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单侧腹股沟疝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3-05-29 15:19李志学王勃郭海
系统医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修补术腹股沟张力

李志学,王勃,郭海

甘肃省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甘肃陇南 746000

腹股沟疝是外科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类型,通常是指在腹部与大腿连接处的三角区域由于腹壁变薄或缺损导致腹腔内脏器脱离原来的位置向体表凸出[1]。一般在老年群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主要是老年人群身体机能处于衰退状态,机体脏器功能性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随着肌肉群逐渐萎缩,腹壁慢慢变薄,极易引发腹股沟疝[2]。腹股沟疝主要临床特征是腹股沟部位可见明显包块,伴发肿胀、疼痛及嵌顿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会引起肠坏死、肠梗阻、穿孔、腹膜炎及全身炎性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3]。临床对于腹股沟疝通常采取疝修补手术方式治疗,其手术类型较多,临床常用的是传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这两种术式操作方法有一定差别,临床疗效也存在差异[4]。查阅文献得知,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于传统疝修补术更有优势,手术造成创伤较小,基本能实现一次性治愈,无复发现象,预后恢复更快,痛苦更小且术后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适用于老年患者[5]。为此,本文将甘肃省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2月—2022年4月治疗的77 例老年单侧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作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77 例老年单侧腹股沟疝患者,采用随机数分组法分成两组。参照组38 例中男26例、女12 例;年龄60~81 岁,平均(70.24±2.81)岁;平均病程(3.67±0.73)个月。观察组39 例中男25 例、女14 例;年龄61~82 岁,平均(70.45±2.93)岁;平均病程(3.75±0.78)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得到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单侧腹股沟疝且符合临床认证;②年龄≥60 岁;③资料完整且真实。

排除标准:①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②存在免疫性疾病者;③严重器质性疾病者;④精神异常者。

1.3 方法

参照组实施传统疝修补术,具体措施:协助患者摆放手术体位,选择硬膜外麻醉方式,麻醉生效后在患侧腹股沟区域做一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组织、腹外斜肌腱膜以及腹外斜肌,确定耻骨结节位置,将精索(女性患者为宫圆韧带)提起,把肌腱和腹内斜肌下缘从精索(宫圆韧带)后方转移至股骨沟韧带上并进行缝合固定,然后寻找疝囊并将其游离至完全显露出后进行高位结扎。将疝囊归位至腹腔中修补腹股沟后壁,检查手术无误后逐层缝合切口,予以抗生素进行感染处理。

观察组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具体措施:协助患者摆放手术体位实施硬膜外麻醉,麻醉生效后在患侧腹股沟区域做一斜切口,长度约为5 cm,逐层切开皮肤及组织,于切口中下端腹壁浅血管采用电凝止血或结扎方式减少出血量,再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先游离精索(宫圆韧带),观察其血管、输精管(输卵管)及腹股沟神经等位置,找到疝囊并将其游离至腹腔内,根据疝环大小选择合适的网塞进行填充,用缝合线将填充的网塞外缘与内环口进行固定,确保补片位置要在精索(宫圆韧带)后方,检查修补完成后将股骨沟管后壁进行缝合,再逐层缝合切口,采取加压包扎4~6 h,予以抗生素进行感染处理。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参考数字疼痛评价表(Number Resonance System,NRS)评估入组患者疼痛程度,分数范围为0~10 分,评分越高证明疼痛越剧烈。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积液、血肿、切口感染、尿潴留,计算发生率。

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手术时间较短,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出血量少,且术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复发现象为显效;手术时间相对较长,疼痛程度有所改善,出血量正常,术后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无复发现象为有效;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伴有明显的疼痛,术后出现复发现象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指标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指标对比(±s)

组别观察组(n=39)参照组(n=38)t 值P 值手术时间(min)46.47±5.61 64.29±7.32 12.008<0.001术中出血量(mL)15.74±3.28 23.61±4.83 8.383<0.001首次下床活动时间(d)4.62±0.86 8.39±1.53 13.373<0.001住院时间(d)6.57±1.49 10.85±2.43 9.344<0.001

2.2 两组患者疼痛状况对比

手术前,两组NR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7 d 的NRS 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疼痛状况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疼痛状况对比[(±s),分]

组别观察组(n=39)参照组(n=38)t 值P 值手术前5.72±1.04 5.75±1.09 0.123 0.902术后1 d 4.05±0.89 4.94±0.96 4.220<0.001术后3 d 3.27±0.69 4.17±0.82 5.216<0.001术后7 d 2.46±0.53 3.28±0.66 6.019<0.001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术后产生的并发症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2.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3 讨论

腹股沟疝指腹腔内脏器从腹股沟三角区缺失部位向体表凸出,肉眼可见明显的包块,伴有一定程度的胀痛及不适感,站立、行走时病情会加重,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发热、咳喘、排尿困难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进展会引发肠坏死、肠穿孔、腹膜炎及感染等并发症,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危及生命安全[6-7]。腹沟股疝多发于老年群体,一般男性发病率会高于女性,主要是由于老年人群机体功能衰退,免疫力下降,加上肌肉群萎缩,腹壁相对较薄,当腹内压力升高,腹腔内脏器会脱离原来位置进入腹股沟区[8]。通过一定推拿手法或轻揉方式可将其推回腹腔内,但腹股沟三角区缺损部位未得到修复,患者在站立及行走时仍会复发,因此,临床通常采取疝修补手术治疗腹沟股疝[9]。传统疝修补术是通过缝合腹股沟区缺损组织以修复疝环口,避免腹腔脏器进入腹股沟区,但术后会产生诸多并发症,疼痛及不适感较强烈,受张力影响病情易复发,整体疗效不理想[10]。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利用人工网塞修补疝缺口,弥补了传统疝修补术张力大、易复发等缺点,能在不增加腹壁压力的前提下修复受损的腹壁,一般补片网塞是由聚丙烯单丝制作,与人体具有良好的兼容性,符合临床对抗感染的要求[11]。无张力疝修补术是通过游离精索(宫圆韧带)的形式添加疝修补片,无须通过大面积剥离组织,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较小,术中出血量较低,术后恢复较快[12]。除此之外,无张力修补术需要主刀医师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对血管、精索(宫圆韧带)及神经重点保护,可避免出现阴囊积液及阴囊水肿等并发症,促进手术效果[13-14]。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手术时间、手术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术后产生的并发症少于参照组(P<0.05),表明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于传统疝修补术造成的出血量更少,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还能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预后康复。观察组术后1、3、7 d的NRS 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充分证明无张力疝修补术造成的术后疼痛更小,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可印证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后腹股沟疝复发率较低,临床症状改善更明显,安全性更高。万军[15]研究将老年腹股沟疝患者采用两种修补术式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参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 效率(96.7%)明显优 于参照 组(70.00%)(P<0.05),其结果满足临床研究标准,与本文观察组总有效率(97.44%)优于参照组(78.95%)(P<0.05)的结论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老年单侧腹股沟疝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修补术腹股沟张力
翻转,让记叙文更有张力
论张力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张力
张力2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肝脏刀刺伤修补术后黄疸一例
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感染的预防及处理
改良Kugel补片修补腹股沟复发疝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