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成维度和当代价值探析

2023-05-21 21:27苏峰郑琪
文教资料 2023年4期
关键词:世界历史美好生活人类命运共同体

苏峰 郑琪

摘 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中央在系统研判当今世界之大变局的基础上,综合多个维度提出的解决全球问题、优化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经济贸易的全球化是其形成的现实维度,世界历史的更迭演进是其形成的历史维度,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与中国传统“和”文化是其形成的理论维度。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迈向共产主义社会的有益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国际体系,为各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提供了更多可能,为世界朝着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提供了新方向新思路。

关键词:全球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历史 真正共同体 美好生活

当今世界机遇与挑战并存,各国间交往日益频繁,联系愈加紧密,在客观上形成了命运共同体。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面对人类社会出现的一系列新变化新问题,迫切需要新的应对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立足中国、放眼全球,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力量,在复杂的世界局势当中熠熠生辉,展现出大国担当。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对该理念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化认识、指导实践,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成维度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仍在不断的丰富和完善之中。2012年,我党在十八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报告指出,“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1]。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的演讲中提到:“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这次演讲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做了进一步阐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是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3]的世界。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任务之一,中国将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2年到2022年间,各种合作组织和区域共同体相继成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以独特的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家团结在一起,各国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勠力同心,创造人类更加安全、繁荣、美丽的未来。

(一)现实维度:全球化时代人类命运相连

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人类社会交往的扩大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资本主义从欧洲海岸扩散到全世界,所有国家和民族都卷入全球化的浪潮之中。同时,日益深入的全球化进程反过来又推动了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和人类社会交往层次的扩大,各国或多或少都在世界市场的交往当中受益,各国之间的联系空前紧密、共同利益不断扩大。世界一体化的客观趋势不可阻挡,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与此同时,霸权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思维盛行,国际局势暗流涌动,全球性危机和世界性问题层出不穷。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没有变,全球化已经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机遇和危机并存是全球化的一大特征,人类的命运相连在同一艘船上,各个国家间共同利益与共同风险呈正比态势发展。是抓住机遇共同发展还是封闭自守避免危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以开放、合作、包容的态度应对全球事务,实现发展责任共担、问题共商、成果共享。全球化时代合作共赢将是最好的出路,构建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必然的选择。

(二)历史维度:世界历史发展进入新阶段

世界历史是一个渐进性发展的过程,生产力的发展和交往的扩大化是世界历史形成的两个关键因素。在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历史还只是单个人的历史,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资源匮乏,人们的活动范围仅局限在某一个国家或者某一个区域。新航路的开辟、美洲大陆的发现开启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阶段,也将世界各地的隔绝状态打破,世界历史的巨幅画卷在殖民者的探索当中徐徐展开。“冒险者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日益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4],即世界历史阶段。

资产阶级在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主体作用,正是资本无限扩张和不断增殖的内在属性使得世界历史成为可能并迅速发展成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了完全不同于埃及金字塔、罗马水道和哥特式教堂的奇迹”,带领人类从农业文明时代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从狭隘的民族国家阶段进入世界历史阶段。虽然资本主义对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决定了其作用是有限的,一方面,资本主义制度的内部根本性矛盾无法解决,经济危机仍在循环之中;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奉行的“西方中心主义”,从本质上来讲是阻碍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暴露得更加彻底,资本主义国家企图将自身利益凌驾于他国利益之上的不义行径昭然若揭。透过马克思世界歷史理论可以发现,社会主义制度将在更高层次上推动世界历史的深入发展。

(三)理论维度:共同体思想与“和”文化的融合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背后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和理论支撑,包括马克思的真正共同体思想以及中国传统的“和”文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结晶。

1. 一脉相承的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真正共同体建立在对虚幻共同体的扬弃之上,在真正的共同体社会中,没有阶级对抗和剥削压迫,私有制被消灭,人人生而平等,实现自然、人类、社会三者的和谐统一。

真正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生根发芽的思想源泉,后者是当代共产党人为促进人类发展、解决世界问题的创造性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真正共同体基础上的初步探索。首先,从出发点和落脚点上看,两者都关注作为主体的“人”。真正的共同体从“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从而超越国家和市民社会的限制,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倡导的,无论是团结合作应对威胁,还是共利共赢创新发展,最终目的都是更好地满足我国和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其次,从方法路径上看,两者都强调发展。真正的共同体的实现,必须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富裕的条件下。想要真正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发达的生产力、完善的生产关系缺一不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也需要发展生产力,中国重视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向需要帮助的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通过国与国之间的通力合作、互利共赢,以期实现国家间共同利益的最大化。最后,从逻辑意蕴上看,两者都主张消灭不平等。虚幻共同体中私有制的背后逻辑就是不平等,在私有制条件下社会贫富差距巨大,阶级对立严重,即使拥有发达的生产力也无法真正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而要建立真正的共同体,必须消灭私有制。真正的共同体是对虚幻共同体的批判和超越,必将代替虚幻的共同体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体形态,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在理论和实践双重维度上跨越私有制下的“西方中心主义”,必将推动国际体系朝着公平正义的方向发展。

2. 秉承贯通传统的“和”文化

西方文明观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欧美国家以发达的生产力为傲,自诩西方价值观为“普世价值”,但事实上西方文明观与“普世价值”恰恰是背道而驰的。纵观西方历史不难发现,暴力和冲突意识是西方世界秩序观念的核心,霸权主义逻辑、零和竞争思维等都是西方文明观的弊病所在。西方文明观极度追求权力和利益,罔顾公平正义,把一切社会关系纳入冰冷的商业关系之中,与人类社会追求美好生活的深层发展逻辑相排斥。

与西方文明观不同,中国传统“和”文化蕴涵深厚、包罗万象。“和”有和谐、和平以及协同、包容的意思,所谓“天下大同,美美与共”正是对“和”文化的生动表达。中国传统“和”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大一统”理念是中国历史上“和”文化的典型写照。国家统一是历代王朝追求的共同目标。“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关键。“和”文化在中华文化几千年历史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滋养着爱好和平的中华儿女,渗透在中华民族的方方面面,指引着中华儿女团结奋斗。在“和”文化孕育下的“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7]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东方文明观为基础,同西方文明观相区别,在中华民族传统“和”文化中汲取智慧、孕育成长。与奉行重利轻义、强权至上、暴力扩张理念的西方文明观相比,中国传统“和”文化更加推崇重义轻利、和谐合作、共生共赢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和”文化和人类文明有机融合,实现了将“和”文化从指导中华民族共同体到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转变,为当今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新活力。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代价值

(一)构筑通往真正共同体的中间桥梁

真正共同体思想是无产阶级推进全人类“自由联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完成自身解放的伟大学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的最新成果和创造性实践,为通往真正的共同体构筑起桥梁。人类社会进入真正共同体形态的历程道阻且长,由于受到所处时代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限制,因而马克思和恩格斯真正的共同体思想未得到实践,只在理论层面为人类解放提供思想指引,并没有指出明确的现实道路。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好继承者和实践者,自然而然地接过实现真正共同体思想的接力棒,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探索,并成功找到一条通往真正共同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道路。

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历久弥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当今世界形势呈现出全球化、多极化、多样化的发展态势,虽然各国生产力水平较20世纪都有所发展,但依旧不平衡、不稳定,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既有冲突对抗也有合作互惠。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洞察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真相,全面总结世界历史发展趋势,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激活了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的生命力,构筑起通往真正共同体的中间桥梁。

(二)构建国际体系全方位发展新格局

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局势发生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各国获得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但近些年来,西方国家单边主义复苏,贸易保护主义盛行,霸权主义抬头,局部战争频发,世界仍不太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前途所在。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引领下,各国人民将团结合作,共同推动构建独立自主、平等协商、结伴而不结盟、合作而不对抗的国际政治新格局;构建开放包容、互利共赢,共享发展权利、共享发展成果的国际经济新格局;构建求同存异、借鉴交流,推动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国际文化新格局;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生态新格局。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整體视野,普遍关怀创造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推动构建了国际体系全方位发展新格局,为全球发展带来新治力、新活力、新动力。

(三)实现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美好生活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追求,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向往。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8],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美好生活的意蕴十分丰富,兼具主观性与客观性,与我们常说的“幸福”概念十分相似,是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统一。人作为一种类存在物,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相同的,这种向往不分种族、不分国籍,具有广泛的普适性。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实现美好生活是统一的,让全世界人民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不懈追求。从国际环境上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反对零和博弈、强权政治思维和各种形式的军事冲突,致力于建设和谐稳定的国际格局,主张国与国之间以对话协商、求同存异的方式合理解决争端,从而为实现各国人民的美好生活创造一个稳定安全的国际环境。从发展方式上看,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国与国之间互利合作,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共赢理念,推进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发展机会均等,发展更加平衡,发展成效显著,从而为实现各国人民的美好生活创造可持续的发展条件。从价值引领上看,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共同价值替代西方资本主导下的所谓“普世价值”,打破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美梦,为世界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提供正确的价值指引。

三、结语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往各自为政的发展模式将逐渐被淘汰,人类社会必然要经历从“单一”到“多元”,再从“多元”到“合一”的历史发展进程。当前人类社会正处在第二个进程之中,值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中国共产党人站在世界历史进程的高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世界之变中寻找机遇,以高超的智慧和勇毅的担当为全球的未来发展布局谋划,将大国风采展现得淋漓尽致。在生产力进步的推动下,世界交往不断深化和扩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结合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推动全球发展、解决全球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说服力。逻辑和实践层面都已证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最佳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路,定将是一条人类自由解放、全面发展之路,是一条人类社会持久和平、普遍繁荣之路。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09.

[2] 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N].人民日报,2013-03-24.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0.

[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

[6] 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N].人民日报,2017-12-02.

[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40.

[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33.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玛莎·努斯鲍姆‘好生活思想研究” (19ZXE252)。

猜你喜欢
世界历史美好生活人类命运共同体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卖套房子半生无忧?谁摧毁了北京精明夫妻的“美好生活”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精明夫妻卖北京房子欲半生无忧,不料“美好生活”以血腥收场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国际左翼力量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思考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乌托邦思想、工程及其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