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翠瑜
摘 要: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应当侧重引导幼儿感知艺术之美,使幼儿可以从小用自己的双手发现美、创造美。为了满足幼儿自主探究的欲望,幼儿园可考虑设置专用的美工坊,支持幼儿的创作兴趣,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幼儿美术教育提供便捷和改革创新的机会。鉴于此,本文围绕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简述了教师在美工坊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分析了三点在美工坊活动中的教师科学指导策略,详细提出了三条“三式”模式下的教师指导策略。
关键词:幼儿美术;美工坊;美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8-0059-03
幼儿美术教育工作坊(以下简称美工坊)是近年來幼儿园专用活动室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幼儿园自主性美术活动的重要场所。美工坊强调儿童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和自主创作,是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社会性、情感、认知等方面整合发展的一个平台,“做中学、做中求发展”是美工坊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注重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倡导“理论与实践同步、技术与艺术并重”的教育理念。我园根据幼儿美术领域相关要求,以纸、布、木、绳为主要材料,构建了纸艺坊、布艺坊、木工坊、绳艺坊等美术空间,突出了幼儿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和自主创作。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均由师幼共同预定、发起,并且注重幼儿的活动过程,促进了幼儿学习品质、社会性、情感认知等方面综合发展。
1.美工坊活动中教师应考虑的问题
在实践中发现,在幼儿园美工坊活动中,教师的引导策略普遍存在两大问题。第一,教师引导的随机性较强。在低结构材料较多的美工坊中,幼儿的活动自由度比较强,玩游戏时常常是三分钟热度,活动不够深入,活动效果自然不高。面对这种状况,教师的引导常常在“高控传授”和“放羊式指导”之间来回摆荡,随意性较强,引导的针对性和效率都不高。第二,教师引导的差异性较大。由于带坊教师的专业水平存在差异,不同坊、不同层次的教师的引导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2.美工坊活动中教师的科学指导策略
(1)眼盯身退、慧眼观察
当幼儿遇到某些问题无法解决时,首先想到是求助教师。这时教师要学会引导,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让幼儿发挥能量,并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搭建幼儿互动、交往的平台,体现合作效应。当幼儿真的完成不了某项任务时,教师再去助力,充分让幼儿发挥“你有我无”的互补作用。同时,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合作互教的状态,当遇到大年龄幼儿责任心不够、小年龄幼儿耐心不足等问题时,教师就要采取适当方式给予帮助,如可以设计“责任卡”“任务卡”等,通过任务卡传递任务,引导幼儿按照任务树立合作意识,并给予合作幼儿适当奖励,促进幼儿提高责任意识和互帮互助意识。
(2)评价适宜、助力创新
评价环节在美工坊活动中是必不可缺的一部分。评价是否适宜,关系着幼儿对下一阶段活动是否留有热情。教师可以采用让幼儿自评、他评、小组合作评价等形式,对每一名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肯定,也可以将不同的作品进行组合,让幼儿知道1+1>2的效果,体验到成功感。同时,在评价环节,教师要时刻关注“重其情而不重其技、重其趣而不重其法”,这样才能吸引幼儿愿意用更多的语言来介绍自己的作品,从而促进幼儿发展创新,不断进步。
(3)教师的科学引导策略的意义
教师的科学引导策略是助推幼儿深度学习的重要抓手,低结构的美工坊活动与高结构的集体教学活动不同,幼儿有意义的学习意味着教师的指导不再是“教—授”的形式,更多的是以支持者、观察者、记录者等角色出现。在低结构的美工坊活动中,教师提供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充裕的时间、丰富的材料与多样化的工具,满足了幼儿自主探究低结构材料的需求,而科学的引导策略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幼儿的低结构活动水平,促进幼儿多元化发展。因此,在低结构的美工坊活动中,教师要有科学的引导策略。
3.建构教师“三式”引导策略
(1)说明示范
示范作为一种支架教学的形式,为幼儿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样本。当幼儿遇到共性问题以及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带坊教师和幼儿都可以使用示范的策略,或群体示范,或个别示范,让其他幼儿更好地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从而帮助幼儿建构一个经验框架,增强创作自信心,为后续的学习铺路搭桥。
第一,全面示范,化解共性问题。由于幼儿年龄较小,生活经验匮乏,自身经验和知识水平不足,工具运用能力、学习技巧、创新发展等存在差异,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给予引导,帮助他们不断完善游戏思路,提高游戏技巧和学习能力,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美工坊的价值,促进幼儿深度游戏,获得更好的发展。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捕捉到幼儿存在的问题,如果是共性问题,则可以通过全面示范的形式加以指导。例如,在布艺坊中,打结、穿针是幼儿在家里没有接触过或不被允许接触的,幼儿在这方面的经验较为缺乏。对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个高结构活动,通过示范引导的方式帮助幼儿练习穿针打结,提高幼儿的动手技能,为后续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个别示范,因材施教。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在美工坊中,幼儿操作和摆弄材料,获得知识和技能。但在实践过程中,幼儿会因为能力差异出现不同的问题,针对这些个别化的问题,教师需要进行个别化指导。例如,在绳艺坊的编手链活动中,有的幼儿编得快,有的幼儿编得慢。教师可以结合不同幼儿的能力差异,给编得快的幼儿增加难度,如从编两股到编三股,让其有充分挑战自我的机会;给编得慢的幼儿提供辅助工具,让其尽快完成手链编织,提高其自信心。
第三,回顾说明,印象深刻。在美工坊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幼儿运用叙事描述法讲述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过程,涉及完整的内容、材料的使用、清晰的步骤、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同时,教师也可以运用该策略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观察和记录,用于活动后的分析。例如,在绳艺坊中,轩轩成功地制作了一条围巾。活动结束后,教师请轩轩讲一讲他是如何制作的,如选择的材料、制作的步骤与方法、制作中有否遇到困难、如何解决困难等。如此,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回顾讲述自己的活动过程,分享自身经验,并对同伴的问题提出自己看法,不仅可以把优秀的经验分享给同伴,还能增强自豪感和喜悦感,教师也得到了幼儿发展现状的第一手数据资料。
第四,以问代答,突破创新。例如,在纸艺坊中,教师刚开始选择了以报纸作为主材料,但报纸的上色效果不好,呈现的作品颜色不够鲜艳。那么要使用什么样的纸张呢?教师可以把这个问题抛给幼儿。于是,幼儿开始收集各种各样的纸张,并将收集到的纸进行归类并一一尝试。最后,幼儿发现草纸最适合,并且容易上色,做出来的作品也非常美觀牢固。可见,在幼儿园美工坊活动中,教师要勇于打破材料选择的束缚,给幼儿提供更多的选择材料和动手动脑的机会。
(2)环境暗示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搭建适宜的学习和游戏支架,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学习,在积极的环境提示下主动寻求并获得相关经验,自然地进入后续活动中,展开深度学习。创设一个空间通透、格局宽敞、灵活可变、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活动的环境,是开展科学美工坊活动的先决条件之一。空间过小,会出现幼儿拥挤的现象,空间过大,则不利于教师的有效观察与指导。根据我园整体的环境状况,考虑园区全体幼儿活动的便捷性,教师将整个美工坊重新进行了规划,该空间不单单局限于“一区一柜一桌”模式,而是互通、开放,扩大了幼儿交往的范围,尊重了幼儿自由选择伙伴的权利,能使幼儿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引发更多交往故事的发生。
第一,创设美工坊文化,树立工作意识。我园根据美工坊的特点进行了环境创设,帮助幼儿树立了工作意识。例如,在木工坊中,教师以地面和墙面为基础,定制了各种木质的柜子和隔板组合。它既可以作为储物柜,源于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又可以作为作品展示架,内置各种木材,上面摆放幼儿的各种木工作品,突出了坊内的环境特色。教师还收集了木桶、木椅等老物件,展示在坊内的一角,将大小不一的圆木片错落有致地贴满整个墙面,进行木艺创意装饰,让幼儿一进入木工坊就能感受到木艺视觉冲击,自然而然地融入环境。此外,教师还利用各种木艺知识、文化照片等进行墙面展示,既美化了木工坊环境,又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了环境熏陶的作用。教师将一把锯、一支尺、一条线、一块木等木工工具与洞洞板进行组合,创设出一种崭新的木工文化。
第二,绘制流程图示,明确工作流程。教师积极发挥教育者的功能,根据所负责的美工坊的性质,绘制一幅工作流程图,支持幼儿进行游戏,帮助幼儿明确工作流程。以木工坊为例,一共有四大流程,分别是设计、选材、制作、展示,每一个流程又有详细的内容和实施指导。整个流程图直观形象 、易于理解,幼儿可以一 目了然地知道在工作坊中如何有序地开展工作。如此,教师就可以解放双手,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和引导幼儿。
第三,张贴规则标志,知悉工作要点。我园的美工坊每一坊都有各自的特性,有特殊的活动材料和工具,因此需要专门制订活动规则,如限制性规则、引导性规则等。例如,在布艺坊中,限制性规则包括对坊内人数的限定和对坊内活动的限定。由于布艺坊是阳光房改造而成,位于一块狭长的空间内,区域划分在一条直线上。因此,教师与幼儿共同商议制订了“三不”规则:不能随意跑动,不能大声叫喊,不能拿着工具行走。此外,师幼还对正确使用剪刀、针线等工具设置了方法图示和安全距离小标志;根据幼儿的身高在各种布料上制作了标记,方便幼儿有序取放。在引导性规则的指引下,幼儿渐渐养成了良好的收拾和整理习惯。
(3)资源启示
第一,开发家长资源,多元经验积累。我园的专业资源还包括家长资源。美工坊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我园在微信公众号上宣传美工坊活动,通过“我是小导游活动”“参与式家长助教”等系列活动,让家长走进幼儿园,了解幼儿园美工坊的工作模式,了解其对幼儿的价值—学习品质和技能的提升、视野的拓宽、审美能力的提升等,引导家长支持幼儿园美工坊活动。教师还通过展示在美工坊拍摄的视频和照片等,让家长亲眼看到自己的孩子因美工坊活动而获得的发展,认识到美工坊对孩子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家长在内心更加信任幼儿园,能主动支持、配合美工坊的前期准备活动,并积极利用双休日带领孩子做前期调查,帮助幼儿积累有益的经验。
第二,建设专业资源库,随时补充经验。庄子在 2000多年前提出了“由技入道”的哲学思想,庄子以为“技”是可以通达于道的,“艺”是“道”的具体形式。适当的技能与知识学习是儿童美术创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然而,美术教育不仅限于此,其强调的是如何基于“技”来引导幼儿入“道”,使幼儿从中获得远高于“技”的其他方面的发展,诸如会构思、会解决问题、会利用资源、会反思、会管理、会协商合作等,从而达成教育的目的。美工坊活动亦应如此。提升教师的科学指导策略是美工坊课改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提升美工坊活动质量的关键。在我园的美工坊活动中,教师坚持运用环境暗示、材料诱导、叙事描述、说明示范、资源启示等科学化指导策略,以幼儿为主体,明确自身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由原先单一的指导手段转为综合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多元化的指导方式,精准掌握指导时机,针对具体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方式,关注幼儿的个性化特点。
4.结语
在科学化的指导策略下,幼儿充分感受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对美工坊活动的兴趣,体验到了创作的奇妙和有趣。活动过程中,幼儿逐渐掌握了布艺、绳艺、木工与纸艺的技巧,提高了动手探究能力及审美素养,养成了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为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蔡秀萍.幼儿园探究式环境创设[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李建君.区角新视界[M].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16.
[3]吕耀坚,魏婷.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M].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2015.
[4]陈家行.在“区域”中成长—对幼儿园区域的实践与反思[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