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向党之师:知党史国情,育时代新人

2023-05-30 10:48赵健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1期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

赵健

[摘要] 党史国情教育,目标既包括知识掌握、爱国主义情感激发,也涵盖党史学习中的爱国主义行为引导,是培育忠诚向党的时代新人的重要手段。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下的班级党史教育可以有效解决当下班级党史教育手段单一、流于形式、知行分離等问题,在党史学习中激发学生发展内驱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

[关键词] 班级党史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忠诚向党之师

党史国情,是有着独特育人价值的重要教育资源,开发利用好这一教育资源也是班主任践行习近平“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和“心怀‘国之大者’”的思想,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在新时代立德树人中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遵循。当前形势下,创优班级党史教育是落地忠诚向党育人的有效选择,原因有二:

(一)班级党史教育:坚定忠诚向党育人的崇高信仰

“忠诚”的本意是捍卫、真心诚意,为正义事业无条件地付出自己的一切,竭尽全力;忠者,至公无私。“向党”是朝着党所指引的方向担当使命。这里的“忠诚向党”主要是指班主任在造就“大国良师”立德树人中,对党的教育事业、“国之大者”和“人民中心”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坚定政治立场、政治本色和政治品质;知党史国情,方能在思想和行为上毫无二心地保持与党的信仰、党的方针、党的策略高度一致,在“向党育人”的实践中体现出诚信、尽职和服从的过硬政治品德。

(二)班级党史教育:坚持忠诚向党育人的使命担当

古人云:“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忠诚是最好的师德,向党是育人的大德,知党史国情,班主任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造就“大国良师”的首要举措,自觉用“四个意识”(政治、大局、核心、看齐)导航,用“四个自信”(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强基,用“两个维护”(习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铸魂,确立“大国良师”应有的政治站位,追求“人民满意”的职业使命感,敬畏每一节课和每一个细节,凸显以小见大的格局和“国之大者”向党育人的大德胸怀。

在班级建立党史学习小组,是班主任坚定自身忠诚向党的崇高信仰,坚持忠诚向党育人使命担当的重要路径之一,对把班级建设成为忠诚向党之师有着重要意义。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契合班级党史国情教育对忠诚向党之师建设的工作实际,为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

一、透视:班级党史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陶行知党史学习小组”的由来

(一)班级党史教育的目标

学习党史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广大中小学生把握时代主题,引导他们深刻认识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激发其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凝聚奋进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可以看出,党史教育的目标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党史知识的掌握;二是爱国主义情感激发;三是引领广大中小学生从现在开始行动,做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党史教育体系,应当遵循教育规律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以三大类目标为导向,体力脑力并举,让学生亲力亲为,在体验中成长。

(二)班级党史教育的问题

在班级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往往只看到党史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忽略了党史学习的价值属性。班级党史教育浮于形式,追求动作上的轰轰烈烈,缺乏思想上的沉静思考;追求对现有工具、方法的“拿来主义”,缺乏创新与探索;追求评价的单一、随意,缺乏评价的多主体性、长期性。

在笔者执教的班级,先后进行过多次党史教育的尝试,如开展主题班会课,开展党史学习动员;班级量化考核,凭积分自主选取党史学习阅读书籍;笔者亲自参与、指导党史学习,全班总动员……可通过对班级的问卷、访谈发现:68.08%的学生对党史学习的意义认识不全面,65.95%的学生不会主动分享党史学习的感悟,59.57%的学生认为党史学习不能带给自己快乐和成就感等。

(三)班级党史学习的现状

2020年12月,为迎接建党100周年,笔者所带的班级成立了党史学习小组,组织策划班级党史学习各项活动。然而,在党史学习的意愿调查中,党史学习小组却遭受了冷遇,与兴趣社团、文化课补习等形成落差。

此种现象表明,我们的班级党史教育尚未发挥育人价值,学生未能通过党史教育掌握应有的党史知识,未能体会到党史的崇高与伟大,当党史学习中出现问题时,未能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即我们的班级党史教育缺乏方法论的指导,没有可借鉴的模型。

班主任要牢固树立自身忠诚向党育人意识,必须要优化班级党史国情教育方法,探索党史国情教育建设模型。

二、优化:陶行知教育思想下的班级党史教育——“陶行知党史学习小组”的方法论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一个理论、三大原理、四种精神、五大主张。

一个理论,即生活教育理论。

三大原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四种精神:大爱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求真精神。

五大主张:行是知之始,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六大解放。

六大解放,是指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眼睛、时间和空间,还儿童以自由,从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关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应用研究主要围绕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大部分案例都是教学领域。如陶行知教育思想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启示,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活力,增强其实效性;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证实了陶行知教育思想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形成创新的实践氛围。

然而,这样的案例实践在党史教育领域并不多见。党史教育的指向是“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强调亲历体验,着眼力行以及在实践过程中培养责任意识,促成全面发展;而陶行知教育是一种教育方式,强调知行合一,在亲历实践过程中培养创造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价值同样指向人的全面发展,两者的目标与要求不谋而合。

(二)陶行知教育思想下的班级党史教育

在班级党史学习的观察中,笔者发现:绝大部分同学掌握了一定的党史知识,也能自觉拥护党的领导,认同革命先辈,即党史知识的掌握、爱党情感的激发等目标已基本实现。

为了解党史学习走形式、不落地的原因,笔者和班委会设计了“党史学习之我见”调查问卷,包括:(1)学党史认知:党史学习与文化课学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2)学党史情感:若参与到党史学习中去,是否会有更深的成就感?(3)学党史态度:在党史学习中,完成自己任务后是否愿意帮助他人?(4)学党史实践:在党史学习中遇到没有预期的问题,如何解决?

问卷调查显示,党史学习走形式、不落地是由于党史学习时会遇到未知问题,不知如何解决;党史学习时与他人合作,不知如何开展交流合作;担心同伴不能完成党史学习任务而牵连自身。而这些,均指向班级党史教育的二类目标,即问题解决、责任意识、合作探究、创新创造。

陶行知教育思想以生活教育、民主教育为理论依据,以真实的情境为出发点,强调探究、实践以及多学科的综合。其基本过程包括观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调查、形成结论、交流讨论、评价完善,即创设情境、小组合作、评价反思和多学科交流,这一过程能有效指向党史教育的二类目标。

因此,本文着力于将陶行知教育思想作为方法论,探索陶行知教育指导班级党史教育的一般模型,促进学生革命素养和革命价值观的形成,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锤炼班主任作为忠诚向党之师的过硬素质,提升班主任忠诚向党育人的过硬能力。

三、创生:陶行知教育思想下的班级党史教育模型——“陶行知党史学习小组”的实践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下的班级党史学习教育实践

中学生要学好党史、国史,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这是学习能否真正取得成效的关键。在陶行知教育的方法论指导下,笔者开展了指向二类目标的班级党史学习实践,即“陶行知党史学习小组”的创建实践。整个实践活动包括初创、提升、文化建设,以及贯穿全过程的评价。

1.初创学习小组

党史学习情境:为班级图书角选择上架一部分党史书籍。

小组合作任务:网上搜索资料,划定党史书籍采购范围,分开阅读,集中讨论,确定选择书籍。

实践过程:小组问卷调查,假设并模拟,将问题细化,将成员对问题的思考汇总讨论,根据各成员特长给予明确分工,并对初步问题分析不足的情况加以补充。

在问题分析、群体讨论的基础上,开展党史学习实践,采用流水作业,即问卷调研—网上搜索资料—阅读选择—集中讨论—再读选定书籍,权责分明且高效。在党史学习实践中和党史学习实践后,整个党史学习小组展开反思,总结依然存在的问题:未能关注同学真正兴趣,缺乏让同学一起阅读的长效机制。

在“初创学习小组”环节中,同学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而后,进行问题解决步骤解析、方法尝试、讨论修改;最后,针对问题完成情况展开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读党史、学党史,融入任务中,并进行了合作探究,责任感开始凸显。

2.提升学习小组

党史学习情境:党史学习总有个别同学不能参与;党史学习无法与学科学习有机融为一体。

小组合作任务:寻求多学科老师的指导,寻找与学科学习相近的党史学习资料和有效组织形式。

实践过程: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选择故事性较强的党史学习资料进行阅读;同时,在政治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用互助合作、好书推荐与分享等方式进行党史学习。

在“党史学习情境”环节,同学们的问题意识从发现、分析到假设、模拟,思考进一步深化,学会了创新创造;同时有了兴趣意识,建立模型而非粗暴强制学习。重要的是,同学们有了合作探究的意识,在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了党史学习的乐趣,体验到了成就感,并提升了合作交流的能力。

3.文化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任务:将班级文化等融入党史学习文化。

实践过程:

(1)建立学习小组“轮值小组长”制度,细数党史学习责任分配、问题解决;

(2)讨论“党史学习缺乏动力”“党史学习不能与学习生活实际相结合”等预案;

(3)将我校的“书香”文化引入党史学习,并让学生懂得“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文化学习小组”环节,同学们有了责任意识,亲身体验、合作后的党史学习体验让他们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更深刻的情感、更广阔的体验。

4.评价

党史教育是个长期的过程,评价反思也应贯穿党史教育的全过程,除了每个阶段步骤的自评、互评外,应当建立面向党史学习全过程,融入对“党史学习知识掌握、态度、习惯、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新创造”的全面评价。

评价包括:(1)基础部分:党史学习知识掌握、党史学习习惯养成、党史学习态度端正,采用面向全体的通用评价模式,由班级的学习委员和值日班长进行;(2)拓展部分:指向党史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责任意识、合作探究、创新创造,采用自评、小组互评的评价模式;(3)延伸部分:党史学习自觉性的形成和党史学习素养的内化,包括家庭党史学习的表现评价和社区志愿活动等的参与,由家长、教师、社区工作人员等担任评价主体。

(二)陶行知教育思想下的班级党史教育模型

基于“陶行知党史学习小组”的实践探索,本文构建了陶行知教育思想下的班级党史教育模型(如图)。

在该模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不断探究、设计、反思,面對真实的党史学习情境任务,分析、尝试,借助小组合作进行研讨、学习,在多学科指导者(如历史老师、政治老师等)的必要帮助下进行方法尝试,在生成的新问题情境中再次探究、设计,整个党史学习过程充满评价和反思。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达成党史教育的双重目标。

党史教育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班级党史教育的目标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核心素养。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坚定忠诚向党的崇高信仰和使命担当。为了避免党史教育走向畸变,借鉴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设计模式,在“陶行知党史学习小组”的创建实践基础上,尝试陶行知教育思想下的班级党史教育模型。

学生是党史教育的主体,主要从事探究、设计、反思三大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借助不同学科的指导者和小组合作,在真实的情境中展开合作交流,最终习得党史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责任意识,具备创新创造的精神。老师和学生教学相长,班主任忠诚向党的崇高信仰培育了学生忠诚向党的情怀,学生忠诚向党情怀的养成坚定了班主任忠诚向党的崇高信仰。

[参考文献]

[1]陈鹏.党史教育如何占领中学生思想教育高地[J].党史文苑,2013(14).

[2]王保庆.夯实思想建设 赓续红色基因[J].中国教育学刊,2021(S1).

[3]王建伟.红色文化与中学生党史教育[J].读与写杂志,2014(04).

[4]容金花.中学生学习党史国史路径探微[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02).

赵 健   271教育集团南京宇通实验学校副校长,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曾获江苏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猜你喜欢
陶行知教育思想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变“岸上指导”为“下水示范”的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及生活教育的融合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研究
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探究
陶行知思想对英语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