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军
摘 要:“和大人一起读”是自2017年教材改革后,语文教材“语文园地”中新增的教学内容。“和大人一起读”提供的是阅读策略,从字义来看,“大人”泛指成人,在阅读中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父母。本板块是首次将课外阅读融入课内阅读。对第一学段的学生而言,刚入小学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正在培养中,“和大人一起读”既营造了一种阅读环境,也是一种阅读方法。通过和“大人”一起读,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兴趣,形成阅读习惯。
关键词:第一学段;和大人一起读;阅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8-0245-04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语文教学与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学生作业内容大幅度减少,很多地区一、二年级的学生很少有书面作业,而是以游戏活动、实践活动為主。在减轻学生负担和家长负担的过程中,容易陷入盲区呈现“一刀切”。家长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完全放手,学生在家庭学习中自主学习力得不到培养。“和大人一起读”为第一学段家庭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构建了亲子阅读氛围,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1.浅析“和大人一起读”的教育价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学习环境。学校教育以知识化学习为主,而家庭的生活化教育则能引导学生将知识和生活进行联系,领悟学习的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当父母的教育观和学校的教学法相左时,对学生的成长将造成不利因素。因此,当代教育不仅要重视学校教育,更要重视家庭教育,能让教育从课堂走入家庭,联合教师、学校、家庭之力,共同为学生服务。“和大人一起读”是一个家庭教育环境构建的信号。自“双减”政策之后,这一“信号”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学生是伴随着电子设备长大的,学生直观感受趣味知识内容的渠道增多,被动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主动思考学习的能力下降。学生学习是需要教师带领,家长支持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是要融合各种学习资源。孩子与书本之间的阅读,需要一个“中间者”,在学校,教师就是这个“中间者”;在家庭,父母就是这个“中间者”。很多学生过早接触手机,兴趣广泛的同时,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书本阅读,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低。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阅读需要父母作为“媒介”,带领孩子走进书本的世界,感知阅读的趣味,从而爱上阅读。可以说,在爱读书的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爱上阅读的可能性就更大,在学习生涯中直接表现为较强的阅读理解力,知识面非常广。“和大人一起读”营造了家庭的阅读氛围,在阅读之初,为学生构建一个语言和文字的平台,打破文字阅读的枯燥性,构建无压力的阅读氛围。在学前教育中也提倡亲子共读绘本,幼儿的语言启蒙由此激发。“和大人一起读”是学前教育亲子共读的延续,也会弥补学生刚开始阅读识字少,语言不流畅影响阅读内容的不足,培养学生的阅读自信心。
2.“和大人一起读”阅读策略
以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为例,全册有8个语文园地,每一个语文园地中都有“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和大人一起读”的阅读材料涵盖儿歌童谣(如《谁会飞》《小兔子乖乖》《剪窗花》)和童话故事(如《猴子捞月亮》《拔萝卜》《小松鼠找花生》)。这些阅读内容贴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特点,篇幅较短,充满童趣,带有儿童特有的要阅读价值。且在部编版教材中有“快乐读书吧”的板块内容,是以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进行延伸,将家庭阅读作为第一学段课外阅读的主要方式,引导家长和学生共读一个故事、一首儿歌,让家长感受童趣,让学生感受阅读的趣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进亲子关系,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
(1)培养家长的阅读观
第一,明确阅读的益处。
通过讲座等形式,引导家长明白阅读的益处。很多家长非常重视学生的成绩,学生的课外时间被各种辅导书填满,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学习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而文学阅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为学生开启一扇通往古今中外的知识大门。因此,教师要引导家长培养孩子享受阅读,乐于阅读的学习习惯。阅读能陶冶学生情操,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增加知识,提升素质。会阅读的学生,能快速掌握文本的意思,提取重点信息,助力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正是体现于此。新课标中的六个任务群,每一个任务群都是以阅读作为基础。比如,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中明确了积累与梳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第一学段要求减缓学生第一学段识字和写字的坡度,由原来的“四会”(会读、会认、会写、会讲)转变为“多认少写”,重点放在“让学生尽早进入独立阅读状态”。以新课标为基准,塑造宏观的语文阅读观,从细微处着手,帮助家长厘清阅读和学习之间的联系,明确阅读的益处。
第二,掌握阅读的方法。
“和家长一起读”不仅提供了阅读的材料,也给到了阅读的方法。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阅读的结果是厚积薄发。借助家长会、网络交流,引导家长掌握正确的共读方法,教师在共读的过程中借助阅读单,有效指导家长在不同题材文本中的阅读诀窍。比如,在童谣的阅读过程中,增加语言的趣味性,培养学生感受童谣的语言特点,在共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点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一年级学生手、眼、脑、口并用,集中注意力;在童话故事的阅读中,采用夸张的语言构建童话情境,引导家长和学生进行互动,演绎童话故事,体验童话情节的语言优美和情节曲折的特点。“和家长一起读”出现在语文教材中,这也说明了这个板块的内容需要融入教学课时中,起到一定的重视。因此,教师指导有效阅读,能更好地落实共读的教育意义。
(2)亲子共读有效策略
第一,亲子朗读法。
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引导学生朗读,这是我国最古老的语文教学方法,也是我国语文教育的经验。在第一学段的语文教学中,尤其重视朗读教学,学生在大声读的过程中,能体会不同文本的语言特点。这样的阅读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对文本的字词的接受程度,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一年级的学生好玩好动,朗读是一种集体的阅读方法,学生在大声读的过程中能听到自己的声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同时,坚持大声朗读也有利于学生提升普通话水平,较为贴合我国语文教育的地域差异和语言差异。且大声朗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便于学生专注于文本,提升阅读效果。将此方法用于亲子阅读过程中,家长和学生一起大声读,营造朗读氛围,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比如,《小兔子乖乖》《剪窗花》是一年级上册的前两篇共读内容,教师在阅读指导中,引导家长了解反复构段的童谣形式。这个阶段学生刚开始接触语文学习,自主识字能力较弱,教师引导家长和学生一起有节奏地念出儿歌。将儿歌内容分为“三次”进行阅读。第一次,家长读,学生跟读,领略儿歌的语言特点;第二次,家長和学生共读,巩固学生的文本理解;第三次,家长和学生以对答的形式读,让儿歌发挥本身的趣味性,从对答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第二天,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指读,提升阅读效果。
第二,转换角色法。
“和大人一起读”在学校语文课堂中教师已经带着学生进行了朗读,每个单元的共读板块都和单元所学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比如,《小鸟念书》,这个时候学生已经学完了拼音,但运用还不熟练,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拼音自读、教师领读、学生朗读的教学方法,体会文本中师生对话的特点。且这篇阅读内容和教学日常很相似。在家庭阅读中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转换角色,将教学课堂带到家庭中。学生“教”家长读,这样的读法,不仅能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也能在“教”的过程中巩固阅读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自信心。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尤其是刚进入小学的学生,教师和同学都相对比较陌生。他们急需将这样的“陌生”感变得熟悉,模仿就是他们经常会做的事。比如,一年级的学生放学回家后经常会跟家长说教师上课的时候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模仿得惟妙惟肖。将教学课堂带入家庭中,学生会自主地模仿教师来构建情境,按照教学流程来阅读内容。比如,在《小鸟念书》的亲子共读中,很多学生都会以教师的口吻说:“我们同学们每天跟着老师读书,老师读一句,你们读一句,小鸟也在念书,你知道怎么念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在读到“窗外的鸟念着:‘叽叽喳喳’”的时候,还会插入一句:“同学们,你们听到了吗?小鸟念得对不对呢?”转换角色,让学生代入教师的角色,构建趣味互动的亲子共读氛围。
第三,对话交流法。
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是低段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形式,教师问,学生答,提升学生的课堂专注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第一学段的亲子共读内容主要为儿童和童谣,篇幅段富有韵律。因此,在共读过程中采用“对话交流法”能在文本的基础上,开展多层次的对话内容。比如,在《谁会飞》的亲子共读中,家长问问句,学生读答句,还可以引导学生加入肢体语言,让文本阅读更加生动。在较长篇章的阅读中,家长可以和学生进行对话,帮助学生将梳理文本内容。比如在《猴子捞月》的阅读过程中,家长通过提问:“猴子们怎么捞月亮的呢?”学生在课堂阅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加入肢体动作进行回答,将故事变得更有趣味性。让学生在问中说,增强学生的表达欲。
阅读场景再现:
家长:“捞月亮,好神奇啊,月亮不是在天上吗?为什么要去捞?”
学生:“不是,是猴子在井边玩的时候,将月亮的影子当作月亮,他认为月亮掉下去了,所以想要捞起来。”
家长:“这个猴子真有趣,也很有助人为乐的品质,要将月亮捞起来,他怎么捞呢?”
学生:“他一个人捞不起来,但是他叫的时候吸引了很多其他的猴子,有老猴子、大猴子和其他的猴子,他们一个个连在一起,到井里捞月亮。”
家长:“怎么连的呢?是手拉手吗?”
学生:“不对,你看是这样的,前面的猴子倒挂,后面的猴子拉住前面的猴子,这样形成了猴绳,就连起来了。”
家长:“那么月亮被捞起来了吗?”
学生:“笨妈妈,月亮是倒影,捞不起来,当小猴子手碰到水的时候,月亮就消失了。”
家长:“好神奇的故事啊,我们完整读一遍吧。”
从上面《猴子捞月》的阅读对话中可以看出,家长能贴合故事选择适当的问题。对家长来说,这样的问题可能过于简单,但对学生而言,这都是很好地表达机会。比如,在第一个问题中有一定的科普性,月亮在天上,不在水里。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理解将第一段内容进行表达。在后面的问题中家长“明知故问”月亮被捞起来了吗,自然而真实,学生会产生“原来妈妈也有不懂的问题,妈妈也需要学习”的概念,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次阅读。
第四,动作表达法。
第一学段的学生好动,他们的肢体语言特别灵活和生动,日常课堂中能惟妙惟肖地演示各种动物。新课标中多次强调“创意表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文本的演绎和表达。第一学段学生思维较为直观,阅读带来的愉悦感非常直接,借助身体动作能深入文本感受文本角色的情绪特点,从而达到深度阅读的效果。比如,在《拔萝卜》的阅读过程中,“拔萝卜”不仅是童话故事,还是儿童较为熟悉儿歌,很多学生在幼儿阶段就听过这首儿歌。以儿歌为基础,引导学生在唱和模仿中进行阅读。
阅读场景再现:
家长:“老师今天说,你们阅读了一首‘歌’?”
学生:“是拔萝卜哦,就是嘿呦嘿呦拔萝卜那首歌。”
家长:“是音乐课中学的吗?”
学生:“不是,是语文课,是一个故事。”
家长:“你能表演一下这个故事吗?”
学生:“我需要爸爸的帮助,我当老公公,爸爸当老婆婆。”
学生表演
家长点评:“老公公非常卖力,老婆婆差点将老公公拉倒了。”
学生:“爸爸表演得不到位,妈妈你和我再表演一次。”
家长:“那么爸爸干什么?”
学生:“爸爸读不是对话的句子。”(旁白)
二次表演。
场景中,家长反馈给学生学校学习的内容,父母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能分配角色,并在第一次表演之后融入了旁白的角色。表演阅读,是建立在阅读内容有较强的模仿性和有一定的情节特点上,家长在引导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在学生自主分配角色,或者对故事内容掌握不扎实的情况下,家长可以先引导学生熟悉角色内容。当学生能力较强的情况,可以引导学生继续“加入角色”创编故事内容,如老婆婆来了以后还是拔不动,那么会叫来同学、邻居,或者各种动物朋友一起加入拔萝卜的过程中。
3.亲子共读的指导策略
(1)指导阅读方法
因具体阅读内容、不同家庭环境、家庭成员以及学生个体情况等因素的影响,阅读方法的使用需要更加灵活。家长在阅读中能掌握较为基本的阅读方法,比如一起读、跟读、朗读等,但在转换角色、对话读以及动作读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引导不到位的情况。因此,教师在制作阅读单的时候,要将具体的阅读方法进行细化,让家长一目了然,提高家长參与共读的兴趣,也为学生构建更为轻松愉悦的共读范围。以《小松鼠找花生》阅读教学为例,笔者制作了“和家长一起读”阅读单,如表1。
(2)跟进阅读进度
亲子阅读的过程中,家长和学生都在成长,引导家长利用手机将阅读过程中记录下来,教师可以通过微信、QQ、钉钉的线上沟通工具,及时跟进学生的阅读过程,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不仅是学生,家长也要被肯定和鼓励。因此,教师对亲子共读的肯定和指导能激发家长不断坚持,创新阅读方法。此外,在学校教学中利用课间或者课后时间将家庭共读内容以视频、音频的形式进行播放,能鼓励学生不断坚持,形成良好的氛围。
(3)拓展阅读内容
阅读习惯是慢慢培养的,虽然“亲子共读”在教材中只有八个内容,但阅读习惯是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因此,在第一学段,尤其是一年级时期,引导家长坚持和学生共读。拓展阅读内容,让家长有更多的选择,也让学生接触更多的阅读内容。部编版教材配套的阅读内容“和大人一起读”分为童诗、儿歌童谣、儿童故事、童话故事,甄选适合一年级学生的阅读内容,分题材进行编著,且每一个篇章都配以精美的插图。此外,我国儿童文学近年来快速发展,以童谣、儿歌、童诗、童话为题材的儿童读本较多,传统文化故事、民谣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都可以作为低段学生课外阅读的读物。在不加重家长负担、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养成每日阅读20~30分钟的好习惯。
(4)阅读能力迁移
学生在家庭共读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体会文本的阅读趣味,并在家长的引导下掌握了阅读的方法。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家长逐步“隐身”,从共读的角色,变成交流的角色。如和学生共读一本书,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亲子交流,分享彼此的阅读感受,让阅读落到实处,延续家庭亲子阅读的氛围,让阅读习惯在家长退位之后依然能有效保持。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要重视小学低段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结合教材中“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帮助家庭营造亲子阅读氛围,指导阅读策略,结合阅读教学,有效提升低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此不仅能规范学生的阅读行为,更能提供给家长较好的阅读引导方式,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使亲子阅读的形式成为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王旭东.牵手孩子,让课外阅读落地生根——浅谈“和大人一起读”活动开展策略[J].安徽教育教研,2020(15).
[2]徐筱改.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大人一起读”有效实施策略浅探[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9(06).
[3]蔡晓艳.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和大人一起读”教学浅探[J].数码设计,2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