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淼
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文质兼美的课文,也编排外国文学名著的内容。进入小学高年级,所学的名著节选篇幅较长,要求把握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在阅读学习中,要求学生根据故事的場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适合儿童阅读学习的优秀作品,
很受学生的喜爱。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小说,教师要紧扣小说“容量大、人物形象典型、描写手法多样”的特点,聚焦文本语言,指导学生想象描绘的故事情节。在教学活动中,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运用自主学习、以读促悟、朗读感悟的方式,引领他们走入作者描述的情境,展开阅读学习活动。
一、梳理人物关系,感受描绘的故事情节之妙
基于课文篇幅较长,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人物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地进行阅读探究。
1. 激趣引入。教师用神秘的语气介绍:《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代表作,是一个顽皮男孩具有传奇色彩的成长历险记。小说的主人公汤姆索亚极富冒险精神和好奇心,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课文节选部分是小说中的“快来看!他们俩被找回来了”。这个精彩片段讲述的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2.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引领他们展开阅读学习活动。
(1)视频激趣。教师播放《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短视频,学生观看。利用直观性教学方法,激起他们阅读学习的兴趣。
(2)利用原著。教师出示原作品,提示学生:这是一部带有传奇色彩的外国名著,大家读过吗?有些学生可能读过,让他们简单说一下最精彩之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 自主先学。布置学生自主先学,理清人物关系。自主先学能够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发挥潜力,引发阅读学习的兴趣,是阅读学习的有效方法。教师提醒学生采取读一读、画一画、品一品的阅读方法自学,再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交流了解信息,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4. 梳理人物关系。《汤姆索亚历险记》中人物较多,关系复杂。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可以先引导他们理清人物关系。
(1)圈画。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边读边圈画出文中出现的人物,想一想这些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故事是围绕哪些人物展开的。
(2)交流。学生对故事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展开交流,教师利用板书,帮助他们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设计表格,罗列出“家长”和“孩子”两个栏目,学生填写。重点梳理汤姆和波利姨妈的关系、贝琪和撒切尔太太的关系。利用表格可以更直观地梳理人物关系,达到清晰的效果。
5. 梳理故事情节。学生理清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后,可以引导他们梳理故事情节。
(1)问题引领。教师设计问题,引领学生梳理:课文节选的是汤姆山洞历险回家后的故事片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问题的切入带给学生阅读学习的路径。
(2)列小标题。小标题的概括方法是把握内容最有效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用小标题的概括方式,列出主要内容。组织学生交流,知道节选的部分主要写了“回到村庄”“讲历险经过”“看望朋友”等情节。
(3)感受情节。引导学生根据列好的三个小标题,进行巧妙地组合与连接,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在交流主要内容的同时,学生感受到作者叙述的回到村庄,汤姆讲述的历险经历以及看望朋友,故事情节一波三折,非常生动。
二、聚焦故事情节,感受塑造人物形象之妙
小说的特点是具有生动的故事情节。《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描述的情节更具生动性。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根据故事情节,感受人物特点。
1. 情节引导。教师用问题引导:默读课文,说说哪些情节特别吸引你。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这个问题是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的主问题,旨在引领学生进入阅读探究活动。
2. 利用批注。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作批注是阅读感知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片段,边读边思考,用关键词在文本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批注。
3. 多角度评价。评价人物特点,要从多角度进行。根据学生的选择,分成“回到村庄”“讲历险经过”“看望朋友”三个小组,进行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说出自己的理由。然后组织分组汇报,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文本中重点语句,对人物进行多角度评价。
(1)感受冒险。文中描述的汤姆索亚敢于冒险的精神特别突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评价。例如,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身边围满了热切的听众。他给他们讲着这次精彩的历险过程”。学生体会他虽然身体虚弱和疲惫,但是仍然沉浸于这次历险而难以自拔,从中可以感受到他喜欢冒险的特点。
(2)评价虚荣。汤姆是个孩子,作者抓住儿童的特点对他进行描述。引导学生关注汤姆讲述历险经历时的语句:“夸张地吹嘘了一番”,感受到他和一般的孩子一样,有虚荣心、可爱的特点。
(3)坚强勇敢。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找出描写汤姆离开贝琪后,独自去进行探险的语句,组织朗读,感受他坚强勇敢的特点。
(4)有责任有担当。学生合作探究,交流汤姆找到洞口以后,又“回去找贝琪”,感受他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精神品格。
(5)关爱朋友。课文对汤姆看望朋友的情节写得特别具体。品读语句“听说哈克病了,星期五便去看他”“一连两天也都没让他进去”“他可以每天去看哈克了”,再关联汤姆在洞里劳累和饥饿了三天三夜,睡了两天后,就马上去看望哈克,感受到汤姆关爱朋友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运用课文中相对应的内容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还要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4. 调动生活经验。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对汤姆的认识,让学生从多角度了解了人物的特点。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交流。
(1)引领思考。教师抛出问题:在汤姆身上,你能找到自己或是身边伙伴的影子吗?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思考与关联。汤姆的特点在儿童的身上都能找到影子,学生联系生活,很容易尋找材料。学生寻找:班长管理班级事务,很有责任心。有的同学忘记带文具,好朋友会借,这是乐于助人。不管刮风还是下雨,大家都按时来到学校学习,这就是坚强勇敢。当然,班级中也有爱吹嘘的,每天夸耀。
(2)展开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活动,将自己或者身边的伙伴和小说中的汤姆进行关联与交流,感受人物敢于冒险、坚强勇敢、有责任心、关心朋友的特点,也感受自己或朋友的特点。学生意识到,作者描述的人物形象,就是生活中的人物真实的品格,是小说“人物形象典型”特点的真实反映。这样的关联与交流,丰富了学生的认知与情感,调动了阅读与探究的情趣,学生的情感也在交流中受到熏陶。
5. 朗读感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品质的感受需要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教师组织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故事情节的生动、人物精神的高尚。
(1)自由朗读。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体会汤姆的敢于冒险、坚强勇敢的精神。教师组织学生选择朗读方法,展开阅读活动。
(2)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更能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沉入角色之中,表达情感。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读出故事的有趣性。
(3)角色扮演。参与性与表现性是儿童的显著特点。针对文中的故事,安排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能够促使他们把自己的阅读体验以及情感,通过语言组织以及形象表达,生动地呈现出来,赋予角色风趣精彩的效果。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个方法,让学生分派好角色,组织语言,想象表演方式,进行表演。角色扮演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情境。
三、概括梳理,体验独到的写作方法之妙
语文阅读教学还有一个目标,就是引领学生掌握文本的写作方法。《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叙述方法非常典型,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概括。
1. 生动的故事情节。课文所选的三个故事情节非常生动。文本描述撒切尔太太和汤姆的姨妈陷入绝望,整个小镇都担忧,接着写汤姆和贝琪回归,小镇恢复了欢乐,故事情节对比鲜明。汤姆讲述在洞中的历险经过,去看望朋友,从法官口中得知山洞被封上,乔埃被困洞中。学生阅读感知故事情节生动的特点。
2. 细节描述精彩。学生品读有关汤姆回到村庄前,作者对撒切尔太太和汤姆的姨妈悲痛欲绝的细节描述,再抓住“快来看!他们俩被找回来了!”,关联找出描述汤姆回村后的细节,感受整个村庄的气氛和人们心情的变化,再抓住汤姆躺在沙发上讲述历险经过的细节,体会文本多处运用细节描述的方法,把环境气氛和故事情节描述得生动有趣。
3. 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文本塑造的人物形象非常典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有关语句,品读感悟。例如,从汤姆顺着风筝线找到了出口,体会他的聪明机智;从“汤姆夸张地吹嘘了一番”,看出他的虚荣心;从看望贝琪和哈克,体会他关心同伴等。鲜明的人物形象带给学生阅读的享受和品格的感染。
四、激发读书兴趣,走进整本书阅读之妙
根据课标要求,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学习,还要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阅读量的扩大,会使学生的朗读与感悟、语言与表达、认知与情感得到更高层次地提升。
1. 兴趣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出来,才能走入阅读情景,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教师需要采取巧妙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汤姆讲述山洞冒险的故事情节,引发阅读与探究兴趣。
(1)寻找惊险。学完课文精选的片段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汤姆讲述历险的过程,哪一处最惊险。学生再次阅读文本中的语句,进行交流。例如,汤姆独自去探险,利用风筝寻找第三条通道,直到风筝线不够用了。他把头和肩从小洞中探了出来,竟看见宽阔的密西西比河正从下面滚滚流过。这些惊险的描述,能够激起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2)关注困惑。古人云“学贵有疑”。学生思考文中有没有什么地方让自己困惑,或是感到奇怪的地方。疑问的产生是探究的动力。学生沉入文本,找出自己的疑问。抓住“如果碰巧是晚上,他绝不会看见那一小块太阳光,也就找不到这条通道了”,对第三条通道的隐秘产生困惑:到底是怎样的通道?他们希望通过阅读了解。
(3)聚焦出乎意料。引导学生寻找有没有完全出乎意料、令人不可思议的情节。学生从汤姆的讲述中会发现,当贝琪爬到洞口,看见一小块阳光时,“兴奋得不得了,简直就要高兴死了”,这就是出乎意料的情节。找出这样的情节,也会激起阅读兴趣。
2. 提出疑问。围绕节选片段的结尾,提出疑问:汤姆为什么听了法官说“把洞口封上”时,“脸立刻变得煞白”?汤姆为什么特别在意“印江乔埃”?这样的质疑,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3. 资源相助。关于《汤姆索亚历险记》,有许多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有选择地补充资源,使学生得到对原作品的了解,产生阅读与探究兴趣。
(1)作者序相助。作者为这部小说写了序。教师补充介绍作者序,帮助学生了解这部书的写作来源、写作过程,以及写作的目的,知晓此书是为少年儿童所写的读物,帮助他们读了此书能愉快地回忆起自己童年时的情景,回忆起自己当年的所思所感,自己的言行和有时出现的怪异举动。
(2)梗概相助。小说的梗概有利于学生了解整部书的故事情节,教师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作品梗概,激起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
总之,对于小说的阅读教学,教师要依据文本,指导学生理清人物关系,聚焦故事情节,感受人物特点,激发阅读兴趣,阅读整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