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辽、金、元时期的春水玉

2016-04-13 18:16云彩凤
关键词:辽代元代金代

云彩凤

摘 要:辽代实行四时捺钵制度,其中春捺钵以鹘捕鹅雁为主要活动,后被称为“春水”,而春水玉正是以表现春捺钵生活场景为主题的玉器。春水玉在金代发展成熟,加入了浪漫主义色彩,表现形式丰富,在元代达到极高的水平,其传播范围更广,玉质优良,琢玉工艺更加精湛。虽然春水玉出土器较少,但其独特的艺术表现足可以作为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玉器的代表性器物,在我国古代玉器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关键词:契丹辽文化;春捺钵;春水玉;辽代;金代;元代

中图分类号:K87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8-0007-04

1983年,杨伯达先生发表了《女真族“春水”、“秋山”玉考》一文[1],以故宫所藏传世玉器为证,考证玉器的鹘捕鹅雁、虎鹿山林的图文素材,表现“春捺钵”和“秋捺钵”的生活场面,并将这类玉饰正式称为“春水玉”和“秋山玉”,这种称谓一直为学界所用。但其所定范围只到金代,并未涉及到辽代春水玉。文中春水玉包含两种,一种为鹘捕鹅或雁,一种为鹅、雁藏于芦荷,躲避海东青的形象,又言“二月无芦荷”,玉器所饰荷芦可能为浪漫主义想象。本文以辽金元时期出土春水玉器的典型器为依据,对春水玉的来源、题材、工艺、造型特点谈几点看法。

一、春水玉题材的来源

春水玉虽由杨伯达先生定名,但“春水”一词出现于辽代晚期,意即春捺钵,源于辽代四时捺钵制度。《辽史·营卫志》载:“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2]这是辽代契丹人的生活娱乐方式,也是他们重要的政治制度。在四季捺钵中,春捺钵、秋捺钵最为重要,辽代帝王均有春水、秋山的记载,已成为惯例,后被金代继承。

纵鹰鹘捕鹅雁是契丹族春捺钵的主要内容。据《辽史·营卫志》记载[3]:“春捺钵:日鸭子河冻。皇帝正月上旬起牙帐,约六十日方至。天鹅未至,卓帐冰上,整冰取鱼。冰伴,乃纵鹰鹘捕鹅雁。晨出暮归,从事弋猎。”这已成为契丹皇族非常重要的礼仪制度,并伴有固定的行为规则,“皇帝每至,侍御皆服墨绿色衣,各备连翅一柄,鹰食一器,刺鹅锥一枚,于泺周围相去各五七步排立。”“五坊擎进海东青鹤,拜授皇帝放之。鹊擒鹅坠,势力不加,排立近者,举锥刺鹅,取脑以饲鹊。”取鹅后,还要举行盛大的宴会庆祝,称之为头鹅宴,“皇帝得头鹅,荐朝,群臣各献酒果,举乐。更相酬醉,致贺语,皆插鹅毛于首以为乐。”之后还要“遍散其毛”,可见鹅雁在春水猎弋中的重要性。鹰鹘即为海东青,契丹人格外喜爱海东青,我们可以在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现这一点,在契丹社会,以海东青为代表的猛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它代表着疾速和健捷,帝王以海东青比喻、激励臣子和军队,并将鹰作为军旗图腾;耶律羽之墓出土了鎏金海东青铜饰片,内蒙古敖汉旗康营子、七家、喇嘛沟墓、翁牛特旗解放营子等地辽墓壁画及敖汉旗博物馆收藏的辽墓木板画上都有海东青的形象,有擎海东青鹰待猎和立鹰两种内容。而辽代统治者更是专门设置机构以管理、饲养和训练海东青,称为鹰坊,坊设专职官员鹰坊使,除鹰坊外还设有监鸟兽详稳司机构,可见海东青和春捺钵在契丹人生活中的地位。占有如此重要地位的海东青却并不是辽本土所有,女真族在辽统治期间以海东青作为贡品进贡辽朝,并为契丹开拓、维护鹰路畅通,这也使得金代对春水题材情有独衷。“女真东北与五国为邻,五国之东临大海,出名鹰,自海东来者,谓之海东青,小而俊健,能擒鹅骛,爪白者尤为异,辽人酷爱之,岁岁求之女真,女真至五国,战斗而的得,女真不胜其扰。”[4]契丹、女真族春捺钵的习俗不仅反映于文献记载,在出土的玉器中也有具体表现,其代表作即是春水玉。

二、历代春水玉出土情况

辽金元时期的春水玉主要来源于考古发掘的墓葬、寺塔地宫、窖藏等。辽代春水玉主要出土于辽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辽宁省朝阳北塔天宫、辽宁省阜新市义县清河门辽墓。辽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位于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由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于1986年,第3号墓女主人为辽景宗第二子秦晋国王耶律隆庆之女,正妃萧氏所生,初封为太平公主,后追封为陈国公主。男主人为驸马萧绍矩,辽圣仁宗仁德皇后之兄。此墓为典型辽中期契丹贵族合葬墓,是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完整,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契丹贵族墓葬。墓中出土交颈鸿雁玉佩一件,长6.5、宽1.6、高2.5厘米,玉质细腻柔润,使用圆雕技法,用阴刻线表现身体细部,表面抛光。雁身修长,足屈于腹下,长颈,圆眼,扁喙。双雁颈背间有孔便于系带。(图一:1)辽宁省朝阳北塔天宫[6]于1986由北塔联合考古勘察队发掘,并于1988年发现辽代天宫,内藏大批珍宝,其中出土汉白玉雁一件,雁身长5.7厘米,用三角形白玉三面雕刻而成。敛翅,收爪,曲颈回首,贴于脊背,闭目合嘴,卧地憩息。颈下有孔,穿铁钉,原钉于天宫宝盖等供物上。(图一:2)辽宁省阜新市义县清河门辽墓为辽萧慎微祖墓[7],于1950年调查发掘。墓中出土青玉双鹅带盖小盒一件,高9.3、宽3.8、盒腔深6.5、内腔直径1.2厘米,原玉坯为椭圆形子玉,玉工因材就势,雕琢立体双鹅交颈相偎,作蹲伏状,头身皆用细阴线雕刻。自鹅颈向鹅体钻凿管状腔孔,两侧面各有一小孔可供系挂。(图一:3)

金代春水玉主要出土于黑龙江阿城巨源金代齐国王墓、吉林省舒兰县小城子乡完颜希尹墓、黑龙江绥滨奥里米古城附近金墓、哈尔滨新香坊金墓。黑龙江阿城巨源金代齐国王墓[8]出土镂雕鹅衔莲花纹青玉饰两件,缀于青色素罗垂脚幞头边缘左右两侧偏后处,一条青色罗带与玉饰缠绕相连结后,向后垂下成垂脚。幞头高13.4,宽17厘米,垂角长27、宽4-6.5厘米。(图二:1)金代完颜希尹家族墓群[9]位于吉林省舒兰市小城镇马路村境内,第五墓区3号墓A墓主人为完颜希尹之父完颜欢都,墓内出土一木制榫卯式骨灰匣,内置鹘攫鹅形玉饰两件,天鹅展翅引颈奋飞,头、双翅硕大,圆眼,嘴微张,曲颈夸张状细长,身体部分则缩上,不合比例,颈下方雕团状卷云以示其飞翔于空中,海冬青立于天鹅头颈部,昂首回望,体形健硕,圆眼,尖喙,喙末端有锋利的弯钩,右翅伸展,左翅下伸,与左爪位于鹅首,神态自得。(图二:2)黑龙江省绥滨县奥里米古城附近金墓[10]出土的透雕双鹿牌饰一件,白色软玉制成,底宽3.9、高3.5厘米,镂雕,整体呈三角形,构图精美,两侧雕有小树,树下有雌雄双鹿相互顾盼,其上有一引颈展翅的大雁。(图二:3)哈尔滨新香坊金墓[11]位于哈尔滨东南郊阿什河左岸的二级阶地上,墓主人为金代女真贵族,出土玉雕天鹅一对,器物长3.7、高2.6厘米。形制相同,玉质受沁,呈牙骨色,单面透雕,整体构图呈抹圆三角形,天鹅细长颈,卧于荷叶花蕾间,天鹅羽毛、嘴、眼及花蕾花叶均用阴刻线表现。(图二:4)

元代出土春水玉主要有江苏无锡元代钱裕墓、四川省成都市利民巷元代窖藏、甘肃省漳县徐家坪元代汪世显家族墓、上海嘉定区嘉定镇法华塔元代地宫、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东何家村。江苏无锡元代钱裕墓[12]出土玉绦环一件,器长8.3、宽6.7、厚2.2厘米,白玉质,喇叭筒遍布黄土沁及灰斑。其背以椭圆环衬托,以鹘攫天鹅为题材,镂空透雕四层纹饰。以水、荷、莲、芦苇、草卉为背景,天鹅张口嘶鸣,展翅潜入荷丛,荷叶上方有一海东青,勾喙,细身长尾,身长不及所鹅颈,回首寻觅,伺机攫捕。徐琳在《“春水”玉绦环》[13]一文中提到,其与一白玉带钩为整体,带钩高2.4、长7.4、宽2厘米,器身同样遍布土沁及灰斑,钩首扁宽,阴刻莲花、莲蓬,器身镂雕荷花水草纹。两件器物纹饰极为相似,均使用元代常见深层立体雕刻法。(图三:1、图三:2)四川省成都市利民巷元代窖藏[14]出土双鹅形玉带銙一件,长9.8,宽3厘米,白玉质,有少量铁锈沁;天鹅纹玉带扣一对,长9.2,宽4厘米;天鹅纹玉带扣一件,长5.6,宽5厘米,扣后部有八穿孔。甘肃省漳县徐家坪元代汪世显家族墓[15]M8出土滑石雕联珠缘飞鸟纹饰件一件,直径2.8-4厘米,滑石质,受沁后色白,飞鸟周边为一圈联珠纹。1996年初上海嘉定区嘉定镇法华塔元代地宫[16]出土白玉鹅形佩一件,厚0.6、宽3、高2.3厘米,为圆雕,作回首状,头颈与身体形成一穿孔便于携带。(图三:3)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东何家村[17]出土玉鸿雁四件,长3-5厘米,玉质白润,姿态各异,或伸颈前行,或回首扬翅,四只均为长颈短尾,使用浮雕手法,以细阴刻线刻划羽毛及身体各部分,原镶嵌于器物上,构成相互响应的图画。(图三:4)

三、春水玉的特点

大多数学者以杨伯达先生的文章为依据,认为春水玉是以鹘捕鹅雁为主题纹样,以池塘花卉为背衬才是成熟的春水玉,认为目前辽代出土玉器中没有春水玉,最早的春水玉为金代雁穿芦莲式,此观点未免与辽代始创捺钵制度的实际情况有所矛盾,辽代春捺钵为初春时节,春水玉中的芦苇、荷花等植物应为浪漫主义想象,那么抛开这种浪漫主义想象,以春捺钵的具体状况来看,鹅、雁是主要捕猎对象,可以极好地表现春捺钵的主要活动和目的,所以圆雕雁、鹅形玉器与春水玉应属同一类型玉器,亦可归入春水玉范围。

从纹饰构成来看,出土春水玉可分为三式,分别为单体鹅雁式、雁穿芦莲式、鹘捕鹅雁式。单体鹅雁式通常为卧式憩息的形态,敛翅,或有展翅欲飞的形象,如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东何家村出土元代玉鸿雁,但均呈现平和、安详、宁静的意境。多选用近三角形籽料,以较大的平面为底,采用圆雕技法,兼以浅浮雕和阴刻线描绘羽毛及眼部线条,线条有粗细、疏密、深浅之别,以使玉器表现更加形象、生动、具体。如陈国公主墓交颈鸿雁形玉佩及朝阳北塔出土的玉鸿雁,就以玉料之原形稍作加工来表现其交颈而卧、匍匐静止的状态,又以阳纹、阴纹两种线条表现其饱满的羽翅,静中有动,形神兼备,体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自然情趣。雁穿芦莲式以芦莲作为背景,多描写鹅雁藏于芦苇、莲花丛之间,或口衔莲枝。多用单层镂雕,结合阴刻线的手法,具有较强的动感效果,富有层次感,如哈尔滨新香坊金墓出土玉雕天鹅。鹘捕鹅雁式多表现海东青的凶猛及鹅雁惊慌躲藏和青草繁茂、荷莲盛开的捕猎场景,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加入海东青形象,其体态健硕、爪牙锐利,常处于整体画面的上方,或雁鹅的头部,以显示其捕猎者的地位。此类玉器中,使用圆雕或多层立体镂雕法。多层立体镂雕法使春水玉组图层次繁缛密实,器物远近、明暗、虚实布局错落有致,形象丰满,具有强烈的立体透视效果。此类春水玉图案更为繁杂,大量增加荷叶、芦苇等环境景观作为背景,拓展了空间范围,使得春水玉动态感极强,自然逼真。

从使用功能上看,春水玉在日常生活中可用作装饰品,并兼具实用性。部分春水玉或雕琢或以其形态自然形成穿孔,大多有一个穿孔,少数有多个用来系链,此类春水玉多作为佩饰,用于佩饰悬挂,或为刀、剑等器物坠饰。此外春水玉还可作为衣帽装饰或带扣,黑龙江阿城巨源金代齐国王墓出土镂雕鹅衔莲花纹青玉饰两件,即为帽饰,金人多将春水玉用于带銙,虽没有同类玉器出土,但1980年黑龙江阿城县双城村金墓出土三件鹘捕鹅纹鎏金铜腰带饰。《金史·舆服志》记载:“吐鹘,玉为上,金次之,犀象骨角又次之。銙鞓,小者间置于前,大者施于后,左右有变双铊尾,纳方束中,其刻琢多如春水秋山之饰。”[18]不仅如此,金人还将春水题材纹饰绣在衣服上,“其胸臆肩袖,或饰以金绣,其从春水之服则多鹘捕鹅,杂花卉之饰”[19],可见其对春水的喜爱。而元代进一步发展其功能,如江苏无锡元代钱裕墓出土成组玉绦环与带钩,除装饰外还兼具有实用性。除日常生活外,春水玉还可作为宗教用玉,如辽宁朝阳北塔天宫出土汉白玉雁即可用铁钉钉于天宫宝盖等供物上,成为佛塔地宫佛教祭祀用品的装饰。

从春水玉题材的来源看,其产生和发展均来源于生活。春水玉出现于契丹族春捺钵的习俗,契丹族来自于山林湖泊,是一个依靠游牧渔猎经济为生的民族,并因此形成四时捺钵的政治制度。辽代工匠结合民族风俗和游牧生活特点充分发挥个人聪明才智,巧妙构思,将捕猎时的常见场景记录下来,形成风格独特的春水玉。至金元两代,社会主流依然是北方游牧民族,基于同样的经济体系和民族特征,使得春水玉具有可发展的土壤,逐步发展成熟,一旦脱离这种土壤,明代春水玉便开始逐渐衰微,制作工艺开始退步,数量减少,最终进入消亡期。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辽金元出土春水玉器的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春水玉题材起源于辽代春捺钵制度。春捺钵时,契丹民族多用海东青猎捕鹅、雁,后据此制作春水玉,反映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春猎生活,据其形制的不同可分三种类型,分别为单体鹅雁式、雁穿芦莲式、鹘捕鹅雁式;

2.春水玉雕刻技法精湛,多用圆雕及镂雕工艺,兼用阴刻线表现细部,立体效果极强;

3.春水玉在日常生活中可作为佩饰悬坠或器物纹饰以美化形象,还可作为实用器使用,如带钩,同时也可以当作宗教类饰物用在佛塔地宫等地;

猜你喜欢
辽代元代金代
金代张楠墓志考释
金代吏员服饰浅探
对金代提点刑狱的几点认识
长白山册封始于金代
王绎《写像秘诀》中的肖像画技法研究
中国古代琥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