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琼琼
关键词:元代 《 午溪集》 陈镒 艺术特点
孔旸在《午溪集序》中曾评论陈镒诗作:“其兴趣之髙,词意之雅则皆悠然,有一唱三叹之音。”[1]他说陈镒的诗歌词义雅正、情意高妙,有一唱三叹的功效。
接着他又说到:“今伯铢所赋无矜持之态,又皆一出于真,此诚真知诗道者。”他高度认可陈镒的诗作,认为他的诗歌“无矜持之态”是真正懂得“诗道”的人。他的诗作是诗中的逸品。
陈镒诗歌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为:体裁上诸体兼备、律诗居主;表现手法上多用典故、托物言志;语言艺术上清新自然、平淡含蓄。
一、诸体兼备、律诗居主的体裁特点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 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2]只有“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放下偏执多加博观,才能达到“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的超脱之境。陈镒于诗一途,也主张放弃门户之见而多元兼融。陈镒诗歌诸体兼备。古风有五言亦有七言歌行,而近体诗有五律、七律、五绝、七绝。陈镒的古风之作内容高古典雅,语言平淡自然。如:“岂无采芳者,悠然寄所思。”(《古诗二首》)作者通过质朴简练的语言将幽兰淡洁、高雅的品格表述得婉转而深沉。再如“壶觞自酬献,文字相娱嬉。放怀山水间,此乐知者谁。”(《题徐氏贫乐亭》)通过用“壶觞”“文字”“山水”“此乐”等简单直白的词汇,直抒胸臆,体现了作者放怀山水、惬意悠然的心境。再如“清风动竹声,明月映竹色。风月本无心,于竹乃同德。”(《自题绿猗亭》)清风吹动竹子发出响声,月色照映下青竹成色,风月虽是无心之举,但是我与青竹内在的品行却是相同的。
陈镒的此类诗作词义雅正、言微旨远,有一唱三叹之效。但是陈镒的古风之作在其现存的诗歌中仅占了极少的比重,与律诗的数量相差甚远。陈镒的律诗不仅体正格高、韵律和谐、章法严谨,而且诗歌境界浑融、语言质朴、情真意切,充分继承了杜甫现实主义的写法。如,《次韵萧别驾秋怀四首并呈章参谋》:
径年縻薄宦,秋晚兴悠哉。扫径深门掩,联镳上客来。
清谈延昼永,衰发觉年催。叹惜遭离乱,愁肠日九回。(其一)
空斋宿雨霁,凉气入衣裘。帘捲青山晓,池涵碧树秋。
自经人世乱,转觉此身浮。矫首乾坤阔,伤怀王粲楼。(其二)
端居聊自适,远色望中明。载诵悲秋句,难忘忧国情。
溪风荐微冷,山月吐寒更。兀坐浑无寐,愁闻警柝鸣。(其三)
木叶萧萧下,哀蛩石上鸣。鬓毛衰易白,胸次郁难平。
听雨添乡思,看云识世情。沉吟多感慨,搔首立前荣。(其四)
该组诗是作者遭遇战乱后所作。第一首作者写道:为官之时,兴致高雅,扫径掩门,友人纷至,昼夜清谈,可恨的是遭遇了战乱,使我们离散,每每想起我们之前相处的情形,我就愁肠万分。第二首通过“宿雨”“凉气”“秋树”等的环境描写,并借用“王粲楼”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战乱之后对故土的思念之情。第三首“载诵悲秋句,难忘忧国情”体现了作者虽身处异地,但依旧不忘忧伤国事的深沉感情。最后一首巧借杜甫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白头搔更短”,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更加表现了诗人伤时忧国、思念亲友的痛苦和愁怨。纵观该组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由“转觉此身浮”写道“难忘忧国情”再到自身的“鬓毛衰易白”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将作者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多用典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在表现手法上,陈镒的诗歌不论山水诗还是咏物诗,大多都采用借典或者托物言志的方式。用典亦称用事,在诗中借用典故可以让诗歌结构更加谨严、内容更加丰富、声调更加和谐。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解释“用典”,说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通过古今对比,以古证今,从而借古抒怀。如:《次韵萧别驾秋怀四首并呈章参谋》中“矫首乾坤阔,伤怀王粲楼”一句,诗人巧借王粲楼的典故表达了战乱之后对故土的思念之情;“渊明归隐成疏懒,谩自题诗责五男”(《借漫兴一十五首》),作者巧用陶潜责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渊明的怀念和尊崇。陈镒通过巧用典故,不仅使诗歌的内容变得更加充实,而且使情感表达更加真挚深沉。
陈镒另一个在诗中经常使用的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文心雕龙·物色》云:“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托物言志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志向。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经常作为中国古人托物言志的象征。陈镒的诗作也经常借用“四君子”来托物言志。如:“解苞便有风霜节,写影真成水墨图”(《次韵植竹》);“罗浮仙子冰魂返,饭颗诗人瘦态真。不许世间儿女比,临风孤艳绝芳尘”(《次韵枯梅》);“素质天然不假妆,盈盈步入水云乡”(《次韵白莲》);“菊花相见浑如旧,何事诗人鬓易衰”(《客中见菊》)。诗人通过借用梅兰竹菊等意象,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淡泊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三、清新自然、平淡含蓄的语言风格
所谓“清新自然”,是指清新俊秀、自然恬淡的诗歌风格特征。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有解释“清奇”之语:“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竹,隔溪渔舟。”[3]这句话是说诗歌表现出来是一种清远、闲淡、幽静之美。而“自然”则被司空图解释为“幽人空山,过雨采苹。薄言情悟,悠悠天钧”即是说,诗人作诗要不事雕琢,自然而然地表达情感。清新自然的诗风,历来为诗人所追求。陈镒的诗作中时常体现出这种风格。如《村景》:
阴阴桑柘雨初晴,一片平田白水生。野老相逢无别事,共过深巷听鹂鹒。(其一)
屋后青山屋外溪,穿芳度密有深蹊。白云不隔经行处,容我时来寄杖藜。(其二)
《村景(其一)》描写了大雨过后,天气初晴,平田之上、一片清水、黄发垂髫、同在深巷、共听鹂鹒的怡然自得的景象。《村景(其二)》通过写小屋、青山、绿溪、白云、杖藜为读者营造了一幅恬淡宁谧、清新优美的乡村景象。他诗中语言从不刻意雕琢、装饰,一切情感的抒发皆自然而然地倾出,有“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之美。陈镒的诗作中经常体现这一语言风格,如:“冉冉岁华换,悠悠道路长”(《己丑九月抵金华旅馆和旧题诗韵》);《借漫兴一十五首》(其十)中的“一区旧宅带秋林,占断溪南十亩阴”;“细水黄泥路,空山白板门”(《次韵郊居》);“屋后青山屋外溪,穿芳度密有深蹊”(《村景》)。纵观此类诗作,诗人将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景物用我们耳熟能详的文字表达出来,诸如:“一区旧宅”“十亩阴”“空山白板”“屋后青山”等。尽管语言十分简单质朴,但感情却真挚深沉、余味悠长。正如苏轼所说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这亦是陈镒诗作语言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清)纪昀著.文渊阁四库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2]劉勰.文心雕龙[M].北京:中华书局,2014.
[3]乔力. 二十四诗品探微[M]. 济南:齐鲁书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