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统计教学方法研究

2023-05-14 01:11吉兴平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34期
关键词:统计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吉兴平

【摘要】统计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学质量会对学生数据收集、整理以及分析等能力的发展產生直接影响,那么教师要如何保证统计教学质量呢?基于此,文章依据教学改革、教学技术手段变化等因素研究小学数学统计教学方法,旨在探究多元化且高效、高质量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策略,增强学生对统计的兴趣,以便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统计;教学方法

引 言

我国已经进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阶段,而数据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与统计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小学数学教材中统计知识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这一点与学生的社会生活、数学素养提升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保证统计教学的效果,教师需要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统计的价值,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一、小学数学统计教学的价值

首先,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统计观念.现如今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以及生存,很多时候需要从统计的角度收集并分析数据,进而做出合理、科学的决策,并且认识到统计在决策方面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拥有统计能力以及素养已经成为每个人都具备的基本素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相对简单的统计知识,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形成统计观念,并且在学习中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

其次,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统计、对数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情感.统计教学内容具有生活性、实践性,对于学生而言充满吸引力,趣味性十足.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措施,促使学生对统计、对数学产生积极情绪.

再次,缩短学生生活与数学的距离.统计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很多统计的数据都是现实生活产生的内容,因此可以利用统计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这样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就会逐渐缩短.

最后,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以及合作交流能力的提升.学习方式的创新是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明确要求学生不能死记硬背、简单的模仿,而是要注意合理应用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等方法进行教学.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统计教学,创新教学方法,提升统计在数学教学、学生成长中的价值.

二、小学数学统计教学方法

(一)根据学生生活经验设计教学活动

教师在设计统计教学活动时,需要考虑小学阶段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与现实生活进行结合,使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体验统计的应用和价值.例如:比较、分类以及排列等都是统计中基础性内容,但是对于刚刚接触统计的学生而言,教师要使用具体、有显示意义的事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考虑使用哪些素材、设计哪一类的情境,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基础性的统计活动中,常用且有效的方法是给学生提供一些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品,这些物品摆放杂乱,鼓励学生尝试对其进行分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逐渐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或原则进行排列,并且能够理解不同的分类标准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为学生深入学习统计奠定基础.

此外,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发展阶段,理解问题能力有限,且他们习惯分析和判断给定的或是处理过的数据,故而在学习统计时会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和日常生活经验角度出发,设计具有特殊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尝试和体验.例如:六一儿童节时组织联欢会,可以通过班会组织学生思考买哪些水果、装饰物.最初,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喜好作出回答,但是经过多次交流、讨论,学生发现这样的方法很难确定需要购买的水果和装饰物,大家的意见难以统一,而这又是面对集体的活动.因此,学生开始尝试调查大家的喜好.但是,面对杂乱且多的数据要如何整理和分析呢?此时学生已经初步形成的分类等统计基本思想就会帮助学生对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形成统计图;学生根据统计图内容进一步展开分析,按照从多到少的规律排列出需要采购的水果和装饰物.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确定需要采购的物品,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统计的意义,使学生掌握应用统计知识的方法.

(二)设计自主合作探究活动

教师需要有意识的设计一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才能解决的问题,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提出问题,而后收集、整理数据,最后分析数据并且作出决策,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统计知识,又能够学会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例如:二年级关于“统计”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采访活动,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采访的小记者负责记录本组采访对象的年龄、生日、季节;学生针对记录的数据展开交流,讨论要如何才能清楚地将各组数据整理在一起,并且了解全班学生的生日;将数据整理成一个图表,小组作为单位,各组成员分工合作;各组展示自己的统计图表.这种形式的统计教学可促进学生之间收集和整理数据,针对数据展开交流和分析,学生在学习和完成任务时积极互动,且在活动中感受到乐趣,体验到统计活动带来的挑战,促使学生对统计教学产生兴趣,又能够提高学生统计能力与素养,可以应用统计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小学数学统计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自主合作探究活动.

(三)带领学生进入统计情境

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情境有很多种方法,设计合适的情境就是其中之一.各类型的数据源于生活,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对统计的兴趣,可以设计良好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对数据产生好奇心,进而激发学生对数据进行统计的动力.例如:新学期开始,学校要给学生定做新的校服,共有白色、蓝色、红色三种颜色可选择,那么选哪种颜色比较合适呢?学校如何调查呢?此时教师可以渗透抽样调查的思想,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且意识到统计时可以采取抽象的方式,并且让学生意识到统计的价值和必要性,主动学习和应用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过程,进入真实的统计情境.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获取数据,同时利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整理,方便人们使用数据.在实验中,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可以针对实验目的和内容设定条件,以便支撑数据分析,保证结论的可靠性.例如:利于教材中与统计有关的“做一做”习题,组织班级中的学生抛硬币,收集有多少人抛出的硬币是正面,有多少人抛出的硬币是背面.每名学生都可以多次抛硬币,增加实验次数,统计正面出现的次数,通过数据学生发现实验的次数越多,正面出现的比例越是接近50%.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这种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非常接近的现象使得学生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且能够认识到不确定性中隐藏的确定性.又如:“复式统计表”中要求统计班级中学生喜欢的活动类型,且限定每名学生只能选择一种.活动类型主要包括篮球、看书、听音乐、跳舞、足球以及电子游戏,且因为男生和女生喜欢的内容会有很大的差异性,可以将男生和女生分开统计,而后整理成统计表,总结规律.学生参与到整个过程中,对统计的认识更为深刻,且通过统计表直观的观察和分析数据,不仅能够得到准确的结论,还能够提高学生统计能力.

(四)增强学生对统计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强化统计现实作用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使其对统计教学活动及其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统计知识比较陌生,这对于教师来说要想保证教学质量,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果教师没有处理好,那么学生对统计无法产生兴趣,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如果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状态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那么学生对统计就会有浓厚的兴趣,通常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统计教学的价值也更容易发挥出来.例如:学习统计的初期阶段,教师可以使用中国地图作为素材,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张什么样的地图?我国的领土面积以及人口数量是多少?等.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作出回答,而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说明数据来源,是经过统计得出的结果.此时学生对统计产生兴趣,尤其是人口普查活动内容包含很多项目,但无论是哪一个项目都需要以统计知识作为支持,借此引出教学内容;同时,课堂教学结束后布置作业,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一次小范围人数统计,了解本年级的学生人数、男生和女生分别是多少、年龄等.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认识到统计的价值,深化学生对统计的印象,并且通过实际调查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兴趣.

此外,教师利用推进性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教师在统计教学中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内心对探究的渴望,促使深入思考问题.例如:定制校服时,如果为每名学生测量尺寸并记录、上报,那么整个过程会非常麻烦,但如果一个班级采用一个尺码又不合适,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此时学生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观察和思考,有的学生想到可以按照身高、袖长、裤长等数据将学生分组,每组一个尺寸,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

(五)指导学生应用统计数据

小学是学生初步学习统计知识的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质量会对其后期统计学习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学生不仅需要学会从统计角度思考问题,还要亲自参与到统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整个环节中,并且根据分析结果作出判断和决策.简单来说,就是学生要学会应用统计数据.例如:“学校想要种植集中树木,为校园增添一分绿意、一分生机,但是不知道种哪些树木会提高学生積极性,会让学生在校园学习中产生良好的体验.请问学校如何得知学生喜欢的树木种类呢?”学生开始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喜欢的或者知道的树木种类,有的说柳树,有的说杨树,有的说松树,有的说樟树……教师再次提出问题,我们要如何确定喜欢人数较多的树木种类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思考,有学生表示可以在校园内展开调查.那么教师又有问题了,要如何调查?此时学生认为学校可以提供几种树木名称,学生投票,数一数喜欢每种树木的人数,记录下来并对比,这样就可以知道学生普遍喜欢的树木有哪几种,学校可以根据这个数据购买树种并栽种.提出展开调查的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统一意识,此时教师再提出“如何调查”,学生虽然很简单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其中已经包含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以及结果整个过程,即学生已经形成统计方法和使用的经验,此时在指导学生亲自参与这个过程,提炼出统计重点,学生自然学会统计方法,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统计知识.

此外,教师在指导学生应用统计数据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指导学生合理对统计数据产生质疑.信息化时代人们每天都面对大量的数据,而这些大多数都不是我们主动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数据,是通过网络、电视、广播以及报纸等渠道进行传播的数据,因此,在使用这些数据时需要思考其可信度.同时,为了保证学生敢于质疑统计数据,教师需要营造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以及质疑意识.

(六)引导学生重视数据分析

小学数学统计教学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还需要学生学会分析统计数据,这是统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有了准确和可靠的分析结果,才能为决策者等工作人员提供可靠的依据,在实践中做出科学指导.例如:教师可以将统计知识与平均数内容结合起来设计习题,例如,要求学生观察学校对面商店最近三个月卖出的黑蓝色墨水数量,得出每个月卖出的平均数为90瓶,根据收集的数据预计这个月卖出的黑蓝色墨水数量为同样为90瓶,并且制作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黑蓝色墨水每个月卖出数量趋势,重新预估这个月墨水的卖出数量.同时,鼓励并引导学生分析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让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最终发现随着开学时间越长,学生的学习的内容和作业数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墨水消耗量增加,卖出的数量自然会随之增长.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学生意识到分析数据的重要性,并且体验到利用统计数据作出决策的乐趣.

结 语

总之,统计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利用可行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内容,科学渗透统计概念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统计理念、形成统计意识、应用统计知识,培养学生数据思想和意识,使其爱上统计,并且根据数据作出决策,提升学生的统计素养,帮助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立足.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现实生活、统计情境以及激发学生的统计兴趣等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星星,唐亮.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统计教学方法探索[J].生活教育,2022(10):69-71.

[2]黄丹萍.开展快乐教学,打造高效小学数学课堂———以“统计”教学为例[J].教育界,2022(6):2-4+7.

[3]王红妹.小学数学概率与统计教学中学生数据分析素养的培养[J].智力,2022(2):127-129.

[4]黄爱珍.浅谈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试题与研究,2021(7):187-188.

[5]金香.体会数据作用感受统计价值———浅谈小学数学统计教学中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J].数学教学通讯,2020(1):28-29.

猜你喜欢
统计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2008—2015我国健美操科研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山东省交通运输投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统计发展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