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消防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成为现代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不重视的关键内容。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消防教育融入科学课堂之中,借助物理与化学知识原理,解释消防活动中的各种手段与方法,不仅可以提高科学课程的趣味性与有效性,而且能够潜移默化落实消防安全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消防意识与安全防护能力。本文通过分析消防教育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价值,进而提出小学科学课堂上的消防教育实施路径与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消防安全;教育改革;教学融合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影响青少年安全的因素也在逐步减少。消防事故是当前对青少年儿童影响最大的事故类型之一,因此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学校教育必须将消防安全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进一步提升当代青少年的安全防护意识,使其健康成长。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结合科学课程的特征与内容,融入消防安全元素,实现科学课程与消防教育的深度融合。
一、消防教育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一)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消防教育,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一方面,可以借助科学课堂知识、实验与活动等,使学生认识到消防事故的危害,督促学生培养安全意识,避免做出引发消防安全事故的行为,使学生自主营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降低消防事故对学生造成的影响,达到防患于未然[1]。另一方面,结合科学课堂,教师可以更直接清楚讲述火灾发生原理以及防护方法,让学生在真正遇到消防事故时,能够做出科学的选择与行动。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安全保护能力,还能使学生配合消防紧急预案,根据组织安排有条不紊撤离,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安全性。
(二)提高课程教学实效
消防教育融入小学课堂教学,可以强化科学课程的有效性。
1.消防教育融入为科学课程,增添了教材外的新内容,不仅使课程多元化,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具生活化的活动,帮助学生结合生活常识了解科学知识,提高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全方位理解。
2.消防教育的融合需要教师选择合适的载体,尤其在生活情境、课堂现实、课下活动等环节中,可以让学生对消防相关的科学知识有深入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趣味性,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实践探索的想法,实现提升课程教学成效的目的。
3.在现代素质教育体系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学生为本是教师教学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消防教育的融入,为教师提供了開展实验、活动元素与主题的同时,还能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其中,获得自主表达、合作、讨论、实践的学习空间,达到提高学生主体性的目的与效果。
二、当前小学课堂教学中消防教育的应用问题
(一)教师缺乏消防教育意识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消防安全教育意识,没有认识到消防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与应用价值。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既没有将消防安全融入课堂,也没有积极组织消防安全活动、实验等,导致科学课程中缺乏消防教育的融入与引导,无法达到提升学生消防安全意识的目的。
(二)融合缺乏衔接引导
在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很多教师意识到了消防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会适当引入消防安全教育内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较大的问题与缺陷。一方面,教师未能将消防安全教育融入科学课堂中,没有让学生借助消防安全相关资源深刻理解科学理论与知识内涵,同时没有借助科学理论解释和阐述消防安全活动原理,导致二者相互影响[2]。另一方面,教师未能创设符合消防安全元素的呈现载体,如生活情境、案例、活动、实验等,导致教师只能采取主动讲解的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自主性需求,使得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受到影响。
(三)消防安全教育缺乏实践
消防安全教育有着鲜明的实践性特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在融合时更注重意识建设与思维强调,主要采用理论解释的方式,为学生说明消防安全事故中相关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认知与自我防护能力。由于以上原因,教师没有组织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演习或实践,导致学生缺乏实践消防技能与临危不惧的心理承受能力,在真正遇到消防事故时,无法将掌握的紧急情况应对技能充分应用在实践中。
三、消防教育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实践路径
(一)以生活情境为基础,强化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
生活情境是消防安全知识与科学学科融合的重要载体,可以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与思考的空间,还能让学生结合生活常识与经验,使其保持更积极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意识观念,显著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三个层次的情境引导开展消防教育活动。一要借助学生自主认知与了解创建情境基础,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与思考;二要借助真实情境案例,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思路与方法;三要让学生结合情境与生活经验总结相关知识,以此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3]。
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提出情境相关的要素与内容,避免情境创设的刻意特征,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可以提出情境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都接触过哪些消防安全知识呢?在该问题引导下,学生即可结合生活经验与常识展开讨论分享。有学生提出,妈妈在炒菜时炒锅燃起火焰,可以使用锅盖将其盖严后扑灭。还有学生提出,在发生火灾时,可以使用喷水、二氧化碳灭火器等设备进行灭火[4]。其次,教师应创建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办法。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情境视频,通过动画模拟展示某房间失火情况,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你在该房间中发现火灾情况,你要怎么选择才能逃生呢?在该情境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建立小组讨论,并让各小组选出代表上台分享其成果。其中有小组提出,发生火灾时要优先观察火情是否为初始火灾,如果火势较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裹上湿被子逃出房间。通过学生分享与讨论,可以让学生不断完善解决方式与思路,教师可以在最后提出最科学的解决思路与办法[5]。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表演,让不同的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选择发现火情时要做的事情,通过合理安排顺序,尽可能完成求生目标。与此同时,通过学生的情境实践演出,可以为其他学生展示发生火灾时的正确逃生或求救方法,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课堂实验为依据,丰富学生的消防科学知识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实验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消防科学知识。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小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情况下消防事故的安全风险与防护手段,让学生掌握解决消防事故中用到的科学知识,达到用实践强化认知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展示部分具有较高危险性的实验过程,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与科学知识。
首先,教师应掌握生活小实验的融合设计方法。例如,在学习“水”这一章节相关的课程内容时,可以融入与消防相关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点燃一支蜡烛或一张纸,而后用水将其扑灭,通过简单的实验,向学生提问:水是否具备灭火能力?它为什么能灭火呢?通过这样的简单问题引导,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或合作讨论,并由此提出相应的结论与猜想。有学生提出:因为水是不可燃的。基于此,教师则可以为学生演示“钠与水”的反應实验,让学生观察钠在水中“燃烧”的状态。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水并不能扑灭所有的火,还能逐步了解水灭火的原理。水汽化过程中吸收大量热量,导致可燃物降温到燃点以下,同时水还具备稀释、溶解、乳化等作用,可以达到灭火的效果[6]。其次,针对具有危险性或者无法在课堂中展示的实验,教师可以采用演示实验的方式进行介绍。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演示一段实验内容,当油锅不断加热时,油温达到某个温度就会燃烧,而这时如果将水泼上去,燃烧的油就会迅速四溅,不仅容易烧伤周边人的身体,甚至还会将周边的物品点燃。通过这样的演示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在灭火过程中,水并不一定是通用的资源。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总结,针对油类、化学品、电路起火等现象,避免使用水灭火和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三)以课外实践为路径,增强学生的消防实践能力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消防安全教育内容外,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消防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消防安全技能。
首先,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有条件的学校应为师生提供灭火器,同时教师可以组织高年级学生学习使用各种灭火器。例如,使用干粉灭火器时,需要先拔掉保险销,其中一只手握住喷嘴位置,另一只手紧握压柄,将喷出的干粉正对起火处;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要先拔掉保险销,而后握紧压柄开关将其喷出[7]。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还要让学生认识到干粉灭火器主要用于固体或液体火灾事故,而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用于图书、档案、仪器设备等火灾事故。其次,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学习外,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学校的安全通道及其标志,如果发现标志不正确或已经无法正确指示,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自主绘制安全通道标志,为全体师生提供重要的安全服务,营造健康安全的校园环境。最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察学校或家庭中可能存在的消防安全风险,如有些农村学生家中堆放的柴火堆位置靠近火炉、电线老化外露等[8]。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动手或邀请家长帮助的方式,消除家庭中可能存在消防安全风险隐患。
(四)以宣传教育为依托,营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积极宣传消防安全的意识与能力,引导全体学生共同构建安全的校园生活环境,尽可能避免消防事故的发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制作消防安全宣传板报。要求学生自主创作板报,通过画图和写字的方式,记录实际生活中常见火灾的预防方法与逃生方式。例如,有学生在板报中突出了三点要素:发现火灾要及时报警,报警电话119;报火警时要冷静,讲清着火单位、地址、物质以及火势大小,更要说明是否有人被困,留下姓名和联系方式;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观察隐匿火情的习惯,发现风险及时汇报与解决。当学生绘制完成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自己绘制的板报张贴在街道墙壁上,进行宣传教育与传播。教师可以借助顺口溜、儿歌等方式让学生总结消防安全相关内容。例如,“电气线路需保护,防止漏电和短路。电线铺设讲规范,破损老化及时更换。使用合格接线板,私拉乱接埋隐患。停电不忘拉电闸,防止通电引火烧”等,让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传播消防安全知识,营造良好消防安全环境[9]。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深度融入消防安全教育内容,强化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应通过生活情境、课堂实验、课外实践、宣传教育等载体与活动平台,从各个层面强化学生对消防安全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达到强化学生安全防护意识、提高学生消防科学知识水平、增强学生消防实践能力、营造良好消防安全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太山.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实施策略[J].青海教育,2023(Z3):96.
[2]李少钰.幼儿园消防安全教育实施途径[J].山西教育(幼教),2023(05):66-67.
[3]潘文峥,程程.扎根教学一线,谱写消防教育新篇[J].中国安全生产,2023,18(03):60-63.
[4]赵锦祯.浅析面向学生群体开展消防安全科普教育的重要意义[C].2022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2022.
[5]陈星星.小学《消防安全教育》系列科普微课的设计与开发[D].扬州大学,2022.
[6]陈荟夙.基于学习支架的增强现实儿童消防教育游戏设计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23.
[7]薛艺.消防进校园平安到永远——在班级管理中进行消防安全教育[J].平安校园,2022(01):88-90.
[8]田一凡.小学校园消防安全风险管理及教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21.
[9]杨彭.校园安全精心守护——浅谈小学生消防安全教育意识培养[J].基础教育论坛,2021(04):101+103.
作者简介:丁青楠(1981- ),女,汉族,甘肃康乐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