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评机制下供应链资源匹配影响因素研究

2023-05-13 16:21王英英陈继先
全国流通经济 2023年21期
关键词:参与者制造商供应商

王英英 陈继先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 青岛 266000)

随着全球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供应链资源匹配问题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参与者数量多、流程复杂、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供应链资源匹配困难和不匹配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企业的效益[1]。如何有效地提高供应链资源匹配效率,成为当前所有行业都面临的重大课题。而建立一个完善的互评机制,对供应链上下游的参与者进行信誉、能力、交易评级,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为此,进一步探讨了互评机制下供应链资源匹配影响因素。

一、供应链资源匹配的目标

1.需求与供给的完全匹配

企业用户需要的物资和服务,需要与供应商提供的物资和服务进行匹配,以保证用户生产和运营的正常开展。用户需求变化无常,供应商提供的物资和服务可能无法及时到达或满足用户需求。供应商自身原因也可能造成无法完全匹配的情况,如政策变动、原材料价格波动等[2]。即使企业在开始时已与供应商进行了充分的资源规划和匹配,但在物流、生产等过程中,不可预测的因素也可能影响资源匹配结果。因此,供应链资源匹配的实际目标是尽可能地让需求与供给达成相对平衡的状态,以确保企业的生产和运营能够顺利进行,并随时调整和适应用户需求变化。

2.生产能力与用户需求动态匹配

企业的生产能力需要与用户需求进行匹配,避免出现过剩或者供不应求的情况。由于生产能力不仅受到用户需求影响,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技术、人员、资金等方面。在企业规划生产能力时,需要从多个维度出发,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同时需要留有一定的弹性,以应对意外的变化情况,确保供应链资源匹配状态趋于稳定。同时供应链资源匹配,还需要根据生产能力来对接用户需求,也包括了物流、库存、采购等方面的匹配[3]。合理的库存管理能够避免过多的库存积压,减少库房占用成本;高效的物流管理能够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减少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灵活的采购策略能够满足企业在不同环境下的资源需求。因此,供应链资源匹配的目标是生产能力与用户需求的动态匹配,而且是对供应链资源的优化配置,以达成最佳经济效益。

3.资金流与项目收支的相互匹配

企业在进行新项目或者扩大规模时,需要与资金提供方进行匹配,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资金流供应不足会影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进而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运作。供应链中的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都需要根据项目收支情况进行资金流的规划和匹配,以保证整个供应链的运转和利润最大化。如果供应商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满足客户的采购需求,就无法维持供应链的稳定,反之也是如此。当供应链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资金出现短缺或者断裂时,都会对整个供应链产生负面影响[5]。例如,生产厂家无法按时获得资金,无法购买原材料或支付员工薪资,从而导致生产延误;物流公司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进行运营,从而导致货物不能按时送达用户手中。资金流的缺失最终也会导致供应链上游和下游之间的合作条件失衡。如果上游供应商无法获得资金,就无法及时向下游客户提供货物和服务,从而影响到下游客户的生产经营。同理,如果下游客户无法按时支付货款,就会对上游供应商的生产经营造成影响。因此,供应链中资金流与项目收支的相互匹配是确保供应链正常运转的关键。只有确保资金流顺畅和合理,供应链才能趋于稳定。如果资金链断裂,将会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合作条件失衡,从而使供应链上下游参与者都受到波及。

二、导致供应链资源难以匹配的干扰因素

1.“合作伙伴”参与者的信任

供应链中的参与者包括供应商、制造商、物流公司和用户等。当参与者之间缺乏足够的信任时,就会影响到资源匹配的效率和有效性。缺乏信任可能会导致供应商不愿提供优质的原材料,制造商对物流公司的服务不放心,用户对制造商的产品质量缺乏信任,从而导致资源匹配的困难。

在供应链中,供应商是最初的资源提供者,其提供的原材料质量直接影响到制造商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如果制造商对供应商缺乏信任,怀疑其提供的原材料质量不过关,就可能拒绝采购其产品,或者在付款时拖延时间,从而导致供应商无法及时收回本金,进而影响到其后续的生产和交付[6]。在运输环节中,物流公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与者,它们的服务质量将直接影响到用户对制造商的评价。如果制造商对物流公司缺乏信任,怀疑其服务质量不能满足需求,就可能选择其他的物流公司,从而导致物流公司资源浪费,用户等待时间增加,进而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运作。在供应链的终端,用户是最后一个环节,其需求将直接影响制造商和制造商之间的资源匹配。如果用户对制造商的产品质量缺乏信任,怀疑其存在质量问题,就可能选择其他的产品,或者退换货,从而导致制造商的成本增加,废品率上升,进而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品牌形象。

2.“信息共享”合作后的稳定

供应链中的参与者需要密切合作,才能实现资源匹配的目标。当参与者之间的合作程度不够高时,就会出现信息不对称、协调难度大等问题,从而导致资源匹配困难。例如,当物流公司无法及时了解客户需求时,就无法提供及时的运输服务,从而影响到资源的匹配。

首先,缺乏合作造成了供应链信息不对称的结果。在供应链中,各个参与者需要共享相关的信息,才能更好地协调资源,完成生产和交付。如果参与者之间缺乏合作,不积极主动地共享信息,就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供应商无法准确了解制造商的需求,制造商也无法得知物流公司和供应商的具体情况,从而影响到资源的分配和匹配效率。其次,缺乏合作会导致供应链资源协调难度加大。在供应链中,各个参与者需要采取协调措施,确保各自的生产和交付能够顺利进行,否则就会出现资源浪费、缺货等问题[7]。如果参与者之间缺乏合作,就会增加协调的难度和成本,导致制造商和供应商的过多交互、物流公司和用户的沟通困难等问题,从而妨碍资源匹配的有效进行。最后,缺乏合作还会导致资源匹配效率低下。在供应链中,各个参与者需要密切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效率。如果参与者之间缺乏合作,不愿意相互配合,就会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效益,从而导致资源匹配效率低下。

3.“风险分担”资源的类型与数量

不同类型和数量的资源会对资源匹配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当某一种原材料供应不足时,可能会导致生产线停滞,进而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运作,而且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资源供应也会对资源匹配造成影响。若不能形成良好的“风险分担”机制,任何类型的供应链资源都可能瞬间折损,而供应链中的参与者数量也会随之大幅递减。

首先,不同类型的资源会对资源匹配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供应链中,原材料、人力等资源都是供应链运作的基础。当某一种原材料供应不足时,可能会导致生产线停滞,进而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运作。而且不同类型的资源还与产品的特性和用户需求相关,如果某一类资源无法及时提供,就可能会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销售情况,从而导致资源匹配的困难。其次,不同数量的资源也会对资源匹配造成影响。在供应链中,各种资源的数量与供需关系密切相关。如果某一种资源过剩,就会浪费成本;如果某一种资源供不应求,就可能会导致延迟生产、缺货等问题,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效益。资源数量还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如自然灾害、政策变化等,这些因素也会对资源匹配造成影响。同时,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资源供应也会对资源匹配造成影响。在供应链中,资源的供应来源和季节性变化常常是制约资源匹配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某些原材料只能从一些特定的地区得到,当这些区域发生不可预计的事件时,就可能会对资源供应造成影响。再如,某些季节性商品只在特定时间销售,如果无法及时准备和提供,则会导致资源匹配的延迟和困难。这些问题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间表现尤为明显。

三、优化供应链资源匹配因素的互评机制建设策略

1.信誉判断:信任始于“共赢互利”

促进需求与供给的完全匹配,必须加强参与者之间的信任。有必要根据行业性质及供应链条件,创建一个促进上游和下游参与者相互信任的平台,包括建立透明的信息交流渠道、强化信用体系、提供专业知识支持、促进合作发展以及实施智能化技术等。只有通过完善供应链平台的各项基础功能,才能促使处于供应链不同层级的多方参与者加强信任,最终才能真正实现“共赢互利”。

假设某公司正在研发一款新的科技产品,并需要依赖多个供应商提供相关的零部件和技术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该公司不能够对其供应商进行有效的信誉判断和评估,可能面临诸如产品质量问题、产能瓶颈、物流配送延误等一系列困难,威胁到整个项目的成功。通过建立一个透明的信息交流平台,该科技公司可以了解每个潜在供应商的历史记录、技术能力、产品价格以及交付时间等方面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来评估供应商的信誉度。此外,该公司还可以建立信用评级体系,对供应商进行评级,从而促进其合作伙伴之间的信任。只有找到可信赖的、能够提供高质量零部件和技术支持的供应商,该公司才能快速推进项目,并提供具体的服务和支持,让消费者们对新产品产生更多的信任感。当这个新产品推向市场时,如果该公司能够与零售商和消费者建立起信任的关系,他们也就能够相对顺利地推广新产品。通过透明的信息共享,以及对供应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进行信誉评估和价值共享,该公司就能在“共赢互利”的原则下实现整个供应链高效运作,从而促进需求与供给的完全匹配。

首先,建立透明的信息交流渠道,是为了实现供应链参与者之间的信任。应建立一个透明的信息交流渠道,允许参与者及时发布供需信息,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其次,强化信用体系,主要是通过建立可靠的信用体系来加强合作,可以帮助识别供应链参与者之间的交易风险,并促进彼此之间建立强大的信任关系。再次,提供专业知识支持,可以为供应商、生产者、终端用户提供全供应链知识。当平台可以提供专业知识支持,为供应链参与者提供相关行业信息以及最新的用户趋势分析,则可以促进供应链单位作出正确的决策,促使多方满意并达成高度信任。最后,应进一步实施智能化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可以提高供应链平台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供应链参与者,促使平台级信任跃迁到数据级信任,用客观事实数据佐证供应商实力、验证厂商质量、评估终端级别,进而达到全供应链“共赢互利”的健康发展结果。例如,政府采购平台就是这方面的典型,它以政府公信力为基础,为采购人、供应商等提供了公开透明的交易管理系统,供应链参与者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公开进行交易,实现了各方的互利共赢。

2.能力评级:合作源于“能力匹配”

有些供应商虽然在行业内的信誉口碑较好,但是因为资金实力或仓储实力不足,而不能接洽高峰期大规模订单。有些终端用户虽然落地结款的信誉较好,但是因为存货量较大而实际销量较小,导致后期返货和串货现象频繁,皆因能力不足而导致供应链合作条件的局限性。所以,合作的前提不仅是信誉评估,也不只是违约风险的判断,更要真实判断供应链合作单位的真实能力,避免出现因实力不足而产生的合作障碍。因此,实现生产能力与用户需求动态匹配,必须构筑供应链各方参与者的坚实合作堡垒。

一方面,应强化能力匹配条件评估。供应商和制造商的实际能力评估是供应链合作的前提。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供应商和制造商进行分类评估,考核其资金实力、仓储能力、生产能力、质量控制、交货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能力匹配,实现生产能力与用户需求动态匹配。比如,考核供应链中某家制造商的生产能力或库存管理能力时,即便是该制造商生产能力突出、库存管理稳健,也要综合分析制造商的仓库容量。如果因库存容量条件不足导致无法接受大量货物,难以与高产能的供应商配合,则需要考虑合作条件的充分性。在能力匹配评估中,可以考虑将该供应商与其他仓库容量较大、且具有充足货源的制造商进行匹配,从而更好地利用其生产能力。最终通过分类评估不同类型的企业,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能力匹配,可以更好地达成合作,减少无效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劳动。

另一方面,有必要监测运营数据。建议多方参与者建立供应链运营数据监测系统,通过对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针对常见的问题如返货、串货等,要及时跟进和整改。假设某跨国电子产品制造商,其生产基地分布在几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为了保证供应链的高效运作,其与众多供应商、物流公司以及零售商建立了合作关系。然而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难免会因种种因素导致潜在问题的出现,如交货延迟、商品质量问题、返货、串货等。这些问题若不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会对整条供应链产生不利影响,影响用户满意度和单位声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多方参与者建立供应链运营数据监测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对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例如,在采购环节,可以监测供应商的交货时间和产品质量;在运输环节,可以监测物流公司的配送速度和配送质量;在销售环节,可以监测零售商的库存管理和退换货情况等。通过这样的数据监测和分析,即使出现问题,也可以及时跟进和整改,从而保障供应链运作顺畅。

除此之外,应对供应链合作单位进行信誉评估和服务满意度评估。除了能力匹配评估外,供应链合作还需要对供应商和终端用户的信誉和服务质量进行评估。通过用户满意度调查和供应商评价机制,及时了解双方的表现,发挥良好者的优势,纠正不足,推动供应链协同发展。例如,某公司与多家供应商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家供应商都拥有各自的品牌和产品线,而该公司是它们的重要客户之一。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考虑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和品质符合程度之外,该公司还需要对供应商进行信誉评估和服务满意度评估,以确保合作伙伴的质量和服务水平达到标准。这里公司可以建立供应商评价机制,在每次交易结束后对供应商进行评价,以便及时掌握供应商的绩效情况。如果供应商的信誉和服务是优秀的,则该公司可以加强与其的合作,并进一步深化合作关系。如果供应商的信誉和服务不佳,则该公司可以在未来的合作中谨慎选择或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同样,该公司还需要对零售商进行服务满意度评估。通过用户满意度调查,该公司可以了解其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和用户的反馈情况,以及零售商的售后服务能力和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情况。如果某个零售商的用户满意度较高,则该公司可以鼓励其进一步增加销售额,并加强与其的合作。如果某个零售商的用户满意度不高,则该公司可以协助其改进售后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并适当减少与其的合作规模。

3.交易评级:收益来自“资源价值”

对供应链交易类型和数量的评级,可以促使供应链“资源价值”达到一个行业共识的量化标准。从而促进资源类型与数量高度匹配,以此来实现资金流最大利用价值。从实践目标来看,建立一个交易评级的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用于评估供应链中多方合作者在同一时期内的交易总量和现金流量等方面,并最终推动供应链资源得到相互匹配的结果。这样的评价体系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供应链合作单位的表现,以便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质量。

在该评价体系中,用户可以根据供应链合作单位在同一时期内的交易总量和现金流量等方面进行评级。例如,对于交易总量方面,可以评价合作单位的合作次数、订单数量、成交金额等方面的表现,并根据评分标准给予不同的评价。同样,在现金流量方面,可以考虑合作单位的支付速度、欠款风险、付款方式等因素,以便对其进行评价和分类。通过这样的评价体系,用户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供应链合作单位的表现和质量,并与之协商改进措施,达到促进资源类型与数量高度匹配的目的。此外,在资金价值最大化方面,如果成功推动供应链资源的相互匹配,单位可以更好地规划和管理供应链资金流,实现资金的最大价值利用。

在供应商方面,资源的类型主要是指原材料、生产设备和技术等方面的资源。当供应链上的原材料、生产设备或技术等资源不匹配时,就会影响到供应链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若某个终端用户所需的产品种类众多,而其供应商提供的只有部分品类,则可能会降低终端用户的用户满意度。如果采用了供应商的资源评级体系,终端用户就能根据供应商在同一时期内提供的产品种类、质量和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以便及时找到更加符合自身需要的供应商。另外,资源的数量也是供应商方面需要考虑的,例如对于某种生产设备,供应商的数量过少则可能不能满足终端用户的需求,导致供应链断档或生产瓶颈。因此,终端用户可以通过采用供应商的交易评级,以确保供应商的资金实力和生产规模匹配,达到资源数量与质量的同时得到保障。

在终端用户方面,资源的类型主要是指用户群体等方面的资源。当供应链上的产品类型和用户群体不匹配时,就会影响到用户需求的满足性。例如,若某个产品主要面向老年人,而它的终端用户服务范围却主要集中在老年人已不常出入的地区,则可能会导致业务拓展的难度。如果采用了终端用户的资源评级体系,供应商就能评估终端用户在用户群体等方面的表现,并根据自身的需求从中选择更合适的合作伙伴。

四、结语

随着运营管理向精细化方向发展,供应链资源匹配成为了企业间竞争的重要环节。然而在这个领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参与者之间的信任、合作程度不足等干扰因素,导致了资源分散和损耗,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并影响了其运营效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建立一个互评机制,对供应链上下游参与者进行信誉、能力、交易评级,以便促进供应链资源实现优化匹配。首先,信誉判断是互评机制的关键环节。只有在参与者之间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共赢互利”的目标。因此,建立一个透明的信息交流渠道、提供专业知识支持、强化信用体系等措施都是必要的。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才能加强上下游参与者之间的信任,从而更好地促进合作发展。其次,能力评级也是互评机制的重要内容。针对每个参与者的能力水平进行评估,将有助于找到最佳的资源配置方案。通过制定能力评级标准、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流程,从而可以找到最佳的供应商,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最后,交易评级也同样重要。通过对交易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评估,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创造更高的价值。

猜你喜欢
参与者制造商供应商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一位制造商一架军机(美国篇)
受挫的汽车制造商在通向全新未来的十字路口止步不前
浅析打破刚性兑付对债市参与者的影响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
天翌全系列卫星天线制造商
高通24亿美元收购芯片制造商CSR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