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烨
传统的中考复习教学策略主要以按文复习、篇读句析为主,教师讲得多,学生可互动的环节少,课堂趣味缺乏。在整体复习阶段,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散文阅读的勾连复习,不仅可以将相似主题的散文有机联系,以图文的形式直观呈现共性与个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高效完成对文本的二次挖掘,将旧知转化为新知。
并且用思维导图构建的散文批注式阅读,不仅教会学生学会“做”笔记,也是不断地激发学生“再发现”和“再创造”的兴趣,直抵“有情境、高效率”的散文复习教学。下面就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散文为例,来探讨思维导图在散文复习教学中的显性作用。
1.助力群文内容的解读
思维导图能够将大量的信息通过关键字和层次,浓缩为一张图,使用者通过看图,就能对逻辑结构和所有内容一目了然。其中括号图特别适用于多文的勾连复习。它由关键词和括号组成,绘制思维导图时可以依据实际需要将关键词和大括号左右交互使用或层阶使用。
初中阶段共有36篇散文,分为叙事、抒情、游记、人物传记四大类。先在左边绘制大括号,将这四组关键词并列组合在一起,这是第一层阶。学生心中对散文的类型有了较为清晰的把握后,便能快速将文章归类。接下来便是第二层阶的分类,根据文章主题再进行细分。例如:叙事类散文可分为挚爱亲情、师恩难忘、凡人风采、童年逸事、革命精神、动物与人六类,这六组关键词再用小括号并列组合起来。复习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准确而完整地对庞大的散文群进行概括和总结,避免零碎记忆与混乱归纳。
2.助力文本结构的解读
复习中,在整体把握群文内容的基础上,也要对有代表性的单篇文章进行概略分析。抓住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呈现一个清晰的文本结构。以写景状物散文《春》为例,选择气泡图描述思维。首先抓住中心词“春”绘制中心圈,再向外发散画出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个气泡图,呈现春天的万千景象。并在五幅图的外围添加气泡的变形——叶片图形,在其中一一概括草、花、风、雨、人的特点及写法。这样绘制下来,以一朵花叶型气泡图涵盖文章所有的信息量,即使内容再多,也能把握住文本的脉络,进行层次分明的归纳整理,感受作者谋篇布局的精巧,有效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更能加强学生的思考分析和总结归纳的能力。与《春》同类型的写景抒情散文,如《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白杨礼赞》等,单篇复习时都可以根据文本内容设计合适的思维导图,简洁明了,层次清晰。
1.激活自主学习意愿
大阅读时代,让学生既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又能做到高效的阅读,思维导图绝对是一把钥匙,让你顺着逻辑的脉络,自然打开思路,深入了解观点。
思维导图有八种基本样式,在复习课上合理运用不同类型的思维导图,形式丰富又不枯燥,更能发挥学生更多的主观能动性,也将感受到学习散文的更多乐趣。
例如圆圈图,它是由两个以上的圆圈组成,而且呈现包含的样态,易于学生的思维发散,特别适合将多篇内容相关的散文进行勾连复习。叙事类散文除了六大主题的分类方式外,也可以以关键词的形式进行整合。比如以“人”为中心小圆圈,就可以串联出14篇散文,如《秋天的怀念》《回忆我的母亲》《背影》《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老王》《邓稼先》《伟大的悲剧》《再塑生命的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列夫·托尔斯泰》《美丽的颜色》。这些散文组成的二层圈再往外思考,就可以引导学生在三层圈里归纳出“母亲”“父亲”“老师”“保姆”“友人”“科学家”“探险家”“学者”“民主斗士”“教育家”等人物身份。教师再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在四层圈里可以填写出这些人物的基本形象:“慈爱”“善良”“勤劳”“勇敢”“睿智”“奉献”“自信”“乐观”“勤奋”“好学”“执着”“爱国”等。这种新形式的复习,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和联想,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2.提升合作学习能力
课堂上,教师应以“复习旧知——组内交流——班级展示”为基本指导方向,用以对学生的课堂活动作具体的指导,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自主权还给学生,从而有利地促进组内与组际间的自主合作学习。
初中阶段的散文无论写人、写事、写物(景),最终都指向情、理这两块。引导学生抓住主线,合作绘制思维图,一层层去剥洋葱,从而结构化地去考虑问题。例如,分析叙事散文时,首先抓住它们共同的情感中心:爱。抓住了这个点,就可以利用树形图分类思维。“爱”可以从写作对象情感出发,从小处说可以分为爱子、爱生、爱友等;从大处说可以分为爱国、爱事业、爱科学、爱人民等,这是广博的爱。“爱”还可以从作者的情感出发,分为怀念、愧疚、感激、报答、赞美等,这也是作者真情的流露。在合作中,学生能互相补全知识,以所学,解昔惑,得新知。
1.积累丰富知识体系
散文因为表达的需求,往往语言优美而感人。这也是中考试卷词汇题的重要来源。复习阶段,将字词积累做好做实,能帮助学生理解字词意思,深挖文章内涵。
比如复习《一滴水经过丽江》时,除积累一些优美生动的词语外,全文中高頻出现“水”“山”“丽江”“纳西”“四方街”等词,这些词正是丽江独有的精神特质。以它们为出发点,将与之相关的地名、物名等勾连起来,通过流程思维导图,就可以带学生重走丽江之旅。
同一单元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也高频出现“水”“山”等词,体现壶口瀑布的个性;《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多处出现的“山”“雪”“水”“冰河”“冰川”等展现了高原的奇景。除了用流程图绘制行踪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用双气泡图将几篇游记散文中的人、事、景进行勾连比对,探讨游记散文的写作手法、情感主旨、风土人情的相似点与个性特征。
2.促发学生能力迁移
散文意境深邃,语言优美,在引导学生复习、整理散文知识系统后,还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作者的人生经验对接。
像《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游记的成功之处,就是借助思维导图的分析,学生跳出文本内容本身,有了全局的把控。所以,可以训练学生进行复习后的相关阅读或写作提升。
阅读训练时学生会有意识地依据思维导图圈画并概括人、事、景、情,阅读的目标性更明确,阅读的深度更进一步。
写作训练时学生可用不同视角对曾写过的景点进行二次写作,人事景情能有机融合在一起,让游不仅有“眼睛的看见”,还有“心灵的看见”。思维导图在散文复习教学中的应用,也很好地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及写作迁移做好铺垫。
思维导图因直观形象、简明有趣,有境、有情、有效地呈现了文本的重难点,也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了学的能力,推动了习的兴趣,在散文复习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郊初中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