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式康复护理融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半月板损伤行关节镜修复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3-05-12 01:05李玲玲潘园园周云云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8期
关键词:半月板关节镜膝关节

李玲玲,潘园园,周云云

(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 河南驻马店463000)

半月板是膝关节重要解剖结构,由于半月板血液供应相对较差,仅外1/3存在良好的血液供应,内1/3无血液供应,其损伤发生率较高,运动时易发生撕裂损伤,发生损伤后难以愈合[1]。半月板修复术是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在恢复半月板功能、促进膝关节运动功能恢复方面效果明显。近年来,关节镜以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治疗效果理想等优势在临床广泛应用[2-3]。相关研究指出,在半月板手术操作基础上于围术期给予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进一步缩短患者术后恢复周期,提高膝关节功能恢复水平[4]。阶段式康复护理是关节手术常用的护理模式,主要指对处于不同恢复阶段的患者给予不同护理措施,其针对特性明显,护理措施与患者疾病阶段具有较高的适配性。快速康复外科理论的核心理念是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融合多学科对围术期干预手段进行优化,达到缩短患者康复周期的目的。快速康复外科理论与阶段式康复护理在促进手术患者早日康复方面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可缩短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半月板修复术患者术后康复周期的有效干预措施,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与阶段式康复护理联合应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1年9月1日~2022年9月30日我院收治的半月板损伤行关节镜修复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岁;经临床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单侧半月板损伤患者;符合关节镜修复术适应证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关节炎、膝关节外伤、半月板畸形、囊肿或其他膝关节疾病患者;骨组织恶性肿瘤疾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患者;既往有膝关节手术史患者;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沟通障碍、临床干预依从性较差患者。将2021年9月1日~2022年3月31日4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男29例、女14例,年龄(37.52±5.83)岁;手术部位:左侧25例,右侧18例;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65.52±3.53)分。将2022年4月1日~9月30日4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38.91±5.94)岁;手术部位:左侧24例,右侧19例;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65.81±3.46)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相关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阶段式康复护理。①组建护理小组。由科室护士长主导,组员包括骨科工作年限≥3年护理人员5名。护士长以授课方式对成员进行阶段式康复护理、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手术相关知识培训,培训分为理论授课、实践演练2个阶段,分别进行3节、2节授课,每节课30 min。培训完成后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进行临床实践。②术前阶段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主动与其沟通交流,每次沟通时间不少于15 min,了解患者疾病认知情况、治疗期望值、康复锻炼认知水平,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损伤程度等调整护理计划。健康教育:将半月板损伤、手术治疗相关知识整理成宣传手册、PPT、视频等模式为患者推送,鼓励患者自行阅读的同时护理人员及时解答患者疑问;手术前患者至少参加1次科室讲座。心理干预:引导患者诉说对手术的恐惧、疑虑之处,结合患者性格特点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帮助其树立手术治疗信心。③术后当日。重点对患者术侧肢体有无肿胀、感觉异常、引流状况、生命体征等进行监测。④术后1~2 d。在不引发患者疼痛感受前提下行A组锻炼:踝泵训练(缓慢行踝关节屈伸运动),无不适感受后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紧绷大腿肌肉10 s后放松,休息10 s后再次绷紧),每次锻炼10 min,2次/d。⑤术后3~4 d。行B组锻炼:腘绳肌训练(平卧位,膝关节抬高一拳高度,足跟着床向下用力,持续10 s)、直腿抬高训练(平卧位,伸直患侧肢体,将足跟抬离床面10~20 cm,保持15 s),每次锻炼10 min,2次/d。⑥术后5 d。行C组锻炼:膝关节屈曲(床边坐位,患侧肢体自然下垂,缓慢屈曲膝关节,屈曲角度30°开始增加),每次锻炼10 min,2次/d。⑦术后6~7 d。行床下行走训练,初始阶段在护理人员监护下进行,患者在床旁保持坐位5 min后尝试站立,重心先放置在健侧肢体,稳定站立后,缓慢将重心向患侧肢体转移,反复进行无不适感受后尝试行走训练。行走训练中注意预防患者跌倒。⑧术后7 d至出院。逐步增加患者行走距离、负重行走等。出院后通过微信平台为患者提供锻炼指导。

1.2.2 观察组 在阶段式康复护理基础上融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①组建护理小组。组建方法同对照组,在培训过程中融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相关内容。②术前阶段护理。健康教育增加术后康复锻炼内容:将康复锻炼动作整理成视频形式,借助互联网平台为患者推送,同时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准确掌握动作技巧、重点,要求患者准确完成康复锻炼动作。③术后1 d。患者麻醉清醒后,给予镇痛泵、关节冷敷等镇痛干预措施,结合患者疼痛情况和医嘱调整镇痛药物剂量。术后6 h尝试进行A组动作,无明显疼痛感受后增加训练强度至每次15 min,间隔2 h进行1次。④术后2~3 d。进行A+B组锻炼:A组锻炼强度同对照组,完成A组动作休息5 min后进行B组锻炼,A组、B组锻炼动作频率由2∶1逐步过渡至1∶1。⑤术后4~5 d。行C组锻炼+站立训练:行10 min的C组锻炼,随后在护理人员搀扶下进行站立中心转移训练,逐步过渡至家属搀扶、自行站立,每次训练10 min,在无其他治疗、护理措施前提下,患者可根据自身适应情况进行多次训练。术后5 d在上述锻炼基础上、护理人员监护下尝试行走。⑥术后6 d至出院。锻炼方法和院外指导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术前1 d及离院时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系统针对膝关节蹲姿、支撑、上坡、攀爬、闭锁感、肿胀程度、疼痛、不安定度8个方面进行评分,由8个问题组成,满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膝关节功能越好[5]。②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膝关节疼痛评分。于术前1 h及术后12、24、48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评分0~1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疼痛感越剧烈。7~10分表示疼痛难以忍受,伴有被动体位、睡眠障碍;4~6分表示中度程度疼痛,对睡眠存在一定影响;1~3分表示轻度疼痛,可以忍受;0分表示无痛[6]。③比较两组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时间。统计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恢复至30°、60°、90°、120°所需要时间。

2 结果

2.1 两组术前1 d及离院时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术前1 d及离院时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手术前后膝关节疼痛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膝关节疼痛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时间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时间比较

3 讨论

半月板解剖结构位于胫骨平台与股骨髁之间,属于纤维软骨组织,是膝关节的重要结构,具有降低震动、应力分散、负荷传导、维持关节稳定以及润滑等作用[7]。半月板是临床常见的运动损伤部位,患者以关节疼痛、运动障碍、肿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关节镜下半月板修复术是治疗半月板损伤的常用手段,该手术方法属于微创技术,但作为有创治疗手段仍对患者膝关节健康组织产生损伤,术后患者需要一定时间进行恢复[8-9]。因此,如何进一步缩短关节镜半月板损伤修复术后患者恢复周期成为临床重点关注问题。

相关研究指出,精准的手术操作是保证半月板损伤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前提,术后康复锻炼在缩短患者康复周期以及提高患者预后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0]。阶段式康复护理以时间为链接,以康复锻炼为基础,将康复锻炼过程分为不同阶段实施针对性干预,显著提高了锻炼与患者康复进程的契合程度,具有促进患者早期康复的作用[10-12]。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提倡,术后在不引发患者剧烈疼痛的前提下早期下床活动可加速其康复进程[13]。二者护理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鉴于此,本研究将其联合应用于关节镜半月板损伤修复术患者,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24、48 h膝关节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相关研究指出,疼痛是影响关节术后患者参与康复锻炼的因素之一[14]。在理想镇痛干预的前提下,适当进行踝关节、肌肉收缩运动,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降低肿胀以及局部炎性因子水平的作用。本研究对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修复术患者实施阶段式康复护理融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干预,在理想镇痛前提下即开始康复锻炼,锻炼强度得到明显提升,缩短康复周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离院时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至30°、60°、90°、120°所需要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与周玲等[15]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阶段式康复护理、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缩短关节镜半月板损伤修复术患者康复周期方面具有高度协调性,在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效果同样理想,可联合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半月板关节镜膝关节
膝关节置换要不要做,何时做比较好
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与非盘状半月板损伤疗效对比研究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冬天来了,怎样保护膝关节?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关节镜下治疗慢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随访研究
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MRI表现
关节镜术后电话回访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