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 娜
(1.榆林学院 团委,陕西 榆林 719000;2.又松大学,韩国 大田广域 34606)
党外知识分子是中国共产党对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的称呼,包括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中的知识分子和无党派的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重点对象是具有高级职称的党外知识分子、学术带头人或者重要业务骨干中的党外知识分子,担任国家机关、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大中型国有企业中层以上领导职务的党外知识分子,其他有成就、有影响的党外知识分子。”[1]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按照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引导党外知识分子正确履行参政议政职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陕西省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省,党外知识分子在全省高校知识分子队伍中占比较高,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力量和宝贵人才资源。据数据统计,陕西高校民主党派成员7 425人、无党派人士849人,归国留学人员9 000余人,其中代表人士1 822 人,民办本科院校新的社会阶层人士285人。这些党外代表人士普遍学历高、眼界宽,很多具有留学经历,是所在学校、领域的学科带头人、领军人才,政治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强烈,而且真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陕西省巩固发展壮大统一战线的重要力量。目前,他们中担任校级领导的有28人(其中正职6人),担任高校院系及部门领导的有636人;担任省市人大、政协领导职务的有4人;担任全国人大代表4人、全国政协委员9人,担任省人大代表11人、省政协委员56人,担任市县区人大代表57人、政协委员174人;担任民主党派省委会委员以上的46人,担任省级统战性群团社团负责人27人,担任各类特约人员10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必须以凝聚共识为根本、以爱国奋斗为目的做好统战工作,鼓励支持他们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积极投身改革创新一线,施展才华和抱负。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强化共同奋斗的政治引领[2]。
该研究有利于为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有利于加强高校在新时代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提供现实参考[3]。因此,新时代做好陕西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工作,要注意研究党外知识分子的新特点、新变化,加强与他们的沟通联系,坚持广泛团结、热情服务、积极引导、发挥作用的原则,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健全工作体制机制,把党的知识分子工作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知识分子数量迅速增加,党外知识分子在知识分子总数中占比较大,党外知识分子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股重要力量[4],陕西省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也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陕西省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参与并见证了祖国发展的时代变迁,普遍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思想主流积极进步,具有爱国报国情怀,及时关注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他们普遍接受良好的教育,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思想、新理念、新事物;同时,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社会结构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全球化和信息化加剧了西方思想渗透,部分党外人士有海外留学、访学经历,加之受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诉求方面呈现多样性、选择性、差异性趋势,他们更加追求民主权利,功利思想和享乐主义加剧。
近年来,由于人才强国、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陕西省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本科、硕士或者博士阶段选择出国深造机会增多,该群体学历层次不断提高,也出现年轻化趋势。他们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国内外前沿信息,掌握信息比较全面,解读视角独到,尤其是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他们思维活跃、学识深厚,在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和统战组织中有一定威望,积极关注时政热点,关心学校发展,在学术领域有着一定话语权和影响力,主动建言献策、参与民主监督,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智囊团。
一般来讲,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能够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我国的政治纲领,爱国情感浓厚、统战意识增强。但由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群体包括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留学归国人员等,他们在生活环境、学习背景、受教育程度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工作中多依靠个人经验,与其他类型的党外知识分子交流合作较少,这导致党外知识分子的归属感与向心力不足,人心分散,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大部分党外知识分子长期从事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与社会接触的机会较少、缺乏调查研究,尤其是少数归国留学人员对国情、社情、地情、校情了解不够准确、全面、客观,对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团结协作意识淡化,扎根中国大地思考和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此外,各级党组织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建设不够重视,存在“重党内、轻党外,重业务、轻思想”的现象,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论学习宣传不系统、不全面、不深入,使其对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认识模糊、一知半解。
陕西省党外知识分子在全省高校知识分子队伍中占比较高,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高校党外知识分子队伍呈现出数量多、学历高、年轻化、影响大、联络广的特点,其思想政治引导工作也面临着如下挑战和问题。
1.主体责任不清晰。大部分高校及时成立了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相应体制机制,发挥了一定作用,但部分高校统战工作领导小组的主体责任界定不明晰、统筹协调作用发挥不到位、齐抓共管流于形式、监督考核尚未落实。个别高校存在统战工作经费紧张、专职人员配备不到位、统战工作合署办公等问题。
2.教育对象未实现全覆盖。许多党外知识分子未纳入相应的统战组织,也没有担任社会职务,深入调查研究、参加学习培训的机会较少,不能及时得到组织的关注和思想政治引导。部分高校党组织和统战团体的思想政治引导工作未做到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系统化,大多重视对中共党员的思想教育,党外知识分子活动参与度不高、约束力不强,缺乏有效抓手。
3.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 中共党员和党外知识分子政治身份不同,思想认识存在差异性、特殊性,对党外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应有针对性,而不是嫁接党内教育内容,搞“拿来主义”和形式主义,没有根据党外知识分子特点“因材施教”,教育效果不理想。
4.统战干部专业性不强。统战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政治性要求很高的工作,面对新挑战、新问题,一些高校未配备专职统战干部,存在理论水平低、办法不多、能力不强、底气不足等问题,暴露出“本领恐慌”[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不仅要增强责任意识、配强工作力量,还要改进工作方法,学会同党外知识分子打交道,特别是做思想政治引导工作的本领,从而实现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思想引领、组织建设、制度规范、人才培养方面的协调统一,增强思想政治建设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不断提升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更好地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相关单位各司其职的大统战工作格局。成立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各级党组织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压实主体责任,健全组织架构、明确工作职责、统筹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6]。 着重解决工作机构、人员配备、队伍培养、阵地建设、经费保障等突出问题,夯实思想政治引导工作基础。各级党组织要把统战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党政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宣传贯彻落实统一战线政策法规,带头参加统一战线重要活动,带头广交深交党外朋友[7]。二级学院领导班子要把做好本院的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工作范畴,明确职责任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深入教师、联系教师的优势,健全工作架构,注重与党外知识分子的联系沟通。各高校应在党外知识分子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思想引领,增强民族归属感、认同感,用中华文化塑造道德行为规范,坚定“四个自信”。
各级党组织要以开展“凝心聚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为契机,教育引导党外知识分子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中央方针政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统一战线史。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读书班等,借助“两微一端”等线上平台,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组织党外知识分子准确领会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科学体系,做到学以增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作为思想政治引领的基本方向,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注重政治引领与价值观引领、事业引领相结合,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好最大同心圆。
知识分子联谊会(以下简称“知联会”)、留学归国人员联谊会(以下简称“留联会”)、各民主党派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领学促学,团结带领广大党外知识分子从党的创新理论中不断汲取真理力量、思想力量、实践力量。做到学以提能,强化调查研究的作风,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党外知识分子组织建设水平,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推动多党合作事业健康发展。引导党外知识分子同心同行,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充分发挥其在服务陕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独特优势,做到学以促行,激发人才活力、汇聚发展力量,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努力做“传道授业解惑”之“经师”“人师”,助推学校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将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工作纳入各级党组织年度考核、纳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整体评价,定期监督检查、及时指导帮助。建立健全新时代陕西省高校党外干部培养选拔任用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工作保障制度、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制度、建言献策反馈机制、与党外知识分子联系交友制度、统战工作考核评价制度等,建立长效机制,逐步形成有利于知识分子干事创业的体制机制,充分释放党外知识分子的智慧和能量。鼓励和引导党外知识分子在教学科研一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自觉做立德树人的践行者、科技自主创新的开拓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动者。
把统一战线理论和方针政策纳入党校的教学内容,作为培训党政干部的必修课程。将党外知识分子的学习培训纳入统战部门总体培训计划, 组织党外知识分子通过集中轮训、专题培训、座谈研讨等方式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参政议政相关知识学习、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学习。组织党外知识分子走进历史博物馆、展览馆、党史馆、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参观学习,引导他们熟悉国情党史,用好红色资源,厚植爱国情怀,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党外知识分子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的优良传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针对留学归国人员、党派新成员、党外代表人士等不同对象分层分类设计培训方案,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结合陕西省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教育背景、个性特点、利益需求差异,思想政治引导应根据个体情况分类施策。建立党外知识分子动态管理机制, 健全党外知识分子、党外干部人才信息库。重点关注活跃在互联网平台的党外知识分子代表性人士,加强互动交流,及时回应关切,邀请他们参与一些建言献策活动,引导其政治观点,增进其政治认同。培养一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抢占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高地、净化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留学归国人员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结合他们的特点进行教育引导,给予人文关怀,引导其客观认识国情,将专业能力与我国具体实际有机结合,发扬留学报国传统。切实提升党外知识分子的参与度、满意度和获得感,真正让高校成为党外知识分子凝聚思想共识的平台、发挥优势作用的平台。
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党外知识分子制度、用好用活“知联会”“留联会”等统战组织,实地走访课堂、实验室、办公室,关注其教学科研情况,定期分析研判思想动态、跟踪利益诉求,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解决思想问题,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引领效果。 充分尊重包容党外知识分子的观点意见,如有不当言论要耐心引导,及时关注其思想动态,真正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力支持、生活上关心照顾。
将党外知识分子人才培养工作纳入陕西省高校干部培养长期规划,加大党外知识分子发现储备、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管理监督力度,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按照有关规定把他们推荐到重要岗位经受考验,突出考察人选的理想信念、政治品格、道德修养,确保选出的同志真正靠得住、敢担当、能服众。积极推荐党外人士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充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在学校和社会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支持党外知识分子挂职锻炼、访学交流等, 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的“传帮带”工作, 推进党外知识分子在实践锻炼中增长才干,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动新时代多党合作更加规范有序、生动活泼。
加强各民主党派和统战团体思想政治建设和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党外知识分子组织体系,确保做到全覆盖,重点加强“知联会”“留联会”等团体建设,在政策、人员、经费、场地上给予支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创新工作方式,开展校校、校地、校企交流合作,反哺自身教学、科研。抓好榜样示范,在高校中选树一批有建树、有声誉、有情怀、有格局的代表人士,引导并激励整个群体发挥正能量。通过各统战组织平台加强与党外知识分子的沟通联系,收集意见建议,及时反馈回应。创建陕西省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人才库,为他们提供发挥专长的机会和平台,积极引导其投身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抓好网络统战工作,宣传党的政治理论知识、统战业务知识、及时回应关切、选树身边榜样、讲好“统战故事”,走好网络思政路线,引导党外知识分子自觉抵制各种与主流思潮不符的意识形态影响。
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问题,统战干部应具备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要求,必须掌握规律、坚持原则、讲究方法,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通过专题教育培训,加强自身建设,统战干部要以对党的统战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牢记党的宗旨,加强理论学习,深入调查研究,提高服务能力,以坚强的党性、过硬的能力、丰富的学识、优良的作风,增强做好统战工作的本领,踔厉奋发、担当实干,全面提升新时代陕西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工作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