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娟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行,山东 济南 250014)
数字金融的发展是金融产业和科技产业跨领域融合发展的重要产物,具有实时支付、跨时空交易、高效资金流动的优势,深刻影响着商业银行的支付方式。而商业银行的支付方式无非有两种。一是电子货币形式。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载体的货币电子表现的交易,即以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的货币本质上并不是货币,而是一种电子表现形式,通过数据交换来实现交易。二是指数字货币的支付与交易。数字货币指的是价值的数字化表示,目前越发规范化。随着数字金融的发展,商业银行的支付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传统的支付方式逐渐被第三方支付方式、商业银行掌上App 转账、云闪付跨行支付等方式所替代,传统的线下交易和支付方式已经被新兴的移动化和数字化交易方式所替代,数字货币、电子货币、第三方支付、网银交易等概念逐渐被人们所熟知。数字金融快速发展背景下,各种数字化和新兴支付方式的出现对传统商业银行的支付方式和商业运营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十分有必要顺应数字金融发展,创新支付方式,提升金融经济发展效率。
数字金融指的是基于数字化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业态相结合形成的全新的金融业态,新一代金融服务是与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性质相似的新型金融业态。数字金融产品并非只有科技金融企业和互联网公司能提供,传统金融机构,包括传统商业银行、信托公司等都可以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基于数字化技术实现融资、支付、投资和其他新型金融业务的数字化[1]。从产业结构的定义来看,可以将数字金融划分到数字服务产业中,也可以将其定义为新型金融业态,主要包括移动支付、网上银行、金融服务外包、网上保险以及网上贷款等数字金融服务。我国数字金融始于2013 年的余额宝服务,支付宝体系的完善象征着数字金融的发展进程,如今部分线上交易和支付服务已经小有规模。
数字金融服务模式的固有优势是在和传统金融服务模式的对比下体现出来的。数字金融固有优势主要体现在其较强的开放性、便利性、灵活性等方面。数字金融将各种现代化数字信息技术与现有的金融体系相融合,通过数字赋能极大地拓宽了金融服务范围和应用场景,有效地优化了金融服务的内外部环境,降低信息搜集难度、信息搜集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实现数字金融资源要素的充分共享。在数字金融业务模式下,资金供需双方的操作便利性都会极大提升,能够有效地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1)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是指以移动电子设备为载体的互联网支付方式,通过第三方支付软件或者是商业银行App 等扫描商家收款码或者是显示付款码等方式来实现移动支付,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只要移动电子设备有电,即使没有联网也能实现支付,实现了随时随地的线上支付和交易,交易双方的便利性极大地提升。并且大型的金融机构甚至能实现全球用户的随时随地支付,比如Apple Pay 和Alipay 等移动支付方式[2]。
(2)网上银行
网上银行是各商业银行依托于互联网,在互联网世界设立虚拟柜台,向用户提供和线下商业银行网点柜台相同的服务,包括银行卡开户、销户,账户流水查询、余额查询,行内转账和跨行转账,微贷服务和网上投资理财、储蓄等数字化金融服务,用户不用跑路,直接在移动电子设备或者电脑上的手机银行App 或者网络银行官网等享受相应的金融服务,依托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现代金融服务的便捷性。
(3)网上借贷还款结算
在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金融业务得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虚拟化,除了最简单的存贷款和转账等个人用户的金融服务外,组织机构和个人的贷款、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等也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实现。在数字金融背景下,工商银行的e 信微贷款等可以实现网上快速借贷和还款支付结算,支付成本和手续费有效降低。
(1)工商银行为代表的银行类模式
以工商银行为代表的银行类数字金融模式主要代表业务是工商银行于2015 年初发布的e 信金融产品,即“e-ICBC”战略。工行e 信借助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实现无障碍访问合作平台,获取相应平台中相应入驻企业的数字信用凭证,从而面向整个供应链的信用额度授权、拆分和融资。成功授信的企业可以随时随地线上提交贷款申请,工商银行通过互联网平台支付贷款的款项给相应客户[3]。此外,工商银行具有成熟的数字化负债业务、中间业务、理财业务及电子银行业务。
(2)以阿里金融为代表的电商类模式
阿里巴巴是电子商务行业的龙头企业,具有行业引领作用。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商类数字金融模式的主要代表是支付宝。阿里巴巴于2004 年成立支付宝,推动着一系列B2C 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包括淘宝、天猫的发展。2014 年,发布“蚂蚁金服”,阿里金融进入全新阶段,“芝麻信用”“花呗”“借呗”以及“蚂蚁保险”等线上金融产品得到广发推广。2016 年,开通余额宝服务,使得支付宝的基金和储蓄投资业务得到发展。2019 年,支付宝全球用户突破10 亿,标志着以阿里金融为代表的电商类数字金融模式发展进入全新的阶段。
(3)以电信金融为代表的运营商类模式
中国移动、联通和电信等三大电信运营商同商业银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开发基于互联网和数字经济业态与生态环境下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创建一套“创新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与服务模式”的制度体系,在OTO、线下和电子渠道发展信用卡业务、网络贷款业务、存款、基金、信托以及保险等业务,各笔资金通过线上第三方支付平台和网络银行等支付[4]。
(4)腾讯金融为代表的社交类模式
以腾讯为主的数字金融模式的代表金融产品和业务有“QQ钱包”和“微信支付”等,并且微信支付的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消费者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支付方式。以腾讯金融为代表的社交类数字金融模式将支出功能融入社交软件和平台,可以给用户提供便捷和良好的支付体验,实现了线上社交和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深度融合。
在数字金融业务模式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为了顺应数字金融业务模式和新型金融业态的发展,主动推动着支付领域的变革,通过设立网络银行的方式来实现线上的便利性支付和金融操作。网络银行和手机银行App 不同,其载体为电脑。网络银行包含了手机银行App 的所有功能,并且具有比手机银行App 更加全面和广泛的功能,基本上商业银行线下网址中所能够提供的所有常见金融服务都可以在网络银行中完成。但是为了保障交易安全,通常在设立网络银行时规定了单日单次同一用户的最大转账和支付金额,不同商业银行的支付额度规定不同。另外,网络银行因其较为齐全的功能,被企业和单位等所青睐,面向企业和单位提供付费服务,极大地提高了线上交易支付和金融操作的专业性。
手机银行App 实际上是移动电子设备大规模普及,以及用户使用电子设备习惯变化后,商业银行为了顺应碎片化经济和用户随时随地移动支付需求而开发的更加便捷、更加简单、功能更加精炼的一种特殊网络银行软件[5]。手机银行App 功能能够基本满足个人用户日常的转账、支付、储蓄等需求,基本上都是免费金融服务,能够最大程度上突破时空限制,真正实现随时随地无差别的支付和交易。
目前以支付宝和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主的第三方支付体系趋于完善,并且成为消费者日常生活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移动和线上支付方式,其占比高于商业银行的直接支付。在数字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广泛地寻求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作,将微信支付、云闪付支付、支付宝支付等接入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线下支付等,极大地提升了商业银行支付的便捷性。
目前央行大力推动数字人民币建设,尝试推行数字人民币。数字人民币和微信、支付宝上的余额有着本质区别,属于电子货币,而微信和支付宝上的余额只是区块链上的一串交易数据,是电子货币的一种表现形式。目前已经有很大部分商业银行顺应央行数字人民币推行的进程,打造数字人民币支付结算的功能和模块。
各个商业银行联合开发跨行转账和支付结算的业务,合作联盟中的商业银行跨行转账不收取手续费。最具代表性的软件为云闪付,是各大主要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正确指引下开发推出的非现金收付款移动交易结算工具,具有银行卡管理、行内和跨行转账交易、首付款等功能。除了云闪付以外,还包括银联手机闪付以及银联二维码支付,三者为银联联合开发的三大移动支付工具。
(1)降低支付成本
数字金融在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降低交易双方的支付成本。从移动支付方面来看,引进电子支票、移动支付等能够实现较为快速和较为便捷的资金流动。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在移动电子支付阶段,至少可以节约1/2 的成本,随着电子移动支付规模和交易量的提升,移动支付边际成本越来越低。当电子移动支付规模较小时,移动支付的边际成本和传统支付的边际成本相差无几[6]。
(2)增强了支付兼容性
数字金融应用于商业银行的移动支付场景,极大地拓宽了移动支付的生活化应用场景,解除了移动支付的额度限制。消费者可以通过二维码扫码支付、电话号码转账、账户转账等,小额支付机会不受限制,具有较强的兼容性,能够实现近场支付和远场支付,能够分散支付和统一支付,能够应用于各个场景。并且第三方支付平台和银联闪付平台等将多个银行的银行卡整合到一个软件中实现统一管理,极大地提升了商业银行移动支付的效率。
(3)计算、转账和支付一体化
移动支付方式包括了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和商业银行的手机银行App 支付等方式,实现了计算、转账和支付的一体化。例如微信的群收款功能可以直接计算每个用户应该支付的款项,并且通过小程序发送到群组中,实现快捷高效的款项计算和支付。另外,商业银行本身的手机银行等功能也越来越齐全,存款利率计算、流水计算、收入和支出计算功能更加完善,转账和支付功能一体化,转账、支付和计算的终端同时在银行间进行。
(1)提高交易便捷性
数字货币交易体系和制度建设是数字金融快速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革新支付领域的重要措施。数字货币交易和支付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高的保障,受到严密的法律制度保障,通过先进的区块链技术,借助中心化的记账式功能来设计和推出安全性能更高的数字货币,基于安全密钥技术和区块链技术实现点对点的交易,商业银行款项支付和交易时不再需要第三方中介过渡,而是直接通过数字货币点对点的支付来完成相应的交易,提高数字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支付便捷性和自主性。
(2)改变现行监管模式
数字货币支付与交易改变了商业银行支付交易的监管模式。数字货币去中心化的特征使其本身就具有无可替代的安全性,因此对商业银行传统的金融监管体系等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冲击。商业银行对线上支付和交易的监管重点发生迁移,对于数字货币的支付和交易监管力度加强,但是监管重心不在于支付环节,而在于数字货币的研发推行环节,确保数字货币蕴含着的价值能够通过数据交易得到充分发挥。
(3)提高数字货币流动性
数字金融模式下,商业银行顺应央行数字货币推行的进程鼓励数字货币支付和交易,能够有效地提高数字货币的流动性。在数字化时代,数字货币因为其较高的安全性、良好储存性、较高流动性等优点而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商业银行也因此推动着线上线下全渠道金融服务的改革和创新,将部分人力和物力资源转移到线上,突破了部分线下金融交易和款项支付的屏障,有效降低了线下支付的风险[7]。
(1)降低支付违约率
从支付安全的角度来看,数字金融在商业银行支付领域的深入应用能够有效地降低支付违约率。在金融科技和各种现代化数字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商业银行客户的所有经济交易行为都会纳入其个人征信报告,因此对客户产生了有效的无形约束,客户的主观支付违约意愿下降。另外,商业银行的大数据操作和运用能力、信用管理技术水平等有效提升,使得商业银行能够更加敏感地对可能产生违约行为和信用风险的客户作出精准预测,从而提前设计应对策略,有效降低客户支付违约的客观风险因素。
(2)提高支付违约成本
在数字金融业务模式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革新支付方式,构建线上线下全渠道发展的支付体系,有效地提高了客户支付违约的成本。例如在先用后付的支付和交易模式下,对于到期不主动支付款项的客户,将其赖账信息计入征信系统,从而削减其信用评分,到达一定程度后强制关闭相应的便捷性功能,增加客户支付违约的隐性成本[8]。并且通过系统,对于严重违约的客户收取一定的支付时滞费用,增加客户支付违约的直接成本。
(3)提高支付安全性
商业银行利用各种科学技术,和金融科技企业合作,构建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客户支付风险预测模型,利用大数据技术广泛收集各种大数据信息,整合后进行风险分析,配合商业银行的支付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对客户的行为进行预测,从而有效地提升商业银行线上支付的安全性。并且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降低支付违约率,提高违约成本,从而督促客户按时主动完成支付,提升支付安全性。
商业银行应当主动积极地跟进人民银行关于数字货币的研发节奏,加强商业银行和金融科技企业间的合作,分别利用商业银行在信用方面的优势和金融科技公司在技术上的优势,实现强强联手和合作,完善数字人民币发行机制。商业银行需要根据数字货币的流动特征和交易方式,扩大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设计和推出数字钱包,大力推动NFC、移动支付技术的创新,使得数字货币能够实现稳定、大规模、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支付与交易[9]。
商业银行顺应数字金融业务模式的发展趋势,改革支付方式,创新支付安全保障技术,需要持续不断地扩大在数字支付安全领域的资金资源和人力资源投入规模,增加在区块链技术和安全密钥、云计算等领域的研发投入,通过商业银行合作研发更为安全的区块链支付方式,提升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效率,运用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处理各笔款项,从而实现安全的数字化支付。
商业银行应当创新数字化金融产品并且提升数字化经营能力,通过开发新的数字化金融产品来吸引更多用户,并且通过整合用户建议与需求来改造支付业务流程和交易方式,提升商业银行的数字化经营能力。商业银行应当主动拥抱先进的技术,学习金融科技公司的数字金融服务模式,借助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二元投放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加快推动传统支付方式和金融技术的深度融合,以降低商业银行和客户的支付成本,提高支付便利性和体验感为目标,创新支付方式和金融服务,完善数字化支付业务场景,以有效地推动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商业银行还需要完善数字支付和数字支付监管体系。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重要话语权和行业引领作用。因此,各大主要的商业银行应当积极展开对话互动和交流,参与金融市场监管标准和数字支付监管标准的制定与约束监管体系的建立工作,从而有效增强商业银行在数字金融业务模式快速发展背景下的数字支付风险预防和控制管理能力。
数字人民币是数字金融时代重要的一项金融基础设施,能够有效地驱动商业银行支付方式的深刻变革。基于此,商业银行应当顺应数字人民币的推行趋势,始终贯彻落实先进技术和数据“双轮驱动”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方式,全渠道打造和运营数字银行,包括网络银行和手机掌上银行App 等,探索全新的高质量数字化金融服务模式,有效地优化支付效率,拓宽线上线下全渠道的支付应用场景和金融服务场景[10]。将数字银行作为载体,打通各个支付环节,嵌入多种多样的数字金融应用场景,构建形成商业银行之间、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企业之间、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之间互联共通的生态网络体系。
首先,需要推动数字人民币办理和交易的网点建设,包括线下网点和线上平台建设。在商业银行线下网点,培训数字人民币交易和管理方式,循序渐进减少现金储备,增加数字人民币储备,推广商业银行的数字人民币钱包和支付交易功能。在商业银行的线上平台,则需要推出数字人民币申请和交易支付的流程推文,加强数字人民币教育法规和制度管理,利用先进技术约束数字人民币持有用户的支付交易行为。其次,数字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还需要持续不断地推动线上渠道业务的发展,开发和挖掘第三方流量及资源,推动G 端、B 端、C 端的多方终端的协同发展,搭建末端服务场景和前端应用场景,有效地打通数字人民币与商业银行账户间的回流通道,从而完善数字人民币支付交易的业务流程,提升商业银行支付的数字化水平。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遗留成本,因此使得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进程减缓。但是数字金融的发展是不可逆的趋势,传统商业银行和金融科技企业的合作成为主流,商业银行的支付方式和营运模式也会随之产生显著变化,支付移动化、及时化、网络化,支付安全性提升,现场支付场景拓宽。基于此,商业银行需要紧跟人民银行的脚步,正确解读各项金融产业政策,基于支付方式的变革来调整自身的营运模式。首先,基于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商业银行需要积极跟进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发推广节奏,打破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数字支付领域的垄断地位,改变支付性质,实现支付货币真正的数字化,有效地增强数字支付安全技术研发,提高数字支付标准和安全性,高筑技术标准和安全支付屏障。其次,需要创新数字化金融产品及提升商业银行数字化经营能力,不断完善数字支付和数字支付的风险监管体系,全渠道打造和运营数字银行,从而促进数字金融模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