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视域下的初中散文教学研究

2023-05-16 09:18于娇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24期
关键词:语用学散文教学初中语文

于娇

【摘 要】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生命體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语言运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初中散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感知能力,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可基于语用学,采取“遵循关联理论,掌握主客观言说对象的联系;借助文本语境,密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基于言语行为理论,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践”等策略,提高学生的认知推理能力和阅读能力。

【关键词】语用学 初中语文 散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24-74-03

初中散文富有魅力,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思想内涵,可以给学生带来美的熏陶和启迪,因此初中散文教学极为重要。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学方式死板等导致散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在语言文字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将语用学的相关理论运用到初中散文教学中,是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回应。语用学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基础上,从新的角度为语文教学设计具有深度的教学活动,能够更深入地帮助学生感受散文之事、散文之情,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语文教学更加高效。

一、初中散文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初中散文教学存在一定问题,导致初中散文教学功能未得到有效体现。通过对初中语文课例进行分析,笔者从中主要发现以下问题:

(一)忽视主客观言说对象的联系

散文是作者对实际生活中经历和接触的客观对象进行的真实记录与感情抒发。散文的主观言说对象,即文章中真实的个人主观情感;散文的客观言说对象,即引起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包括文章中的事件、自然景色以及社会环境等。在进行散文教学时,教师应该以主客观两个言说对象为切入点,当学生清楚把握了这两个言说对象时,也就明白了这篇散文的重点内容及思想感情。但是,当前的初中散文教学忽视主客观言说对象的联系,仅是列举出文中出现的景物、事物等,而后在课堂结束时总结作者感情。

(二)忽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尽量贴近生活,还原生活,与学生独特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将教学活动寓于真正的社会生活中,在学习、运用语文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但是当前的初中散文教学忽视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很多教师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文章大意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却未将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忽略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关联。

(三)忽视对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的实践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有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依旧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以讲解、讲授为主,缺少实际的言语训练,这样就无法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随着教育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目前的初中散文教学中存在上述问题,学生基本上可以了解文章所讲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但是难以通过语言进入作者的“内心”,对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入散文的意境中真切地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以及对所学知识进行熟练运用等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将语用学运用于初中散文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言语技能,而且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语用学视域下的初中散文教学策略优化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分支之一,是一门研究语言运用及其规律的语言学科。“语用学从指号的解释者的全部行为中来研究指号的起源、应用与效果。”[1]语用学是从事语言应用研究的新兴学科,最基本的研究角度是研究语境及言语行为的意义。

基于初中散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将语用学理论引入初中散文教学实践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关联理论来指导学生把握主客观言说对象的联系;借助文本语境,密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遵循言语行为理论,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践。

(一)遵循关联理论,掌握主客观言说对象的联系

关联理论是语用学理论之一。在一定条件下因新的话语产生语境效果后,对话双方就交际这种认知活动也就具有了关联性。关联性随着语境效果的扩大而加强。将这一理论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改变单一的、机械的教与学的模式,能够让语文教学更加多样化、灵活化,能够将教学内容密切化,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能力。

关联理论的应用可以理解为一个推理过程,即学生根据散文中提供的明示信息去获取文章中作者所隐含的意图。散文教学不是单纯解释字面意思,还涉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本中客观形象之间的相互作用。“散文贵在有‘我,品读散文的关键,是要体会作者的个人性情、微妙情绪和独特感悟。”[2]在散文教学中,教师采用关联阅读,让文本段落之间或者文本与文本之间产生联系,在彼此互动的联系中更好地挖掘文本深意,产生更高效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关联性阅读和学习的思维。

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特点,采用关联阅读进行教学,以达到加强主客观言说对象联系的目的,使学生能够准确通过作者笔下所描写的客观事物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先通过多层朗读,读懂文意。再运用关联阅读的方法,去感受济南冬景、作者之情。第一层关联,关联文和景,引导学生感受济南冬景。利用“文中找景”的方法,去抓住文和景两方面的关联。文中“一圈小山”和“下点小雪”需要借助联想这一“桥梁”打通文景关联,由“字”见“形”。在“字”与“形”的转化中,打通了抽象文字与具象画面之间的通道,学生自然而然便体会到文中有景、景中有文,继而准确找到作者所要描述的客观言说对象。第二层关联,关联景和景色欣赏,引导学生感受景之美。教师通过借景寻文引导学生将老舍笔下所描写的济南冬景转化为学生心中之景,由心中之景,感冬景之美。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笔下冬景之美、身边冬景之美。第三层关联,关联景与情,引导学生去感受景之情、作者之情。学生在静读、品味、学习中,走进老舍的内心,仿佛见其景,感其念,察其情,入文境,更入心境,即通过客观言说对象来把握主观言说对象。第四层关联,全面关联,将文、景、情与资料进行打通,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所表达出来的真实的个人主观情感与引起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的统一。

散文具有意境深邃、诗意浓郁的特点。在此篇散文教学中,教师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学习实际需求,运用多层次关联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去理解文本,让零散的、块状的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建立立体化的思维结构,从而准确抓取文中所描写的具体的客观景物,感受作者暗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二)借助文本语境,密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语境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所处的环境。“语境不仅仅限于客观环境等非语言环境、话语本身等语言环境。”[3]狭义的语境,即日常生活中通常所讲的上下文,是指语言内部上下文,也叫作语言内部语境。广义的语境,即文化语境、历史语境、社交语境、情景语境,它涵盖很多因素,包括社会政治背景、社会历史背景及交际双方心理因素等,也叫作语言外部语境。

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是语言的两种形式。所有的口头语言活动和书面语言活动都是存在于一定的语境背景中的,作为语用学组成的一部分,它们对语用学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语境无处不在,语言的运用离不开语境,任何文本内容都是语境的产物。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言语交流离不开特定的语境。学生能否正确地判断出一句话的真正意蕴取决于语境的因素。语境包括交际时的具体场合(如时间、地点、话题)、交际活动的参加者。教师的语言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还要结合教师的生活经验和教学特色展现教师魅力,关注教学与语境的协调关系。

例如在讲解《秋天的怀念》时,特定的季节前提有助于教师营造出肃静低沉的氛围。教师引导学生带着怀念的情绪在语境中自主地感受人物感情,想想母亲是怎么关怀“我”的,作者是如何将对母亲的深情寄于文字中的。文章首段是关于母亲的语言描写,教师对此进行分析时,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语境的方法,从而发现:“我”瘫痪之后,母亲便将所有精力放在“我”身上,母亲常来安慰“我”,以至于无心关照她的花;母亲想推“我”去看花,甚至她已经身患重病。从中不难看出,母亲的爱是深沉而又伟大的。其中母亲说的“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语言质朴,联系说话的时间(“我”下肢瘫痪、母亲生病)、地点(在沉寂的小屋里),可以得出,这是一位重病缠身的妇人对下肢瘫痪儿子的安慰,也是对自己身体健康的祈求,这也是口头语言感染力强的体现。学生可以回想生活中母亲关心的话语,加强对文章的感悟。在文章末段,“我”还是去看了菊花,只不过身边的人不是母亲。作者用大量笔墨描绘的菊花也许就夹杂着作者对母亲不可言说的深切思念。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具有独特意义的事物寄托着母亲对自己的爱。将抽象的散文转化为实际的事物从而获得独特的生活感悟,这样也就密切了文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话语是反映生活体验的,话语的关联性体现在生活体验的关联,话语关联的紧密程度体现生活的紧密程度。”利用散文当中与生活当中相结合的巧妙之处进行引入和指导,充分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深度探索文章中的内外部语境,以学生为主、以生活为主,巧妙创设散文情境与感悟生活教育的密切联系,将散文中的语言运用到能让学生感受到的生活语境中去,让学生真正地明白散文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三)基于言语行为理论,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践

语言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种交际行为。关注言语行为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们的语用意识。言语行为理论作为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旨在回答语言是如何用到“行”之中的,体现了“言则行”这样的语言观。言语行为理论从社会功能出发,研究语言行事,即以言行事。随着该理论的不断发展,言语行为理论也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

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根本方法,读写结合教学方向需要根据文本和写作需要来定。在散文中对读写结合点进行发掘与选取,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写作训练重点,教师要找准读写结合的落脚点与训练点,充分利用好教材,结合课文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例如在《荷塘月色》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先概括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交代作者深夜于荷塘赏月的原因。第三部分(最后两段):通过描写江南采莲旧俗,进而表达对江南的惦念之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二部分由学生总结,教师示范较难概括的段落,学生仿写较易概括的段落,这样对学生进行概说训练,并尽量统一句式。这个板块的训练,既是概括训练,也是仿写训练;既是思维训练,更是语言训练。同时进行段落品析,先让学生反复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反复地品味其语言与意境,再让学生说出美之所在。由读到说,语言实践的目的又进了一步。在讲解第三部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问题:以前有人将教材中采莲的这段文字删掉,后来又加上了,那么这两段文字是否应该省略掉?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采莲赋》描写的是采莲闹境,但是放到课文情境中,作者所表达的是通过此境,表达出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西洲曲》与爱情有关,诗里描写少女在采莲时思念自己的心上人。结合上下文语境可以得出,作者用诗中采莲时欢快的场景来对比自己的心情,从而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散文中出现的不同语境会产生不同含义的语句,在进行教学实践时,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细致分析和体会,使学生真实地感受文章之情及文中之意。同时,教师还应该落实文章的言语行为意义,在学生切实了解并感悟文中之事、文中之情后,使其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将言行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从语用学的视角来进行初中散文教学对学生的语言学習及实践有着很大帮助。利用语用学的研究核心对初中散文课程进行教学是学生进行言行规范运用与执行的快速教学手段,语用学以学生为主体,指向学生、关注学生。所以,语用学视域下的初中散文教学符合时代的发展。以语用学中的三大理论为突破口,将其运用到散文教学中,能够有效解决散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语用学理论的探究还需要教育者不断探索、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C.W.莫里斯.指号、语言和行为[M].罗兰,周易,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227.

[2]王漫.重构散文的本体知识与教学知识[J].语文教学通讯,2010(8):8.

[3]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修订本)[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232.

猜你喜欢
语用学散文教学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模糊语的交际功能
由《故都的秋》谈高中散文教学思路
让熟语教学插上“语用学”的翅膀
以人教版鲁迅作品为例谈散文教学的文体意识
巧抓散文教学之根
中文电视访谈中闪避策略的语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