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基于思辨倾向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以Unit 2 Sports and Fitness Lesson 1 The Underdog为例

2023-05-14 15:51:02
英语教师 2023年17期
关键词:英语教学语言思维

关 欣

英语学习对我国学生而言是第二语言学习。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学生将英语语言学习锁定在对英语单词、短语及篇章的记忆上,即使是对思维含量更高的英语语法的学习,也特别重视记忆的作用。诚然,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记忆,但是如果完全拘泥于记忆,又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语言的学习是非常依赖思维的,语言学习的过程本身又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作为抽象思维的载体,语言在思维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来说,重视思维的作用并且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注意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是英语教师的基本任务。实际教学中的挑战在于让学生在怎样的学习过程中提升思维品质。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一方面,教师要认识到在高中英语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融入思辨能力培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独立分析、独立思考及独立判断的能力(马晓琴 2019);另一方面,教师要认识到只有依赖具体的教学过程,学生的思维品质才能得到提升。对于这一教学过程的设计,不能完全拘泥于应试导向,而应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及认知特点出发,设计能够为其所接受、引发其参与兴趣而又能够保证其思维深度参与的学习过程。基于这样的思考,教师应紧扣“思辨倾向”这一关键词设计教学。

下面,以北师大版(2019)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2 Sports and Fitness Lesson 1 The Underdog为例进行说明。

一、思辨倾向与思维品质之间的关系

对于绝大多数高中英语教师而言,思维品质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在日常教学语境中,思维品质是一个常用的词汇。所谓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任何学生哪怕是英语基础很差的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都会运用自己的思维,只不过这些学生的思维品质相对较低,无法充分运用逻辑建构英语语言的知识体系,更谈不上批判性和创新性;相较而言,英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英语语言知识积累及语法理解的过程中总能找到一些逻辑关系,如词汇之间的逻辑关系、语法中的时态关系等。同样,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能表现出批判性和创新性,会在对所学习的对象进行思考的过程中,通过潜意识的批判构建符合自己学习习惯的学习方法与思路,这本身就对应着较高水平的思维品质。

那么,试图通过思辨倾向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在逻辑上是否讲得通呢?谈到思辨倾向,就不能不提思辨能力,后者相对来说更为一线英语教师所熟悉,也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思考与辨别的能力。实际上,思辨能力是思辨技能与思辨倾向的综合,前者是思辨能力的具体体现,后者则隐含在思辨的过程中,表征着学生思维的方向,代表学生思维品质的高低。因此,当教师致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时,与语言能力密切相关的思辨能力是无法缺位的,而思辨倾向的培养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基础性作用。

对于高中生而言,在思辨过程中培养思维品质有着高度的适切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高中生认知中所表现出的特点之一即强烈的思辨意识。这种意识可以在多个场合表征为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如果能够充分激活学生的这一特点,让他们借助英语语言进行思辨,也就是将英语语言作为思辨的工具,那么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及相应背景下的思维品质提升就有了很大的空间。

简单地说,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思辨倾向的体现,可以确定思辨能力发展的方向,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基于思辨倾向培养思维品质例析

英语学习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王娇 2021)。如果借助思辨倾向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理论上是可行的,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个重要的挑战在于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有显著的思辨倾向体现机会,并以此为引子,让他们进一步经历思辨的过程,从而培养思维品质。对于这一判断,教师有必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进行验证。

通过分析发现,Lesson 1 The Underdog实际上是非常适合高中生阅读的。教材为学生的阅读设计了相关提示,分别是:(1)What do you think an underdog is?(2)Choose the correct option.Read part 1 of the story about an Underdog.Answer the question below.其中,第2个提示下面又设计了“Who was his favorite player?”“How tall was he?”“How tall was he favorite player?”等问题。

从整个教材编写体系来看,类似的问题出现在阅读材料之前是一个常规的设计。正是这种常规的设计,使学生的思辨成为可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这些问题,然后结合对课文的阅读,形成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答案。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学生个体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答案,才能在阅读时真正做到将自己的认知经验与文本进行结合。这种结合表现出明显的建构特征。

在学生有了自主思考后,教师引导他们进行思辨就是另一个重要的核心环节。这个过程中思辨倾向是前提。在组织学生进行思辨前,在思辨倾向建立及引导方面,教师的抓手应当是引导他们建立起关于思辨的元认知。元认知的形成依赖一个具体的问题:对于教材中所涉及的两个问题,你是如何判断的?这个问题不侧重教材所设计的问题的答案本身,而侧重学生的思维方向与思维过程。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让学生思考自己是怎样思考这一问题的。

关于three principles of running这一内容,其中涉及 Do the right amount、Keep running、don’t overdo it等。学生在理解这些内容时也有思维品质提升的空间。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学生在已有认知基础上进行发散性思考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构思所得出的认识可圈可点。比如,有的学生说:“The proposal of the‘Three Principles of Running’indicates tha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exercise,running must be one of the main methods,and to achieve a healthy physique through running,one should not only run oneself,but also run under certain standards and requirements.”

通过总结发现,学生在组织英语语言的过程中充分进行了构思,这就是思维的产物,伴随着的是思维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具有语用特征,既反映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又培养其抽象思维能力。这同样与学生的认知或元认知有关。

高中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有元认知的潜意识。教师只要通过问题将学生的潜意识激活,就可以引导他们形成关于所阅读文本理解的思辨倾向。在明确这一思辨倾向后,学生就会建立属于自己的文本理解,从而为后续的讨论与交流打下基础,那个时候的学习就表现为思辨能力的培养,所提升的就是思维品质。后续的教学实践也表明,学生确实能够基于文本的理解,将自己的观点在小组甚至更大范围内进行碰撞与交流。这种思辨性极强的学习过程是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肥沃土壤。

三、从思辨倾向到思维品质培养的逻辑

思辨倾向和思辨技能是思辨思维不可或缺的两个组成部分(张莉娟 2016)。通过思辨倾向的明确夯实思辨能力培养的基础,并借助思辨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在逻辑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相关教学实践表明,在英语教学中,将思辨倾向作为教学的抓手,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从实际情况来看,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并不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当下的高中英语教学仍将重心放在应试上。高考作为强有力的指挥棒,仍然影响着高中英语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在这样的背景下,绝大多数高中英语教师感觉到课堂教学没有太多的改革空间。尽管事实如此,但是作为高中英语教师,仍然有寻找突破的必要。无论是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还是从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角度来看,教师都应立足思维品质的提升实施日常教学。如果能够将这些思路确定为高中英语教学的主线,那么英语教学不仅能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突破,还能够让思维倾向成为日常教学的重要抓手。

从学生认知发展的角度看思维品质的培养,发现当学生拥有了思辨倾向后,很重要的一点是思辨可以成为其内在思维意识,在相应的情境中,其移动思辨意识被激活,思辨倾向得到满足,从而进入思辨的体验世界,通过相应的体验满足自己的思辨倾向,为思维品质的提升提供广阔的空间。这样的分析实际上是梳理了从思辨倾向到思维品质发展的内在逻辑,也证实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努力打开教学的空间,保证学生在该空间里具有思辨倾向。相对于传统的思维品质提升的思路而言,这一思路的特点在于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力,让他们通过具有显著体验性的思辨培养思维品质。

因为这一教学思路坚持“以学生为本”,具有更强的生命活力,所以学生所获得的思维品质提升能够进一步支撑其后续学习。

四、基于思辨倾向培养思维品质的注意点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很多时候并不是教师的自觉。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重心往往未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上。这既有其客观原因,又显示出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在实践的基础上确定通过思辨倾向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可能性,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相关注意点,简单总结如下:

首先,思辨倾向主要是学生的内在心理活动,而要通过思辨倾向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必须从其内在心理活动入手。

如果思辨是一种外在行为,那么思辨倾向就是内在的心理活动,这有点类似于学生的学习动机,但指向性更加明确,也就是思辨需要。教师必须认识到这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然后在研究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思辨倾向如何变成思维品质。实践发现,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定距离的。因此,要将学生已有的思辨倾向变成积极的思辨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学生的自主努力,即他们要借助英语语言满足自己的思辨需要,并借助英语语言将自己的想法准确表达出来。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正是因为不容易,所以更加显示出本研究的价值。

其次,教师要在思辨倾向与思维品质之间搭建发展的桥梁。

基于上面注意点的确认,在具体实施教学时,一个新的注意点是教师必须明确认识到思辨倾向与思维品质之间的距离缩小依赖教师帮助学生搭建思维发展的桥梁。学生思辨倾向的存在需要教师通过相关问题或任务激活,通过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或者学生面向某一文本进行的表达,使其形成明确的思辨体验,从而为其思维品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最后,教师要认识到通过思辨倾向走向思维品质的提升必须有相应的评价抓手。

无论是思辨倾向还是思维品质的提升,其所具有的内隐性都使得教师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有一个相对明确的抓手进行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找到的评价抓手是学生的外在表现,尤其是他们在新的情境中的表现。教师会通盘梳理一个时间段的教学内容,看前一个教学环节所进行的思维品质提升努力能否在后一个教学环节得到体现。这实际上是学生思维品质在新的情境中的体现,也是其思维能力的迁移,如果此前所形成的能力能够顺利解决后续教学中的问题,那么就说明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了提升。当然,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而言,思维品质的提升可能得不到即时反馈,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有耐心,即在激活学生思辨倾向时有一定的重复性,在判断其思维品质时有动态评价的意识。

总而言之,从思辨倾向到思维品质的逻辑是清晰的。教师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将这一逻辑体现出来,从而打通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脉络。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旦明确了思维倾向,英语语言运用就会有更多空间,自然可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语用能力本身也是思维品质的表征,因此用思维倾向引导语用能力的培养,是在为思维品质的提升拓展空间。

猜你喜欢
英语教学语言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48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8
语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