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平
摘 要 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展开写作训练,其感知体验更为深刻而丰富,教师要做好写作任务群设计,及时做出写作引导,促使学生自觉展开任务探索,在任务操作过程中培养写作能力。初中生写作方法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教师展开学情分析,针对学生写作存在问题做出积极应对,推出矫正性写作任务群,能够对学生写作带来纠偏作用。
关键词 写作教学 任务驱动 设计策略 素材整合 生活对接 读写活动
写作教学中,教师借助任务群设计能够顺利启动学生写作思维,调动学生参与写作训练的主动性。教师要精选设计角度,提升任务群设计针对性,素材整合任务、生活对接任务、读写情境任务、评价应用任务,都具有极高的适合性。
一、设计素材整合任务
教师借助写作任务群展开教学设计和调度,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研学机会。学生进入写作学习环节,需要占据丰富素材资源。为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素材积累题库。教师要组织学生参与素材整合行动,以任务形式推出素材整理活动,让学生借助多种信息渠道搜集写作素材。
如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出人物的精神》写作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写作内容,然后集体讨论,推荐《我的朋友》为写作题目。单元写作主题是“写出人物精神”,教师从选材角度展开任务设计:
任务一,回顾与朋友的交往经历,选择有代表性的事件,揭示朋友的精神,突出其正能量。
任务二,进入学习小组,展示自己的写作素材,接受集体的讨论和确认,然后进入写作构建环节。
教师提出选材要求,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学生主动展示选材方案,接受集体讨论和评价,形成集体验收效果。教师指导学生展开写作选材讨论,学生回馈主动,从集体讨论中获得一定启示,能够快速矫正写作方向,自然建立写作构建体系。
学生进入选材环节,教师及时跟进观察指导,组织学生展开集体讨论和评价活动,为学生选材提供更多正面意见,大大提升写作选材品質,确保学生写作顺利展开。学生对选材比较敏感,在具体操作中也会遇到一些困惑。教师及时出手,设计选材讨论任务,为学生带来交流机会,其助学效果显著。学生在选材中存在问题呈现差异性,教师需要做理性分析,以便做出指导调整。
二、设计生活对接任务
写作与生活认知存在必然联系,教师从生活对接角度,推出一些观察、调查、讨论、分析、归结写作任务,让学生感受写作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观察和实践中建立写作认知。
教师有意识做生活对接引导,能够给学生带来不少写作启示,促使学生写作思维的顺利启动。如第三单元写作训练《抓住细节》,教师可重点推荐写作题目《照片里的故事》,要求学生结合家庭相册展开写作,挑选最适合的照片,通过细节描写展示照片背后的故事,要展现整个事情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特别是高潮部分,需要重点叙述和描绘,关注更多细节内容,呈现更多生活化情节,表现人物鲜活性格,彰显写作主旨和作者情感。学生选择家庭相册进行观察和筛选,确认写作方向,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活动,为学生写作提供更多互动机会,让更多学生能够顺利进入写作环节。学生对细节描写不是很重视,教师以任务形式展开推荐行动,为学生带来更多写作支持。
教师设计写作主题,要求学生进入家庭生活展开故事搜集,围绕照片背后故事进行写作,引发学生写作热情。从学生写作表现可以看出,教师生活对接任务设计是合适的,能激活学生写作思维,为学生带来更多写作启示,学生细节写作完成得较为出色。
三、设计读写活动任务
教师设计读写学习情境任务能够对学生多种感官带来一定触动,促使学生顺利进入到写作创作之中。阅读鉴赏、读写展评、生活写生、方法交流、实地观察、社会调查、演讲比赛、即兴作文等,都属于读写活动范畴,教师以写作任务形式推出,能够给学生创造更多写作探索的机会。学生对多种有趣的写作活动有更多期待,教师针对学生写作要求做出合理安排,能够创造丰富写作动机。
学生对写作活动比较有热情,教师要做好任务筛选,利用任务展开调度,促使学生自然进入到写作环节,在创造性学习中达成写作学习目标。如《怎样选材》专题写作中,教师要求学生自主选择写作主题,可以是《晒晒我们班的“牛人”》,也可以是《我的一天》,然后组织学生进行选材讨论。在选材讨论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些例文,要求学生做先期阅读,然后讨论。从选材角度展开探究,通过横向比较,促使学生建立选材意识。为理清学生写作方向,教师要求学生介绍自己的选材构思,学生积极发言,多种选材方案涌现出来。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对学生选材设计进行点评,重点推荐一些经典的选材设计方案,学生从比较分析中建立选材意识。
教师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主题、组织学生阅读例文、交流选材情况、评价推荐选材,这些内容都带有任务属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研学思考的机会。选材是写作最为关键的步骤,教师对此要有准确判断,及时做出引导,为学生规划清晰选材路径,能够创造更多写作训练契机。有阅读、有比较、有交流,教师借助任务展开写作指导和组织,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四、设计评价应用任务
写作教学程序众多,教师要特别关注展评环节的设计,组织学生主动进入到交流活动之中,能够创造丰富感知体验机会。学生大多不喜欢写作,其原因众多,缺少方法应用是重要原因。教师组织多种形式的写作展评活动,以任务形式做推介,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写作研学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热情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写作难题,教师要做创新探索,为学生带来更多鲜活的写作体验。
教师设计写作任务时,要做好学情分析,针对学生素材积累实际做出妥善安排,确保学生写作顺利推进。如《文从字顺》专题写作,要求学生课前搜集关于“月亮”的诗文名句,体会名人墨客为什么推崇月亮,寄托了哪些情感。学生根据教师任务展开行动,很快就积累不少关于月亮的名句,积极开展讨论交流,对月亮情结展开专题讨论。进入写作环节,教师跟进观察学生写作表现,提醒学生寻找适合的角度描绘月亮,写出对月亮的感受。在写作评价阶段,教师组织学生进入学习小组,先做自评,介绍写作构思过程,做出归结性评价。学生自评之后,教师再度设计互动评价,学生积极回馈,课堂进入多重互动环节。
教师从写作准备到写作评价,每一个环节都要及时给予关注和指导,为学生规划清晰操作路径,特别是评价任务的设置,促使学生尽快进入互动交流环节,在多重评价中形成写作认知。学生对自主评价和互动评价都比较敏感,教师抓住学生写作心理展开设计,学生回馈积极,说明教师写作评价任务设计是比较适合的。
学生进入写作任务操作环节,教师要做好跟进观察,针对学生写作任务执行情况做出方法指导,组织学生进行任务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学法共享中建立写作基础能力。写作教学关涉诸多内容和环节,教师借助任务驱动进行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切实的帮助,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索和尝试中历练写作能力。
[作者通联:甘肃庆阳市镇原县新城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