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平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古代社会以及更好地掌握现代汉语的作用。但部分学生怕学文言文,对文言文学习缺乏兴趣。我觉得这种现状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学的乏味造成。因此,如何让初中学生“爱”上文言文,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果呢?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确立目标,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
对文言文中的词、句字面意思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目标之一,但并非仅此而已,学生还要对文章进行适当的鉴赏评析。大多数选入教材的文言文,有很强的文学性,其人物的思想性格,作者的人生态度、理想追求、思想情感以及课文的结构、语言、意境之美,对形成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修养、审美情趣是有很大影响的。如,《愚公移山》《陋室铭》《爱莲说》,其文学价值不言而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确定教学目标,在指导学生掌握文言文基本内容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对文言作品做出适当的鉴赏、评析。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领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这是文言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文言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二、架桥铺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文言文教学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文言文的特点,可以进行以下教学设计。
(一)利用成语、典故、名言警句、历史故事来引入课文
以《出师表》为例,有关三国的故事、人物是家喻户晓的,让学生讲讲他们知道的三国故事,谈谈对人物形象的看法,通过这些将学生自然地引入教学过程。学生在把握历史背景及诸葛亮的人物故事后,对《出师表》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也会容易得多,在学习背诵《出师表》时会感到亲切许多。引导学生掌握文中的成语,如,世外桃源——《桃花源记》、温故知新——《(论语)十则》、刮目相看——《孙权劝学》、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等等。因为学生对这些词语和故事有所耳闻,因此会对它们的出处和相关文章比较感兴趣。
(二)调动学生已有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储备来引入课文
温故知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用地理知识中的长江三峡导入《三峡》,用风景名胜中的“四大名楼”导入《岳阳楼记》等。
(三)下载与课文相关资料导入课文
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完善,我们可以从网上下载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利用多媒体技术为文章配上古典音乐朗读,或采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地展示与课文有关的音像、图片,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三、精彩阅读,体味文言文的美
文言文教学要对学生的情感体验予以充分关注,让学生尝试发掘文言文的美点,加强朗读指导,促进学生从文字浅层到内涵的理解认识转化。
(一)听读探寻美
在课堂上可采取配乐听读,特别是教学那些短小优美的抒情小品时,这种方法更是适宜。以《陋室铭》为例,在幽雅的古乐曲中,声情并茂地朗读,聆听此铭,更觉情与景会,事与心谐。听着听着,不觉此室之陋,但觉此室之雅。眼前浮现环境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人文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心境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全文抒发了作者旷达致远,不同流俗的高洁品质。为了强化这种感受,可重復播放,并让学生闭上眼睛,默默地体会,调动起自己的情感体验与想象,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
(二)议读体验美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读并相互讨论来感受美点,具体可用说、读、论、评等方法。如上《记承天寺夜游》,告诉学生描写的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引导学生初步体会这篇游记以真情实感为基础,信手拈来,如行云流水的美感。由于文字浅显,完全可采用“说、读、论、评”方法。第一阶段: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文字找出来并把阅读的初步感受告诉同桌,然后同桌之间进行讨论交流;第二阶段:由每个讨论小组推荐一至二名学生上台陈述小组的审美体验结果;第三阶段:学生审美信息评述,由教师对学生的观点、看法进行讲评,或由学生进行评点。在这里,教师的评讲尤为重要。它对学生的审美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也就是说,我们要让课堂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鉴赏、自主审美活动。
(三)品读再现美
在对文言文精彩片段的欣赏上,教师尤其要加大对学生的指导和鼓励,让学生有品读的意识和方法,具体可从文字语言、内容情感、表现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只有放手让学生试着去体验文言文的美,融入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融入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才是符合新课标精神并受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
四、温故知新,保证学习质量
要想使知识在头脑中长期保存,必须经过复习,重复学习的次数越多,记得越牢。对于复习,教师可以采取背诵——默写——翻译——提问——自测五个步骤进行。比如复习《爱莲说》,首先不定期抽查背诵,然后让学生默写含有难解字的句子或关键性的段落。最后,让学生自己出一份习题进行自测。利用这种方法,学生反复学习又不至于机械重复,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他们的记忆力。
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让学生接触语文,走进语文,而学习文言文更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与之对话,与之交流,尽可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空间,让学生领悟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我们只有解除束缚,大胆创新,才能使文言文教学教得新、教得好、教出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