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娟
【摘 要】目前,整本书阅读教学面临着教学设计不足、支架工具缺乏、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整本书閱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明确了具体的目标与内容,而且进一步强化了教师对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组织力,以及对学生整体阅读能力与方法的关注。因此,为全面提升学生阅读素养,落实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可依据课程标准采取设计教学工具支架、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提升教师阅读素养和实施多元化过程性评价等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整本书阅读 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24-48-0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文简称课程标准)明确将“整本书阅读”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主要内容。近年来,很多学者和一线教师对整本书阅读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探索,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实践模式和研究成果,对提高语文学科教学质量、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等方面有诸多成效。但是面对课程改革的要求,当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仍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开展时间不足、教学目标不清晰、评价方式缺乏等,核心任务仍然是学生读什么、学生怎么读、教师怎么教,这些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本研究将从实践问题入手,深入分析课程标准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新要求,并在总结典型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新策略。
一、当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面临的实践问题
(一)指向学生高阶思维的阅读教学设计不足
叶圣陶认为,整本书阅读本质上是课内阅读,需要进行精读与讨论,而没有教师指导的“课外阅读”只是消遣性阅读。当前,部分教师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仍有待提高,尤其是对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和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回应度不够,在教学设计中因水平不高、对其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等,制约了整本书阅读教学质量。一是难以有效区分整本书阅读和单篇阅读教学方式上的差异,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例如用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方式组织“快乐读书吧”教学。二是教师没有意识到整本书阅读对于学生高阶思维培养的重要性,也缺乏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中关注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组织能力。部分教师也无法准确制定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目标,导致整本书阅读的课堂教学内容零散、缺乏指向性,学生浅显化、碎片化阅读较多,对学生高阶思维品质发展的关注度不够。[1]
(二)提升学生阅读质量的教学支架工具缺乏
虽然很多教师已经认识到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但是整本书阅读教学内容多、过程长且实施难度大,教师在阅读教学策略、教学支架设计及阅读工具等方面面临较大挑战。已有调查显示,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运用的策略工具比较混乱,随意性较强,只有38%的教师会让学生制作阅读计划等工具,助力学生整本书阅读。[2]一方面,教师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设计理念有待提高,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精读教学模式,缺乏对整本书阅读教学宏观性、整体性设计特征的回应,教学方法策略比较单一。另一方面,教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支架和工具比较缺乏,部分教师不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包括怎么读、读到何种程度以及如何布置作业等,也没有给学生自主阅读提供科学有效的阅读支架和工具,不能带领学生真正进入文本。总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支架工具的搭建是推动整本书阅读教学向纵深发展的核心路径,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
(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当前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突出问题是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导致教师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目标设计不清,也不利于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激发其阅读兴趣。首先在评价方式上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传统的检查笔记和写读后感等方式给予结果性评价。虽然部分教师会组织同伴在分享中互评,但是这种评价还是难以准确、真实地反映学生的阅读程度、理解深度及阅读效果。其次是在评价主体上比较单一,以教师评价为主,并没有将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也往往会忽视学生在阅读结束后的自我反思评价。同时,教师容易忽视让家长参与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评价。家长参与评价不仅能对学生阅读活动进行监督,而且能促进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提升。最后是整本书阅读的过程性评价和差异化评价不足,教师难以把控学生的阅读过程,缺少过程性的指导和评价[3],更难以针对不同学生采取多元化、差异性的评价标准。
二、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新要求
(一)进一步明确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目标与内容
首次以具体内容描述的形式将整本书阅读写进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具体目标与内容,并在各学段目标中设计了整本书阅读的相关要求。课程标准设计了六个学习任务群,将整本书阅读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主要内容,对读什么、读到什么程度、怎么读等问题提出要求,为小学语文教师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进一步明确了方向。一方面,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进一步厘清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点目标,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例如明确提出要制订阅读计划、掌握阅读方法与经验、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这就为教师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课程标准中各学段整本书阅读的目标要求更加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旨在分层次、分阶段培养孩子整体的阅读能力。例如课程标准根据不同学段的任务将阅读教学依次表述为“介绍”“初步理解”“把握”,展示方式依次是“介绍”“主动分享”“积极推荐”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学习规律特征。[4]
(二)进一步强化教师对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组织力
课程标准对整本书阅读的学习任务群设计了明确的教学提示,包括该任务群的教学时间、教学策略、教学资源及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内容更加具体、要求更加明确,对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打通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边界,将其融入语文学科教学的各项任务中,改变过去整本书阅读过于独立、封闭的教学定位,实现整个“大语文教学”的融合。例如统筹安排课内和课外、个人与集体的阅读活动,要设计组织师生共读、朗诵会、戏剧节等多元化语文实践活动。二是要求创新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设计理念和指导方式,指导学生制定整本书阅读规划、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整本书阅读教学应以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为主,要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多种策略,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方法。[5]这对语文教师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组织实施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能力,推动学生自主阅读、整体阅读、共享阅读,也要创新整本书阅读教学组织方式,借助各种教学支架工具整合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三)进一步关注学生整体阅读能力与方法的培养
温儒敏教授曾提出,语文教学要切合学生生活,把阅读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内外阅读要相互交叉、渗透、整合,形成一个完整整体。整本书阅读就是突出了阅读的“整体性”,这也是其与篇章阅读、群文阅读的本质特征,所以在未来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要进一步关注学生整体阅读能力与自主阅读方法的培养。课程标准中提到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等。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中进一步强化了教师对学生整体阅读能力、自主阅读方法的关注,要教给学生精读、浏览、猜读、跳读、群读等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最终实现学生的自由阅读和个性化阅读。[6]因此,从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来看,要突出对学生整体阅读素养的指导,探索、优化对学生整体阅读能力与方法的培养策略。同时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素材和目标定位,采取不同的整体阅读策略,包括自主式速读、批注式精读、探究式研读等,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标准中关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提升学生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三、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一)以教学工具支架为载体,助力学生实现深度阅读
与传统的篇章阅读相比,整本书阅读的重要价值在于其注重学生整体阅读素养的培育,助力学生实现深度阅读,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为支持学生更好地进行深度阅读,教师需要在整本书阅读指导中使用多种形式的工具和支架,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一是运用思维导图将整本书阅读过程的思维形象化,助力学生串联书本内容、把握阅读核心内容,提高阅读思维的深度。同时,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整本书阅读成果的展示,交流阅读收获,丰富阅读形式、培养阅读习惯。二是设计“导读任务单”,以高质量的任务引导学生实现深度阅读。立足阅读书籍,预设难度适中的思考性任务,助力学生循序渐进地阅读整本书。任务单的设计要遵循指导性、趣味性、积累性和迁移性等原则,也要通过多路径设置导读悬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7]三是优化“批注式阅读”教学工具,着眼于学习最近发展区,借助教材双线结构系统,探索整本书阅读中知识点与学生能力点的有机联系,实施有尺度、有深度的批注阅读教学。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批注方法、提高批注内容深度,加强对学生批注过程的适度管理和指导。
(二)以教学活动创新为路径,赋能学生自主阅读方法
课程标准重点强调了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自主阅读,提到了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因此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阅读进行方法赋能,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首先,教师要注重差异化教学理念,根据整本书阅读的不同文体实施精准化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关注文体特点,根据不同文体运用多元化阅读方法。教师不仅要细读教材,研究设计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还要关注整本书阅读所在单元的选文特点,并以此为背景找准整本书阅读的核心关注点以及具体阅读目标。[8]其次,教师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机融合,不仅要借助信息技术拓展学生整本书阅读资源,而且要为学生提供阅读交流、研讨及写作展示的平台,有效落实课程标准中的教学提示要求,例如学生可以借助微信群、班级小管家等交流工具开展多种形式的线上阅读分享与展示。最后,教师要积极创新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组织形式,尤其是要设计多种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例如以班级为单位组织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推选阅读之星等,也可以进行阅读手抄报制作、文中精彩片段表演、流动阅读笔记等创意阅读活动。[9]
(三)以教师阅读素养为保障,提升阅读规划指导能力
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质量受语文教师自身阅读素养的影响较大,阅读计划的制订、阅读感悟的评价、整本书的导读引领等各个环节的有效开展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阅读素养和指导能力。笔者实地调研了解到,当前语文教师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投入时间及指导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支持、资源保障及评价激励。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科学选书,挑选适合学生发展的“必读书目”,教师在选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及兴趣爱好,还要通过学情调查归纳出学生喜欢的图书类型、共同点,找准整本书阅读书目。[10]其次要加强自身学习、提升文学素养,这也是语文教师必备的核心素养。一方面要加强学习、丰富阅读量、拓展阅读面,丰富个人专业知识、提升阅读分析与整合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方法学习,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及学生阅读指导等方面提升专业能力。最后要赋予学生更多阅读自主权,教学方式要从让学生听讲变为由学生自主实践,让学生在解决个人关心问题的同时增强阅读体验、提升阅读能力。教师在增强自身阅读素养的同时,还需要积极营造整本书阅读的班级氛围,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读书活动,形成处处有书读、时时能读书的读书环境。
(四)以促进自我反思为目标,加强多元化过程性评价
课程标准对整本书阅读评价提出了明确要求,重点考查整本书阅读的全过程,围绕阅读的主要环节设计相应的评价指标,最终落脚于学生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的培养和改进。首先要认真设计整本书阅读过程性评价的相关量表,通过制作阅读反思单、阅读调查表、阅读研讨交流记录等工具,全面了解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进度、感悟与困惑等,提出完善和改进的建议。其次要以多种阅读交流展示活动为载体实施表现性评价,包括阅读交流会、辩论赛、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如此既能监测学生的阅读成果,也能有效助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再次要组织多主体参与评价,不局限于学校教师和同学的评价,要从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角度引导家长的参与。例如通过亲子共读的形式赋予家长具体的评价任务,共同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和能力的提升。最后要组织灵活多样的评价活动,形成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激励机制,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效果。例如实施“阅读小打卡”活动,邀请学生每天以多种形式参与阅读打卡,并及时对打卡情况进行总结,对精彩的打卡内容进行分享,形成良好的整本书阅读氛围,提升整本书阅读的广度与深度。
【参考文献】
[1]李园.小学高学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C县E小学为例[D].黄石:湖北师范大学,2022:30.
[2]于凤芹.小学高学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优化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1:42.
[3]胡和霞.小学整本书阅读实施困境与优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2,8(5):196-198.
[4]李祖文.“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解读与实施[J].小学教学设计,2022(25):7-10,14.
[5]王崧舟,王春燕.腹有詩书气自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整本书阅读”解读[J].语文教学通讯,2022(33):7-13.
[6]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四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
[7]徐静芳.高中英语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的实践探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43(7):1-6.
[8]李怀源.小学“读整本书”教学的方向、方式与方法[J].语文建设,2020(12):4-9.
[9]高霑.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22:30.
[10]张硕.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D].包头: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