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辅助支架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新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3-05-14 15:51:02
英语教师 2023年17期
关键词:威尔逊模态支架

王 烨

引言

模态指信息的来源及形式,可以以文本、图像、视频及音频等形式作为信息媒介;多模态则指把这几种形式融合在一起,现已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尤其是英语课堂,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等作用(吴丹 2018)。课题组研究发现,将多模态与基于建构主义的辅助支架法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学生在“看”“听”多模态语篇后形成整体概念,有利于获取信息。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高中英语教学要反映时代需求,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要与信息化改革紧密相连,以满足学生英语学习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需求。此外,要根据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及英语教学发展水平,开设校一级的特色课程”(教育部2020)。目前,基于多模态辅助支架式教学法开展的教学实践,主要为中小学开设的英语影视欣赏特色课程(黄跃洪 2016),这一方面顺应了新时代英语教学的要求;另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提升了教学效果。

一、基于多模态辅助支架式教学法的英语新闻教学模式

(一)观看前,教学素材的选择

在选取教学素材时,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的英语基础与兴趣点,选择时效性强、话题趣味性强、难度恰当的英语新闻短视频。学生在观看不同领域的英语新闻内容时,能获得一定的背景知识,不断积累、熟悉常用新闻词汇,逐步提升从英语新闻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为与听力练习相呼应的口语练习打好基础。具体来说,所选英语新闻视频素材需具备以下特征:

1.内容新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每天实时发生的热点牢牢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而青少年学生对新闻热点尤其敏感。在已有时事汉语新闻输入的前提下,学生对英语新闻中出现的关键词、热词及其英语表达抱有好奇心。在求知欲的驱使下,学生更易于学习新的知识。

2.趣味强

英语新闻教学是对英语教材学习的补充,其作用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学生的兴趣是英语新闻选材的重要考量。

3.时长短

教师选择的英语新闻视频宜短不宜长,通常1—3分钟为最佳。课题组发现,英语新闻往往包含一些生词,语速也较平时所做的听力练习快,对学生来说挑战较大。另外,在获取多模态新闻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视”“听”并用,对专注度的要求极高。如果观看时间过长,学生就会感到疲惫,降低获取信息的效果(成德员 2014)。

(二)观看中,教学的组织形式

英语新闻视听说教学可以开设为校本课程,让有兴趣的学生在固定时间、地点接受系统性训练。教师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任务,实现多模态的英语新闻教学,培养学生的看、听、说能力。总而言之,此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不仅能听、看新闻,还能用英语说新闻和评论相关话题,以取得熟练运用英语的效果。

1.“视”“听”并举,完成信息输入

因为英语新闻视听说课是以新闻为素材开展的视听说教学,所以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按视听说课的路径进行,即“视”“听”同时进行,两者结合以帮助学生解码多模态语篇。但是在内化的过程中,以“听”为主,“视”起辅助作用。学生可以观察英语新闻视频中相关人物的穿着、仪态、表情,以及周边建筑、环境等,结合屏幕上出现的文字,对新闻内容作出初步判断,而具体内容仍需通过“听”获取信息。有时根据设定任务的需要,在学生“听”“看”一遍新闻后,教师可以把特定部分的内容编辑成音频,让他们专练“听”。

2.“说”为后续,完成内化输出

在获取信息后,学生会自行内化这些内容。教师可以从考查学生掌握了多少新闻细节入手,然后抓住关键词,以此为核心,让他们勾画出新闻内容的框架(可以运用思维导图)。需要指出的是,英语新闻视频不仅提供内容和话题,其音频内容还包括英语词汇、句型、主播及新闻人物的发音等,都可以作为口语练习的素材。把提升学生的口语运用能力与培养其思维品质、跨文化意识等多个目标结合在一起,让他们参与设计不同难度的口头表达任务,如口头汇报、辩论赛及演讲比赛等。

3.“听”“说”结合,提炼升华主题

在单个任务安排上,“听”在先,“说”在后;在完整的任务链中,输入及输出任务可以交错进行。这样可以避免形式过于单一,让学生觉得乏味。任务应由易到难,从词、句到篇章,从关键词、细节到主旨思想。因此任务链上任务块必须是:听说结合,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最后升华主题。

(三)效果的评价方式

英语新闻视听说课着力于在语言技能方面培养学生的“看”“听”“说”能力,在思维品质方面培养其从细节入手,提炼主题思想的高阶思维能力。因此,在评价教学效果时,也要沿着这两条线索,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为学生设计不同考核题型,综合评价实际教学效果。

1.“看”的技能

所谓“看”,通常指利用多模态语篇中的图形、表格、动画、符号及视频等理解和表达意义的技能,而“看”新闻主要是看视频中的环境场景、人物穿着、简短文字等。比如:学生可以通过视频里出现的环境和建筑推断新闻的发生地,根据人物的衣着、谈吐猜测其身份、地位等。这些零碎的信息,加之以学生已储备的背景知识做成的“支架”,可以在其脑海里内化为一条信息链,为完成整个视听说的任务链打下基础。

“看”主要起帮助获取基本信息(如关键词、细节信息等)的作用,因此可以使用的考核题型为问答题(Q&A)和判断题(True or False)。

2.“听”的技能

考查听力技能,一方面从语言能力角度出发,从听取词开始,然后到完整句子,最后到篇章;另一方面从思维品质角度出发,从抓住关键词入手,到获得具体细节,再到了解主题意义。因此可采用的考核题型有填空题(blank-filling)、判断题(True or False)、配对题(matching)、填表格(form-filling)、问答题(Q&A)等。

3.“说”的技能

在设计“说”的技能的评价方式时,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听”的技能一样,即沿着两条线索推进,由易到难。教师可以从检测学生的模仿发音能力开始,到能否说出有特定内容的完整句子,再到使用相关词汇、句型就某个话题有逻辑地表达个人观点。因此可采用的考核题型有模仿朗读(imitation)、回答问题(answer the question)、讨论(discussion)或辩论(debating)、演讲等。

二、基于多模态辅助支架式教学法的英语新闻教学案例

下面以一堂英语新闻课为例,阐释基于多模态辅助支架式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以2022年9月28日CNN 10节目中CNN Heroes板块新闻为素材,教师设计了一堂英语新闻视听说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该年龄段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强、知识面较宽,但由于自身生活经验不足,在理解谁应该是青少年崇拜的英雄时有偏差,故需要通过学习新闻素材,沿着教师搭建的“支架”,循着“了解基本信息—抓住细节—深化内涵—凝练主题思想”的路径找到答案。

新闻内容简介:生活在亚特兰大的农民博比·威尔逊先生(Mr.Bobby Wilson)勇敢地肩负起帮助人们摆脱饥饿的使命。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他帮助人们获取绿色食品,包括水果和蔬菜等。此外,他还热心地教会大家种植所需的食物。他的善举激励了不同年龄段和背景的人加入这一行动。大家的劳动不仅生产了足够的食物,而且改变了人们对食物的看法,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想法,通过劳动让社区里的人们更团结了。这则新闻的主人公是一位普通人,他所做的事情也许算不上壮举,却把这件有助于他人的事情坚持做下来了,让更多人感受到他散发出的光和热,那他就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在这段时长2分41秒的新闻视频里,记者走进博比·威尔逊先生和他的邻居们劳作的农场。博比·威尔逊先生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农场,镜头里的他愉快地教大家种植农作物,男女老少都很享受在农场工作的时光。博比·威尔逊先生是一位黑人长者,他的语速较慢,使用的词汇也通俗易懂,故这段新闻短视频适合选作高中生英语视听说教学的素材。

观看前,教师布置五个任务,提醒学生在完成每项任务前,需提前浏览具体任务。

任务一:在第一遍看、听新闻后,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Q1:Who is the character in the following news?

(Answer:Mr.Bobby Wilson)

Q2:Where does he/she live?

(Answer:Metro Atlanta area)

Q3:What does he do in his community?

(Answer:He helps people get local food and teaches them to plant and grow food.)

(如果播放一遍后,学生仍不能回答出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播放剪辑好的有核心信息的前三十秒片段,帮助他们找到答案。)

【设计说明】这三个问题涉及这则新闻的基本信息,因为在新闻开头,记者就介绍了相关内容。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此任务的难度并不大,这有利于他们抓住关键信息,也为接下来的学习作好铺垫。

任务二:在第二次完整观看前,请学生阅读教师给出的一个表格。表格里列出了主人公博比·威尔逊先生的善举,要求学生填写他做了什么,他的行为作用于谁,目的是什么。表格的部分信息已给出。

【设计说明】首先,通过补充表格信息的方式,考查学生通过“视”“听”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其次,通过抓住细节,包括动作、人物、事件等,让学生对博比·威尔逊先生的善举更加了解,使其人物形象在学生的脑海里更加饱满。表格列出的任务清晰、明确,有利于学生作答。在完成表格信息填充后,学生会发现,表格的每一行就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讲述了过去十几年里,博比·威尔逊先生在农场里为大家作出的贡献。

任务三:请学生讨论新闻里的一个细节,抓住关键词black gold。请学生讨论并分享该关键词的多层含义,可以提示他们用思维导图把理解层次表现出来。

新闻中,博比·威尔逊先生正饶有兴致地教邻居们农作物的种植知识,他用手抓了一把黑土,高兴地和大家分享:“This is our secret right here,what I call black gold.”通过新闻现场画面,不难理解博比·威尔逊先生此刻所说的black gold就是他手里的黑土地,肥沃的黑色土壤让植物良好生长有了先天优势。这是这个词在该新闻故事里的第一层意思。回顾整个事件,可以发现更深层次的含义,即人们学会了在黑土地上辛勤劳作,得到了丰富而有营养的食物,大家一起劳动和收获,让被边缘化的社区团结在一起,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这才是农场里最有价值的black gold,也是农场存在的意义。

【设计说明】充分发挥多模态辅助支架式教学法的作用,通过专门回看特定部分,引导学生抓住black gold这个关键词,并以此为支撑点,帮助他们拓展思维,深度思考black gold在这则新闻里的深层含义。

任务四:请学生思考博比·威尔逊先生的哪些品质使他成为英雄?请学生用英语说出可以描述其善举的相应的中国俗语,并给出解释。

大多数学生能很轻松地回答这个问题,如kind、helpful等,用来形容博比·威尔逊先生乐于助人、乐于分享的高贵品质。“用英语说出可以描述其善举的相应的中国俗语,并给出解释”则有一定的难度。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概括出博比·威尔逊先生的举动的可贵之处不仅仅在于向需要食物的人们提供帮助,更重要的是他教会人们自己种植农作物,让社区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这说明即使是平凡人的小小举动,也能让世界更美好。这样,学生就容易联想到中国的一些俗语,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It’s better to teach a man fishing than to give him fish.)、“独木不成林”(A tree does not make a forest.)等。

【设计说明】这项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跨文化意识,引导他们用简单的词概括出博比·威尔逊先生的品质,并培养其有意识地进行文化迁移的能力,实现学以致用。

任务五:总结出什么样的人是我们应该崇拜的英雄。

学生通过完成前面的四项任务,能够领悟到:生活中平凡的人,能坚持帮助他人,改善周围人的生活,让世界更美好,他/她就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设计说明】在了解新闻内容的基础上,深化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人值得我们尊敬、学习,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结语

在高中阶段,基于多模态辅助支架式教学法开展英语新闻教学,对于教材内容能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同时,让他们紧跟时代,拓宽知识面,拓展思维。当然,对于很多高中生来说,完全“观”听懂英语新闻是有难度的。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要从如何为学生搭建“支架”,激发其内驱力等角度思考,同时要帮助其归纳整理相关新闻词汇,使其熟悉新闻话题,从而提高其英语知识运用能力,促进其英语水平的提升。另外,通过英语新闻教学,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其正确的价值取向,为学科育人提供新启发。

猜你喜欢
威尔逊模态支架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6:12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双面威尔逊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模具制造(2019年3期)2019-06-06 02:10:54
威尔逊视角下的劫后南京栖霞山——兼论辛德贝格与“威尔逊栖霞山之行”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基于HHT和Prony算法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识别
偶尔装装傻
由单个模态构造对称简支梁的抗弯刚度
计算物理(2014年2期)2014-03-11 17:01:39
星敏感器支架的改进设计
航天器工程(2014年5期)2014-03-11 16:3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