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正龙
摘 要: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现数学的踪迹,它对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同时,它也是现实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内容。为了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和运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尤为重要、必要。鉴于此,本文将小学数学教学作为载体,首先介绍教学生活化,接着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意义、策略,希望为相关学者提供有利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数学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8-0211-03
在小学阶段,数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肩负着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综合素质的重任。从本质上来说,数学知识凝练、总结了生活现象,通过数学学习,学生得到了丰富的知识、技能,并在生活实践中有效运用。新课标确切提到,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好数学的愿望。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要严格遵循新课标理念,把握数学与生活的内在联系,有意识地将二者融合起来,促进教学生活化的落地,为学生数学基础、应用能力的强化创造良好条件。
1.教学生活化概述
教学生活化强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就过去的教育教学来说,有一个弱点,非常“致命”,即教学生读书。在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来,传统的教育会“摧残”人才,長时间受到应试理念的影响,一些教师墨守成规、照本宣科,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使得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处于脱离状态。陶行知先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即教育必须要从教材、课堂上解放出来,与社会生活联系。围绕生活开展的教育工作,不但可以为书本知识注入生活与活力,还可以拓宽教师和学生的知识视野,从课外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技能,获得思想与精神力量。教学生活化给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教师应当将教学和生活实际进行有机融合,保证教材内容联合生活实际,点燃学生学习激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外,也要积极进行丰富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教材和课堂,而是可以延伸至家庭甚至社区,自主观察、感受、锻炼和辨别,得到有价值的思想和信息。
2.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意义
(1)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小学生在身心发展的起始阶段,认知能力、思维水平还处于浅层,难以理解较为复杂的知识、概念。就数学这门课程来说,它有着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包含了不少抽象、复杂的知识,而大部分学生缺乏一定的生活阅历、经验,理解、想象能力较为匮乏,难以完全掌握这部分内容。此时,如若教师忽视这一点,站在成人的角度授课,长此以往,学生会认为数学是一门很难学的课程,渐渐产生畏惧、抵触情绪,开始不喜欢数学,甚至放弃数学。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有效改善了这一局面。具体来说,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缩短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距离,学生一边做生活任务,一边学习数学知识,进行数学计算、分析、归纳,各个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良好的锻炼。将生活化教育融入数学课堂,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这与学生思维模式极为契合,抓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将原本生硬、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变为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形象、生动的生活场景来呈现枯燥的数学知识,让其更加直观化、具象化,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
(2)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兴趣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数学学习,它是一门偏理性的课程,如若无兴趣作为动力、牵引,那么学习时就会非常乏力、困难。对数学具有浓厚的兴趣,加之后天的努力,相信学生的数学学习会更加轻松、简单。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兴趣至关重要。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正能够做到这一点。具体来说,生活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融合起来,在生活中学习、运用数学,与学生年龄和性格特点十分符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刚结束幼儿园生涯,进入小学,大多经验都源于生活,表达方式也是如此。与常规教学不同的是,生活化教学提倡学生的学习内容、训练内容都源于生活,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更好的状态投入数学学习,获得更加理想的学习效果。
(3)有利于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即一些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进度,一味地讲述教材知识,很少进行拓展和延伸,这就使数学与生活相脱离。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主张数学源于生活实际、服务于生活实际,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其中涉及的计算、归纳、分析等都来自生活,回归生活。长时间处于这种模式下,积累的数学知识,其实就是生活的积累,在生活实际中遇到问题时,可以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实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的实施策略
(1)创新导课环节,提供实物支持
导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与整堂课的效果密切相关。精彩的导课可以迅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令学生在短时间内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为新课学习做好充分准备。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并没有对导课这个环节予以足够的重视,常常是“一笔带过”,或是忽视这个环节,“开门见山”,这样就很难真正发挥出导课的效用,会对整体教学成效带来一定影响。新时代背景下,为了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实施,教师不妨从导课环节入手,实现导课生活化。具体来说,在课堂伊始,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场景、现象,通过生活化案例来点燃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接下来的学习和探究埋下伏笔。以“平行与垂直”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借助信息化设备展示公园外的围墙,同时引导:“同学们,这是公园外的围墙,大家有没有仔细观察过这些围墙呀?上面有不少栏杆,假设将这些栏杆看成直线,那么它们之间存在多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大家能找出几种?”对于学生而言,公园外的围墙是不陌生的,可以较好地吸引他们的关注,在观察、思考中,学生找到了交叉、不交叉的各种形态,发现部分形态(平行与垂直)尤其好看。在此基础上,教师呈现学生发现的直线的不同位置关系,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不论是直线、射线还是线段,都是人类在生活实际、自然界中提炼的概念,特别是本节课的内容,更是直线间关系的特例,在人造物体中有广泛应用,更易于寻找。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对于这些概念知识,离不开实物的支撑,因此教师在导课环节引入了一些学生熟悉的人工物体,给学生提供实物上的支持,为学生高质量数学学习创造一个好的开头。
(2)创设生活情境,降低学习难度
小学生年龄不大,缺乏一定的社会阅历、经验,小学数学教材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内容,其中的许多情景,学生都很难想象出来,如若教师不加以有效指导、点拨,那么学生就难以真正掌握这部分内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紧扣具体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将学生的生活“搬至”课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化数学知识,将其转变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创设情境的时候,教师立足学生生活认知能力,与学生身心特点、发展规律相契合,切忌与其生活经验相脱离,否则学生难以进入情境,不但无法达成预期的目标,还会适得其反。以“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为例,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加法、减法的计算方式。考虑到混合运算涉及的数字相对较大,并且计算过程较为烦琐,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如若仍然按照陈旧的方式授课,不利于学生理解、接受。因此,教师选择以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来授课。首先,设计问题,询问学生家中是否有课外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紧扣课外书售卖这一背景,在讲台上展示课前准备好的课外书,或是以图片的形式进行展示,将讲台装饰成“小型书店”,教师扮演“书店老板”,学生则扮演“顾客”,按照自己的“需求”来购买课外书,以此增强学生的兴趣。在此期间,教师就要发挥好引路人的作用,适时、适当地引导学生把握其中的数学信息,如“书店打折促销,《木偶奇遇记》的单价是20元,《爱丽丝漫游奇境》的单价是15元,《海底两万里》的单价是18元……要买两本《爱丽丝漫游奇境》和三本《海底两万里》,一共要支付多少钱呢?”当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组队“购买”,在逼真的情境中加深对混合运算计算顺序、规则等的理解和掌握。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迅速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彰显学生的主人公地位,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空间。而且,在上述环节,师生、生生之间有了更多交流和互动的机会,在教师的循循引导下,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更深的掌握。同样的,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状态、知识理解程度等有更加清楚的把握,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优化教学方案,让整个教学更加高质、高效。
(3)鼓励动手操作,深化知识感悟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课程,但这不代表它完全是理论推导、抽象分析的内容,还包含了一些实践操作相关的内容,如尺规作图、几何辅助线等,这些都有着极强的实践性、可操作性,當学生的思维被限制、约束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动手操作,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令学生加深数学感悟、感知,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在后续学习中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以“时、分、秒”这部分内容为例,当完成基础知识的讲授后,教师就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活动——“制作时钟”。教师提前告知学生准备好相关的材料、工具,包括圆规、直尺、量角器、水彩笔、PVC泡沫板、胶水、图钉等,并将其带到教室。接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合理划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时钟的制作。在此期间,各个小组合理分工、各司其职,有的负责制作表盘,有的负责制作指针,有的负责上色……很快就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完成相关操作后,教师设置了相应的习题,即“7:30”“9:45”“14:58”等,用自己制作的时钟,表示出这些时间。这样,不但起到了检验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程度,还使学生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解答实际问题的意识,为数学应用能力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4)设计生活作业,提升数学能力
作业设计是教学中的关键一环,有效的作业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完善细节;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薄弱点等,在课堂上有侧重的讲解,加强学生知识掌握。新时代背景下,作业设计有必要打破局限于文本、课堂的限制,向课外拓展,和生活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作业的布置与安排,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设计一些生活化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学、生活中做,既在生活中感悟数学,又推动学生数学能力、素养的长远发展。以“多边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并没有给学生布置传统的书面作业,而是安排了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作业,如寻找生活中的多边形,包括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测量,得出相关数据,计算其面积。这样,开阔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为学生全方位发展保驾护航。
4.结语
总而言之,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迎合新时期的要求,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让教学更具实践性、趣味性,大大提升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深入解读、剖析生活化教学理念,从提供实物支持、创设生活情境、鼓励动手操作以及设计生活作业等方面入手,促进教学生活化的实施,深化学生知识理解,增强数学应用能力,为后续的成长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春梅.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分析[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02).
[2]陈娜.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 新课程研究,2021(02).
[3]蔡明霞.浅析如何巧妙结合生活元素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2021(12).
[4]徐士宝.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17).
[5]章瀚.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应“归于生活”[J].科普童话·原创,2021(05).
[6]朱思师.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教师,2021(06).
[7]黄禄霖.新课标背景下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中外交流,2021(06).
[8]李建明.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