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洞庭湖可持续环境设计。

夏忠军,湖南理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工业遗产再生设计。

王嫚,湖南理工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