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2023-05-16 08:48杨苗苗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24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困境中学

杨苗苗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中学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程度,是砥砺中学生奋发向上的力量源泉,是厚植中学生家国情怀的现实需要,是增强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必然举措。当前,在中学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着教育内容时代性色彩不够浓、教育方式全面性较不足、教育话语亲和力较不强等困境。具体教学中教育内容坚持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紧跟时代步伐;教育方式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拓宽教育渠道;教育话语坚持理论与生活相結合,增强教育话语亲和力。

【关键词】中学 爱国主义教育 困境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24-04-04

爱国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少年强,则国强。中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对于中学生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是他们砥砺前行、脚踏实地,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的强大精神力量。当下,梳理中学爱国主义教育中面临的困境并分析其对策,对增强中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让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学生心中牢牢扎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学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一)爱国主义教育是砥砺中学生奋发向上的力量源泉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法国哲学家萨特曾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心有所信,方能远行。培养中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自觉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任,爱国主义教育起着重要作用。

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信仰的教育,是激发学生爱国情的教育,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主线和红线。在持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充分重视学生主体地位,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通过带领学生读红色经典、唱红色歌曲、了解英雄事迹、看红色电影等方式把爱国主义教育不断引向深入,激励学生将爱国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有效增进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潜移默化中砥砺学生的强国之志,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激励他们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回报国家。

(二)爱国主义教育是厚植中学生家国情怀的现实性需要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家国情怀是永不过时的主旋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新时代背景下,家国情怀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激励着时代新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家国情怀凝聚奋进力量。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培养一名合格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时代要求,爱国主义教育在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时代下的爱国主义教育紧跟时代主旋律,紧跟党的教育方针,厚植中学生家国情怀,围绕实现中国梦而展开。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引导人们深刻认识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牢牢把握这一核心理念,带领学生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和学生一起感受先锋模范的丰功伟绩;告诉学生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乃至未来,实现中国梦需要脚踏实地地努力与拼搏,当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发生矛盾时,自我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推动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使学生深刻明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道理,激励学生勇担时代大任,不负社会和国家对他们的殷切期望。

(三)爱国主义教育是增强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必然举措

弗兰克曾经说过: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会推动个人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为国家的进步提供帮助,当然,社会责任感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国主义教育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秉持育知和育德的理念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做利人利己的事情,带领学生参加社会组织的公益性活动,教育学生站在社会和国家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等,这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帮助他们将个人的发展与民族的振兴紧密联系起来,积极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励他们勇当时代的弄潮儿。

二、中学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中学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时代性色彩不够浓

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突出时代性,有利于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走深走实,“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来决定”[1]。但当下,一些教师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时代性色彩不浓,如在讲授英雄人物事迹,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时候,还是会举林则徐虎门销烟、辛弃疾忧国忧民的例子等。再如,教师讲解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教导学生要热爱自己的国家,在这一过程中所选用的仍然是鲁迅弃医从文、钱学森越洋归国的例子,而这些例子学生已经耳熟能详。中学生情感丰富,思想活跃,有自己的想法,当教师只选用这些陈旧的事例去教导学生时,在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这方面可能会大打折扣,导致学生只做到了表层的理解,不愿意去领会其中深刻的道理,难以做到情感上的碰撞。

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学生是青年一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发展建设的生力军,教师在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选取上,应跟随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贴近时代,同时紧密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抬头率”和“点头率”,从而进一步鼓舞中学生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踔厉奋发。

(二)中学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全面性较不足

当下,课堂教学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形式,一些教师更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课堂上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讲课模式对于主体意识尚未完全觉醒的小学生来说可能是有效的,但是对于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逐渐增强的中学生而言,他们有了自己的主见,课堂上单一的灌输式教学可能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面对枯燥乏味的灌输式教育,课堂教学中的“低头族”可能会逐渐增多,那么,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的爱国主义精神很难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这也为学生进一步付诸行动增添阻碍,导致很多学生的爱国主义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在教育欠发达地区,部分学校仍将灌输式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方式,这不利于培养中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中学生的爱国情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礎,应选择有趣新颖的教学方式,这样更容易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增强教学的时效性。

(三)中学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亲和力较不强

爱国主义教育不是抽象的,而是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不止一种,在讲授爱国主义教育理论时,教师很多情况下会先把理论给学生讲一遍并告知学生该理论的重要性,进行权威式的思想灌输和理论说教,没有做到与实践相结合,没有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出现重理论、轻情感的问题,教育话语的亲和力相对薄弱。

教师在讲授爱国主义教育理论时,过于强调学生的社会价值,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知识性与情感性没有做到有效统一。学生面对冷冰冰的文字,可能并不会真正理解理论,也可能会出现上完这一堂课就把该理论抛于脑后的情况,很难将爱国主义内化为心底深处的情感并付诸行动。教育话语的亲和力不仅是使学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的重要法宝,也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重要一环,教师应该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到教育话语亲和力这一重要内容,真正彰显人文关怀和生命关切,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三、加强中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探析

(一)教育内容坚持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紧跟时代步伐

首先,课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地,教师在培养中学生爱国情怀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为保证教师讲授爱国主义内容方向的正确性,确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应构建具有实效性的教学质量检测体系,进而巩固教师讲授爱国主义内容时的责任意识。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组织开展党史、国史等主题教育,突出爱国主义这一主题,充实教育内容,推动爱国主义进入学生的头脑,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同时,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到全面协同育人,在学生内心深处播撒下爱国的种子。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穿插爱国主义事迹,向学生推荐弘扬爱国精神的高质量读物,培养中学生的爱国精神。

校风、校训、校纪等都会对中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文化能促进中学生提升思想觉悟和传递爱国主义精神,应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例如学校广播站在课余时间播放爱国故事,挖掘校风、校训、校纪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每周一组织学生准时参加升旗仪式,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团日活动、主题班会等活动中,营造浓厚的爱国氛围等。种种举措帮助学生在校园文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树立远大抱负,矢志拼搏奋斗。

(二)教育方式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拓宽教育渠道

爱国主义教育是人生必修课,古往今来,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中国教育中的重要主题。新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教育方式可从课内和课外两个维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课内,提高中学生爱国情操,可以通过情境教育、互动教育等让学生深刻认识爱国主义的本质,升华自身思想境界,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向学生讲好党的故事、英雄的故事等,帮助学生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心灵深处,使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此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富含爱国主义元素,是培育中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优秀素材,教师应深入挖掘其中的爱国主义元素,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课外,可以邀请社会文化机构与学校开展协同合作,拓展教育方式。学校可以与社会文化机构携手打造爱国主义实践教学基地,为中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载体,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实践教学基地面向广大中学生免费开放。社会文化机构也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定期举办爱国主义教育讲座,让中学生去观摩,从而更进一步地厚植中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育话语坚持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增强亲和力

教育话语的亲和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授课效果和提高课堂“点头率”的一个重要方法。爱国主义教育话语在新时代背景下应做到一定的转型和创新,也就是在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基础上,采取中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增强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亲和力。

爱国主义教育话语应该坚持学理化论述和生活化叙述相结合、知识性教授和情感性碰撞相融合、单方面灌输和对话式交谈并用等方式,从而增强教育话语的亲和力,促进知情意行的有效衔接。例如教师在讲授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时候,以理论知识为基准,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并注意贴近中学生的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从而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深入中学生心灵深处。此外,现在是互联网时代、经济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场域和话语空间得到扩大,网络新媒体话语对经常接触网络的中学生而言更加符合他们的所思所想,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是中学生喜闻乐见的交流方式。为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网络新媒体话语的利用值得教师留意,但也要增强辨别力,保证方向的正确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四、结语

一个民族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中学生是青春力量最有力的诠释。培养中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中学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中学生爱国情怀的牢固渠道,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不动摇,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南,对中学生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爱国理念灌输,激励中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实践报国之行,使中学生深刻明白,应书写奋斗的青春,在奋斗中创造出灿烂人生,把青春播洒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征途上。

【参考文献】

[1]巢峰,李君如.毛泽东思想研究大系·总论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87.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困境中学
困境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