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文化产业集聚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3-05-24 07:08赵草草
榆林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区位商关中地区陕南

马 莉,赵草草

(延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一、引言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到快速崛起的精神经济时代,文化产业在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方面对于国民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后,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国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有效率的配置文化资源,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2005年,陕西省已经通过《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纲要》提出了文化强省战略目标,2021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确定十四五时期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延安精神进一步弘扬,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而产业集聚是指同一产业在空间上的高度集中,它有利于邻近的区域共同分享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所带来的空间溢出效应,发挥外部性,文化产业集聚有助于提高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运行的效率。陕西省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文化资源的大省,陕北地区有着神奇的黄土文化景观、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以及多样的风土人情和民间艺术,关中地区是十三朝古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陕南地区北靠秦岭,拥有两汉三国文化,绿色生态文化,这些为陕西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沃土。步入新时代,进入十四五,要走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就要推动经济转型,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通过测度陕西省文化产业的集聚度并分析其集聚的影响因素来提出相关建议促进陕西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国内外关于文化产业集聚的研究已有很多,国外主要有对产业集聚理论的研究,是文化产业集聚研究发展的基础,国内则对文化产业集聚测定方法以及影响因素做了大量研究。

马歇尔是第一个比较系统完整地研究产业集聚现象的经济学家,他提出两个重要的概念——“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他认为工业企业集聚原因是企业家们追求外部规模经济[1]。Alfred Weber首次提出了集聚经济概念,他以马歇尔的研究为基础,从工业区位论的角度对产业集聚进行了深入研究[2]。Michael Porter在《国家竞争优势》这一著作中提出了“钻石模型”,这一模型被很多学者用于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的研究[3]。

文化产业集聚测定和影响。关于文化产业集聚的测定,学者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区位商、EG指数和CR指数、泰尔指数等。杨宇运用EG指数和CR指数对国内文化产业集聚度进行测度,根据结果得出市场集中度较高的地区会使区域经济进一步朝着不平衡发展[4]。袁丹通过实证分析得到陕西省文化产业集群的规模扩大效应和降低成本效应对经济的贡献显著,而创新效应和效率提高效应的贡献还不显著[5]。荆立群运用绝对集中度、区位熵、泰尔指数衡量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山西省各地市的文化产业空间集聚水平并分析其特征,得到结论山西省呈现明显的单中心等级差异[6]。郭新茹就我国30个省文化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到文化产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有异质性,东部和西部促进而中部抑制经济高质量发展[7]。

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雷宏振认为文化基础设施,人力成本和交易便捷性显著影响文化产业的空间集聚并且具有稳健性[8]。肖博华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对我国2004-2010年文化产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回归得到城市化、教育经费、零售业、区域科研力度和邮电量对文化产业集聚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行业工资、金融支持、政府拨款等因素影响不显著[9]。刘小铁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到社会经济、政府行为、创新环境、集群合作和资本因素是影响我国八大文化产业集群的五个主要因素[10]。刘姗对我国各省2008~2011年的文化产业集聚度进行EG测定,并将地域文化存量、产业发展动力、投入产出效率和产业政策这四个指标作为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11]。孙智君以 1996~2012 年长江经济带沿江 11 个省市为研究区域,构建了影响文化产业集聚的城市化经济水平和地方化经济水平两大指标[12]。王猛对影响我国35个大中城市文化产业集聚的产业结构、人力资本、空间外部性、产业政策、基础设施五个方面指标进行全区域和分区域的分析[13]。魏和清认为政府扶持力度、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便利性和文化资源是能促进我国各省份的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四个方面因素,但同一因素在不同区域存在异质性[14]。

对于文化产业集聚度的研究已经有许多,但是专门测定陕西省文化产业集聚度情况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分陕南、关中和陕北三个区域研究文化产业集聚的成果更少,而且数据比较陈旧,因此本文运用区位商方法计算了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文化产业集聚水平,并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地区文化产业集聚的因素,然后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二、陕西省文化产业集聚度现状分析

(一)区位商

区位商(LQ)又即专业化率被广泛应用于区位分析中,用来反映某一产业部门在某一区域的相对集中程度,它由英国地理学者哈盖特首先提出[15]。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LQ=(Eij/Ei)/(Ej/E)

公式中,LQ 指 i 省(市)j 产业的区位商,Eij指 i省(市) j 产业的产值;Ei指 i省(市)的Ej总产值;Ej指全国 j 产业的产值,E 指全国的总产值。当 LQ>1,表明j 产业在 i省(市)具有较高的集聚水平;当 LQ=1 和LQ<1 时,表明j产业在i 省(市) 具有较低的集聚水平。根据区位商的计算结果把产业集聚程度分为五个等级:大于2.00为极高集聚产业、处在1.51~2.00区间为高集聚产业、处在1.01~1.50区间为较高集聚产业、处于0.51~1.00区间为较低集聚产业、小于0.51为低集聚产业[16][17]。

(二)数据来源

本文关于文化产业集聚度测定的相关数据来源于2009~2020年的《陕西省统计年鉴》、陕西省各地市统计公报以及《陕西区域统计年鉴2018》。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用陕西省各地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和各地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比值与陕西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值来计算区位商。

(三)陕西省文化产业集聚现状

根据区位商理论进行计算,区位商公式可以写成如下所示:

其中i表示的是陕西省某个地市。本文中运用了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原始数据来进行陕西省十个地市文化产业集聚度的测定,其中文化产业指的是《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中规定的全部文化及相关活动,按照行业可以分为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零售业和文化服务业。根据区位商公式可以得到陕西省10个地市的文化产业集聚度如下:

根据表1可以得到陕南地区以及陕南三个地市的文化产业集聚度,可以看出汉中市的文化产业集聚度在2008~2013年属于低集聚产业水平;在2014~2019年属于较低集聚产业水平。商洛市的文化产业集聚度在2008~2015年和2019年属于低集聚产业水平;在2016~2018年属于较低集聚产业水平。安康市的文化产业集聚度在2008~2011属于低集聚产业水平;在2012、2013和2019年这三年属于较低集聚产业水平;其余年份均处于较低产业集聚水平,安康市是陕南三个地区中文化产业集聚度最高的。总体来看,陕南地区在2008~2013年属于低集聚产业水平;在2014~2019年属于较低集聚产业水平。

表1 陕南地区文化产业集聚度

根据表2可以得到关中地区以及关中五个地市的文化产业集聚度,可以看出西安市的文化产业集聚度比较高,在除2013年以外的年份处于较高集聚产业水平,在2013年处于高集聚产业水平。宝鸡市、渭南市和铜川市的文化产业集聚度在2008~2019年处于较低集聚产业水平。咸阳市的文化产业集聚度在2012~2019年处于较低集聚产业水平,其余年份处于较高集聚产业水平。整体来看,关中地区的文化产业集聚度在2008~2019年均处于较低集聚产业水平,但不断地在接近于较高集聚产业水平。

表2 关中地区文化产业集聚度

根据表3可以得到陕北地区以及陕北两个地市的文化产业集聚度,可以看出延安市的文化产业集聚度在2009~2012年处于低集聚产业水平;在2008年和2013~2019年处于较低集聚产业水平。榆林市的文化产业集聚度仅在2008年处于较低集聚产业水平;在2009~2019年这11年间均处于低集聚产业水平。整体来看,陕北地区的文化产业集聚度仅在2008年和2019年处于较低集聚产业水平,在2009~2018年这10年间均处于低集聚产业水平。

表3 陕北地区文化产业集聚度

综合表1到表3可以得到,陕西省三个区域中文化产业集聚水平按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关中地区、陕南地区、陕北地区。

三、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理论分析与指标构建

文化产业集聚现象是一种特殊的产业集聚现象,产业集聚研究最开始是用于工业制造业,对于文化产业集聚的研究比较晚,而且文化产业有其不同于一般产业的特点,文化产业主要是知识、精神的产出,文化产业的集聚业尤其不同于一般的产业集聚的特点,比如文化产业集聚不再强调空间上的集聚,更不易受到拥挤效应的影响。根据王猛的指标构建,参照波特“钻石模型”,本文最终选取了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作为研究陕西省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其中,市场需求指标用产业结构表示,用以反映各地市经济的服务化程度。一个地区第三产业占比越大则服务化程度越高,相应的对于文化产业的消费需求就越大进而会吸引更多的文化企业集聚。

表4 指标构建

(二)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源为2008~2019年的《陕西统计年鉴》、各地市《统计年鉴》《陕西区域统计年鉴》和各地市的统计公报以及财政决算报表。

(三)描述性统计

根据表5中的描述性统计,陕南、关中、陕北的文化产业区位商值的均值分别为陕南0.572、关中0.901、陕北0.442,比较陕南、关中、陕北三地的区位商均值发现,与经济发展情况不一样,文化产业集聚并未表示出关中最高、陕南最低、陕北居中的情况,而是表现为关中最高陕北最低,陕南居中,从均值来看表明陕北文化产业集聚并不具备优势。

表5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在生产因素中,基础设施、文化基础设施、城市化的均值都表现出与经济发展水平一致的特征,人力资本均值表现出和文化产业集聚度一致的特征。市场需求中产业结构均值也和文化产业集聚的特征大体一致。在相关产业中,三种产业的均值都表现出关中>陕北>陕南,这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特征一致。在产业政策方面,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陕南、关中、陕北,原因在于陕南重点发展生态和两汉三国文化,地方主导产业主要是文化产业,政府对其财政支出投入比例大,而关中关键是要协同发展,所以财政在文化产业的投入比例也会小于陕南。各变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均表现出比较大的差距,因此陕西省十个地市在生产因素、市场需求、相关产业和政府政策上面存在区域差异。

(四)实证分析

1.构建模型。根据测定的区位商值作为因变量,建立的指标体系作为自变量构建如下所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LQit=α0+αproductionit+α2market-demandit+α3realated-industriesit+α4policiesit+εit

其中,LQi表示陕西省中i市的文化产业集聚度,productioni表示i市的生产要素,其中包括基础设施、人力资本、文化基础设施和集聚经济这四个指标;market-demandi是指i市的市场需求,用产业结构指标来表示;related-industriesi表示i市的相关产业,其中包括批发零售业、金融服务业和通信业这三个指标;policiesi是指i市的政府政策,用产业政策指标来表示。

2.全样本估计结果。对面板数据进行参数估计之前,需要在混合回归模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和个体随机效应模型之间进行一个选择。首先通过F检验得到F(9,101)=10.23>F0.05(9,101),且P=0.0000,因此拒绝原假设,即模型存在个体效应,不应使用混合回归模型,固定效应模型优于它。接着通过豪斯曼检验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之间进行选择,回归得到Hausman 检验值为 28.48,且 p 值为 0.0008<0.01,所以拒绝个体效应与解释变量不相关的原假设。综合对比,本文选择个体固定效应模型。通过STATA软件对构建的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采用分组进入法首先在模型1至模型4中依次引入生产因素、市场需求、相关产业、政府政策,最后在模型5中将所有的解释变量全部引入来对陕西省十个地市进行全样本估计,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全样本估计

(1)在文化产业的生产因素上,人力资本即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显著正向影响,基础设施、文化基础设施、城市化影响不显著,体现文化产业集聚较为依靠人力资本,文化产业是一种需要高知识和创意的产业,充足的人力资本储备是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在文化产业的需求因素上,产业结构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不显著,从侧面表现出文化产业的流动性,文化产品通过区域输送进行高速流动,从一个生产地流动到主要消费地方从而实现经济价值。但是当我们引入相关产业和产业政策因素后,市场需求即产业结构因素为显著负向影响。

(3)在其相关产业中,对文化产业集聚有正向显著影响的是批发零售业;而金融服务业和通信业对文化产业集聚影响不显著。

(4)地方财政对教育科技的支出对文化产业集聚没有显著的影响,一方面原因可能是文化产业的发展走向了市场化,另一方面的原因可能是部分政府拨款的低效率和粗放化。

3.分区域样本估计结果。陕西省三个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是显著的,不同区域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也存在异质性。表7分区域估计中模型6、模型7、模型8分别展示了陕南、关中、陕北地区的估计结果。

表7 分区域估计

与全样本估计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分区域样本估计中有些影响因素的估计结果表现出了区域差异性。人力资本和城市化的估计系数只有在陕北地区显著为正,陕南地区和关中地区为正但不显著。人力资本和城市化促进了陕北的文化产业集聚,说明在陕北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加大对于科教事业的投入,重视人才以及人力资本积累,还要继续推进陕北地区城市化的进程。基础设施的估计系数在关中地区显著为正,在陕北地区显著为负,在陕南不显著。

市场需求即产业结构的估计系数仅在关中显著为正,在陕南系数为负、陕北系数为正但不显著,因此要加大关中地区服务业的发展来促进文化产业的集聚。

相关产业在三个区域间的影响不同,仅在关中地区显著而在陕南和陕北地区不显著,批发零售业在关中地区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金融服务业和通信业在关中地区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所以要在关中地区推动批发零售业的发展。

产业政策仅在陕南地区显著为正,在陕北关中地区都不显著,说明产业政策对于陕南的文化集聚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应该加大对陕南科教事业的政策倾斜。而与全样本情形相同,文化基础设施估计系数在分区域样本估计中仍不显著。

4.稳健性检验。为了验证计量结果的可靠性,要对上面的回归进行稳健性检验。通常稳健性检验使用改变样本范围、改变参数取值、改变解释变量等方法,本文中选择替换解释变量和将其中一个解释变量滞后一期的方法,得到结果如下表8所示。

表8 稳健性检验结果

本文一是将表示人力资本的高校在校学生数替换成高校教师数,二是选择产业结构滞后一期来代替产业结构从而进行稳健性检验,产业结构和文化产业集聚可能互为因果关系从而导致内生性,因此同时对可能的内生性进行了检验。根据表8所示,替换解释变量对模型结果影响不大,而且产业结构滞后一期的的结果与原始的估计结果一致,从而可以认为全样本估计结果是稳健的,且不存在较强的内生性。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

产业聚集是在区域中进行分工和市场竞争的结果,文化产业集聚具有降低成本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和创新效应,通过文化产业集聚发展促进经济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对陕西文化产业集聚现状的研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根据区位商结果,陕西省三个区域中文化产业集聚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关中、陕南、陕北,关中地区处于较高的产业集聚水平、陕南地区处于较低的产业集聚水平、陕北处于低产业集聚水平。

2.对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到影响三个区域文化产业集聚度的相关因素。陕南地区文化产业集聚度的影响因素有产业政策。关中地区文化产业集聚度的影响因素有基础设施、产业结构、批发零售业、金融业和通信业。陕北地区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有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和城市化。

因此陕西省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是有区域分异性的,加强陕西省的文化产业集聚就要对陕西省三个区域实施相应的措施,因地制宜制订适合当地的文化产业政策,避免“一刀切”造成资源的浪费。

(二)相关建议

1.提高产业政策的施行效率。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通过政策引导陕西这一优势产业最大潜力的发挥它的作用,用这一绿色产业的发展促进陕西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根据多元线性回归的结果,产业政策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不显著,这可能是政策实施过程的无效率导致的,所以应该提高文化产业政策实施中的高效率并对实施后结果进行监督。但是在分区域模型回归中,发现产业政策对陕南地区文化产业集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在陕南地区应该在提高产业政策效率同时加大对科教事业的投入。

2.建立健全的基础设施系统。国内外产业集群的发展实践证明,任何一个领域的产业集群要健康发展都需要配备完善健全的公共服务。当前陕西省的交通出行、餐饮住宿、邮电通信、便捷购物等配套设施建设还不健全,所以应该加大对陕西省基础设施的建设。关中地区作为陕西省发展最好的地区,尤其是包括西安市这一国家中心城市,对于人才和资本的吸引力都是非常大的,而为了更好的接受这些吸引来的人力和资本,从而促进文化产业的集聚,关中地区应该加大对交通的投入,为其提供便利的交通基础设施。而对于陕北地区而言,陕北是陕西省红色文化资源的摇篮和沃土,这是陕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但陕北文化产业现在发展最首要的是要引进人才,对传统的陕北文化产业或者文化产业运行方式进行创新,而对于交通基础设施就是要提供更有效的交通工具,建立更加健全的交通基础设施系统,比如可以借鉴重庆这一著名“山城”的经验,更好的利用特色地形和独有的文化资源来促进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文化产业。

3.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这一产业的原材料是生产者的独到的创意思想和熟练的工匠才能, 所以这一产业需要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从业人员。在陕北,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值得开发的文化产业发展潜力,陕北的主导产业能否顺利转型升级,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就在于是否具备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利用陕北独特地理文化和深厚的民间文化底蕴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陕北文化产业集群要发展就要加大对于人力资本的投资,培养更多专业且热爱陕北文化的人才,对陕北文化进行深入的探究,促进陕北文化与新时代多元文化融合发展,探索陕北文化发展的可行道路。

4.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文化产业集聚是文化产品和服务在空间上进行产业集聚的过程,城市化是农村要素实现非农化的过程,城市化的发展会直接影响产业集聚,城市化程度越高,城市中拥有越多的劳动力和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城市化进程中的专业化分工的不断加强与深化也是文化产业集聚的基础。城市化进程中带来的人口的集聚,会培育更大的文化消费市场,加之城市具有中各种可以共享的公共资源,这进一步降低了成本从而吸引更多的厂商进行集聚生产。根据分区域回归结果,陕北更需要提升城市化水平,利用陕北地区本身丰富的文化资源,形成文化产业集群,利用文化产业集群的溢出效应,促进地区文化产业更好的发展。

5.优化产业结构。科学调整产业结构,根据区域特色,了解区域差异在不同区域因地制宜,在关中地区发展服务业来促进文化产业的集聚,关中的产业结构服务化意味着关中地区相对于工业品需求和工业发展而言更加注重文化产品需求和文化品位的提高,而在陕南、陕北地区就要发展各自比较优势,陕南促进绿色循环发展,推进陕南生态环保、绿色有机等产业发展,陕北全面加快能源革命、转型升级,加快非能工业的培育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陕南地区经济基础较差,陕北地区自然地理情况没有关中好,单纯增加对于文化产业的投入难以充分发挥其经济拉动作用,因此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工业产业与文化产业才能更好地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根据分区域回归结果,相关产业的估计系数在关中地区都是显著的,批发零售业对关中地区文化产业集聚影响正显著,所以在关中应该推动批发零售业的发展,比如可以通过出售文创产品等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区位商关中地区陕南
羽翼与转化:朱子学在关中地区的接受和传播
党建地图·陕南
基于区位商的合肥市产业结构分析及主导产业选择
陕西关中地区民间刺绣的色彩差异性分析——以东府为例
文化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
基于区位商法的新疆现代农业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陕南柑橘老果园改造关键技术
区位商视角下丽水市优势产业分析
陕南地区高职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出路浅探
谈陕西关中地区土葬与风水的农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