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推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教师层面的诊改是为了建立常态化内部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促进职业院校全面发展,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各类技术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教育教学质量是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指标。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是保证高校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之一。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承担者,是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层面的诊改应用是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以乐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本文详细介绍诊改的方法与诊改成效,希望为其他兄弟院校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教师层面诊改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志码:A
[作者简介]龚逸文,男,四川乐山人,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信息系统、大数据、教育。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行)》的要求,职业技术学院需要建立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实现教学质量的可持续提升,促进学院治理现代化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1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政策背景下职业院校的具体做法
1.1 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方案
学院应該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等因素,制订符合自己特点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方案,包括内部质量管理标准、质量检查与评估、质量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内容[1]。
1.2 确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机制
学院应该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机制,包括质量保证的组织架构、内部质量保证的管理程序、质量保证运行的流程和周期、内部质量保证文件的编制和管理等。
1.3 贯彻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各项要求
学院应该定期开展质量检查、评估和分析工作,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不断完善。同时,学院还应该通过信息公开、管理评估等方式,激励和约束各部门、各教师积极参与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施,确保各项要求得到有效贯彻。
1.4 推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不断改进
学院应该建立与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相适应的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激励和引导各部门和教师参与质量保障工作,积极探索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内部质量保障理念和实践,不断增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学院工作实际,开展各个层面、各个维度的诊断改进工作,建立自主性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的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为实现学院“国内一流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提供有力的保障。
师资队伍的诊改是各个层面诊改中的一个重要层面,学院按照《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的要求,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为切入点,积极开展学院教师层面的内部质量保证自我诊断与改进工作。
2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逻辑
目前,师资诊改已扩大到学院所有专业技术职称教师。该流程以“目标—标准—设计—组织—实施—诊断—创新—改进”的八步质量保证螺旋和“监测—预警—改进”机制为指导。
学院根据教育发展的“十四五”规划、子规划、“双高计划”“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制定了教职工职业发展规划。规划包括学院总体发展目标、子计划目标、部门发展计划目标、各部门年度工作目标、教职工职业发展规划等。建立标准体系,根据学院的目标体系,建立各部门的工作标准、师资队伍建设标准。这些标准相互关联、相对独立,形成一个标准链。
质量提升螺旋是在学院目标体系和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的。每个部门和岗位都发挥主导作用,以问题为导向,关注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和教师发展。在工作过程中,实时分析数据,发布预警信息,诊断问题,及时改进,以实现更高的目标,形成质量改进的循环。
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校本数据信息管理平台,逐步实施具有预警机制和激励机制的自有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系统确保数据及时、真实、准确,并建立定期诊断和改进机制,确保教学质量。各教学部负责人负责教师诊断和改造工作的落实,通过电话留言和电子邮件进行监督。学院管理制度与绩效考核和教师诊改工作相结合,促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不断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对全过程质量进行监控,加强过程长期动态诊断和前瞻性预测。这项工作注重全过程人才培养质量,逐步建立具有内在激励的定期诊断和改进机制。
自诊改工作开展以来,学院邀请诊改专家和兄弟院校专家到校做质保体系建设诊断与改进专题讲座。在诊改办的带领下,组织相关人员到省内外兄弟院校学习诊改工作经验,通过学习与实践活动,改变教师的思想观念,使其明确职责、树立信心,进一步推动学院诊改工作的开展。
3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师资存在的问题
3.1 专职教师数量不足
随着我国高职扩招和学院各专业发展,学生报考率及招生人数逐年增加。但受人才政策力度不够、人才待遇相对较低、人才引进条件受限等因素影响,教师引进数量相对较少,导致师生比偏低。另外,在教师队伍中,专职教师承担了大部分教学工作,导致一部分教师年均工作量超过了常规课时,还要承担课程建设、大赛指导、教科研等任务,无暇参加在职培训和企业锻炼,也无暇顾及与企业的合作和科研攻关,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其教学水平的提高。
3.2 专业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中》中明确要求“自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未具备3年以上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应届毕业生中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但受人才引进条件的限制,学院在引进高层次人才、高技术技能人才方面感到困难。目前,每年人才引进中应届毕业生占比仍较高,这部分教师群体普遍存在企业经验少、专业实践能力薄弱等问题。虽然学院每年对教师社会实践锻炼进行专项计划和考核,但仍有部分教师实践锻炼质量不高。一方面接触不到企业核心技术,或无法参与完成完整的项目,导致教师实践锻炼收获有限;另一方面学院对教师社会实践锻炼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的管理和考核评价,导致教师实践锻炼的实效性不高,制约专业的发展,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对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及生物医药等十个重点领域都将是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而目前我院教师培训中与新兴技术相对应的专业技术培训相对滞后,前沿技术的知识培训都很零散,不成体系。教师技能要与社会需求相匹配,那么快速更新其观念和知识,着力学习、进修、提高势在必行。
3.3 专业教师队伍发展不均衡
一方面专业构成较为单一,缺乏创新能力强、教科研经验丰富、能引领教师团队发展的领军人物;另一方面高层次人才比例较低,难以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较难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2]。
4 改进措施
4.1 多管齐下,扩大教师队伍规模
通过引进专业人才、招聘青年教师、聘任行业企业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返聘离退休专家、聘请客座教授等途径,继续壮大师资队伍的规模。为适应专业建设要求,在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与办学效益的前提下,按照专职、兼职、长期外聘与短期外聘并存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从引进高层次人才、聘请行业知名客座教授方面落实人才引进计划。一方面,增聘企业兼职、兼课教师,扩大校内教师队伍规模,优化教师年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及专兼职教师结构,缓解专职教师短缺的压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类型教师的优势,发挥高层次人才和高职称人员的“传帮带”作用,提高教师队伍整体专业水平与实践水平,保证师资队伍的数量与质量满足教学需要。
4.2 加强双师培养,构建教学团队
为了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可以加强校企合作,聘请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院担任兼职教師,并大力推进各专业教师团队的梯队建设,注重培养继续教育专兼职教师中的中青年教师,形成具有较大行业和区域影响力,且在高职院校中能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3]。
同时,也可以加大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力度,缩小教师能力与社会服务要求之间的差距。在原有教师社会实践管理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认定形式和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教师实践锻炼的参与度。在兼顾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人发展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加强教师专业化培养,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
4.3 整体促进,重点扶持
为了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包括国内外培训、各级人才培养项目等,还可以聘请企业高层次人才作为企业专业带头人,形成校企“双带头人”机制。此外,通过各类师资培训、企业实践锻炼等方式,培养一批骨干教师,使他们掌握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提高研发和实践动手能力,带头主持专业精品课程和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并参与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特别是对于试点专业中实力相对较弱的专业,学院要针对其特点和教师队伍的具体问题给予专门的支持,均衡学院师资队伍,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4.4 加强专业学习,提高师资队伍业务素质
加强师资队伍的业务建设,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实行教师终身教育制势在必行[4]。通过走出校园、拓宽视野、交流研修等手段,使教师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提高文化修养。除了已有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不断地更新和补充新知识,这样才能源源不断地给学生提供教学资源。
4.5 从内部管理入手,激发教师队伍工作的积极性
要想满足改革需求,需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来建立一支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实行全员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建立健全教师考评制度,关心教职工生活,通过管理服务的方式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让教师感受到压力和危机,增强其竞争意识。创建有利于教师积极工作的环境,从而实现内部管理的强化。
4.6 调整师资结构,注重引进和培养人才
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都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的,虽然这些学校在改革开放后进行了改革,但是在教学思路、招生方式、教学管理及教师队伍结构等方面仍然保留了一些计划经济时代的痕迹。这与当今高速发展的教育事业不相符合。调整教师队伍结构需要遵循办学理念、专业设置及教学管理的要求。为了使师资队伍与学院的发展相适应,学院应从教学团队、双师队伍、创新创业教师队伍、高层次人才队伍和管理队伍等五个方面进行大胆创新。通过高水平人才引进计划和国际化人才引进计划等措施,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拓展人才来源,提升人才质量,为学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扩大对人才的培训和晋升空间,同时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成长,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和科研工作。
4.7 坚持党管人才,增强人才意识
进一步完善人才制度体系,提高党管人才水平,营造充满活力的人才成长发展环境氛围。为此,高校要实施一系列措施,引导高层次人才发挥所长;完善以项目为载体的行业、企业、高校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和使用机制;建立健全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完善职称评审、岗位考核、绩效薪酬等制度,搭建优秀人才干事创业平台。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师德师风长效治理机制,在院内营造尚贤重才的良好氛围,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的事业周围。这些举措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让优秀人才的才能得以在高校平台上发挥。
4.8 加强与行业协会、企业等组织的合作
搭建更多的平台,促进校内外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建立校企合作育人基地,让学生通过实践与企业密切联系,增强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加强对毕业生的跟踪服务,了解他们的就业情况、发展情况,搜集反馈意见,为教学质量提供反馈和改进意见。通过这些措施,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环境,加快人才成长步伐,为国家和地方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焦爱萍,吕梁,王磊. 基于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双高校”质量建设——以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3(1):5-8.
[2]王晶,李畅. 民办高校内部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初探[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1):79-80.
[3]周慧. 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的基本问题研究[D]. 镇江:江苏大学,2020.
[4]毕家驹. 高校内部质量保证工作:教师教学工作考核[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26(6):39-4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