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基因组学在中医证候领域的研究现状*

2023-05-12 07:57臧静愉金艳涛李鹏宇裴金燕郭会军
西部中医药 2023年4期
关键词:基因组学中医药大学证候

臧静愉,金艳涛,李鹏宇,杨 俊,裴金燕,郭会军△

1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3; 2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艾研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3

基因组学(genomics)的概念最早于1986 年由美国遗传学家Thomas H. Roderick 提出,是对一个生物体所有基因进行集体表征和量化及不同基因组比较研究的一门学科。它主要研究整个基因组的结构、功能、进化、定位和编辑等,并研究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对生物体的影响,体现了现代分子生物学从局部观走向整体观研究[1-2]。不同的基因组其功能、基因表达形式的差异是疾病病理变化的本质,而中医的“证”反映的是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证候的形成与个人体质密切相关,体质的形成大多由先天禀赋及遗传因素决定,因此基因组学与证候的病理形成过程必然存在某些关联[3]。本文通过对国内相关文献进行定量分析,以充分了解国内关于基因组学与中医证候相关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希望对该领域研究人员在研究方向、科研选题、方案设计等方面提供参考[4]。

1 资料来源和检索方法

1.1 文献来源及检索方法主要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WF)、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中文网数据库为检索对象,分别输入检索词:(中医OR 证候)AND(组学OR 系统生物OR 基因组学),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 年12 月17 日的所有文献。

1.2 纳入标准纳入:1)以人为研究对象的文献;2)有明确的中医证候/证型诊断的文献;3)研究对象例数大于5 例的文献;4)有确切检测标本(血液、尿液、体液、组织、粪便等)的文献;5)有明确的基因组学检测技术的文献;6)期刊论文。

1.3 排除标准排除:1)对于重复发表的文献选取发表时间晚的,实验数据较全的文献;2)重复性研究(文章不同,但研究内容相同)的文献;3)综述、个案报道、基因组学与证候相关资料无法提取或提取不全的文献。

1.4 文献筛选由2 位研究人员分别独立完成,如遇分歧,与第3 人讨论决定。将从数据库中检索到的文献导入EndNoteX9 软件,利用软件的去重功能及人工手动方式筛选重复文献,通过阅读题目和摘要排除明显不符合纳排标准的文献,再进一步阅读全文,最终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

1.5 数据的提取和分析使用Excel 表格建立纳入文献信息提取表,提取论文的题目、发表年份、发表期刊、文献类型、第一作者单位、研究机构、疾病分类、证候分型、实验标本、基因检测技术、样本量等信息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共检索到文献26 350篇,其中“中国知网”7001篇,“万方数据库”9790篇,“维普数据库”4872篇,“生物医学网”4687篇,删除重复文献后剩余12 817篇;阅读文献的题名和摘要后,排除11 834篇,纳入文献983篇;阅读全文,最终纳入文献333篇。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2.2.1 年份分布情况 文献数量的多少表明了当时该领域的研究发展情况。从图1 可知,2016年发表文献最多,共29 篇(8.7%);2000 年发表量最少,仅1 篇(0.3%)。总体来说,文献发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见图1。

图1 纳入文献年份分布情况

2.2.2 期刊分布情况 纳入的期刊文献共分布在118种期刊上,按2020版《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筛查,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文献115 篇,占总文献量的34.5%。其中,发文量大于10 篇的期刊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纳入文献大于10篇的期刊分布情况

2.2.3 第一作者单位分布情况 第一作者共分布在165个单位,发文量以医院(221篇,66.4%)为主,其中发文最多的是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而高校中,发文量居首位的是安徽中医药大学,其次是福建中医药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见表2,图2。

表2 中医证候基因组学研究相关文章单位分布情况

图2 中医证候基因组学研究相关文章的单位分布情况

2.3 纳入文献的内容特征

2.3.1 纳入文献疾病分类情况 根据疾病特征,现对纳入文献的疾病进行分组统计,将胃炎/胃溃疡、肠炎、肝炎等归为消化类;将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等列入循环类;将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归于呼吸类;将糖尿病、经前综合征等归为内分泌类;将皮肤病、不孕症、斑秃、艾滋病、耳聋等归于其他类。其中,以消化类及循环类发表的文章最多,约占总文献量的一半。见表3。

表3 纳入文献疾病分类情况

2.3.2 纳入文献检测样本情况 本研究文献中,实验标本有血液制品(血清、血浆、全血)、尿液、粪便、组织(胃黏膜组织、肠黏膜组织、子宫内膜组织、肺组织、乳腺组织、鼻炎组织、肌肉组织、卵泡细胞)及体液(精液)。统计显示,在研究基因组学中医证候领域,最常用的检测样本为血液制品及组织,血液制品284篇(85.3%);组织44篇(13.2%),其中胃黏膜组织26篇(7.8%),肠黏膜组织7篇(2.1%)、肺组织4篇(1.2%)等。见表4。

表4 纳入文献检测样本分布

2.3.3 基因组学检测技术分布 纳入文献中,共有44 种基因检测技术,最常用的为荧光定量PCR技术及PCR-RFLP技术,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的文献有89篇,约占总文献量的26.7%;运用PCR-RFLP技术的文献有76篇,约占文献总量的22.8%。应用次数最多的5种基因检测技术,见图3。

图3 基因组学主要检测技术分布图

2.3.4 中医证候分型情况 在所纳入的文献中,排名前十的中医证型依次为:肝肾阴虚证、气虚证、气阴两虚证、痰湿证、阴阳两虚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肝火亢盛证、气滞血瘀证及脾胃湿热证。其中排名前五的五种证型多见于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类疾病常辨证为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胃湿热证等证候。见表5。

表5 纳入文献前十的证候及其与疾病相关内容的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文献的基本特征表明,中国国内在运用基因组学技术研究中医证候本质这一领域中发表了很多文章。从文献发表数量来看,整体呈上升趋势,20 世纪初该领域文献量逐年增加,这可能与中国1999 年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有关。总文献中,76%的文章发表于2008年之后,发表高峰期集中在2012年、2016年,表明近十多年来,基因组学在中医证候中的应用方面,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基因组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领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5]。

研究文献的期刊分布情况有助于了解相关文献的主要情报来源[6]。本文相关文献共分布在118种期刊上,而载文量不低于10篇的期刊仅有7种,表明目前该领域文献分布范围广、收录较分散、不集中。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的文章有115 篇,仅占总文献量的34.5%,说明发表在高质量期刊上的文献较少,文献质量有待提高。文献数量前五的期刊依次为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医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辽宁中医药杂志、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说明上述这些期刊能紧跟时代潮流,掌握最新的科研成果,是基因组学技术研究中医证候的核心期刊和主要来源,该领域研究人员可多关注上述杂志。

研究机构科研水平的高低往往以发表论文的数量及质量为标准[7]。本研究通过文献计量分析了基因组学中医证候研究的论文发表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医院为发表文献的主要机构,文献量达221 篇,占总文献量的66.4%,远高于高校、研究院等其他研究机构。其中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均为医院,亦表明医院是该领域研究的主要机构。

本研究文献的内容特征表明,基因组学技术在中医证候研究中已经应用到各个学科中,其中以消化类及循环类疾病发表的文章最多,共164篇,约占总文献量的49.2%,可能是由于线粒体DNA 的基因突变多引起消化系统损伤[8]及不同基因组DNA/RNA 通过血管最先作用于心肌细胞[9]所致,或者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基因治疗方法多[10-11]有一定关系。在中医证候研究领域,基因组学技术的检测样本有血液、组织、尿液、粪便、体液等,其中以血液制品为主,共284 篇,占总发文量的85.3%,可能与不同证候组织功能障碍和病理状态通过血液反应,血液中的主要成分包含遗传物质(染色体和基因)有关[12],也可能与血液样本采集较为便利有关。

在纳入文献中,基因组学在中医证候研究领域分析表明,血液制品在肝肾阴虚证中使用最多,其次为气虚证;组织样本则在气阴两虚证中使用较多。而肝肾阴虚证、气虚证多见于消化类疾病,气阴两虚证在内分泌类疾病中应用最多,说明在消化类和内分泌类疾病中辨证分型的客观化较其他更有优势。

目前的基因检测技术种类繁多[13-14],本研究文献中,共有44 种检测技术,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荧光定量PCR 技术及PCR-RFLP 技术,两者皆有敏感性高、操作简单、高效快速的特点,相较于RFLP 方法分辨率低,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成本高等其他检测技术具有其特有的优势。荧光定量PCR 技术全程在试管内操作,还具有污染率低的特点,且它克服了常规PCR 只能半定量的缺陷,既可以对结果定量又可进行定性[15-16],因此深受科研、临床工作者的青睐。

通过本次研究,了解了基因组学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现状,分析该领域研究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17-18]。本次统计的文献仅限于中文数据库,且为期刊文献,所以统计结果并非基因组学技术在中医证候研究中全面的反映,还应扩大文献范围,对文献内容进行细化分析,使其更加完善。

猜你喜欢
基因组学中医药大学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基于基因组学数据分析构建肾上腺皮质癌预后模型
《江中中医药大学学报》简介
系统基因组学解码反刍动物的演化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湖北中医药大学
营养基因组学——我们可以吃得更健康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