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表征和路径探析

2023-05-30 07:26郭达邢少乐李艺璇
职业教育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传承与创新职业教育

郭达 邢少乐 李艺璇

摘要:通过对山东省78所高等职业院校和341所中等职业学校发布的2020年人才培养质量报告中关于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活动的内容进行系统、深入分析,总结出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现状与表征,在此基础上提出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效路径,即将立德树人贯穿于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全过程,构建齐鲁职业教育“物质—精神—制度—行为—网络”五位一体的文化模式,塑造齐鲁职业教育文化符号,深挖齐鲁非遗文化富矿,传承与创新齐鲁职业教育文化基因,从而推动传统齐鲁职业教育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使之与新时代齐鲁职业教育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于齐鲁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齐鲁职业教育文化;职业教育;齐鲁文化;传承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3)05-0034-07

作者简介:郭达(1986—),男,博士,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原理;邢少乐(1998—),女,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原理;李艺璇(2002—),女,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2020级本科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原理。

基金项目: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机制与路径的质性研究”(项目编号:20YJC880020);2021年度山东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理论实践研究课题“齐鲁职业教育文化研究”(项目编号:GD72)

为推动中华优秀齐鲁职业教育文化创新性发展,山东枣庄职业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和威海职业学院依托“山东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理论实践研究项目”所组成的齐鲁职业教育文化研究课题组,研究了山东省78所高等职业院校和341所中等职业学校发布的2020年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及相关文献,对丰富多彩的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活动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描绘了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现状与表征,在此基础上提炼了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效路径,以期助力传统齐鲁职业教育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使之与新时代齐鲁职业教育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于齐鲁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齐鲁职业教育文化及其传承性与创新性

英国学者爱德华·泰勒在其著作《原始文化》中首次对文化一词进行了定义:“文化是一种复合体,包含全部的知识、信仰、道德、法律以及社会成员所掌握的能力和习惯。”[1]我国学者张岱年则认为:“文化是在人类实践活动中产出的成果,包括物质文化成就和精神文化成果。”[2]具体到职业教育文化方面,德国学者海因茨·G.格拉斯在《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学》中指出:“职业学校应重视特色职教文化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作用”。郭安海将职业教育特色校园文化的内涵概括为:“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依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被师生广泛认同的一切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3]刘猛认为,职业教育校园文化的价值在于有利于实现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实现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有利于学生的发展[4]。张铁锁指出:“校园文化的意义在于对人的教化,使共同规范得到传承和认同。”[5]文化本身具有传承与创新的特质,传承与创新是文化包括职业教育文化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齐鲁文化和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也不例外。

山东区域孕育的齐鲁文化不仅对本区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中国其他区域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齐鲁文化的形成经历了齐文化和鲁文化各自发展和交融相汇。齐鲁文化深刻影响了齐鲁职业教育的精神风貌,向当代齐鲁职业教育持续传递着中华古老文化独特的智慧。齐鲁职业教育文化是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齐鲁职业教育发展的根脉。齐鲁职业教育发展要想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可持续性,就必须具有传承性与创新性。传承性是齐鲁职业教育文化创新的基础,没有传承,文化创新只能是“无源之水”;创新性是齐鲁职业教育文化在传承基础上的超越,没有创新,文化就得不到丰富和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齐鲁职业教育文化发展的本质是通过传承和创新进而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

二、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表征

当前学界在理论层面和职业院校实践层面,普遍从物质、精神、制度和行为文化四个方面出发开展齐鲁职业教育文化的研究与实践。其中,齐鲁职业教育物质文化是基本,精神文化是核心,制度文化是保障,行为文化是归宿,四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构成了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完整体系。因此,根据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活动,本研究从上述四个方面出发来深入分析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现实表征。

(一)齐鲁职业教育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当前,在山东省职业教育政策的推动下,中、高职都十分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齐鲁职业教育物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载体。2020年1月,山东省印发的《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提出:在枣庄市建设中国职业教育博物馆和职业体验馆。在此政策的推动下,目前山东省各职业院校除了通过景观设计、道路命名彰显齐鲁职业教育文化外,还通过建设职业教育博物馆与职业体验馆、文化品牌示范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等方式推动齐鲁职业教育文化的继承与传播。

1.職业教育博物馆

职业教育博物馆的建设与使用,可以分为校内博物馆建设和校外博物馆使用两个方面。例如,枣庄职业学院不断挖掘滕州地域特色文化,将班墨元素融入校园文化,通过景观设计、道路命名等方式彰显班墨文化。学院在北大门广场树立墨子塑像,在树人广场竖立鲁班锁造型标志性雕塑,在图书馆、行政办公楼等处设立“墨子”“鲁班经”文化墙和系列壁画,打造“墨子鲁班科学思想”主题校园文化长廊,以“墨子大道”“鲁班大道”“贵和路”“尚同路”等为学院主要道路命名。在营造了整体的校园物质文化氛围基础上,枣庄职业学院依托历史禀赋和现有资源,建成了全国唯一的传承工匠文化的博物馆——“中国(枣庄)工匠文化博物馆”。

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结合红色文献、瓷版画、古家具、青铜器等200余个文化类别,创建了全国最大的校园文化载体——力明艺术宫,反映了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缩影,成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地。其建筑面积约计61 000平方米,拥有28所专业博物馆,囊括200余個文化类别,其中包含了学院创始人和祖孙几代人历经近一个世纪艰辛收藏的100余万件文化珍品。力明艺术宫已成为继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之后,全国又一处4A级校园文化旅游景区,与泰山、曲阜旅游相结合,打造成了全国重要的文旅研学基地。

除上述两所职业院校建设的大型博物馆外,还有很多职业院校建设了关于鲁菜文化、鲁商文化、中医药文化等各具特色的博物馆。例如,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建设校内鲁菜文化博物馆,并增加了多媒体设备,探索互动式参观模式,力求使鲁菜文化博物馆成为在校生鲁菜技艺、鲁菜文化的学习园地,从业人员传承和发展鲁菜的研究基地,人民群众了解鲁菜文化的参观场地;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鲁商文化博物馆建设“一库”“一课”商文化育人课程资源,实施课程育人,并建设鲁商文化博物馆实体展馆和3D虚拟博物馆,开展博物育人;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建设了中医药文化博物馆,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接待外国友人及留学生,开展养生功法、中药香囊制作等一系列中医药文化宣传和体验项目,打造中医药文化国际交流基地。

2.“一校一品”文化品牌示范基地

山东省多所职业院校获称“一校一品”文化品牌示范基地,成为传承与创新齐鲁职业教育的重要文化基地。2018年,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依托建筑文化品牌项目被确定为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品牌示范基地之一。2019年,枣庄职业学院被确定为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品牌示范基地。2020年,全国10所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品牌示范基地中,有6所在山东省,其中,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依托精工文化品牌项目、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英模文化品牌项目、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卓越文化品牌项目、山东省城市服务技师学院依托伊尹文化品牌项目、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依托君子文化品牌项目、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君子淑女文化品牌项目,成功被推选为“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品牌示范基地。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山东省多所职业院校建设了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展现齐鲁职业教育文化元素。2019—2020年,山东省职业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共有19所,详见表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的建设,一方面,体现了文化育人、以美育人的价值导向,彰显专业特色,丰富职业院校学生的文化底蕴,使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立足地域传统文化特色,传承传统民间工艺,形成特色职教品牌,将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创新有机结合,提高传承基地建设水平。

(二)齐鲁职业教育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山东省高职院校对于齐鲁职业教育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主要是以在专业、课程和育人模式中融入齐鲁职业教育精神文化元素的方式进行。

一是将齐鲁职业教育精神文化元素融入专业建设之中。例如,淄博职业学院将齐文化中蕴含的手工业重精巧、商业重诚信、从医重仁爱的价值观念融入工科、经管和医学专业中。又如,东营职业学院将鲁班文化中的崇尚科学、精益求精、创新实践的精神特质融入土木建筑专业群。再如,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并推广儒家文化和鲁班工匠精神传承与创新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具有推动齐鲁精神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是构建齐鲁职业教育精神文化课程体系。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开发的包含传统文化、海洋文化、红色文化的“三化”课程体系颇具代表性。其中传统文化课程资源丰富,涵盖五大板块;海洋文化课程实行“1+7”的教学模式,即1门公共必修课“海洋文化”和7门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包括“海洋食品文化”“航海文化”“海洋牧场”“海洋民俗文化”“海洋文学”等;红色文化课程包括“佩瑜怀瑾”红色话剧实践课程和“红色电影赏析”“毛泽东诗词鉴赏”等课程。同时,还持续运营开发“古琴与彩绘”等在线开放课程。又如,淄博职业学院构建了知行合一的齐文化“1+N”课程体系,打造齐文化“课程超市”,以此弘扬与传承工匠精神。

三是将齐鲁职业教育精神文化元素融入育人模式之中,且通过非遗文化传承育人新模式传承与创新齐鲁职业教育精神文化。例如,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曲阜的儒家文化资源,提出“新时代君子人格”育人新理念,打造“君子人格”传统文化育人与“工匠精神”专业文化育人相结合的育人模式。又如,位于孔孟之乡的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构建了工匠文化“四梁八柱”育人体系。

通过非遗文化传承育人新模式传承齐鲁职业教育精神文化,是齐鲁职业教育精神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一个鲜明特色。例如,威海职业学院与政府以及传统手工艺人合作,充分挖掘非遗资源,发展特色职业教育。2017年,威海职业学院成立非遗学院,包含剪纸、锡镶等10个非遗项目;2018年,成立威海锡镶技艺卓越工匠班,使得非遗技艺传承得到专业的培育;2019年,成立威海市非遗研究与传承基地,承担了对非遗的研究任务。又如,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深度挖掘烟台当地非遗文化元素,邀请诸多民间工艺大师入校,向学生们展示手工剪纸、胶东花饽饽、莱州草编、中国绳结等非遗传承项目,还进行现场制作表演,并邀请学生亲身体验,让学生亲身感受非遗文化。再如,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实施非遗文化教育传承,开设古琴弹奏、陶艺、烙画、剪纸等多个非遗文化课程班,聘请著名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非遗专家来院传授技艺。此外,山东外贸职业学院依托山东省唯一的国家援外培训项目承办单位、教育部首个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实验基地等优势,将柳编文化融入援外培训有关环节中,推动柳编这一中华传统文化艺术走向世界。

(三)齐鲁职业教育制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道格拉斯·诺斯认为:“制度是由道德、习惯、传统等非正式约束和法令、产权等正式的法规组成的。”[6]齐鲁职业教育制度文化同样分为正式的齐鲁职业教育制度文化和非正式的齐鲁职业教育制度文化。当前,山东省各职业院校对齐鲁职业教育制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主要体现为正式制度文化的构建,仅有部分院校关注到了非正式制度文化的建设。例如,临沂职业学院在齐鲁职业教育正式制度文化建设方面,把沂蒙精神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之中,制定了《临沂职业学院沂蒙精神教育实施方案》;在齐鲁职业教育非正式制度文化建设方面,精心设置学校升学与毕业典礼仪式、科技艺术节等,通过庄严的仪式感向学生传达齐鲁职业教育文化的内涵价值,发挥其教育意义。又如,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创造性地建设泰山书院,将书院教育制度和职业教育制度相融合,把经典国学教育和现代职业教育有机结合,创新了齐鲁职业教育制度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机制。

(四)齐鲁职业教育行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从行为文化的产生来源看,行为文化是人类长期、丰富的文化行为积淀下来的社会心理、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等具有外显性文化形态的总和。齐鲁职业教育行为文化是在齐鲁职业教育体系中长期形成,并通过齐鲁职业院校各主体的行为活动展现出来的群体心理、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等具有外显性的齐鲁职业文化形态的总和。不同分类角度下,齐鲁职业教育行为文化的类型呈现出多样性特征。从行为主体的角度来看,齐鲁职业教育行为文化的主体主要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学校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表现形式主要包括教学和科研行为文化、管理行为文化以及职业院校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行为文化三个主要方面,通常在各类具体的职业院校文化活动中表现为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从行为文化的内容来看,齐鲁职业教育行为文化表现为政治行为文化、道德行为文化、法纪行为文化、学习行为文化和生活行为文化等。

三、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路径

(一)将立德树人贯穿于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全过程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齐鲁职业教育文化承载着培育齐鲁职教学生道德意志的重要功能。因此,齐鲁职业教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要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开展各项工作,明晰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微观机理,将立德树人的理念与要素融入、贯穿于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全过程[7]。而认识、理解齐鲁职业教育文化,进而认同、践行齐鲁职业教育文化,是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本过程,即齐鲁职业教育文化理解、文化认同和文化践行是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三个渐次递进的过程。

首先,齐鲁职业教育文化理解是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认知基础。齐鲁职业教育文化理解是指职教师生深刻认识齐鲁职业教育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与内涵,明晰齐鲁职业教育文化在职业教育立德树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鉴别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与其他类型职业教育文化间的异同,并反思齐鲁职业教育文化的演进路径与轨迹。

其次,齐鲁职业教育文化认同是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价值基础。齐鲁职业教育文化认同是指齐鲁职业院校全体成员承认齐鲁职业教育文化的价值效用符合职业教育文化价值标准的态度,从而被普遍接受和广泛传播。齐鲁职业教育文化认同又包括接纳、同化、自信三个基本环节。齐鲁职业教育文化接纳是文化认同的前提条件,是对齐鲁职业教育文化所代表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道德规范、行为习惯的接纳;齐鲁职业教育文化的同化是齐鲁职业教育文化认同的关键要素,是指在接纳齐鲁职业教育文化的基础上,主动吸收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中的精神内核,指导自身价值理念的形成,并将传承与创新齐鲁职业教育文化的具体要求内化于心;齐鲁职业教育文化自信是齐鲁职业教育文化认同的高级形态,是指对齐鲁职业教育文化的价值观念和发展前景持有坚定的信念。

最后,齐鲁职业教育文化践行是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最终目的。齐鲁职业教育文化践行并不是一味地对齐鲁职业教育产生盲目自信并做出没有反思与批判的齐鲁职业教育文化行为,而是要根据新时代发展要求和社会经济转型需要来践行齐鲁职业教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二)构建齐鲁职业教育“物质—精神—制度—行为—网络”五位一体的文化模式

第一,依托齐鲁地域文脉,强化齐鲁职业教育物质文化。齐鲁职业教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应以齐鲁地域文脉为载体,充分尊重齐鲁地域文化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历史性。齐鲁地域文脉是指齐鲁地域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自然景观等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形成的齐鲁地域特色文化,是齐鲁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地域个性特征的综合反映。齐鲁地域文脉的形态主要分为显性形态和隐性形态。显性形态的构成主要包括地理环境、城市建筑等实体要素;隐性形态的构成主要包括城市的历史、文化、习俗、政治和经济等非实体要素。具体来讲,齐鲁职业院校应统筹规划校园文化景观,并在校园文化景观的典型风物(风景和物品)中选择传承齐鲁职业教育文化的载体。齐鲁职业教育校园文化景观是以校园空间为载体,将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以景观语言的形式呈现,在保留校本特色的同时更多地融入学校历史文化、专业特色和教育理念等,同时也强调与齐鲁自然环境、地域文化、民俗风貌的相互调和。将地域文脉有机融入齐鲁职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有意识地从布局结构、建筑设计以及景观小品、文化雕塑等方面尊重并体现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使齐鲁文化中的历史古迹、风俗习惯、人文特色与齐鲁职业院校的办学历史、文化传统、人文特质相互烘托,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齐鲁职业教育物质文化的品质与内涵,铸就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物质载体。

第二,打造齐鲁职业教育专业群和课程体系,注重校本文化开发,深入挖掘齐鲁职业教育精神文化的思想政治元素,并重视与其他区域职业院校的文化交流,传承与创新齐鲁职业教育精神文化。一是圍绕齐鲁职业教育精神文化的内涵,打造齐鲁职业教育专业群。虽然目前各齐鲁职业院校建设了与齐鲁职业教育精神文化内容相关的专业,但是还并未形成系统性的专业群。因此,要将齐鲁职业教育精神文化中不同类型的要素有机融入具有不同功能的专业之中,并通过顶层设计使不同专业中的齐鲁职业教育精神文化产生化学反应,形成能够持续传承与创新齐鲁职业教育文化的系统性的专业群。二是构建蕴含齐鲁职业教育精神文化的专业课程体系。齐鲁职业教育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应仅在专门的公共基础课中进行,更为重要的是将齐鲁职业教育精神文化有机融入专业课的内容之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技术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齐鲁职业教育文化的熏陶。因此,应着力构建以公共基础课为基础、以专业课为主体的齐鲁职业教育精神文化课程体系。三是注重齐鲁职业院校校本文化的开发与利用,从自身发展历史中选择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载体。齐鲁职业院校的创建与发展承载和记录了学校职业教育事业演进和沉淀的过程,深刻地影响着院校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是齐鲁职业院校传承与创新特色齐鲁职业教育精神文化的根源所在。四是深入挖掘齐鲁职业教育精神文化的思想政治元素。从齐鲁职业教育精神文化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过程,本身就是对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因此,应立足于职教学生的成长需求,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深入挖掘齐鲁职业教育精神文化的思想政治元素,赋予齐鲁职业教育精神文化以时代精神的新内涵。同时,将自强不息、忠厚正直、豁达淳朴、崇礼尚义、诚实守信等齐鲁职业教育精神文化中的思想政治元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之中,引导学生自觉成为齐鲁职业教育精神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实际践行者。五是通过在与其他区域职业院校协同合作过程中汲取不同区域文化的先进和特色元素,推动齐鲁职业教育精神文化的创新。例如,临沂职业学院携手嘉兴职业学院等全国6所高职院校,把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和沂蒙精神等红色文化,面向全国1400余所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线授课。在此过程中,齐鲁职业院校必然会接触、感受和吸纳其他区域的历史文化、精神文化和民族文化,从而使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体系融入新的文化元素,促进齐鲁职业教育精神文化的创新。

第三,坚持师生主体性原则,构建有利于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制度体系。首先,应从顶层设计一套有利于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宏观制度框架。在此过程中,应努力培养职教师生的主动性,依靠师生进行齐鲁职业教育文化制度体系建设,重视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师生在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能动作用。在对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制度保障体系进行顶层设计时,坚持民主平等的原则,倾听职业院校中不同的想法和建议,凝聚集体智慧,齐鲁职业教育精神文化的建设、传承与创新的总体制度规划和方案才能为全体师生及员工所接受和认可,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才会具备统筹全局、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其次,还应强化职教师生对于齐鲁职业教育制度文化的实践感悟。齐鲁职业院校应主动向当地先进企业学习,吸收区域企业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并加以提炼和融合,不断提高齐鲁职业教育制度文化中的优秀企业核心理念的成分。齐鲁职业院校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为师生提供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感受真实的企业制度与文化。职教师生经常沁润在具有浓厚的优秀企业制度文化中,有助于深入理解齐鲁职业教育制度文化的设计意义和演进过程。

第四,采取多元举措,强化行为文化对于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功能。行为文化是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核心与关键,也是齐鲁职业教育文化育人的最终落脚点。具体来讲:一是渗透规矩意识,培养职教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对待学习有计划性,拒绝拖延,磨练学生的优秀品质。对职教学生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以及良好行为举止的培育不可急功近利,需要持之以恒地落实在生活学习各方面。二是发挥教师以身示范的作用,严谨从教。齐鲁职业院校应当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榜样作用,将教师专心致学的教学态度、投入科研的创新精神传达给学生,进而引导和感染学生,使其理解齐鲁职业教育的文化内核。三是邀请齐鲁工匠大师到校访谈,以榜样的力量影响职教学生,引导学生养成踏实求精的做事态度、树立道德诚信的职业意识,使学生以齐鲁工匠为榜样,践行齐鲁职业教育文化。

第五,搭建齐鲁职业教育网络信息化平台,培育齐鲁职业教育网络文化。网络作为文化传播的新媒介,也应是传承与创新齐鲁职业教育文化的重要载体。齐鲁职业教育网络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主要是指运用网络文化承载和传递齐鲁职业教育文化,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型网络文化传承与创新形式。相较于其他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载体,齐鲁职业教育网络文化具有获取便捷性和互动交流性等特征,因而有利于推动齐鲁职业教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首先,应搭建以山东省政府为主导、山东省中高职和企业为主体、行业协会参与的多主体网络信息化服务平台,使网络信息化平台成为传承与创新齐鲁职业教育文化的新型载体和资源共享池。齐鲁职业教育网络文化可通过网络信息化平台跨越时空界限,实现齐鲁职业教育网络文化的交流与共享,保证齐鲁职业教育网络文化得到充分的展现与融合,进而形成齐鲁职业教育网络文化的共享资源库。其次,利用齐鲁职业教育网络文化的主体互动性特征,促进教育主客体之间进行去中心化的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互动传播。在此过程中,职教教师与学生既是齐鲁职业教育网络文化的受众,也是齐鲁职业教育网络文化的创新者。最后,应凭借齐鲁职业教育网络信息化平台的技术优势,在获取、处理和传递齐鲁职业教育文化的过程中,弱化、消解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传播的时空限制,使齐鲁职业教育文化能够辐射其他省份的职业教育。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课题组针对当前山东省中、高职对于齐鲁职业教育网络文化的建设状况的研究表明,目前齐鲁职业教育网络文化建设相较于齐鲁职业教育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建设,还明显薄弱,需要着力加强。

(三)塑造齐鲁职业教育文化符号

齐鲁职业院校在传承与创新齐鲁职业教育文化过程中,应注重提炼齐鲁职业教育文化符号,为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品牌建设的基础。齐鲁职业教育文化符号高度凝练着齐鲁文化的精髓,是齐鲁文化高度升华与凝结的产物。例如,“鲁班精神”“泰山挑山工精神”等就是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中典型的文化符号。“鲁班”之名是古代手工业劳动者集体精神与智慧的凝聚与体现,是该阶层所推崇的理想人格之理念原型。将“鲁班精神”当作一种具有普遍性意义的齐鲁职业教育文化符号,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因为该符号在唐代以来的很多情况下并非专属于历史上某一个体的私名,而是一个群体的集合人格之类名。又如,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精神,它不是由某一个体独立实践形成的,而是由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祖祖辈辈的“泰山挑山工”锤炼出来的,是一种群体精神,可以塑造成为典型的齐鲁职业教育文化符号。总之,齐鲁职业教育应高度重视齐鲁职业教育文化符号的塑造,并将其巧妙地融入齐鲁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等各个环节,这将非常有利于齐鲁职业教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四)深挖齐鲁非遗文化富矿,传承与创新齐鲁职业教育文化基因

齐鲁非遗文化对齐鲁职业教育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是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传承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的重要元素[8]。首先,齐鲁职业院校应着力搭建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载体,如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非物質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传承基地和传播基地等,为齐鲁非遗文化和齐鲁职业教育文化的融合与碰撞提供坚实、广阔的平台。其次,加强齐鲁职业院校“非遗进校园”典型和优秀案例的推广与应用。2021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评选了10个全省“非遗进校园”典型实践案例和10个全省“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例如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开展的非遗工坊活动、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开展的雕版印刷技艺融入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齐鲁职业院校应深入分析、认真研究并提炼山东省“非遗进校园”典型与优秀实践案例的成功模式与关键要素,同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与发展特色,深挖齐鲁非遗文化富矿,创造性地传承齐鲁职业教育文化基因,优化与完善齐鲁职业教育文化的价值体系与价值范式。

参考文献:

[1][英]泰勒.原始文化[M].蔡江浓,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2]張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3]郭安海,郭英.校园文化建设[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23-25.

[4]刘猛.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33-43.

[5]张铁锁.论校园文化[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0:61.

[6]张世定.道格拉斯·诺斯经济思想的再思考——基于《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的文本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6(4):23-28.

[7]杨壮凌.传统文化对职业教育发展之影响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4):179-180.

[8]岳洪,张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职业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其实践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12):138-143.

(责任编辑:张宇平)

Abstract: Through a systematic and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Qilu vocational education cultural heritage and innovative practice activities in the 2020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report released by 78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341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s in Shandong Province,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Qilu vocational education are summarized.On this basis, the effective path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Qilu vocational education culture is proposed, which means that moral cultivation runs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Qilu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structs the five-in-one cultural mode of "material-spirit-system-behavior-network" of Qilu vocational education, shapes the cultural symbol of Qilu vocational education, deeply explores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Qilu, inherit and innovate the culture gene of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Qilu vocational education culture gene of Qilu vocational educa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Qilu vocational education culture and make it in line with Qilu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The education and culture are interlinked, and together serve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Qilu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cultivate morality and cultivate people.

Key words: Qilu vocational education culture; vocational education; Qilu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猜你喜欢
传承与创新职业教育
赣州市创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的现状和对策
试论英语专业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探析电视综艺节目的“传承与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女书文化在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