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汇
从时间维度来看义务教育英语教学的发展,可以发现很多规律性内容,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教育部 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将思维品质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教育部 2022)并列在一起,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要素之一。这样一种历史传承关系表明,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提升其思维品质,是初中英语教学的永恒追求。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出了严格要求,尤其在升入初中后,词汇量激增、句型和语法知识的学习难度加大,需要他们具备逻辑性思维、独立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等优秀思维品质(高义梅 2023)。英语教学中的思维品质培养应紧扣思维的逻辑性、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既需要在每一个教学细节中付出努力,又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以贯之。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输入信息的重要途径。需要注意的是,阅读教学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让他们在思维的作用下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这才是真正的阅读。因此,阅读需要思维支撑。从这个角度看,在阅读教学中提升思维品质是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必然选择。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师要想顺利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必须弄清楚其思维品质发展的内在逻辑。从现实情况看,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着大量机械化、碎片化的文本解读,以及浅层次的阅读任务设计等现象,导致学生缺乏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意识(赵敏燕、李玲 2023)。如果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提高的意识,那么思维品质的提升自然就是一句空话。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必须依赖教师的引导,教师认识到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逻辑也就成了基础性工作。对此,总结以下几点认识:
第一,英语阅读是一个抽象过程。英语语言是英语阅读过程中抽象思维的载体。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运用自身的抽象思维加工英语语言文字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拥有充足的思维能力培养空间,可以奠定思维品质提升的基础。
英语语言学习是具有高度思维特征的活动,这是由语言是思维尤其是抽象思维工具的特性决定的。这也是阅读理解的本质——阅读必须以追求理解为目的。因此,在组织学生阅读时,教师一定要充分释放他们的思维空间,让他们有足够多的思维机会,从而在提升其思维能力的同时,奠定其思维品质提升的基础。
第二,学生通过英语阅读获得信息并完成意义建构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主动建构过程。这需要学生在先前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习共同体中的多重元素,通过主动建构获得整体意义。
对阅读理解最基本的认识是,在阅读后要能够了解所阅读文本的大意,这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主动建构。通常情况下,学生需要自主组织英语语言,对所阅读文本的大意进行复述或概括。这个过程中有充分的思维空间,或者说需要以相当的思维能力为支撑。如果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建构过程,那么就可以使其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培养,使其思维品质得到有效提升。
第三,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的能力需要在新的阅读过程中得到体现,这种能力的迁移离不开思维的支撑。
能力一定体现在迁移基础上,只有能够迁移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能力。在初中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面对无数英语文本。如果学生在面对每一个文本时都需要教师不厌其烦地讲解,恰恰说明其思维能力是不够的;反之,如果学生能够立足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思维品质的提升,并确保阅读能力能够迁移到新的阅读过程中,就意味着其思维品质得到了切实提升。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既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当然,具体培养路径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阅读教学,包括进一步从读写结合的角度看阅读教学,发现读写结合很好地解决了输入和输出的问题,读写基础同步,相互结合,把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后变成可输出信息。在读写输入与输出融合的过程中,思维是关键(黄颖 2023)。既然思维是关键,那么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发挥思维的关键作用就成了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和培育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
通过研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心理表现,总结出以下认识:研究英语阅读文本,思考学生可能有怎样的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的机会,然后引导他们尽可能获得这些方面的体验,从而有效提升其思维品质,进而帮助其在阅读乃至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以译林牛津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Unit 6 Food and lifestyle的Reading板块的What we eat and how we live?为例,如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培养思维品质呢?首先,教师解读该文本中涉及的思维品质要素,如“Healthy food is important for me.I need to keep fit.I always have milk and bread for breakfast.For lunch and dinner,I usually eat fish and vegetables.”这段内容讲的是姬蒂(Kitty)对健康食品的认知。她认为健康的食物对她来说很重要,因为只有健康的食物才能让她保持健康,所以早餐总是牛奶和面包,午餐和晚餐通常吃鱼和蔬菜。
显然,仅仅从英语阅读过程中获得中文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只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一步,而不是阅读理解的真实价值。教师必须从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角度分析这段内容。分析的结果:这段内容可以激活学生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加之他们对这一内容非常熟悉,有丰富的观点,教师可适当启发其发散思维,从而使其思维实现创新,而这正是思维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够让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思考,那么就可以让他们对比姬蒂与自己的每日饮食,分享自己的想法,并进行分析与比较。分析与比较的过程是学生借助思维进行延伸的过程。事实上,有的学生能够深入地分析与比较,并借助英语语言进行表达,如“Eating well is indeed an important issue.This may also be a cultural difference.When we eat,we like the taste and often judge the quality of food based on the taste,while Kitty judges food based on nutrition and health.Perhaps what we want to pursue is a combination of the two.If it is delicious,nutritious,and healthy,that is the food 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等。学生的证据分析与比较结果充分说明了他们对原文的深度阅读,同时在阅读基础上有对自己的分析与判断,从而保证在阅读时是伴随着思考的,在思考时是有所发现的。
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其阅读空间,使其基于对原文本的理解判断,如怎样的食物是健康的食物,并尝试作出回答等。该阅读教学设计实际上具有任务驱动的作用,促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产生想法,体现批判思维。比如,有的学生说:“We must also know what kind of food is suitable for ourselves in order to determine whether food is healthy.Is it the best way to know what nutrients your body needs and then eat food?”这样的发言说明此前的阅读是非常深入的,既与原文内容相关,又表现出学生自己的思考。从思维品质的角度看,这体现出一定的批判性品质。
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切实经历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时,就会发现阅读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文本信息,而是主动思考。只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那么关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努力就会不同程度地达成。这里存在一个基本的逻辑关系——阅读教学一定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要让他们在该空间内实现思维品质的提升。这也给教师的阅读教学设计带来了新的问题,即如何在保证学生应试能力的基础上,让他们处于更主动的学习状态、思考状态。教师要预设学生的阅读过程,判断其阅读心理,反思自己的阅读教学,从而为其真正打开思维品质提升的空间。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过程蕴含着丰富的思维品质培养契机。初中英语教师要立足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核心素养发展的主体,自然就是思维品质提升的主体。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应试能力的培养有本质区别,后者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重复训练而达成,而前者则不可能。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载体。要借助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必须要让他们拥有自主思维的过程,就如同学习游泳一样,只有在游泳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学会游泳。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认识到:无论是思维品质的提升还是核心素养的发展,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既需要教师持续的努力,又需要学生持续的体验。英语阅读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充足的、形成习惯的阅读空间,要让阅读成为学生的常态,这就意味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不局限在课堂上,还应向课后延伸。需要注意的是,向课后延伸不意味着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真正有效的课后阅读是学生在课堂阅读过程中获得了强烈的动机,然后驱动自己到课后寻找英语读物,以满足自己的阅读需要。当学生拥有这样的阅读驱动力时,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就进入了良性循环。此时,学生非但不会觉得课后的英语阅读是负担,反而认为其是学业和精神上的享受。至于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能够实现,因为处于主动阅读状态的学生自然会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度思考。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阅读教学成为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尤其是思维品质提升的肥沃土壤,从而为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服务。教师要在把握教材编者意图和《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依据学情增加、删减和改编教材内容,将语言学习、内容学习和思维品质发展整合到学生主动探究主题意义的过程中(邹敏、陈则航 2023)。事实证明,教师只有树立这样的阅读教学理念,才能真正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才能为其阅读能力、思维品质的提升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