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6-11-17 14:23张富英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5期
关键词:传承与创新幼儿园

张富英

【摘 要】 荥经黑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乃至世界的宝贵财富,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越来越彰显其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传承性、活态性、无形性、民众性、地域性、脆弱性和文化艺术性等特征。荥经黑砂如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相对于有形的物质类文化遗产,更容易受到破坏甚至消亡,黑砂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迫在眉睫①。黑砂文化的传承,应从娃娃抓起。

【关键词】 黑砂文化;幼儿园;传承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0.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5-00-02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荥经黑砂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工艺品,制作历史两千多年,砂器原始古朴,观赏性和实用性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严道古城遗址”的所在地——四川省荥经县六合乡古城村,是荥经砂器的主产地。早期的荥经黑砂主要是生活用具——砂锅。后来,荥经砂器由单纯生活用具发展成为以砂器为载体的工艺制品砂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工艺价值已远远超过砂器自身生活用品的价值范围。产品逐步工艺化、艺术化,加上它古朴独特性,已当之无愧的成为汉族民间工艺百花园中的一支绚丽奇葩。

荥经砂器的主要原料粘土,俗称白善泥,呈黄白色,土质细腻,粘性极强。其化学成份为Al2O3、Fe2O3、CaO、MgO等,无污染,无有毒有害元素,具有生态性。而此粘土仅荥经古城坪特有,具有唯一性。从砂锅到砂器工艺品,主要是指在工艺、造型上的改进,目前,荥经砂器的制作基本沿用历史遗漏下来的汉族传统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故产品不雷同,件件是绝品,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制作方式分为采料、粉碎、搅拌、制坯、晾晒、焙烧、上釉、出炉、入库等几道工序。其工艺要求环环相扣,一丝不苟,其中尤以制坯造型是砂器工艺的重要环节。手工的轻重、图案的精致、打磨的程度都直接关系到成品的质量。焙烧的火候、上釉的优劣也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原始古朴的手工生产具有产品精致、独特、不重复等特性,同时也具有文物性特点。而且具有节约原料、节约资源的优点。

虽然荥经砂器近年来发展较快,但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加快,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冲击越来越明显。荥经黑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却出现了后继无人的尴尬。了解黑砂的人少之又少,当地人也因为当前荥经砂器较低廉的价格,轻视其所具有的珍贵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便抛弃了这一传统的非物质文化手工艺,转而从事更能赚钱的职业,从而导致年轻一辈中没有人愿意投身到黑砂的传承中去,致使黑砂传承出现断层。

二、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契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②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的生长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幼儿生活的环境,贴近幼儿的生活,又使幼儿感到亲切自然,其独特的教育内涵和价值,是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幼儿从小在熟悉的生活环境和本土文化中获得信息,其教育效果是根深蒂固的,容易融入到幼儿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

我园作为荥经黑砂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的公办学前教育机构,在幼儿园开展黑砂文化传承教育与创新研究,可以弥补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和传承在幼儿园教育中的缺失,丰富幼儿园课程内涵,可以加强幼儿对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唤醒他们以及他们的家长对我县博大精深、灿烂文化的热爱,最终让幼儿珍惜自己的民族文化,传承黑砂制作工艺技术。

三、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和创新实践在幼儿园实施的可行性

(一)3-6岁幼儿思维特点: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展萌芽。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③。理解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比较抽象的东西较难,但是作为专业的学前教育机构,可以选择适宜幼儿认知和操作的内容,让他们通过具体的观察、操作、游戏、生活来理解、掌握。

(二)幼儿园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标设定:

1.通过观察的方法,让幼儿了解到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些物质性的成果、载体、历史和景点。

2.设计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可操作性活动,可与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方法结合。

3.了解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引起师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4.结合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没有固定生产模式、纯手工的特点,可以促进幼儿思维能力、想像力的发展,培养师生创新能力。

5.转变幼儿园育人观念,密切与社区的关系。

四、研究适宜的方法手段和活动载体,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教育化、课程化

把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作为园本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研究,并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幼儿园课程内容。在幼儿园实施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方法探索时,要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幼儿的年龄特点,要与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整合,注意内容的生活化、手段的新颖化、教育课程化、形式的普及化(大众化)。

其次,相对于现代文化,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时还要注意结合现代化的手段和教育方法,运动生动的现代化展示方法,显示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性成果的艺术性、实用性、趣味性,吸引幼儿的好奇性和学习兴趣,从而在参与的实践活动中自主、自由、放松地思考、制作、美化,能坚持于活动中、喜欢创新突破,制作出富有个性的、不同于已有成果的作品。比如,在手工活动中,让幼儿用白善泥(也可用橡皮泥)制作砂器,鼓励幼儿发挥想象,捏制出独特的砂器作品,并在游戏中完成刻图、烧窑、上釉、出窑等工序。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了解黑砂文化并享受创造的快乐。

第三,营造浓郁活动氛围,丰富活动载体,形成园本课程和特色课程。

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不能脱离其特有的文化氛围,生存的特殊环境。因此,只有幼儿园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应该与地方政府、相关组织、社区密切配合,共同开发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特有的教育价值,扩大或开辟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与社区或黑砂文化传承人共同建立黑砂传承教育基地,为幼儿学习体验黑砂文化提供实践传承场所。同时,充分利用本地开善寺博物馆、砂器博览园、荥经砂器一条街等资源,带领幼儿参观,帮助他们直观地观察到荥经古代文明和砂器经典,了解其历史渊源、制作工艺、艺术特色,现场制作活动表演、亲身体验等,引发幼儿的兴趣。作为幼儿园,则要构建幼儿园黑砂文化课程体系,科学规划黑砂文化课程建设,合理配置人员、保障研究经费,承担与地方的接洽与联系,提供和寻找合适的场地,把课堂搬到体验馆、搬到砂器窖……

第四,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紧密结合,让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课程阳光再现,走进幼儿园,走进幼儿的生活。在幼儿园户外环境中放置大、中型成品砂器,或供环境装饰,或种花养鱼,或让幼儿欣赏。同时,设立专门的砂器博览室,并与操作室结合起来,为日常开展砂器制作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在教学楼环境装饰中,统一主题,用相关成品、挂饰、图片等美化环境,丰富幼儿见识。在班级区角活动设置中,开辟“砂器一条街”、“黑砂美食”等区角,展示本地黑砂文化及风土人情,增加幼儿对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黑砂文化的感性认识,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材料。

五、充分认识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园本课程开发的深远意义

我国东方学大师季羡林大师说:“我们要用东方的整体着眼和普遍联系的综合思维方式,以东方文化为主导,吸收西方文化中的精华,把人类文化的发展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21世纪是东方文化的时代。”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和创新非遗物质文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对于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使全国人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们,任重而道远。因此,传统文化传承,要从娃娃抓起,从身边熟悉的事物、现象入手,从生活中的细节入手。

1.与幼儿园德育教育、五大领域内容结合,开展丰富的体验式活动和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特色办学,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创新发展,促进幼儿园课程多元化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2.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法和手段,既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本地古代文明,又要为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现代气息,将其发展、创新、传承。

3.为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更多传承人,培养更多生力军,让家乡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文明发扬光大,走出荥经,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①《简析民间美术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对策研究》论文天下

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③《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④《季羡林对话集——21世纪:东方文化全面复兴的新纪元》

猜你喜欢
传承与创新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爱“上”幼儿园
试论英语专业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探析电视综艺节目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