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元 王银海 李亮 王鹏
作者单位:313100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长兴院区(长兴县人民医院)骨科(张旭元、王银海、李亮),康复科(王鹏)
目前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已成为治疗各种疾病导致膝关节损坏病变的重要手段,但TKA 术后患者容易出现膝关节周围组织粘连、膝关节僵直等症状,因此,TKA 术后的康复治疗也成为临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2]。在我国,康复医疗资源十分有限,导致许多患者得不到专业的康复指导,也错失了关节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机,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延长了患者的康复时间[3-4]。因此,如何在TKA 术后进行科学、规范、规律的康复治疗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5-6]。与此同时,浙江省提出了建立县域医共体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了要不断加强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提供康复服务的建议[7-8]。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医共体成员单位康复治疗对TKA 患者功能康复、康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力求在医共体的康复治疗体系内取得突破性进展,现报道如下。
1.1 对象 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长兴院区骨科行TKA 的6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诊疗规范》[9]中相关诊疗标准;(2)具备TKA 手术适应证;(3)初次进行TKA;(4)TKA 术后经X线摄片检查提示假体位置安放理想。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2)伴有髋关节、踝关节等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的疾病;(3)存在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4)伴有恶性肿瘤;(5)康复依从度不高。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出院标准及分组 TKA 均采用相同材料、相同厂家的假体,由同一组技术熟练的医生操作。所有患者均在医共体总院内接受骨康一体化早期康复,达到出院标准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30 例和下转组30 例,分别进行康复训练。出院标准:(1)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2)伤口无感染症状,关节无感染征象,重要系统无感染迹象;(3)没有需要骨科处理的其他并发症,如贫血、低蛋白血症、血管血栓等;(4)没有需要骨科处理的原有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等;(5)膝关节功能评分表评分在60 分以上。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侧、原发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1.3 方法
1.3.1 常规组 常规组出院后1~3 个月在骨科门诊复查指导康复功能煅练,在门诊指导期间进行居家康复,指导内容包括直线走(脚跟脚尖沿直线走)、交替上下楼梯(双脚交替抬起放置于台阶上)、屈曲训练(在座位下,用健侧脚将患侧脚固定,使身体向前移动)、静蹲(背靠墙壁,膝关节屈曲下蹲,膝盖不超过脚尖,每次尽量最长时间指导大腿疲劳)、上下楼梯(上楼先迈健侧脚,下楼先迈患侧脚)等。每个项目2 次/d,5 min/次。干预3 个月。
1.3.2 下转组 下转组在医共体成员单位进行系统性的康复治疗。本院骨科、康复科医生和理疗师根据每例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治疗方案,由医共体成员单位医务人员进行康复治疗,包括健康宣教、物理阵痛及针对性的膝关节康复训练,向患者讲解康复治疗方法、锻炼计划和注意事项等。具体方案如下:(1)TKA 术后加强患者肌耐力、下肢肌力等训练,待患者麻醉作用消失后,鼓励患者尽可能地抬高患肢,抬脚自如后指导训练踝关节和股四头肌,患者膝关节疼痛感减轻后,指导患者进行恢复主动功能的锻炼:患者坐靠在床边,保持足背伸直,膝关节进行反复的伸直和屈回运动;(2)患者平躺仰卧,膝关节保持伸直,主动抬起腿部,同时足后跟发力用力往后蹬,维持5 s 后慢慢放下;(3)在助行器辅助下进行负重行走训练,适当进行下蹲及上下楼梯训练。本院骨科、康复科医生对康复治疗进行指导及定期随访。干预3个月。
1.4 观察指标
1.4.1 疼痛程度评估 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2、3 个月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10]。VAS 评分范围0~10 分,0分表示不疼,1~3 分表示轻度疼痛,4~6 分表示中度疼痛,7~10 分表示重度疼痛。
1.4.2 膝关节功能评估 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2、3个月后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11]。HSS 膝关节评分量表包括疼痛30 分,行走功能22 分,关节活动程度18 分,肌力10 分,屈曲畸形10 分,稳定性10 分,满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59 分表示膝关节功能差,60~69 分表示膝关节功能中等,>69~84 分表示膝关节功能良好,≥85 分表示膝关节功能优秀。该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13,重测信度为0.807。
1.4.3 康复时间 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时间,即患者膝关节屈曲度恢复到60°、80°、100°、120°时所用时间。
1.4.4 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膝关节粘连、膝关节僵直、膝关节屈曲挛缩等。
以上指标均由同一组医护工作人员进行统一记录与评估。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干预前、干预1、2、3 个月后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Bofferoni 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VAS 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1、2、3 个月后两组患者VAS 评分均逐渐降低,且下转组始终低于常规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膝关节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行走功能、关节活动程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总分等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1、2、3 个月后两组患者疼痛、行走功能、关节活动程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总分等评分均逐渐升高,且下转组始终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3。干预后下转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良好12 例、优秀18 例,常规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差13 例、中等11 例、良好5 例、优秀1 例。
表3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康复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屈曲度恢复到60°的康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下转组患者屈曲度恢复到80°、100°、120°时的康复时间均少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康复时间比较(d)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康复治疗期间,下转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99%,低于常规组的3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下转组患者VAS 评分始终低于常规组,提示下转组疼痛程度低于常规组,这表明医共体成员单位的康复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TKA 患者的疼痛程度。分析其中的原因在于,医共体针对每例患者制定了不同的康复训练计划,并根据患者每天的恢复状况随时调整训练计划,确保了康复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而且医共体成员单位的康复治疗是循序渐进的,康复师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能够与患者及时沟通,让患者了解康复训练过程中产生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并对患者进行及时的物理镇痛治疗,减少了患者的不适和疼痛[12-13]。因此,下转组患者在医共体成员单位接受了较为科学、系统的康复治疗后,能够有效地缓解膝关节痉挛紧张、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下转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具体来讲,下转组在疼痛、行走功能、关节活动程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常规组,这表明医共体成员单位的康复治疗有利于TKA 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14-15]。究其原因,医共体成员单位的康复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增大膝关节的活动范围,使患者的肌肉力量增强,加强膝关节周围的屈伸肌力,调整患者行走的步态以及稳定性,使患者膝关节的各项功能都有了明显改善。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下转组患者膝关节的屈曲度恢复到正常水平所用的时间较短,这说明医共体成员单位的康复治疗使TKA 患者的康复用时较短[16-17]。探寻其中的原因,由于患者在医共体成员单位接受了系统性的康复治疗,康复师对患者进行了个体化的功能锻炼,帮助患者更有效地进行功能锻炼,避免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走入误区,使患者膝关节各项功能在最短的时间获得了较好的恢复效果,因此,患者的康复时间大大缩短。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下转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这提示医共体成员单位的康复治疗能够大幅减少TKA 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原因,医共体成员单位在康复治疗前,对患者进行了必要的健康宣教,使患者能够意识到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并积极配合康复师的治疗,使康复训练够起到了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缓解患者膝关节痉挛的目的[18-19],减少膝关节粘连、僵直等并发症的产生,从而大大降低了TKA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医共体成员单位的康复治疗能够减轻TKA 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缩短患者康复时间以及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此,医共体成员单位康复治疗模式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