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红
“双减”政策明确规定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有效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为了让初中语文课堂真正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教师需要统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来优化语文作业设计,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具体论述了“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高效创新的实践路径,保证语文作业设计的科学性,让“双减”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一、“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综合性与系统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即初中语文作业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结合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培养需求,初中语文知识涵盖非常丰富的内容,对学生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初中语文课后作业设计要兼顾读和写,适当拓展听和说。语文教师必须将课后作业与课堂知识充分结合,将课堂中的朗诵、提问及讨论等内容在作业设计中体现,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系统回顾和复习课堂知识。
综合性原则依托系统性设计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但学生的学习能力无法精准量化,必须依靠系统性作业来实现这一目标。具体而言,教师在设计作业过程中要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严格遵循阅读、积累、写作三个模块推进,例如在阅读体系中,问题层面从记叙文到说明文、从议论文到其他文体的迈进;将范围从国内逐渐拓展到国外、从个体逐渐拓展到群体;在方法上从浏览到粗读再到细读。而针对积累体系来说,根据字、词、句、段、篇,从单一文体朝着更多元的方向迈进。写作体系应当从片段练习到习作迈进,从单一文体朝着多种文体习作训练发展。上述三个模块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如读和写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在设计阅读作业中适当融入习作任务,可以是读后感、仿写、续写等各种形式,让语文作业内容有效衔接。
(二)差异性与层次性原则
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要避免出现同质化、统一化的问题,不仅要结合学生的共性,也要考虑他们的个性,唯有如此才可以充分发挥课后作业的实际价值和作用。差异性和层次性原则指的是根据班内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次的作业设计,教师要根据班内所有学生的基本学情,确保让优等生“吃饱”,在探究过程中实现进步;让中等生“吃好”,在挑战中培养能力;让潜能生“吃下”,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其学习语文知识的主动性。因此语文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认识到课后作业不仅是巩固,也是“展望”。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预习阶段往往能基本掌握课内知识,过于简单的作业难以有效促进其提升,所以层次性作业设计是为了所有学生都能通过课后作业获得提高,对课堂知识予以巩固,更深入全面地理解知识内容。
(三)实践性与体验性原则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应遵循实践性和体验性的基本原则,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后作业不能局限在练习册及试卷上,应为学生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体验作业。例如,在课堂中讲解了苏轼的作品,若学生正处在与苏轼相关的地区,如眉山、杭州等地,教师就可以建议学生在节假日游览苏祠、苏堤等,亲身体验苏轼文化;在教学了杜甫的《蜀相》后,若学生正好处于成都市,教师就可以在周末组织学生到武侯祠游览参观……此类实践体验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游览之后可以写出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并与其他同学分享游览过程。实践性和体验性作业是立体的,更是鲜活的,相对题海战术更为有效。因此,科学灵活的语文作业设计必须将课堂知识内容与课后实践活动相结合,将课内与课外相联系,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有效发挥课后作业的价值与作用。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高效创新的实践研究
(一)结合“双减”政策要求,设计趣味性语文作业
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必须大胆革新传统教育观念,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中学生的身心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常常喜欢一些新鲜的事物,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紧密结合“双减”政策要求,尽量设计充满趣味性的语文作业。通常设计趣味性的作业时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智慧和能力,避免学生片面地认为趣味性作业就是自由活动,要注重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
以《范进中举》这篇课文为例,教师便可以设计趣味性的语文作业,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不仅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同时深刻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端。另外,教师可让学生以“读书”为主题进行演讲,畅谈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奋斗目标,促使学生将语文课本知识与自己的理想结合起来,更主动地完成语文作业,从而逐步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
(二)联系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
当前初中语文知识难度不斷提高,学习任务逐渐加重,导致部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感到困难,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语文认知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吸收和理解能力也不尽相同,教师要联系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
例如,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这篇课文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每一位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设计分层作业,如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要求其熟练生词,巩固课堂所学;针对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设计开放性的作业,如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原因、课文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透过文章你掌握了叶圣陶先生哪些特点等。学生通过完成课后作业深入解读文本,从而真正认识到课文传达的真情实感,增强语文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丰富课后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为了有效减轻学生的负担,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注重课后作业设计优化,以保证初中语文课堂达到提质增效的目标。在优化语文课堂作业形式时要紧扣课文的重难点,尽量设计多元化的作业,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完成语文作业,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首先,创新书面作业形式。教师应积极走出传统的作业误区,避免设计一些机械的、重复性的作业内容,而是通过丰富课后作业形式和内容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次,注重口头作业设计。语文教师应注重设计口头表达类的作业,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表达和沟通的重要性,有效提升学生的交流水平。
最后,设计开放性的作业。通过设计开放性的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步增强自己的综合能力。例如,在《伟大的悲剧》这篇课文教学中,当学生初步理解了“销蚀、毛骨悚然、怏怏不乐”等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到“伟大的悲剧”这个标题的含义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课文内容,领会人类在探索自然的进程中的悲壮美,促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作业:让学生在了解课堂基础知识后概括文章大意;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搜集相关资料,深化学习这节课程内容。有的学生为了感知南极探险的艰辛,特意观看南极探险的视频,直观体会恶劣环境下探险家伟大的冒险精神,从而深刻感知文章的内涵。还有的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写下观后感:“斯科特等人与南极恶劣环境作斗争,拥有探索未知领域和勇于奉献的精神,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我要好好学习,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了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教师还可以设计写作迁移训练,让学生结合文本中的叙事技巧对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等进行刻画,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品质,更好地展现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个人魅力。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养成多读和多练的习惯,有效增强初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四)立足核心素养,布置实践型语文作业
在“双减”政策下,为了达到提质增效的目标,教师可以设计实践型的语文作业,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去看一看、写一写、画一画,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有效训练。教师需要在学生完成实践类的作业时对其进行合理指导和监督,避免学生走弯路,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从而让“双减”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例如,在《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尽量以调查实践类的作业为主,带领学生到田间地头去搜集相关农谚,谈谈这些谚语涉及哪些物候知识,并透过物候知识来感知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这种类型的作业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注重实证的科学态度,促使学生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五)结合问题支架,布置阅读型语文作业
促进学生思维与语言能力发展是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初中生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借助阅读课内外书籍来实现,还应依靠各类感觉和语言交流获取外界信息。由于初中学生年龄较小,思想并不成熟,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升,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尽可能发挥自身专业的教学能力,合理设计语文作业,依托阅读型作业促进初中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设计阅读作业的过程中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其清楚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
问题型支架主要包括预设型和生成型两类。预设型问题,即语文教师在课前预习环节设计的问题,以完善教学框架。在阅读型作业设计过程中,预设问题要由浅入深地引出重点,但此类问题常常仅有一種答案。而对生成型问题来说,其设计框架相对灵活,表现出多元化和灵活性的特征,这种类型的课后作业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让其在阅读过程中自主思考并寻找答案。
三、结语
总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直接关系着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水平,教师应紧密结合“双减”政策要求设计针对性的语文作业,有效减轻初中学生的作业负担。同时,准确把握初中语文作业的“质”和“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收获快乐,切实增强初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注: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科学规划2021年度“党史思政教育”专项课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2021YZ012)的研究成果。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