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绍文
作业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科学高效的作业设计既能够辅助教学质量提升,也能帮助学生取得更理想的学习效果。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小学教育进行了大规模改革,特别是针对学生的作业布置方面,也有了较大变革:切实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作为设计作业的主要指导理念。在作业设计当中,不仅要有效减轻学生的作业量,而且要控制作业完成时长。教师应重视学生主体性,及时转变作业设计理念,在深度剖析学生认知特性和成长规律的基础上,设计更加灵活的作业,增加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作业内容,培養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如今,小学语文教育应及时查摆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落实创新作业设计,切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相关概述
(一)特色作业的含义
特色作业是指在课程教学环节,教师需要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学生布置差异化的作业,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兼顾每一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教师需要寻找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找准教学中心,借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发散学生的学科思维,引导学生更加科学高效地完成课后练习,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学习需求,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在完成课后作业时出现畏难情绪。同时,借助个性化特色作业,教师也能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学科思维,做到教学创新、教学革新,使得语文课程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和侧重性。
(二)“特色作业”的特征
1.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作业的设计首先得强调一个“趣”字,布置趣味性的作业就是要让学生找到完成作业的快乐,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无思维练习。题型设计要做到趣、活、新、奇,通过多种渠道把知识训练和思维训练寓于趣味之中,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2.层次性
学生之间存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异,给有差异的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学生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上一改以往“一刀切”的做法,从学生实际出发,既满足优等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顾学困生的接受能力,设计难度系数呈阶梯状的作业,并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不同的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均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套餐”作业或作业“超市”,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民主的氛围,让每一类学生都有更多自主选择余地和更大发展空间,使每位学生通过不同程度、不同量的作业练习,在原有基础上各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而且重视了学生的主体需要和情感体验,也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3.多元性
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作业应是内容灵活、形式多样的多元复合体,而不是传统的内容重复、形式单一的统一文本。多元化的作业可以引领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但是,不少教师往往忽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多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也很少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学习成果,最终导致作业没有发挥应有功效,学生个性得不到发挥,思维潜能得不到挖掘。
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小学语文作业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教师没有顾及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具体情况,也不管学生是否能接受设计的作业量和作业难度,所有同学的作业是一样的。
第二,抄写类作业比较多。教师设计作业时,让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抄写课堂上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简单生字、词语等。大量此类作业对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没有多大的帮助,不仅浪费时间,还禁锢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降低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第三,教师对学生进行课文生词读写训练时,随意性比较大。有些教师没有把对课文的读写训练纳入语文作业中,但在教学过程中,却突然抽查,这样既易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又达不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三、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特色作业优化设计路径与多元化评价
“双减”政策的正式提出和落地,对新形势下教与学活动做出了战略性指向和战术性指导,同时也对低年级作业设计提出了新要求。作为教育者,我们应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在行动上积极动起来,为特色作业贡献应有的智慧、情怀和力量,最终把特色作业不断地引向善教与乐学状态。
(一)以“兴趣”为设计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众所周知,“双减”政策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之一是消除“题海”作业现象,通过减负提质来达到教学改革目标。鉴于此,无论课程教学还是作业活动,没有学生的良好互动和自觉主动,无论如何也谈不上“质量和效益”。尤其对于儿童来说,如果缺失兴趣,学习于他们而言,不是浅尝辄止就是事倍功半。这就是说,要想从根本上提升作业的质量和效益,教师在作业设计上要迎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以“兴趣”原则为基调,善于在“趣味性、实践性、层次性、启发性”等方面下功夫,激发儿童对作业的兴趣。
(二)以“生活性”为设计基础
无论从何种角度或者层面来看,无论语文知识还是学科活动,教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是不言而喻的。语文知识只有运用于生活中,才能产生实质性的效果和意义。语文作业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以《姓氏歌》一文的课后作业为例。教师设计如下“家庭作业”:(1)本班同学一共有多少不同的姓氏呢?你都认识并会写这些姓氏吗?(2)向爸爸妈妈请教一下,你的姓氏有什么故事或有趣的说法,跟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吧。这种生活化作业设计,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进而激励与引领他们通过校园生活的观察与思考,通过家庭生活的提问与学习,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与分享,在快乐与启发中放大特色作业的效益。
(三)以“资源”为设计媒介
所谓“资源”,历来与教师、学生一起被誉为相辅相成的“教育三元素”。它不仅是开展学科活动的实际支撑,同时还是构建教与学关系、引领教与学过程、获得结果和效果的重要媒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与学之间的情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水平。作业与资源的关系亦如此。就特色作业而言,教师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科资源因素,以此引领小学生在作业活动中不断走向资源拓展的道路。
比如,在前文《姓氏歌》的作业活动中,小学生除了学习教材内容外,还从班级和校园内,从家庭和社会生活中,从相互启发和研讨分享中,了解了更多的姓氏,获取了有些姓氏的趣味故事。学生获取的这些对教材或书本的延伸内容就属于资源。
(四)以“层次性”为设计方法
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正因为如此,无论在课程教学还是作业活动环节,教师都要坚持在人文教育关怀下,充分做好设计并切实有效地认真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整体进步。就低年级特色作业而言,教师在设计时,应认真遵循层次原则。
以《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为例。教师设计如下“非书面”家庭作业:(1)你还知道雷锋叔叔的哪些故事呢?(2)在校园内外,你找到了哪些“雷锋”形象呢?(3)你想对生活中的“雷锋”说些什么呢?(4)你自己想做一个像“雷锋叔叔”那样的人吗?为什么?这些作业看起来内容较多,但可以让小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只要完成其中一两个题,就达成了作业目的。
(五)以“德智性”为设计内涵
语文不仅拥有“真理和智慧”,还拥有“道德与审美”。只有把这些现象和元素有机地融为一体,在兼容并蓄中开展学科活动,才能切实体现它的内涵、价值和意义。尤其在立德树人的时代大背景下,“德智互动”不仅是构建“学力课程”的灵魂,还是从根本上把学生引向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有力引擎。课程教学是这样,作业活动同样如此。
比如:在《春夏秋冬》的课后作业设计中突出“人与自然”元素;在《吃水不忘挖井人》的课后作业设计中突出“感恩思想”元素;在《端午粽》的課后作业设计中突出“民族与历史”元素;在《曹冲称象》的课后作业设计中突出“睿智德行”元素;在《朱德的扁担》的课后作业设计中突出“红色革命”元素;在《大禹治水》的课后作业设计中突出“不屈不挠”元素;在《开满鲜花的小路》的课后作业设计中突出“热爱生活”元素……因为所有这些元素,都是小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的“必需品”和“初乳素”。
(六)以“体验性”为设计路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流芳千古的诗句,深刻揭示了“学与用、知与行”的客观现象和辩证道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环境、实践和平台,引领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情感体验性活动,在“眼脑手口”良性互动状态下,逐步走向“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良好发展状态。
以《春夏秋冬》为例,在课文教学后,教师可设计如下特色作业:(1)认真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你还会在哪里找到春天的脚步呢?(2)请以“春天的小使者”或“小导游”身份,向爸爸妈妈介绍“你在春天的伟大发现”。(3)就课文或自己的发现,以“小草、鲜花”等角色来表演春天里的欢乐。这样的作业会让学生获得非常强的体验感。
(七)以“激励性”为设计标准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而在于对学生的激励、唤醒和鼓舞。”上文所说的种种现象,都能通过特色作业的设计与活动,对小学生起到良好的激励与引领作用。
为了不断释放和放大这种激励作用,教师一方面可把作业设计权适当地“下放”(或者说“回归”)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或个体独自进行,或小组合作进行,或与爸爸妈妈一起,自主设计一些可供选择的选做题;另一方面,在特色作业评价活动环节,还可把“教师评价学生”与学生的“自主性评价”相结合,把对他们的“个体评价”与“团体评价”相结合,把“结论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期待性评价”相结合,把他们不断地引向教师善教、学生乐学状态。
四、结语
提质减负教学理念的深入,既让小学教师进一步意识到了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也让小学教师意识到了优化作业设计的急迫性。所以,小学教师应该及时更新作业设计思路,将“双减”政策的相关要求有效渗透在作业设计当中,并且还要将学生的学科素养形成以及综合能力提升作为作业设计的指引。基于以上考虑,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立足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学习实际,为学生创新设计游戏式作业、收集式作业、情境式作业、口述式作业以及体验式作业等,让学生能够在多样的作业内容以及多元的作业形式中,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发散思维,深化认知,构建更加完整的知识框架,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