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珠湿地鞘翅目中国新记录属种记述

2023-05-27 14:11刘振华俞雅丽范存祥徐金柱杨星科李志强
环境昆虫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鞘翅前胸刚毛

刘振华,俞雅丽,范存祥,徐金柱,杨星科,4,李志强*

(1.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广东省动物保护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公共实验室,广州 510260;2. 广州市海珠湿地科研宣传教育中心,广州 510220;3. 广东省森林培育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州 510520;4.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海珠湿地位于广州市中轴线南段,占地约11 km2,是广州市第1个国家湿地公园。海珠湿地为典型的三角洲城市湖泊与河流湿地的复合湿地系统,湿地内具有包括城市内湖湿地、河涌湿地、涌沟湿地和涌沟-半自然果林镶嵌复合湿地在内的多种湿地类型,对广州市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http://ehaizhu. shidicn.com/about.html)。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海珠湿地现有昆虫种类达158科739种,在国内湿地中仅次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898种(http://www. xixiwetland.com.cn/protect.html),并且该数字近几年也在逐年增加。2021年,海珠湿地还先后发现了两种鞘翅目新物种,分别为海珠斯萤叶甲Sphenoraia(Sphenoraia)haizhuensisYang, 2021和海珠珐轴甲FalsonannocerushaizhuensisZhu, Wang &Feng, 2021 (Fanetal., 2021; Zhuetal., 2021)。

在对2021年与2022年在海珠湿地通过马氏网收集到的鞘翅目标本进行整理鉴定的过程中,本研究发现了7种甲虫为中国新记录种,其中还包括4个中国新记录属。

1 材料与方法

马氏网的布置与标本的收集:马氏网陷阱布置于公众开放区(上涌、海珠湖)、限制开放区(湿地一期、二期、三期)和湿地保育区(瀛洲生态公园),其中上涌、海珠湖、湿地一期及瀛洲生态公园每个区域3个样点,湿地二期和三期每个区域2个样点,共设置了16个样点(MT-1至MT-14),其中样点1和样点2分别设置了1个马氏网对照组(图1)。标本每月收集1次。

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标本均保存于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标本或虫体部位先置于10% NaOH溶液中常温浸泡12~24 h,之后移至滴有甘油的凹玻片上在LEICA SAPO体式镜下进行解剖。标本整体照的拍摄借助WeMacro平台及物镜转接管,使用Canon 7D单反相机、Canon 65 mm微距镜头、三丰5倍物镜头和双头闪光灯,在软件Helicon Remote和WeMacro中进行分层拍摄,拍摄的图片在Helicon Focus中叠加,最后在Photoshop CC 2022中进行处理。

文中甲虫主要测量标准为:体长-唇基前缘至鞘翅末缘(在腹部外露的种类中为腹部末缘);前胸背板长-前胸背板在中线的长度;前胸背板宽-前胸背板最宽处的宽度;鞘翅长-鞘翅缝前端至鞘翅末端;鞘翅宽-两侧鞘翅在最宽处的宽度。

图1 海珠湿地马氏网陷阱布置规划图Fig.1 Distribution of Malaise traps in Haizhu Wetland National Park

2 结果与分析

2.1 拳甲科Clambidae Fischer, 1821

拳甲科隶属沼甲总科Scirtoidea,世界性分布,目前共包含5个属。拳甲科体型小,背面常明显拱起,触角8~10节且末两节膨大,具有明显的后足基节板,腹部具5或6节可见腹板,跗式4-4-4 或3-3-3。国内目前仅在台湾记录有ClambusFischer von Waldheim, 1821。

亚洲显头拳甲AcalyptomerusasiaticusLawrence, 1979,中国新记录属种(图2)。

图2 亚洲显头拳甲Fig.2 Acalyptomerus asiaticus Lawrence, 1979注:A, 背面观;B, 腹面观。比例尺=0.5 mm。Note: A, Dorsal view; B, Ventral view. Scale bars=0.5 mm.

检视标本:海珠湿地 广州 E113°19′23.76″ N23°4′32.36″ 2021.IV.26-V.11,对照1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海珠湿地 广州 E113°19′23.76″ N23°4′32.36″ 2021.V.11-V.26,对照1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海珠湿地 广州 E113°19′58.27″ N23°4′15.00″ 2021.III.20-IV.12,MT-3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海珠湿地 广州 E113°19′41.94″ N23°4′12.16″ 2022.III.22-IV.22,MT-7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海珠湿地 广州 E113°20′53.60″ N23°3′46.13″ 2022.III.22-IV.22,MT-14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

鉴别特征:Acalyptomerus可以通过其凹凸不平的体表轻易的与国内其它属的拳甲相区分,另外触角9节,跗式3-3-3等特征也与其它属不同。而Acalyptomerusasiaticus与同属其它种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其阳茎背腹扁平,向端部逐渐均匀变尖,且生殖孔小。

描述:体长1.3~1.5 mm,椭圆形,背面明显拱起。体色棕色,足和触角颜色稍浅。体表覆盖有较稀疏且均匀的刚毛。

头下口式,明显窄于前胸,背面具粗糙刻点,前缘刻点较小,刻点间间距明显窄于刻点直径;头顶在近后头孔处具弧形的横脊;额唇基缝明显,唇基前缘宽圆;头腹面扁平,在复眼内侧具触角沟;外咽缝短。复眼中型,向外侧凸出,小眼较粗大。触角着生于复眼前缘内侧,具明显触角窝,背面可见。触角9节,柄节和梗节膨大,念珠状;3~6节细长,第7节明显变短;8~9节膨大成球形,构成触角棒。上唇横宽,前缘宽弧形。上颚近三角形,短粗,外侧强烈隆起;顶端具1齿,左侧上颚内缘近顶端具1骨化齿;臼叶为1列短刚毛,臼齿发育良好。下颚细长,下颚须4节,第1节小,第2节强烈膨大,3~4节细长;内颚叶顶端具骨化钩,内颚叶细长。下唇须3节,第2节横向着生于第1节,第3节膨大,纺锤形;唇舌宽椭圆形。颏梯形,基部具凸起。

前胸背板横宽,长约为宽的0.4倍;前缘窄,近基部最宽;侧缘微弧形,具小锯齿,后缘具二曲;背面粗糙不平,在中央两侧及近侧缘处具成对的下凹。前胸腹板退化,前胸背腹缝明显;前胸腹突退化。前足基节窝横宽,在中间相连,向内封闭,向外开放;前足基节大,突出。小盾片小,三角形。

鞘翅长约为宽的1.1倍,近基部最宽,侧缘圆弧形,具小锯齿;背面粗糙,肩部微凹,每翅具18列均匀排列的刚毛,第12~14列刚毛在基部聚成1列;鞘翅缘折在基部极宽,向后延伸至第1可见腹板。中胸腹板具1中央纵脊,中胸前侧片宽大,后侧片横宽。中足基节窝椭圆形,侧面开放至中胸后侧片;中足基节椭圆形,相距近,基转片外露。后胸腹板横宽,在中足基节间具1突起;后胸前侧片细长,后侧片不可见。后足基节横宽,被后足基节板覆盖;后足基节板后侧角向后稍延伸。足细长,股节稍膨大,胫节不具端距,跗式3-3-3。

腹部具5节可自由活动的腹板,覆瓦式排列,向末端逐渐变窄;第1可见腹板在后足基节间间突尖,末节腹板近三角形。各可见腹板长度比约为1.0∶0.75∶0.54∶0.30∶0.91。

分布:广东;日本,泰国,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

附注:该属为环热带及亚热带型分布(Lawrence, 1979; Endrody-Younga, 1998),目前包含4种,分布于非洲、亚洲、北美及中南美。海珠湿地所采集的标本均为马氏网采集,经解剖后不见外生殖器,可能由于体型小,在长期浸泡过程中外翻丢失,因此鉴定主要依靠为外部形态及分布。

2.2 谷盗科Trogossitidae Latreille, 1802

谷盗科隶属郭公总科Cleroidea,其科内各亚科或族之间的关系尚具争议。Kolibácˇ(2013)主要依据形态特征将谷盗科分为3亚科13族,然而Gimmeletal.(2019)根据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将该科拆分成6个科,但由于许多支系支持率不高且缺乏共有衍征,因此本研究仍采用传统的谷盗科定义。

哈氏安冠谷盗AncyronaharoldiReitter, 1877中国新记录种(图3)。

图3 哈氏安冠谷盗Fig.3 Ancyrona haroldi Reitter, 1877注:A, 背面观;B, 腹面观。比例尺=1 mm。Note: A, Dorsal view; B, Ventral view. Scale bars=1 mm.

检视标本:海珠湿地 广州 E113°20′7.83″ N23°3′51.42″ 2022.II.220-III.22,MT-12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

鉴别特征:该属隶属于冠谷盗亚科Lophocaterinae,在国内仅记录两现生属,分别为AncyronaReitter, 1876和LophocateresOlliff, 1883,前者额唇基缝不可见,后者具有明显且向内凹的额唇基缝。而该种与国内记录的另1个种Ancyronamarginata(Grouvelle, 1913)可通过前者背面由刚毛形成的色斑来区分。

描述:体长约3.4 mm,较扁平,背面稍拱起。体色棕色,具黑色斑纹。体表覆盖白色和黑色近鳞片状刚毛。

头前口式,中等大小,明显窄于前胸;背面无明显刻点,头顶棕褐色,额部棕色;额唇基线不可见,唇基顶端平截;头腹面较光滑,在复眼内侧具触角缝,下颊突顶端钝圆。复眼较小,稍向外侧凸出;小眼小。触角着生于复眼之前的头侧面,着生位置自背面不可见。触角11节,柄节明显膨大,梗节稍膨大;3~7节短粗,逐渐变横宽;8~10节膨大,向内侧突出,不对称。上唇近矩形,顶端平截。上颚短粗,近三角形,顶端具二齿;下颚须4节,末节纺锤形,末端窄圆;下唇须3节,末节纺锤形,顶端窄圆;颏较大,前缘宽圆。

前胸背板横宽,长约为宽的0.3倍,在基部宽于鞘翅基部;侧缘弧形,在近后端急剧变窄;背板前侧角明显向前延伸,顶端窄圆;背面粗糙,盘区具1对黑色圆斑,覆盖较密集的白色和黑色刚毛。前胸腹板在前足基节前稍短于前足基节窝纵宽,前胸背腹缝愈合;前胸腹突窄,在前足基节间宽约为前足基节窝横宽的0.2倍,末端宽圆,稍向两侧延伸。前足基节窝横宽,向后侧开放;前足基节横宽,基转片外露。小盾片较小,末端宽圆。

鞘翅长约为宽的1.2倍,基部1/2两侧近平行,之后逐渐变窄;背面具成列且不明显的窗口状刻点,覆盖有黑白相间的鳞片状刚毛(图3-A);鞘翅缝内缘在近顶端处变宽。鞘翅缘折在腹面较宽,具粗大刻点,延伸至末端。中胸腹板宽,中胸前侧片和后侧片近三角形。中足基节窝卵圆形,侧面开放至中胸后侧片;中足基节间相距近,基转片外露。中后胸在基节间单凹式相接,宽约为中足基节窝横宽的0.2倍。后胸腹板近梯形,表面平躺,无纵缝;后胸前侧片近三角形,向后逐渐变窄,延伸至后胸腹板末缘;后胸后侧片仅在末端部分可见。后足基节横宽,向外侧延伸至鞘翅缘褶,在中间相距极近。足跗式5-5-5;股节膨大;胫节较细长,顶端具1大的钩状端距。

腹部具5节可自由活动的可见腹板,向后逐渐变窄;第1可见腹板在后足基节间间突退化成脊状。各可见腹板长度比约为1.0∶1.0∶1.1∶1.0∶1.1。外生殖器侧叶与阳基铰接式相连,相距近;阳基腹面基部具1细长延伸,背面鞘状,基部两侧向前延伸至腹面;阳茎细长,顶端尖,向后延伸为1对细长杆状结构。

分布:广东;日本。

附注:该属被 Kolibácˇ(2007)分为5个种团,并指出lewisi种团和japonica种团在中国均有分布,但并没有给出具体的采集记录。因此除了分布于台湾的Ancyronamarginata和本次发现的Ancyronaharoldi外,国内应还有更多种类的分布。

2.3 拟花萤科Melyridae Leach, 1815

拟花萤科是郭公总科中种类最丰富的类群,包含3亚科超过5 000种(Bocakovaetal., 2012),世界性分布。其中囊花萤亚科Malachiinae为软鞘类甲虫,胸部和腹部具可外翻的腺体,也是该科多样性最高的亚科。但该亚科内部关系具有较大争议(Bocakovaetal., 2012;Gimmeletal., 2019),其种大多数属主要依据特化雄性特征进行划分,它们之间的具体亲缘关系还需进一步的研究进行确定。

奇梳角拟花萤Dromanthomorphusmirabilis(Pic, 1907),中国新记录属种(图4)。

图4 奇梳角拟花萤Fig.4 Dromanthomorphus mirabilis (Pic, 1907)注:A~B, 雄性;C, 雌性;A &C, 背面观;B, 腹面观。比例尺=1 mm。Note: A~B, Male; C, Female; A &C, Dorsal view; B, Ventral view. Scale bars=1 mm.

检视标本:广东:海珠湿地 广州 E113°21′51.77″ N23°3′17.20″ 2021.V.26-VI.10,MT-5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海珠湿地 广州 E113°21′51.77″ N23°3′17.20″ 2021.VI.25-VII.10,MT-5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海珠湿地 广州 E113°20′22.07″ N23°4′18.51″ 2021.IV.26-V.26,MT-8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海珠湿地 广州 E113°21′1.55″ N23°3′33.33″ 2021.IV.26-V.26,MT-13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福建:福建厦门2022.VIII.22周青采(1♂)。

鉴别特征:该属与国内拟花萤科其它属可通过以下特征的组合进行区分:雄性触角梳状,第二节小,几乎不可见;雄性前足第2跗节背面向前延伸,前缘具黑色细齿;后胸腹板稍膨大,无跗肢;虫体背腹面均具简单的白色短刚毛。而该属内各种之间则主要依据体色以及雄性外生殖器的形态进行区分。

描述:体长2.9~3.2 mm,软鞘。体色深蓝色,带金属光泽;足转节和基节相连处、前中足胫节末端和跗节基部、中胸腹板两侧、触角基部以及口器末端黄色;雄性鞘翅近末端带白色;腹部1~6可见腹节橙红色。虫体表面覆盖有白色细密刚毛。

头前口式,稍窄于前胸,表面光滑。具额唇基缝,额唇基前端膜质,黄色。复眼较大,向外侧凸出,小眼小。触角着生于颊部,位于复眼前,着生处自背面不可见。触角11节,柄节膨大,近三角形;梗节极短,几乎不可见;第3节三角形;第4~10节栉齿状至梳齿状,齿突逐渐变长;第11节细长,向梳齿侧弯曲。上唇大,梯形;上颚顶端具双齿;下颚须4节,末节顶端斜截;下唇须短,3节,末节锥形。

前胸背板稍横宽,长约为宽的0.8倍;侧缘稍弧形,在中间最宽;背面光滑,近基部有轻微凹陷。前胸腹板短,位于足基节窝之前,远短于前足基节纵宽;前胸腹突退化。前胸背腹缝完整,前端具1对圆形腺体开口。前足基节窝横宽,在中间相连,向内和向外均开放;前足基节大,向外凸出。小盾片矩形,后缘平截。

鞘翅长约为宽的1.5倍,侧缘在前端两侧近平行,端部约1/5处逐渐变窄;鞘翅缝缘具肋;背面光滑,具金属光泽,覆盖有密集的短刚毛。中胸腹板较小,中胸前侧片宽大,后侧片横宽。中足基节窝大,卵圆形,侧面开放至中胸后侧片;中足基节在中间相接,三角形,向外凸出。后胸腹板后端膨大,前端两侧凹陷以容纳中足股节;后胸前侧片近三角形,基部宽,向后逐渐变窄。后足基节横宽,近三角形,向外侧逐渐变窄,在中间几乎相接。各足股节稍膨大,胫节细长,近基部稍弯曲;跗式5-5-5,雄性前足第2跗节背面向前延伸,顶端具密集黑齿;跗爪下方具膜质爪垫。

腹部具7节可自由活动的可见腹板,第1可见腹板仅在两侧可见;2~6节逐渐变窄,近等长;第7节横宽,中间膜质,前侧角向前延伸。第8节背板近梯形,侧缘弧形,顶端平截,前侧角明显向前延伸。交合刺在前端愈合成鞘状。外生殖器侧叶退化,阳基环状,围绕阳茎基部;阳茎细长,顶端缢缩成指状,内囊无明显骨片。

雌性体色几乎全部为金属蓝色,触角4~10节锯齿状(图4-C),前足第2跗节无特化。

分布:广东;福建;越南,马来西亚。

附注:该种目前被归于DromanthomorphusPic, 1921(Tshernyshev, 2016),但其后胸腹板并没有特化的附属结构。欧洲学者Plonski正对相关类群进行修订,并计划恢复Flabellapalchrus的属级地位,并将该种归于其中。但鉴于相关结果尚未发表,此处仍采用Tshernyshev(2016)的分类意见。

2.4 出尾扁甲科Monotomidae Laporte, 1840

出尾扁甲科隶属扁甲总科Cucujoidea,世界性分布;体型近圆柱形至扁平,额唇基缝缺失,触角10节且末端1或2节膨大,雄性跗式5-5-4或5-5-5,腹部具5可见腹板,雄性腹部第8节背板自背面可见。

欧出尾扁甲属Europssp.中国新记录属(图5)。

检视标本:海珠湿地 广州 E113°19′41.94″ N23°4′12.16″ 2022.III.22-IV.22,MT-7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海珠湿地 广州 E113°20′22.07″ N23°4′18.15″ 2021.V.14-VI.14,MT-8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1♀);海珠湿地 广州 E113°20′22.07″ N23°4′18.15″ 2022.IV.26-V.26,MT-8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

鉴别特征:该属主要鉴别特征为触角10节,末2节膨大;前胸背板中央光滑,无刻点;第1可见腹板上后基线向后延伸不超过腹板长的一半。

描述:体长1.9~2.2 mm,体型细长且扁平。体色橙黄色,鞘翅及足颜色较浅。体表覆盖稀疏的短刚毛,略带黄色。

头前口式,较大,稍窄于前胸;头在复眼后缢缩,形成明显的颈部,后颊长约为复眼长的0.4倍;背面平滑,具稀疏的刻点;额唇基缝不可见,唇基稍拱起,前缘微凹;头腹面在复眼内侧具触角沟,向后延伸至复眼后侧;颊下突前缘平截;外咽缝较长,向前逐渐变窄。复眼中等大小,向外侧稍凸处,小眼小。触角着生于颊部,位于复眼之间,着生处自背面不可见。触角10节,柄节膨大,梗节稍膨大;3~8节短粗,第3节稍长于4~8节;末两节膨大,末节端部1/3具密集的感受器。上唇退化。上颚三角形,顶端具单齿;臼叶膜质,臼齿正常。下颚较狭长,下颚须4节,末节长,锥形;内颚叶顶端宽大,前缘具密集刚毛;外颚叶细长。下唇唇舌小,中央具1小凸起;下唇须末节圆柱形,较长。颏横宽,前缘弧形。

前胸背板长与宽近等长,侧缘近平行,前缘和后缘近平截,前侧角近直角,后侧角圆钝;背面平滑,具稀疏刻点,在中央具1花瓶状无刻点区,覆盖有稀疏的短刚毛;前胸背板在腹面近侧缘处具排成纵列的刚毛。前胸腹板在前足基节窝之前远长于基节窝纵长,前胸背腹缝愈合;前胸腹突宽,顶端微凹,在前足基节后向两侧延伸。前足基节窝较小,卵圆形,向外封闭;基节窝之间间距与基节窝横宽近等长。前足基节横宽,部分隐藏于前胸内;基转片不可见。小盾片五边形,顶端窄圆形。

图5 欧出尾扁甲属Fig.5 Europs sp.注:A~B, 雄性;C, 雌性;A &C, 背面观;B, 腹面观。比例尺=0.5 mm。Note: A~B, Male; C, Female; A &C, Dorsal view; B, Ventral view. Scale bars=0.5 mm.

鞘翅矩形,长约为宽的1.8倍;两侧近平行,末端平截,后侧缘圆钝;背面各具6列刻点,刻点中心着生直立短刚毛。鞘翅缘折窄,向后延伸至近端部。中胸腹板较大,表面平坦;中胸前侧片大,中胸后侧片小。中足基节窝椭圆形,稍横宽,侧面开放至中胸后侧片;基节窝间间距约为基节窝横宽的0.8倍。中足基节球形,基转片不可见。中后胸腹板在中足基节间单凹式相接。后胸腹板表面平滑,两侧具稀疏刻点和稀疏刚毛,沿前缘具1排刻点;纵缝自基部向前延伸超过后胸腹板长度的一半。后胸前侧板细长,向后逐渐变窄,表面具1列刚毛。后足基节稍横宽,在中间相距较远。足转节小;股节膨大,扁平;胫节基部窄,端部宽且扁平,具1对不对称的端距;跗式雄性5-5-4,雌性5-5-5,基部3节较宽且腹面具密集刚毛,第4节小,第5节长。

腹部具5可见腹板,覆瓦式相接,向后逐渐变窄。第1可见腹板长,在后足基节内侧具1对短的后基线,后足基节间间突前端窄圆,雄性在腹板中央具1簇刚毛;2~4可见腹板近等长;第5节长,近三角形;各可见腹板长度比为1.0∶0.2∶0.2∶0.2∶0.7。雄性外生殖器侧叶与阳基愈合,前端舌状;阳基前缘两侧具1对杆,在前端愈合。阳茎分成两部分,前端为1对细长杆,内囊中具小骨片;后端近矩形,弯曲,末端两侧具1对齿状突。

分布:广东。

2.5 锯谷盗科Silvanidae Kirby, 1837

锯谷盗科隶属扁甲总科Cucujoidea,包含2亚科61属约500种(Liuetal., 2019),世界性分布,常发现于树皮下、枯枝上或落叶中。该科甲虫常明显扁平,前胸背板两侧常具锯齿,前足基节基转片不外露,腹部具5节可见腹板。

拉氏钝角锯谷盗SilvanopsisraffrayiGrouvelle, 1892中国新记录种(图6)。

图6 拉氏钝角锯谷盗Fig.6 Silvanopsis raffrayi Grouvelle, 1892注:A, 背面观;B, 腹面观。比例尺=1 mm。Note: A, Dorsal view; B, Ventral view. Scale bars=1 mm.

检视标本:海珠湿地 广州 E113°19′41.94″ N23°4′12.16″ 2022.VIII.11-IX.11,MT-7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海珠湿地 广州 E113°19′41.94″ N23°4′12.16″ 2022.X.14-XI.14,MT-7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

鉴别特征:该属的主要鉴别特征为触角11节,末2节膨大;前胸背板侧缘具6个齿;跗节隐4节式,第3节宽大,第4节小。而Silvanopsisraffrayi与国内目前记录的SilvanopsissimoniGrouvelle, 1892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头部复眼后侧具明显的后颊,另外其前胸背板中央具1条窄的光滑区。

描述:体长3.0~3.2 mm,体型明显扁平。体色深棕色,前胸背板及鞘翅侧缘颜色较浅。体表覆盖有较密集的短刚毛。

头前口式,明显窄于前胸,在复眼后明显缢缩;头背面具粗糙不规则的刻点,前端较平滑,额唇基侧缘具明显的脊;后颊短,侧角尖;头腹面在缢缩前具密集刻点,颊下突前端尖;额唇基缝缺失,唇基前端平截,前侧角尖。复眼小,向侧面凸出。触角着生于颊部,位于复眼之前,着生位置自背面不可见。触角11节,末两节形成触角棒,自第3节起逐渐向后变粗;柄节膨大,梗节稍膨大;第3节长于前后两节;第10节明显膨大,末节缩小,稍嵌入第10节。上唇短,横宽,前缘具刚毛;上颚自背面几乎不可见,顶端具双齿;下颚须4节,末节较长,近圆柱形;下唇须3节,末节锥形,唇舌前缘具刚毛;颏横宽,梯形。

前胸背板近矩形,长稍长于宽;侧缘前侧角具1对明显向侧面凸出的齿突,宽大;后侧角尖,向侧面延伸;前后侧角之间具4个圆钝的齿突;背面具细密刻点,覆盖较密的金黄色短刚毛。前胸腹板在前足基节窝前远长于基节窝纵宽,表面具刻点及横褶;前胸腹突宽,末缘近平截,两侧具脊。前胸背腹缝愈合,具凹痕。前足基节窝卵圆形,向外封闭;基节窝间间距约为基节窝横宽的1.7倍;前足基节部分隐藏,基转片不可见。小盾片横宽,五边形。

鞘翅长约为宽的1.8倍,侧缘在中央位置稍缢缩,顶端微凹;背面粗糙,具成列刻点及金色短刚毛。鞘翅缘折在腹面宽,延伸至末端。中胸腹板前端光滑,后端具刻点;中胸前侧片与中胸腹板愈合,中胸后侧片三角形。中足基节窝较小,卵圆形,向侧面开放至中胸后侧片;中足基节卵圆形,基转片不可见。中后胸腹板在中足基节之间简单相接,宽为中足基节窝横宽的1.3倍。后胸腹板大,表面具刻点,在中基节窝后凹陷,中央纵缝向前延伸至近前端,后侧方在后足基节前具1对横缝;后胸前侧片狭长;后胸后侧片在末端可见,延伸至后足基节侧面。后足基节稍横宽,在中间相距远。足股节中间明显膨大;胫节近端部向外侧膨大,较扁平,无明显端距;跗式隐4节式,基部三节较宽,下方具细密刚毛。

腹部具5节可自由活动的可见腹板,向后逐渐变窄,末节近三角形;第1可见腹板在后足基节间间突前近三角形,前端窄,后基线短且封闭;1~4可见腹板后侧角稍向后延伸。雌性具细长生殖刺。雌性产卵器长,末端生殖刺突圆柱形。

分布:广东;新加坡,菲律宾。

附注:该属之前在国内仅记录有Silvanopsissimoni。目前检视的两头标本经解剖均为雌性,但根据明显的外部形态特征可以确定为Silvanopsisraffrayi,该种之前仅记录于新加坡和菲律宾(Halstead, 1980)。

2.6 穴甲科Bothrideridae Erichson, 1845

该科隶属瓢虫总科Coccinelloidea,包含27个属(Robertsonetal., 2015),常发现于树皮下,幼虫寄生性,寄主大多为蛀木甲虫幼虫。其触角着生处自背面可见,额唇基缝明显可见,头腹面具触角沟,中足基节侧面开放至中胸和后胸腹板,足胫节具不对称的端距。

三沟穴甲属Triboderussp.中国新记录属(图7)。

图7 三沟穴甲属Fig.7 Triboderus sp.注:A, 背面观;B, 腹面观。比例尺=1 mm。Note: A, Dorsal view; B, Ventral view. Scale bars=1 mm.

检视标本:海珠湿地 广州 E113°20′7.83″ N23°3′51.42″ 2022.VIII.11-IX.11,MT-12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

鉴别特征:Triboderus可以通过以下特征与国内其它穴甲科的属相区分:触角10节,末两节膨大;前胸背板近梯形,背面中央及近后端具凹陷。

描述:体长约3.2 mm,近圆柱形。体色红棕色,触角和跗节末端颜色稍钱。体表覆盖金色刚毛。

头前口式,中等大小,明显窄于前胸;背面后端具细刻纹,前端具密集大刻点,点间小于点径;额唇基缝明显,直;唇基宽六边形,前缘平截;腹面沿复眼内侧具触角沟。复眼中等大小,明显向侧面凸出,小眼小。触角着生于额唇基缝侧方,着生位置自背面不可见。触角10节;柄节明显膨大,梗节侧面着生于柄节上;第3节稍长于第4节,4~8节短粗;9~10节膨大且扁平,形成触角棒。上颚隐于唇基下方,自背面不可见,强烈弯曲;下颚须4节,末节锥形,明显窄于第3节;下唇须3节,末节锥形,窄于第2节;颏横宽,前缘微凹。

前胸背板倒梯形,长约为宽的1.2倍;侧缘稍为弧形,在前端约1/4处最宽,基部最窄,明显窄于鞘翅基部;前侧角稍向前延伸;背面稍拱,具密集刻点,在中央及近基部各具1明显凹陷,近基部凹陷深且光滑。前胸腹板稍向腹侧隆起,在前足基节窝之前明显长于基节窝纵宽,表面具刻点,向后逐渐稀疏;前胸腹突在前足基节间具1横缝,末端在基节后向两侧延伸,与前胸背板在基节后相接。前胸背腹缝完整。前足基节窝卵圆形,稍横宽,基节窝间间距约为基节窝横宽的0.8倍,向外封闭;前足基节横宽,部分隐藏于前胸内,稍向腹面突出,基转片不可见。小盾片小,卵圆形。

鞘翅长约为宽的2.1倍,两侧近平行,自顶端约1/3处逐渐变窄。背面具3条明显纵脊,最外侧纵脊延伸至鞘翅前缘,纵脊间具2列刻点;鞘翅缝缘明显隆起,与相邻脊之间具3列刻点;侧面具3条纵脊,中间1条最短,各脊间具1列刻点。鞘翅缘折延伸至末端,在中间位置最窄。中胸腹板和中胸前侧片表面具密集刻点,中胸后侧片三角形,狭长。中足基节窝圆形,侧面开放至中胸腹板和后胸腹板,基节间间距与基节窝横宽近等长;中足基节球形,基转片不可见。中后胸在中足基节间简单相接,相接处近平截。后胸腹板大,具较密集刻点,中央纵缝向前延伸超过后胸腹板的一半,在中足基节后具1对短的后基线;后胸前侧片自腹面仅部分可见,较窄,狭长。后足基节椭圆形,稍横宽,相距远。足股节基部窄,端部明显膨大;胫节向末端逐渐增宽,末端具1对不对称的距;跗式4-4-4,第1跗节较粗,末节最长,跗爪小。

腹部具5节可自由活动的腹板,向后逐渐变窄。第1可见腹板最长,在后足基节间间突宽,前缘平截;沿后足基节内缘具1对后基线,延伸至后足基节下方后竖直向后延伸,不及腹板后缘。各可见腹板长度比为1.0∶0.4∶0.4∶0.3∶0.3。

分布:广东。

2.7 窄须伪瓢虫科Anamorphidae Stohecker,1953

该科隶属瓢虫总科,原为伪瓢虫科的1个亚科,Robertsonetal.(2015)依据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将其提升为科,其与伪瓢虫科的主要区别为中足基节窝侧面开放至中胸和后胸腹板。其它鉴定特征为中足基转片不外露,跗式4-4-4或3-3-3。

黄端微伪瓢虫BystodesflavoapicalisSasaji, 1990中国新记录种(图8)。

图8 黄端微伪瓢虫Fig.8 Bystodes flavoapicalis Sasaji, 1990注:A, 背面观;B, 腹面观。比例尺=0.5 mm。Note: A, Dorsal view; B, Ventral view. Scale bars=0.5 mm.

检视标本:海珠湿地 广州 E113°21′21.93″ N23°3′16.83″ 2022.III.22-IV.22,MT-6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1♀)。

鉴别特征:该属特征为触角10节,末3节膨大;前胸背板后缘波状,在中央向后延伸,基部侧方中间位置具1对短纵缝;鞘翅无成列刻点,鞘翅缘褶向后延伸至腹部第5可见腹板。而该种与国内其它种可通过鞘翅近末端的黄斑进行区分。

描述:体长1.5~1.6 mm,短椭圆形,背面明显拱起。体色红褐色至黑褐色,足、触角、下颚须及下唇须橙黄色至黄棕色,鞘翅近末端具1浅黄褐色椭圆形斑。体表覆盖有密集且直立的淡黄色短柔毛,在腹面较稀疏且倒伏。

头前口式,明显窄于前胸;背面较光滑,在复眼内侧具1对黄色斑点;腹面沿复眼内缘具触角沟;额唇基缝明显,唇基矩形,前缘平截。复眼大,稍向两侧凸出;小眼细密。触角着生于复眼前缘内侧,着生位置自背面可见。触角10节,柄节膨大,呈三角形;梗节稍膨大,小于梗节;第3节较细长,4~7节短粗;8~10节膨大,排列稀疏,8~9节圆柱形,末节锥形,覆盖有密集的刚毛。上唇宽大,近矩形,顶端微凹;上颚自背面不可见;下颚须4节,末节锥形,与第3节近等宽;下唇须3节,末节宽大且扁平;颏近梯形。

前胸背板横宽,长约为宽的0.4倍;侧缘弧形,后缘隆起,向后凸出。背面光滑,在侧缘内侧具1对亚侧缘缝,基部两侧具1对较短的纵缝。前胸腹板在前足基节窝前明显短于前足基节纵宽,表面不平整;前胸腹突隆起,两侧具脊,脊内侧具纵缝,顶端宽圆。前胸背腹缝愈合。前足基节窝稍横宽,向后开放,基节窝间间距约为基节窝横宽的0.8倍;前足基节横宽,部分隐藏在前胸内,基转片不可见。小盾片较小,心形。

鞘翅长约为宽的0.9倍,侧缘弧形,在前端约1/3处最宽;背面光滑,明显拱起,鞘翅缝折隆起,雄性在近顶端侧方具1对瘤突。鞘翅缘褶在基部宽,向后逐渐变窄,近顶端处消失。中胸腹板宽,表面具稀疏刻点;中胸前侧片较大,在中足基节窝前具1对弧形的脊;中胸后侧片三角形,较狭长。中足基节窝卵圆形,侧面被中胸腹板和后胸腹板封闭;中足基节近球形,基转片不可见。中后胸在中足基节之间简单相接,相接处弧形,在基节间宽度为基节窝横宽的1.6倍。后胸腹板横宽,表面光滑,沿边缘具1圈刻点,在中央刻点稀疏;腹板前缘在中足基节后具1对波状的后基线。后胸前侧片前端较宽,向后逐渐变窄。后足基节横宽,相距远。足股节膨大;胫节较细长且扁平,基部较窄;跗式3-3-3,第2跗节明显短于前后两节。

腹部具5节可自由活动的可见腹板,向后逐渐变窄,表面覆盖均匀的刚毛;第1可见腹板在后足基节间间突宽,前缘平截,在后足基节窝后侧具1对弯曲的后基线;第5可见腹板近三角形。各可见腹板长度比约为1∶0.3∶0.3∶0.2∶0.2。雄性外生殖器简单,侧叶退化,阳基分为背腹两部分,基部成鞘状,端部细长;阳茎细长,管状,稍弯曲,顶端窄圆。

分布:广东;日本。

附注:该属在国内目前仅发现于台湾省,此次为首次在大陆地区发现该属物种。

3 结论与讨论

与同样处于东洋区的中国南方地区如福建、广西及云贵地区相比,广东省长时间以来都不太受到昆虫分类学者的青睐,因此,于广东省的昆虫本底数据还需进一步摸查。海珠湿地作为广州市市区的1个湿地公园,仅在两年间马氏网采集的鞘翅目标本中便发现了至少7个中国新记录属种,并且通过飞阻和埋罐采集的标本中还可能存在更多的新记录属种甚至新物种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近几年来,多项研究表明城市绿地是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庇护所(Sogaetal., 2014; Singetal., 2016; Oforietal., 2018)。因此,海珠湿地无疑也是广州市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庇护所。除此之外,我国将大湾区的绿色发展政策作为国家战略,这不仅对目前该区域内存在的绿地和公园起到保护作用,也将对城市化进程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Sogaetal., 2014; Singetal., 2016)。科研工作者们在海珠湿地不断发现中国新记录属种以及新种,一方面进一步说明大湾区以及广东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本地数据还有待发掘,另一方面也说明城市绿地或公园在进行生物多样性的调查过程中也不应该被忽略。

猜你喜欢
鞘翅前胸刚毛
独角仙生物学特性、鞘翅微观结构及在仿生领域的应用
受瓢虫『自我扶正』启发 科学家研制可『鲤鱼打挺』的微型飞行器
受瓢虫“自我扶正”启发,科学家研制可“鲤鱼打挺”的微型飞行器
猕猴桃小熊
会叩头的虫
德国小蠊足跗节腹面及侧面的超微结构观察
梳胸理气防抑郁
光照强度和磷浓度对寡枝刚毛藻生长的影响
中国狭顶蚱属、蟾蚱属、波蚱属的分类检索及三新种记述(直翅目:蚱总科:短翼蚱科)
黑色鳃金龟鞘翅微结构及其纳米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