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3-05-11 01:59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踝关节情况骨折

郭 岩 刘 君

(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 辽宁 大连 116012)

踝关节骨折主要是由暴力所致,当患者的踝关节出现骨折,其行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会受到较大的影响[1]。 针对踝关节骨折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治疗,在术后予以患者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病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2]。 踝关节骨折疾病作为临床发生率相对较高的关节内骨折之一,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人体踝关节部分存在明显的肿胀感以及出血情况,为此怎样科学有效的增加临床疗效,降低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对于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均存在积极作用。 在对踝关节骨折疾病临床治疗过程中联合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治疗,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手术治疗后的疼痛感,提高预后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重点关注临床护理服务开展过程中医生之间、护理人员之间以及有关医务工作者之间的配合度,在有效性以及科学性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整体化、系统化的临床护理服务,进一步增加临床护理环节的规范化以及护理干预措施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基于此,本次研究将对临床护理路径在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我院2018 年10 月-2020 年8 月收治的80 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 组,每组40 例。 对照组男22 例,女18 例;年龄20 -62 岁,平均为(35.12 ±4.21)岁;病程1 -10 小时,平均病程为(6.15 ±1.43)小时。 观察组男23 例,女17 例,年龄22 -63 岁,平均为(35.23 ±4.17)岁;病程1 -12 小时,平均病程为(6.22 ±1.48)小时。 对2 组基础资料通过应用统计学对比分析后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 研究项目通过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纳入标准:患者均经CT 诊断,确诊为单纯闭合性单侧踝关节骨折;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诊疗知情同意书;均为首次、新鲜踝关节骨折;认知水平正常患者。 (2)排除标准:依从性差患者;病理性骨折患者;精神障碍患者;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与严重内科疾病者;手术与麻醉禁忌证者;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环境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 观察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建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 由护士长、主管护士以及护士组成,护士长担任组长,对组内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组员共同制定临床护理计划,在制定计划时充分结合患者的病情和基本情况,并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功能康复训练方案。 (2)患者在入院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严格结合临床护理流程进行干预治疗。 时刻关注患者疾病变化情况以及各项生命体征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当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则应该及时对其提供对应的护理干预以及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做好记录工作。 其次,还应该及时对患者开展与踝关节骨折相关的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对具备疾病错误认知的患者对其开展思想纠正干预。同时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小组讨论会,不断总结与归纳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有利于促进护理路径方案的不断完善。(3)在患者开展手术治疗前,护理人员科学使用多媒体或者宣传手册等多种宣传方式,对患者讲解疾病手术治疗方案以及经过治疗后可能会取得的临床疗效,建立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与此同时,护理人员主动陪同患者开展一系列手术治疗前检查工作,通过冰敷治疗方式来改善患者骨折部位所产生的疼痛感。 (4)患者在接受术后治疗后1 天,护理人员将患者的患肢抬高,使患者的血液回流,避免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 观察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患者冰敷。 检查患者的伤口,及时为患者更换敷料,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证切口干燥,以免患者发生感染。 向患者讲述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对恢复病情的重要性,指导患者进行功能康复训练,主要以肌肉长收缩练习为主,训练时间为10分钟,3 次/d。 (5)在患者开展手术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陪同其一起进入手术治疗室中,同时和患者保持良好的交流沟通关系,切实了解患者心理情绪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对于存在负性心理情绪的患者及时开展心理干预措施;在手术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主动配合手术医生的治疗操作,同时时刻关注患者血液循环情况以及皮肤组织温度等方面的变化状况,如果患者出现不良状况,则及时告知治疗医生对其开展对应的干预治疗。 (6)在患者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帮助与指导患者保持在舒适的体位姿势中进行术后治疗。 正确科学地对其开展坐起运动干预,定时定期对患者手术辅料进行更换处理,观察患者手术治疗创口的恢复情况。 同时在手术结束后的第2 天结合其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活动情况,对其制定出针对性、个性化的术后康复训练方案,帮助患者可以早日下床运动,加快其身体恢复速度。 (7)在患者进行功能康复训练的过程中,观察患者的表情变化,如果患者的疼痛感明显,则减少患者的训练时间和强度,必要时予以患者镇痛药物,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并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同时对病人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指导病人正确调整自身心态,使其心理保持在平和状态,解除其心理障碍。(8)指导患者加强关节活动。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增加肌肉训练,向患者讲解功能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和目的,提高患者进行功能训练的依从性。 (9)出院指导及随访。 出院前,指导病人再次进行检查,确定踝关节恢复情况良好后,帮助其办理出院手续,叮嘱其按时用药、按时进行功能康复训练、定期回医院复查等。 出院后对患者定期电话随访,根据病人的康复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1.3 观察指标

比较2 组关节恢复情况、SAS、SDS 评分、踝-后足功能评分、疼痛评分与护理满意度。 (1)比较2 组关节恢复情况(主要涉及社会功能、自理情况、行动情况以及括约肌控制)。 采用功能评定量表,共包括4 个维度,总分为126 分,分数与患者的关节恢复情况成正比。 (2)比较2 组护理前后的SAS、SDS 评分。 采用抑郁、焦虑自评量表,满分100 分,分数与患者的心理状态成反比。 (3)比较2 组护理满意度。记录护理前后的患者的疼痛情况,参考《骨折分类与功能评定》的相关标准,总分0 -10 分,得分越高代表其疼痛情况越严重。 (4)使用护理前后踝-后足功能评价量表评估2 组术后功能恢复情况。 AOFAS评分内容如下:差<65 分;可:65 -86 分;良:87 -91分;优:>92 分。 (5)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评价表。 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0 版本)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x2检验。P<0.05 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关节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分为(97.21 ±5.98)分、自理情况为(97.03 ±5.21)分、行动情况为(97.02±5.03)分、括约肌控制为(98.12±5.04)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 见表1。

表1 2 组关节恢复情况比较( ±s,分,n=40)

表1 2 组关节恢复情况比较( ±s,分,n=40)

组别 社会功能 自理情况 行动情况 括约肌控制观察组97.21 ±5.98 97.03 ±5.21 97.02 ±5.03 98.12 ±5.04对照组81.98 ±6.01 82.52 ±5.36 81.19 ±5.22 83.17 ±5.01 t 11.361 12.277 13.811 13.305 P 0.001 0.001 0.001 0.001

2.2 2 组护理前后SAS、SDS 评分比较

2 组护理前SAS、SDS 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踝关节骨折患者的SAS 为(31.25 ±4.28)分、SDS 为(32.46 ±4.02)分,明显比对照组的SAS(54.49 ±5.12)分、SDS(53.27 ±5.24)分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 见表2。

表2 2 组护理前后SAS、SDS 评分比较( ±s,分,n=40)

表2 2 组护理前后SAS、SDS 评分比较( ±s,分,n=40)

组别 SAS SD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70.25 ±5.12 31.25 ±4.28 72.73 ±5.27 32.46 ±4.02对照组70.16 ±5.33 54.49 ±5.12 72.54 ±5.22 53.27 ±5.24 t 0.077 22.026 0.162 19.928 P 0.939 0.001 0.872 0.001

2.3 2 组护理前后踝-后足功能评分与疼痛评分比较

2 组护理前踝-后足功能评分与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踝-后足功能评分为(93.39 ±9.36)分,明显比对照组的(82.27 ±8.49)分高,疼痛评分为(4.57 ±0.56)分,明显比对照组的(5.43 ±0.79)分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 见表3。

表3 2 组护理前后踝-后足功能评分与疼痛评分比较( ±s,分,n=40)

表3 2 组护理前后踝-后足功能评分与疼痛评分比较( ±s,分,n=40)

组别 AOFAS 评分 VAS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32.35 ±3.21 93.39 ±9.36 8.67 ±1.57 4.57 ±0.56对照组32.42 ±3.34 82.27 ±8.49 8.61 ±1.65 5.43 ±0.79 t 0.096 5.565 0.167 5.617 P 0.924 0.001 0.868 0.001

2.4 2 组踝关节骨折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0.0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 见表4。

表4 2 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踝关节是人体下肢重要的承重和活动关节,由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外伤原因会引起踝关节骨折的疾病情况,而且踝关节部位骨结构以及韧带组织比较复杂,出现骨折以后也会出现不同类型的骨折[3-4]。 踝关节骨折若未得到良好的复位,可导致患者出现踝部疼痛、肿胀,影响患者的行走功能,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5]。 由于踝关节在临床手术解剖位置与其他部位而言具备一定程度的特殊性,倘若人体踝关节出现骨折情况,会对患者生活、工作以及学习均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再加之倘若患者在经过临床治疗干预其预后效果不佳,则可能会对人体踝关节组织的外观美观程度以及活动功能均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影响,对其身心健康带来伤害。 伴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员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水平也随之出现质的飞跃变化,且优质良好的护理感受已然作为患者对临床治疗质量以及水平的一项关键评估指标。 有相关临床研究表明,合理科学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减少患者在手术治疗后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还可降低患者手术治疗后所存在的疼痛感,有利于推动患者术后身体恢复的加快。

踝关节构成部位主要由距骨以及胫腓骨下端等组成,当踝关节发生骨折或者脱位等情况时,通常是因为直接或者间接受到暴力诱发人体踝部扭伤后而导致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皮下组织青紫以及瘀斑等不良情况。 在开展日常活动后人体踝关节组织会合并存在明显的疼痛感,进而导致患者不能进行正常的行走与运动,临床对于踝关节组织主要采取将其解剖结构逐渐恢复正常水平,同时在骨折部位恢复环节中开展维持骨折复位的治疗措施。 尽管此种治疗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促使踝关节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良情况,对患者预后效果带来直接不良影响。 为此开展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案对于患者身体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手术治疗作为侵入式操作,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在接受手术后,患者常常会承受较大的痛苦,导致患者出现负面情绪,影响患者的关节功能康复[6-7]。 且在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后,在术后身体恢复所需时间相对较长,发生一系列并发症的概率相对较高。 为此进一步提高患者术后身体恢复速度,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则应该及时贯彻落实对应的临床护理工作进行干预。 临床护理路径主要指医院在患者整个治疗过程中制定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工作计划[8]。 其主要通过组建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小组,制定踝关节骨折病人临床护理路径表,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展开全面的护理干预,通过指导患者有计划的进行功能康复训练,在加快患者康复进程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不适感[9-10]。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踝关节骨折患者的社会功能、自理情况、行动情况与括约肌控制等关节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 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踝关节骨折患者的踝-后足功能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疼痛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 表明在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促进患者康复,缓解患者不良情绪,让患者更满意护理工作。 临床护理路径属于一种完全化、科学化以及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模式,通过增加临床护理内容的针对性、优质化,合理使用医院医疗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等,最大限度的对患者在临床住院过程中提高更加优质化、更加合理化的护理干预服务[11]。 将临床护理路径使用于踝关节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后临床护理过程中进行干预治疗,结合患者各方面具体状况,对其骨折实际状况以及对手术治疗的需求,再加之患者个人影响因素,对其制定出个性化、针对性的护理服务环节,详情明确合理化以及时间顺序化的患者临床照护方案,总结与分析在对患者开展临床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对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改善与完善[12]。 与此同时,各个临床护理路径环节的开展和患者术后恢复各方面情况均存在密切的关联性,促使临床护理目标更加明确、更加规范化,为此能够切实与患者对临床护理需求相符合,提高患者术后身体恢复速度。通过创建一个科学的临床路径护理效果,在对患者开展护理服务之前详细了解患者各方面情况,同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对应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案,结合医生的建议明确护理内容以及护理措施等内容,根据临床护理先后顺序不断完善临床护理路径方案。其次,在全方面对患者手术治疗特点以及护理要点等内容开展分析与研究,科学联系之前所积累的临床护理经验与患者临床表现的差异性,对其开展护理干预。 在手术治疗前帮助患者开展一系列术前检查工作,对其开展疾病相关知识讲解,以及心理干预等措施等服务。 在手术结束后时刻关注患者疾病变化情况,以及贯彻落实饮食干预等措施,根据其术后恢复情况开展康复运动,并且将每一天的护理内容做好记录工作,保持护理路径的连续性以及准确性。其次,护理人员通过科学使用多媒体或者宣传手册等多种宣传方式对患者讲解疾病手术治疗方案以及经过治疗后可能会取得的临床疗效,建立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与认知程度,主动参与临床护理服务中,有利于临床护理服务的顺利开展。 在患者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帮助与指导患者保持在舒适的体位姿势中进行术后治疗,正确科学对其开展坐起运动干预,定时定期对患者手术辅料进行更换处理,观察患者手术治疗创口的恢复情况;并且根据患者功能恢复以及运动等方面情况,对其制定出针对性、个性化的术后康复训练方案,帮助患者可以早日下床运动,加快其身体恢复速度。 相关临床研究表明,在对踝关节骨折疾病临床治疗过程中联合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治疗,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手术治疗后的疼痛感,提高预后效果[13-14]。 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实施整体化、系统化的临床护理服务,进一步增加临床护理环节的规范化以及护理干预措施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临床护理路径通过对护理服务进行全方面的优化,可以对以往护理干预服务中一些比较复杂的内容进行细化与优化,将外科手术患者护理过程中视为基本依据,根据患者实际状况对应设计出科学护理的临床护理环节,可以增加护理人员自身服务工作的质量以及核心专业素养水平等。 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服务过程中详细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讲解关于临床护理路径可以获得的最佳临床效果,疾病相关健康知识以及一系列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内容,从而增加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时,提高其对临床治疗与护理服务的配合度以及依从性,有利于治疗与服务工作顺利开展,在对患者身体恢复状况开展对应的评估干预,对其进行出院指导干预,有效的保证临床疗效,对患者身体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在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具有良好的护理成效,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手术治疗后的疼痛感以及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对于减少患者临床住院时长以及提高术后康复速度等方面均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对患者开展临床护理路径,为其提供更加优质化、系统化以及规范化的临床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以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踝关节情况骨折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主谓一致”的十种情况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新情况新举措
新情况新举措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